于布为教授讲座答疑专帖« 医药家园

标签: , ,

61 条评论 发表在“于布为教授讲座答疑专帖”上

  1. 尊敬的于教授您好,我是丁香园会员hz322,对于“理想xx状态”、“急性超容量诱导期填充”等xx学新理念很感兴趣,请问:
    我想理想xx状态也应包括对xx苏醒过程的xx控制,我想请教的是如何对患者xx苏醒过程进行xx的控制?感觉自己在这方面还做的不好,静吸复合xx苏醒过程中常有病人躁动,病人常叫喊要拔导尿管(我们医院是xx后插导尿管).请于教授指点.谢谢!
    hz322,你好:
    1:从手术末期到苏醒期,改吸入xx为静脉xx,异丙酚的苏醒质量要远高于吸入xx,同时还有抗呕吐的作用。
    2:排除所有刺激因素,包括排空导尿管(必要时经尿管注入少量的利多卡因40-60mg)、充分镇痛、深xx下拔管等的综合应用。
    谢谢!

  2. 尊敬的于教授您好,我是丁香园会员mazuixiaosheng ,对于“理想xx状态”、“急性超容量诱导期填充”等xx学新理念很感兴趣,请问:
    1、给特别肥胖(200-300斤)的患者实施xx时,如何控制“急性超容量诱导期填充”所需液体的质和量?
    2、撇开其他所有因素,您认为全麻xx如何搭配对患者最有利?包括诱导、维持和苏醒阶段。另外,婴幼儿及老年患者在xx搭配上与成年人有什么区别?
    3、如果有{yt}我们能够准确监测xx中的所有要素(xx、镇痛、灌注等),建立自动反馈系统给病人实施xx,到那时我们xx医师的职能会有什么变化?请您做一展望。
    非常感谢!
    mazuixiaosheng,你好:
    1:特别肥胖者,体内质量的相当部分是较少参与药理过程的脂肪组织,应在计算体重时适当减去这部分的量,使用瘦体重概念,lean body weight 。更多要注意的是对xx代谢的影响。液体管理的量仍应依生理反应而定。
    2:你可以参考我们的做法。至于怎样搭配最有利恐怕不如说怎样用得恰到好处最有利。正如我和专业厨师做菜一样,即使所有的东西都一样,我炒的菜怕也没有几个人要吃。我们对男女老幼一视同仁。
    3:这已经是部分实现的事了。那时我们会比现在有更高的要求。对生理的调控会更深入细致。同时会有更多的时间看看手术做得怎么样。
    谢谢!

  3. 尊敬的于教授,我去年在你那进修一年,学到不少.看到你在丁香圆讲座很高兴.非常感谢你不辞辛劳为我们解决问题.我想问你的是.
    1.昏迷的病人是否需要xx,是不是用点芬太尼和肌松药就可以开颅手术??
    2.对于颅内高压的病人,如何xx,血压要多高才能满足其脑灌注?怎么样才能检察脑灌注好不好?
    3.对开颅手术围手术如何补液?他们脑外科医生是不喜欢补晶体的.认为会加重其脑水肿.
    drfdrfdref ,你好:
    1:昏迷病人仍然需要用一些xx,理由如下:1)昏迷虽然在表现上与xx有相似之处,但是由病理因素引起,与xxxx引起的xx状态不能说是一回事,至于到细胞,受体,突触联系,递质传递等水平,两者间的差别如何,尚没有充分的研究。因此,从医学伦理学的角度来说,仍然以使用一定的xx为好。2)昏迷有浅,深之区别(包括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而病理因素引起的昏迷称度,是会随病理因素的加重或xx而改变的,万一手术使导致昏迷的病理因素xx,病人术中苏醒(但愿手术有此效果),有可能出现术中知晓,因此我建议适当用些xx。
    2:1)颅内高压病人的xx,静脉诱导:异丙酚+非去极化肌松药+阿片类药,开颅前静脉推注甘露醇100-250ml(视病人体重和颅内压高低而定)。2)脑灌注压=Bp(收缩压或平均压)-颅内压。目前由于无创颅内压监测还不普及,缺少颅内压的数据,所以无从判断脑灌注情况。通常维持收缩压120mmHg左右,舒张压80mmHg即可,根据上式可知,通常情况下使血压应可满足或维持脑灌注。3)xx前昏迷程度,瞳孔是否散大,有无脑疝等可作为参考指标。手术中,一旦开颅后,颅内高压即可部分缓解,对于血肿,肿瘤等引起的颅内高压,有很好的减压作用,即使对广泛脑挫裂伤,脑水肿引起的颅内高压,大骨瓣开颅减压也是xx的手段之一。此外如有颈内静脉插管,通过xx查静脉血气也可间接判断脑灌注情况,SjO2正常值在68%±10%,过低说明氧供不足,过高说明代谢降低,可结合临床加以判断。
    3 我们的补液与其他手术没有太大的区别,仍按晶胶比1:1进行填充,完成填充后视病情需要补充晶体或胶体或血制品。由于这类手术常规用高渗脱水剂甘露醇,所以晶体的补充并不需要特别加以限制。
    谢谢!

  4. 尊敬的于教授您好,我是丁香园会员xyft9707,对于“理想xx状态”、“急性超容量诱导期填充”等xx学新理念很感兴趣,请问:
    “理想xx状态是指满足以下条件的全身xx状态:① 无意识、无知晓、无术后回忆:如BIS<50,或AEP<30”如果采用“三明治”xx方法,异丙酚,异氟醚要如何使用才能使95%的病人达到这一条件,如果复合咪唑安定,可以使异丙酚或异氟醚用量减少到多少?因为这些监测条件大多数医院是没有的,有些即使有,也因为价格不菲,没有常规使用。推荐下现在常用的xxxx剂量,对推广理想xx应会更有帮助。
    “② 抗伤害反应抑制适度包括血压、心率的标准:BP 90~110/50~80 mmHg、HR 55~80 bpm、心脏应激反应的标准:s—T<0.2 M、组织灌注的标准:Pleth(灌注指数),目前还未确定具体的数值标准,只能定性描述为指脉波波幅宽大、波幅高、尿量>2 ml/(kg•h)或>100 ml/h,血气,无酸中毒;应激xx水平?抗逃避反射抑制适度,即肌肉松弛良好。”
    有些疑问,您把哲学引入xx,这里好像少了辩证的思想。假若一病人平时HR都在50bpm,而在xx手术下HR达到80bpm,看似理想,实则不管是xx、镇痛、或是液体管理肯定有些方面出了差错。个人理解,这些指标应结合病人术前的情况而定,如果当成教条,就如您所言,过于教条是做不好xx的。不知道我的理解是对还是错?
    另外关于HR还有个问题请教:
    发热使HR增快,不巧前不久我也发热了,HR从原来的70bpm升到110bpm。无独有偶,上xx做的肝移植病人(原发肝癌),术前呼吸道感染,发热,HR从平时60~80bmp到入室的120bpm,BP从平时120~133/75~86mmHg到入室190/110mmHg(无高血压病史),整个过程HR基本在110bpm左右,BP除无肝期和新肝期初始波动效大,大多在110~120/55~63mmHg。CP5~10mmHg波动,体温入室38.1摄氏度,新肝期{zd1}至36.1摄氏度,出室37.8摄氏度。尿量>2 ml/(kg•h),无肝期前血气也没有异常。
    请问此时HR快是视为发热时机体氧耗增加所需的代偿,不加干预,还是用心血管活性药降低,或是有其它手段?肝移植手术有点特殊,物理降温该不该考虑?
    关于您提到理想xx状态的外延,我的理解主观因素占主要。
    引用xkn战友:
    其实术知晓的xx才是xx的{zg}境界,它的要求相当高,又要让患者没有不良记忆又要手术安全无痛.这其中要做很多的事,心理护理要从入院就开始,只有从根本上打消患者心理的恐惧才会使所谓”内隐记忆”xxxx,要让患者觉得这是一次不错的人生经历和体验,患者对手术{zd0}恐惧是:怕痛,怕血淋淋的场面,怕看到自已生殖器,怕听到器械的响声.这些问题其实只要工作作到位应能在术前解决,我们可以从这方面入手做一些工作.这只是我从事xx工作多年的一点感受,不知大家有没有同感.不知有没有人做这方面的研究.
    不知道您对此是何看法?
    把心血管活性药当作xxxx的组成部份,必然要对患者采用必要的有创监测,该如何权衡各自带来的优缺点?
    理想xx的带来的经济学效益,是让我们更节省还是投入更多的成本?
    AHH与ANH对比优缺点何在?能不能结合控制性降压进一步减少血液的丢失?
    另外一直有个疑虑,诚如huangyixiao98上面提到的:记得以前曾经看过这么一个幻灯片说,一个正常情况下可能在60岁发展为冠心病的患者,如果经历了一次大的手术和xx的打击,有可能50岁就发展成为冠心病,如xx控制满意可能在55岁才会发展成冠心病。
    AHH对生理的影响从长远看来,对患者带来是怎样的影响?
    谢谢!
    xyft9707,你好:
    1:你可看一下我们在理想xx状态中关于如何实施的部分,通常我们用异丙酚+芬太尼+咪唑安定2mg+非去极化肌松药诱导,术中异氟醚1.3–1.5MAC,术毕前改异丙酚,通常2mg咪唑安定时,异丙酚以1.5mg/kg为宜。
    2:我们指的是普遍的人群,事先HR 50bpm已是病理状态,理应另当别论。至于平时HR 50,术中80,就肯定是“xx,镇痛,或液体管理方面出了差错”,不免武断。对这样的病人应了解日常活动后的心率(不必剧烈运动,仅仅是上下楼梯,做做家务之类的活动),如活动后仍是50,可以考虑是否是病窦综合征,如活动后即加快,则术中80的心率还是可以接受的。你关于结合病情具体对待而不是作为新教条,我认为非常正确。
    3:HR的问题:体温高,代谢增加,心率加快,无需讨论,你所说的肝移植病人,术前体温高,HR、BP均较术前增高,也是正常反应。术中问题是你是否用血管活性药(α,β兴奋药)?如果你所说的病例没有用这些药,则应认为是发热,高代谢+手术应激所致。肝移植手术和其他手术不同,无肝期需要用较多量液体和升压药维持循环,开放下腔和门后又会有大量液体回流,此时心率不宜过慢,以防静脉压过高,心肌因过度拉伸而损伤。通常应维持心率在100-110次/min,故不需处理。物理降温也没有必要,因无肝期和开放循环都可使体温明显降低。往往开放后复温是主要采取的措施。你可以待手术彻底止血后(这是xx处理的前提),再逐步调整病人的生理状态。
    4:关于xhn战友的看法,我以为很理想,但至少在目前缺乏可操作性。由谁来做xx前的心理护理?是xx医生吗?他有那么多时间吗?是xx护士吗?她们有足够多的xx专业理论储备吗?还是手术室护士?其次,术中万一因病情需要,手术医生要做一些简短的讨论,或改变手术方案,或中止手术,难道都要下台到旁边的会诊室,谈好后再回到台上?第三,除非是极具冒险精神的人,否则大概没有多少人愿意把一次手术xx当成是一次不错的人生经历和体验。(这可以先做一次调查)。大概xkn战友平常做神经阻滞xx(包括椎管内xx)多一些,可以多发表些看法和经验,我们仍然认为还是无知晓为好。
    5:我不认为一定要采用有创监测。目前监护仪的血压计对一般病人已足够,我们只在肝移植,心脏手术和普外科等手术科室的特大手术才使用全套血流动力监测。绝大多数病人仅仅是无创血压,中心静脉置管,CP也仅当怀疑有问题的病人和上述特殊手术的病人才用,所以并没有增加病人的支出。如果考虑到术后病人能很快恢复,当然是更节俭拉。
    6:AHH的优点是操作简便,结合xx一气呵成,整个手术过程循环稳定,术后恢复良好。不足是容易稀释过度,对凝血功能有轻微影响。ANH的优点是手术后期有一定的自身新鲜血回输,也有助于术后恢复。但操作上多了一道采血的手续,在诱导和诱导后阶段,增加这道手续还是比较忙的,另外有污染可能。但最重要的问题是它的稀释度会更大。减少失血主要取决于手术医生的技术和习惯,真正失血多的不是渗血,而是手术造成的活动性失血。更多的失血是明明有活动性失血,而手术医生因各种心理原因,拒绝承认,一味要求xx医生用止血药。结合控制性降压一定要保证安全,通常把收缩压控制在90-100mmHg,就可以了。
    我们的xx对于患者的应激肯定少于目前大家习惯的xx方法。因此我不认同你引用的话。至于长远影响,要待今后来判断,因为这种做法的历史也没有几年,套用目前流行的说法:Since 1998。另外,提醒一句,我的理念不是AHH,不可混为一谈,谢谢你的提问,使我长进不少。
    谢谢!

  5. 尊敬的于教授您好!我是丁香园会员j10,首先请您接受一名来自基层xx医师的真诚问候与良好祝福。
    作为一名基层医院的xx医师,对您的一系列xx新理念也非常感兴趣,正在不断地学习、吸收并结合自己的实际加以运用。
    在实际工作中曾遇到这样的情况比较困惑,特向您请教,请您在百忙之中给予指点。硬膜外xx下行剖宫产术(硬外穿刺置管顺利、xx效果佳、术毕带管行PCEA),术毕回病房一段时间后出现宫缩乏力,保守xx无效且出现失血性休克、DIC,需立即全麻下子宫切除,请问:
    1、因DIC发生于硬膜外穿刺置管之后,为{zd0}可能地减少硬膜外血肿的发生,那么硬膜外导管的拔除时机是什么?是需要立即拔除还是DIC纠正以后拔除比较合适?
    2、这类病人全麻诱导与插管及术中xx维持有什么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如何维持较为理想的xx状态?
    3、快速的容量复苏、纠正血液成分及凝血的异常、逆转DIC的进展、保护重要脏器的功能是我们xx管理的重点,这一切建立在有效的监测基础上。请问,DIC病人可否做深静脉穿刺置管及动脉穿刺测压?容量复苏中的液体种类和量如何掌握?
    j10,你好:
    1:此种情况比较多见,我没有更多经验,但如给我处理这个病人,我会考虑立即拔管的。
    2:xx前的问题是失血性休克,DIC。因此应首先扩容,在维持血压的基础上(必要时应用缩血管药持续推注)进行xx诱导。异丙酚应减量,以免血压骤降。国内外均有人提倡加用小剂量氯胺酮,可以选用。产科病人发生DIC,多与胎盘残留,宫缩乏力,羊水栓塞,纤溶亢进有关,应结合DIC及凝血全套检验结果,有针对性地加以处理(低分子量肝素,抗纤溶等),但根本解决取决于手术。如手术切除子宫,则病情可迅速好转。随着血压地恢复,微循环灌注的改善,肝脏生成凝血因子的增加,无需特殊处理,病人即可转危为安,但如为保留子宫而反复注射宫缩素,并xx子宫,则DIC加重的可能较大,此时应及时权衡利弊,向家属做好解释工作,及时行全子宫切除,以挽救产妇的生命。
    3:如有需要均可以做,关键是技术要成熟,以免造成局部血肿。
    谢谢!

  6. 尊敬的于教授您好,我是丁香园会员平衡.每次看到您的回答都令人兴奋不已,知道讲座临近尾声,还是忍不住继续提问:
    1、目前高龄患者越来越多,而且多夹杂着内科疾病。对于夹杂着循环内科疾病的患者,我们这里的外科医生在请循环内科医生会诊的同时,喜欢让内科医生对病人能否耐受手术做出评估。请问:内科医生对手术与xx知之甚少,由内科医生对病人能否耐受手术与xx做出评估合理吗?一旦内科医生的意见与xx医生的意见相左,如何取舍?如果内科医生会诊认为能耐受手术与xx,一旦术中出现特殊情况,是不是会落人口实?
    2、在苏醒期,有人担心残余肌松的不良作用,常规使用拮抗肌松的xx;有人喜欢让病人自然苏醒,自然恢复肌松,认为滥用拮抗药没什么好处。您如何评价苏醒期拮抗xx的使用?贵院的苏醒室常规使用拮抗的xx吗?
    平衡,你好:
    1:1):不合理,但很多医院习惯这样做,2):内科医生与xx科医生意见相左,应当协商讨论,但最终应由xx科医生决定。因为xx是由xx医生做的,不是内科医生做的。3):通常内科医生要比xx医生更谨慎,所以如果他们认为问题不大,可能真的问题不大,但也有内科医生认为没问题,而手术中出现问题的情况。我认为关键还是做好xx,尽可能不要出问题,医疗工作现在是这样一种状况:一是要病治好了,一些小的技术问题,态度问题都可以原谅,而一旦出现问题,不论家属是否已签过字或术前也反复交待过风险,甚至曾有公证的事情,但都无济于事的,所以还是不要出问题为好。
    2:我们常规拮抗,远比自然恢复安全,病人主观感受也好。我们没有比较,只有新斯的明,阿托品,所以无从评价,但我们常规拮抗。
    谢谢!

  7. 在回答完上面两个问题后,和丁香园战友的交流也告一段落,在和战友们交流的近一个月的时间里,与战友们一起对xx学科的专业知识、技术以及未来发展都做了很多深入地思考,感谢战友们提出的许多非常好的问题,这也让我增长了很多知识,感谢丁香园给我提供了这个能够和战友们自由交流的平台,更要感谢版主masheng对于这次活动的精心准备和辛勤工作。通过对xx学发展中新理念的认识和实践,一定还会出现许多新的问题及困惑,欢迎今后大家能够到瑞金xx网及BBS(http://www.rjmz.com/index.asp和http://www.rjmz.com/bbs/Index.asp)中和我们继续交流,也可以在即将成立的丁香园xx板块中的瑞金xx专区里继续交流讨论。谢谢大家!于布为

郑重声明:资讯 【于布为教授讲座答疑专帖« 医药家园】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