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窃杯女- 东风满树的日志- 网易博客

元宵窃杯女

2010-02-28 07:40:51 阅读27 评论7 字号:

 

元宵放灯的习俗源远流长。东汉永平十年(公元67年),明帝刘庄信仰佛教,于元宵节晚上在宫廷和寺院“燃灯表佛”,又令官民在元宵节挂灯礼佛,这是元宵节挂灯的最早记载。因大街小巷、家家户户普遍挂灯,故元宵节又称为“灯节”。 到了唐代,元宵挂灯、观灯的规模盛况空前,人们称为元宵放灯。唐以后,京师于正月十五前后例行解禁,称“放夜”。自玄宗开元时起,因放灯火三夜而升温的元宵节,至宋太祖开宝年间又加两夜,新都汴京(今河南开封)从正月十四要闹到十八方休,称“五夜元宵”。当年灯景堪称大观,东风夜放花千树,宝马雕车香满路。灯饰五彩缤纷、万紫千红,或轻纱重画,或流苏溢彩,人物山水,花鸟虫鱼,千姿百态。有的还在花灯上写上诗谜,供观赏者猜射,即为“灯谜”,更为观灯者平添几分乐趣。宣和年间,元宵节前后皇城对平民开放,天子在宣德门上观灯听戏曲,百姓则在城楼下的大街小巷上狂欢,每个人还可以领受到宫廷的赐酒一杯,窃杯女子的故事就发生在元宵之夜。

《大宋宣和遗事》有详细记载:宣和六年正月十四日晚,灯火荧煌天不夜,笙歌嘈杂地长春。至十五夜,去内门直上赐酒。是夜鳌山(按:元宵灯彩,州里唤做山棚,内前唤做鳌山)脚下人丛闹里,忽见一个妇人吃了御赐酒,将金杯藏在怀里,吃光禄寺人喝住:“这金盏是御前宝玩,休得偷去!”当下被内前等子拿住这妇人,到端门下。有阁门舍人且将偷金杯的事,奏知徽宗皇帝。圣旨问取因依。妇人奏道:“贱妾与夫婿同到鳌山下看灯,人闹里与夫相失。蒙皇帝赐酒,妾面带酒容,又不与夫同归,为恐公婆怪责,欲假皇帝金杯归家与公婆为照。臣妾有一词上奏天颜,这词名唤《鹧鸪天》:

月满蓬壶灿烂灯,与郎携手至端门。贪观鹤笙歌举,不觉鸳鸯失却群。天渐晓,感皇恩,传赐酒,脸生春。归家只恐公婆责,也赐金杯作照凭。

徽宗览毕,就赐金杯与之。当有教坊大使曹元宠奏道:“适来妇人之词,恐是伊夫宿构此词,骗陛下金盏。只当押妇人当面命题,令他撰词。做得之时,赐与金盏;做不得之时,明正典刑。”帝准奏,再令妇人做一词。妇人请命题。准圣旨,令将金盏为题,《念奴娇》为调。女子领了圣旨,口占一词道:

桂魄澄辉,禁城内万盏花灯罗列。无限佳人穿绣径,几多妖艳奇绝。凤烛交光,银灯相射,奏箫韶初歇。鸣稍响处,万民瞻仰宫阙。妾自闺门给假,与夫携手。共赏元宵,误到玉皇金殿砌。赐酒金杯满设。量窄从来,红凝粉面,尊见无凭说。假王金盏,免公婆责罚臣妾。

徽宗见了此词,大悦,不许后人攀例,赐盏与之。

还有一则窃杯女子的故事。

《全宋词》(卷108)收有词人万俟咏的《凤皇枝令》:

人间天上。端楼龙凤灯先赏。倾城粉黛月明中,春思荡。醉金瓯仙酿。一从鸾辂北向。旧时宝座应蛛网。游人此际客江乡,空怅望。梦连昌清唱。

词前有序:景龙门,古酸枣门也,自左掖门之东,为夹城南北道,北抵景龙门。自腊月十五日放灯(按:宋时,自腊月十五日便放灯直至上元,谓之预赏),纵都人夜游。妇人游者,珠帘下邀住,饮以金瓯酒。有妇人饮酒毕,辄怀金瓯。左右呼之,妇人曰:妻之夫性严,今带酒容,何以自明,怀此金瓯为证耳。隔帘闻笑声曰:“与之。”

比较两则窃杯女子的故事,情节几乎雷同。《大宋宣和遗事》是成书于元代的笔记小说辑录,宋代无名氏作,元人或有增益。窃杯女子的故事载于全书的亨集,紧接梁山泊“收方腊有功,封节度使”的宋江等人的故事,应属小说家言。万俟咏所记载的是“窃杯女子”故事的原型,《大宋宣和遗事》的记载是后来艺人据以渲染而成的,所以具有浪漫色彩的“徽宗大悦,赐盏与之” 法外施恩的事纯属子虚乌有。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高鸿钧所著《现代法治的出路》(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年)在“情感之法与理性之法”一节中论述了古代中国的法律以重视人情为特色,在立法方面,君王往往凭借个人的情感制定或修改法律;在司法方面,“以情坏法”、“罪逐情加,刑随意改”的事例很多。其中把宣和元宵窃杯女子的故事作为其中一例。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元宵窃杯女- 东风满树的日志- 网易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