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2009年,伊利集团成为中国乳业全面恢复的标志性企业,这一成就的背后是伊利集团对乳业产业链条的全面整合以及由此形成的复合型竞争优势。过去十年的中国乳业,竞争多过于竞合。但过度的竞争无益与行业的成长,和谐、平衡的关系才是持久发展的根本。
“在伊利看来,无论是奶农还是渠道商,每一个环节都是行业发展的重要因子。”伊利集团执行总裁张剑秋表示,“他们同时也是伊利和谐产业链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让奶农、渠道商及企业三方共同获益,才是推进我们产业链和谐发展的关键因素。”
实现产业链的平衡关键在于保证产业链各环节利益分配的合理化,发展的科学化。处理好乳企与奶农、乳企消费者的利害关系则是重中之重,
“奶农是土壤,给中国乳业提供丰厚的养分;伊利是大树,大树的茁壮成长,可以{zd0}限度的保障水土不会流失,不会被沙化。”伊利人这样形容自己和奶农的关系:奶农和伊利,以及伊利所代表的中国乳品企业唇齿相依、水乳交融。只有二者浑然一体,和谐发展,才能同生共荣。
为确保奶农的利益和产业结构的平衡,是伊利集团长久发展,实现和谐产业链夙愿的必须。因此,伊利集团在发展奶牛自建牧场的同时加快了“奶联社”模式的推广。伊利“奶联社”模式是伊利在奶源建设上的制度创新,该模式是伊利从2007年开始着重推广和支持的一种新型的奶源基地建设和模式。通过两年多的运营,“奶联社”模式产生了非常好的效果。和国际流行的集约型的大规模牧场模式相比,“奶联社”模式更符合中国奶农众,分散养殖的现实条件,既能够保证原奶的质量安全,同时也能兼顾奶农、乳企等多方面的利益,也便于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督、管理。
据悉,由于采用优质原奶生产集成技术,“奶联社”在运营中降低了成本,实现了增产、增效、提质,平均每头奶牛每天比奶农饲养少投入1元至1.5元,而且因为产奶质量好,原奶销售价也比散户奶价每公斤高出2元左右,形成了企业、奶农等多方共赢的局面。据悉,今年年底前伊利集团还将在呼和浩特周边建成20家奶联社,并将奶联社模式推广到东北地区。
目前,伊利集团已经拥有不同规模的优质牧场达800多个,伊利牧场主要分布在我国三大黄金奶源带:内蒙古、黑龙江及新疆等地。未来五年,伊利在此基础上还将增加建设800个不同规模的牧场,xx优良的牧场将为伊利源源不断的输送出高品质的优良源奶。
为进一步满足消费者的乳品安全要求和多样化需求,伊利集团已经将所有的检测设备前置到了收奶环节,为全国32个奶品供应中心提供专业检测设备。检测项目包括原料奶、原辅料、乳品包装、包装材料等899项检测内容,仅原奶的检测就有117道指标。
伊利集团所属企业130多个,旗下拥有雪糕、冰淇淋、奶粉、奶茶粉、无菌奶、酸奶、奶酪等1000多个产品品种,在全国多个省份拥有数十家生产基地。为确保数十家生产基地,上千种产品的品质安全,伊利集团建立了一套数字化的生产检验系统,通过数字化的检测工具记录从牛奶集中存储、验收、运输、生产整个过程实施监控,可以在集团总部实时查看各地原料奶供应信息。此外,伊利集团对整个产业链条的每一环节都做出了连续、多重的把关和监控,同时对生产的每一份产品进行有效的追溯和准确的定位,为物流运输、销售服务和{zd0}程度的减少损失和危害提供了技术和制度的保障。
通过切实保障奶农、消费者的利益,对产业链的每个环节进行资源的合理分配,伊利集团不但实现了对整个乳品产业链的资源整合,并形成了对奶源建设、产品品质监督、检测、追溯等一系列的管理制度、科学方法,对伊利集团所拥有的资源、品牌、市场等众多优势进行了有效的整合,凸显了伊利所具有的复合型竞争优势,为企业今后的稳健发展,持久盈利打下了良好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