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财富课:授之以渔,陈志武与女儿谈商业模式3_独控_新浪博客

 1984年,又一种新商业模式出现,这次的创新者是当年才19岁的迈克尔戴尔。

  陈笛:“在学校,老师说起过戴尔的故事,但并没讲到他的商业模式有什么不同。我不清楚戴尔是如何成功的。”

  我说:“戴尔的故事非常有意思,而且他的商业模式跟微软、星巴克、沃尔玛都不同。从某种意义上说,那也是时势造英雄,只不过是戴尔有商业天赋,超过别人抓住了商机。

  “电脑本身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起初只是专业用的电脑,没有大众化的个人或家庭电脑。1977年,苹果公司推出一种基于视窗界面的电脑,大大提高其可用性,便于普及,成为{dy}代个人电脑。

  “1981年,IBM也进入个人电脑市场,推出{dy}代IBM个人电脑。当时,IBM的个人电脑商业模式是自己设计、制造,部分产品由自己的销售团队直销给大公司客户,但更多的是通过零售渠道向中小企业、个人用户销售。
  “不过,IBM公司太大,大型计算机是主业,对个人电脑的推销力度总是有限,难以两者兼顾。相比之下,1982年新成立的康柏计算机公司则没有历史包袱,只从事个人电脑的制造和销售,轻装上阵,很快赶上IBM的个人电脑销售量,成为该行业的老大。
  “但是,由于IBM和康柏公司都是通过零售店销售电脑,这种商业模式成本很高。”
  陈笛:“你的意思是说,他们把电脑装好,运到像中国国美电器这样的商店,由这些商店代理出售。这种代销模式不是很普遍吗?沃尔玛好像也是代理厂商销售,不也很成功吗?”
  “的确如此,只不过成本太高。{dy},从组装电脑到销售、到拿到现金,这中间的时间太长。也就是说,IBM造好电脑后,先在仓库放着,再运到各地商店,由于商店收货后往往不能马上卖掉,要租地方存放。不仅库存空间需要支付成本,而且要用大量流动资金支持货物的储备,资本成本会不低。第二,电脑技术变化很快,库存时间越长,技术过时的可能性越高,折价和报损的程度会很高,这又会增加成本。第三,由于是通过商店出售,店面本身又需要成本,所以,电脑制造商需要给代理商不低的分成佣金。结果,不仅IBM、康柏的赢利空间受限,而且使电脑价格太高,不利于个人电脑需求的增长。

  “戴尔电脑公司的机会就是这么来的。戴尔15岁时,出于好奇,买了台苹果电脑搬回家,他把新电脑拆了,试试自己能否再装好,结果试成了。没想到的是,那次经历铺下了致富之路。1983年,戴尔18岁,是德克萨斯州立大学一年级学生。那年,他成立了自己的公司,白天上学,晚上与xx帮其他公司更新个人电脑操作系统,随着业务的扩展,他开始雇用员工。到1985年,在他还是大学二年级学生时,他的公司收入已达600万美元。
  “也是在1985年,戴尔发现IBM、康柏的商业模式过于呆板,既不能根据用户的需要为用户量体裁衣组装电脑,同时资金周转速度太慢,库存电脑太久、太多,零售店面占用太多,成本过高。那年,戴尔公司改做电脑,其模式是‘先拿到客户订单,收到钱,再组装电脑,然后发货’。也就是说,你先打电话下订单,告诉他们你所要的电脑配置、存储器大小等,交好钱,然后戴尔电脑公司才开始组装,装好后寄到你家里。
  “这样,戴尔不需要太多流动资金,没有库存,没有零售店面成本,更没有电脑技术过时的风险,因此也没有降价风险。既有满足用户需求的灵活性,又大大降低成本,这使戴尔有很大的砍价空间,即使他卖的电脑比IBM、康柏的便宜很多,公司也照样能盈利,而同样的价格在IBM、康柏却有可能亏损。你说,有了这种‘定制加直销’模式,戴尔不胜出才怪呢,是不是?”
  陈笛:“听起来不错,看来戴尔跟沃尔玛、星巴克、微软一样,都是除了创新以外,还在成本上下功夫,甚至创新就是为降低成本。”
  “对,降低成本是企业经营的核心之一。要么有技术优势,要么有成本优势,当然{zh0}两者都有。对于客户而言,他们不仅可以根据个人需要定制电脑,付出的价格也{zd1},而且一有问题,还能直接跟制造商交涉,而不是与零售商打交道,这很有吸引力。
  “戴尔的‘定制加直销’非常成功。比如,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它的平均库存时间在6到13天,而竞争对手的库存时间为75至100天。电脑淘汰速度、降价速度一直很快,这种库存时间优势对戴尔的成功极为关键。
  “戴尔的‘定制加直销’模式还有其他优势。实际上,它特像中国的房地产模式,开发商在盖楼房之前,就把房子预售给客户,先得到购房款,然后再用这些钱盖房,这样,不仅开发商自己不需要多少本钱,而且拿到这些购房款后,还可以把钱存在银行先赚利息,或者做别的投资,大大提高利润空间。戴尔在大学时,没有本钱就能开公司,道理也在于此。”

我想开糖果连锁店


  陈笛:“爸爸,我有个想法,长大后,我想去中国开糖果连锁店,在每个幼儿园、小学的门口开一家分店,专门选择在那些小朋友都能看到的地方开。我要把糖果设计、包装得很可爱,让那些小朋友看到后,都忍不住要买。这样,我既可像星巴克那样在最显眼的地方开店,又能像沃尔玛那样降低进货成本。”

  我说:“你这想法不错,抓住了他们成功的一些要点。中国的幼儿园、小学真多,学生更多,市场当然很大。可是,你真的要卖这么多糖给小朋友们吗?要知道,他们吃糖多了,不仅会坏牙齿,而且会长胖,改变吃正常食物的胃口,影响健康。难道这是你想看到的后果?”

  陈笛:“吃糖会不会长胖,这是小朋友自己的事。我不管,我只想赚钱。”
  “不过,赚钱也得考虑商业伦理,讲道德。有两种赚钱的方式,一种是让别人受益,自己也赚钱;一种是损人利己,或者说,是靠损害别人让自己赚钱。”
  陈笛:“那星巴克呢?你每天去星巴克喝咖啡,对你的身体好吗?如果不好,为什么星巴克还开这么多分店,卖给你咖啡呢?他们不也是有商业伦理问题?”
  “咖啡对身体好不好,这还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你说得很好,能想到这些本身就不错。当然,星巴克跟你要开的糖果连锁店有差别。星巴克咖啡的消费者基本是成年人,如果他们知道咖啡有害还照样去喝,那他们就该责任自负,有了不良后果,星巴克的责任或许可以免掉,因为对于喝咖啡的人,即使没有星巴克,他们可能还会去别的店。相比之下,小朋友就不一样,他们还很小,分辨好坏、善恶的能力很低,自制力有限。在这种情况下,成年人有责任避免钻小朋友的空子,更别提专门利用小朋友的弱点发不义之财了。”
  陈笛:“可是,糖果店应该跟星巴克类似,因为小朋友爱吃糖,即使我不在他们学校门口开糖果店,他们也会去别处买糖。是我卖给他们,还是别人卖给他们,效果不都一样吗?更何况我能把糖果做得更好、更便宜。”
  “妈妈限制你吃糖的次数,也不让你和姐姐一次吃太多,特别是不让你们饭前吃糖,因为这影响食欲。你已经知道,多吃糖不是件好事,如果还要想法去让其他小朋友吃糖上瘾,这就是伦理道德的问题。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连自己都不愿做或知道不该做的事,就不要施加于别人。
  “实际上,1839至1842年,中国跟英国的xx战争就是这样,一方面,英国在其境内严禁xx,在英格兰、苏格兰、爱尔兰都有法律明文禁止,他们知道xx是xx;另一方面,英国东印度公司又从印度大量贩运xx卖给中国人,让成千上万的中国人xx上瘾。”
  陈笛:“东印度公司xxxx赚钱,这当然是极端的为富不仁行为,但是,在许多情况下,商业伦理可能难以判断。特别是,既然我能通过卖某种东西赚钱,说明我卖的东西满足了别人的某种需求,他们的需求到底是好是坏,这不关我的事,是他们自己的事。满足了他们的需求,不就是对社会的贡献吗?”
  “实际上,我们可以按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去判断。在我们家里不能做、不能用、不能多吃的东西,就不要想法鼓励别人去做、去用、去多吃。”

 跟陈笛讲了微软、星巴克、沃尔玛等的商业模式之后,她基本领悟到这些道理,也让她不断思考她自己的亿万富翁梦。上次在中国开糖果连锁店的想法被我否决后,她就在另找其他的主意。
  {yt}晚上,陈笛说:“爸爸,我今后要办电力公司!”
  “为什么要办电力公司呢?”

  陈笛:“你看,我们每天用电,人人每天都用电,电不就是你说的最有市场规模的消费品、日用品吗?所以,办电力公司,给家家户户提供电,那一定很赚钱!”
  “电的确是人人都用,而且现在几乎没有电就无法生活了。这是个好主意。但是,有一点你得知道,就是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都对电价进行管制,把电价定得不高不低,让电力公司的资本一年正好有10%左右的回报率。所以,如果你要办电力公司,赚大钱的机会很有限。”
  陈笛:“为什么政府要管制电价呢?这没有道理吧。”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一种原因是,几乎所有国家都有一些思潮,认为越是涉及老百姓日常生活、涉及民生的东西,政府越要管制,说是怕市场上那些唯利是图的商人乱要价,让老百姓受不了。不过,在许多情况下,只要市场的竞争充分、不受阻扰,政府过多管制可能帮倒忙,因为太多政府管制、特别是那些错位的管制反而会大大降低商品或服务的供给量,结果反倒使价格上升。像你们小朋友都喜欢新的iPod,大家都想买,假如这时候苹果公司还减少生产,那结果iPod的价格会更高还是更低呢?”

  陈笛:“当然会更高,因为产品更吃香了。”

  “这种思路实际上影响到很多领域。比如,大米直接关系到人民大众的生活,政府就管制大米的价格,把米价压得很低。虽然这表面上让城市人受益,但却压抑了农民种粮食的积极性。米价太低,有谁还愿意生产粮食?管制会抑制供给。”

  陈笛:“可是,这并不能说明为什么电价就该受政府管制。电力市场跟房地产市场难道是一样吗?”

  “当然,像房地产这样的市场,如果政府不控制土地供应、不控制房地产商,这应该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只要没有垄断剥削,就不该由政府来插手。但是,电力市场可能有差别,主要原因是,一旦一家电力公司将电网线路接到我们家门口,这家公司就拥有该电力线路,也就拥有了我们家作为它的客户,于是,其他公司不可能来了,至少没有太多别的公司再愿花钱另铺新电线到我们家。因此,{dy}家公司就独占我们家,使我们成了它的固定客户,我们差不多别无选择了。按经济学的话说,这家公司对我们家有某些自然垄断,他们就可以对我们随便提高电价了。按中国的话说,这些电力公司一旦拥有我们,它们即可‘关起门来打狗’,我们就只能听任这些电力公司摆布了。”

  陈笛:“对电力公司来说,这不是很好吗?它们就可赚大钱了!”
  “不过,问题也出在这里。由于电力公司的相对垄断地位,在20世纪30年****始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之前,美国电价一直由各州政府自己管制,每个州都有电力管制委员会,专门负责定电价。”


  陈笛:“这样做不是让电力公司赚不到钱了?我真恨政府管制!如果亏损由电力公司承担,而赚钱的空间又被政府卡死,那谁还愿意去投资兴办电力企业?”


  “的确是这样,过去这些年,电力行业难有太多技术创新。只要电力公司的利润空间有限,它们投资进行新技术开发的动力就不大,潜在投资者也不愿意进来。”

  陈笛:“再回到垄断这个话题。我在想,难道由政府管制价格,或者由政府去经营,垄断就不会对老百姓构成威胁了吗?万一政府经营后也利用垄断乱涨价,怎么办?”


  “说得对。实际上,中国就有很多这种情况。比如,我们在中国使用的手机服务都是中移动的,中移动和联通是两家国有企业,他们{jd1}垄断中国的无线电话服务,掌握{jd1}的定价权。”

  陈笛:“这么说,如果有国有企业在的 行业,我就不能往那个行业钻了,因为如果我还进去,我将来的企业怎么能跟国有企业在同一条线上竞争呢?看来,如果在美国做电力行业,电价和赢利空间会受政府管制,因此,吸引力不大。而如果在中国做这一行业,就更不好做了。”

 这家名叫Dunkin’ Donuts的连锁店,专卖早餐面点、咖啡和其他饮料,光带甜味的烤面包就有50余种。自从1950年创办到现在,在美国和其他国家已有7000多家加盟店,每天客流有300多万人。


  过去几年,不知不觉地我也喜欢上了它们的面饼,这里也成了我和陈笛经常光顾的地方。2007年2月18日早晨,开车带陈笛去附近的一家Dunkin’ Donuts分店。那天,我们比较懒,不愿下车,就坐在车里点了所要的东西,我要一杯咖啡和一个鸡蛋与奶酪夹饼,她要了半打叫做“Munchkins”的炸面球。


  等我们交了钱,拿到东西,陈笛看看袋子装的,就说:“爸爸,你看,她们又给了10个,我们只付钱买6个,可她们还像上次那样,多给我4个。”


  “是不是她们喜欢你,为了让你高兴,多给你几个?人家是好意吧。”


  陈笛:“也许是。不过,这店子不是她们自己的,她们多给少给都无所谓。等以后我办自己的公司时,{jd1}不会允许我的员工这样无所谓!”

  “为什么你觉得她们会无所谓呢?”

  陈笛:“因为反正公司赚不赚钱,跟她们没关系,她们拿到工资就行了。人为自己干活与为别人干活就是不一样,为自己干活会处处仔细认真的,也不会浪费。”


  “你这个观察很好,很到位!人们常说,花别人的钱不心痛,只有花自己的钱才心痛!这种现象在世界各国的国有企业中表现得更突出和普遍。”


  陈笛:“我不明白,为什么会有国有企业?企业由国家或政府所有,不等于是不归任何人所有了吗?谁还会在乎这些公司经营的好坏,亏损还是盈利?这些国有企业的员工肯定像Dunkin’ Donuts的员工一样,工作起来无所谓。”

  “实际的经历的确像你说的那样。在中国,自20世纪50年****始国有化运动,几乎把所有土地、生产性财产都收归国有,变成国有企业、国有银行、国有土地,等等。中国经济国有化之后,从20世纪60年****始,特别是到20世纪70年代头半期,国有企业出现大规模亏损,使中国人的收入、经济状况降到低谷。
1978年,中国国有经济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终于开始了改革开放,重新允许民营企业发展,使中国经济得到快速壮大。


  “不仅中国,几乎所有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都实验过国有企业,由国家拥有并自己经营企业。”


  陈笛:“可是,有一点我不明白,‘花自己的钱心痛’、‘为自己赚钱最卖力’等,这些东西都是常识,为什么还有这么多国家都去实验国有制?”


  “真正影响中国和其他国家,使众多国家走上国有经济之路的,是苏联。在学校,你们老师已介绍过苏联的历史,那些历史从根本上影响了中国、东欧国家、南美、非洲甚至西欧许多国家。1917年革命成功后,苏联在20世纪20年代末开始将私有财产国有化,实行计划经济。当时的苏维埃学者认为,私有制是人类剥削的基础,所以,为了消灭剥削,就必须先消灭私有制,同时消灭市场,然后,由政府计划部门取代市场来完成社会中生活品、消费品、生产品的分配。”
 
  陈笛:“那些历史太有意思了。他们为什么会这样认为?在市场上做交易,我喜欢什么、想要什么、愿意付多少钱,自己可以选择。如果由政府官员帮我做这些安排,他们怎么知道我喜欢什么、愿付多少钱呢?他们怎么知道我和姐姐的喜好差别?比如说,我喜欢历史,但姐姐不一定喜欢;我喜欢赚钱,要成亿万富翁,但姐姐对这些没任何兴趣。”



  “是这样的。可是,那时候,世界上许多人存在一些盲点。在当时苏联的国有化过程中,情况很糟糕。比如,到1930年1月,苏联只有21%的农民家庭被集体化,到同年3月则达到58%,到1938年时94%的农民被集体化,他们的土地被收为国有。那次集体化过程中苏联农民不断抵抗,政府则使用暴力和非暴力手段强制其集体化。

  “20世纪30年代实行国有化计划经济初期,苏联经济快速增长,每年的国民收入增长速度为12%至13%,假如去年的收入为100元,一年后就升高到112元、113元。相比之下,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国家恰逢经济大萧条,西方市场经济面临重大危机。看到苏联‘国营’世界的快速增长与西方‘私有市场经济’世界的大危机之间的巨大反差,苏联计划经济初期短暂而令人炫目的成功,使人以为终于找到了经济增长的妙方。于是,在中国,当时的南京政府当然要搞‘国营’。等到1945年‘二战’结束后,西欧、拉美以及新独立的非洲和亚洲国家,都要模仿苏联的国有计划经济模式,至少也想由政府来创办、经营企业。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自然更要搞国有计划经济。到1975年左右,世界国有企业的比重达到{zg}点。


  “但是物极必反,此后,你担心的那些问题就开始浮出水面,国有经济比重越高的国家,其经济越来越差,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困难。苏联、中国、拉美、东欧等国家的国有企业产生大规模亏损。所以,中国于1978年开始对计划经济进行改革,重新回到市场经济,并逐步民营化。其他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也逐步这样做。走了一大圈,到{zh1}又重回老路,还原到市场本位。”

 
  陈笛:“我真对人类社会这么多人、这么多国家都走过弯路感到失望。真不明白为什么会出现认识上的这种盲点。这些历史也说明,经济学以及其他社会科学的知识储备还太少,否则,怎么这么多人会做出那种选择?”


  “是的,这也是为什么爸爸对经济学等社会科学那么着迷。让我们再回到你刚才的问题,就是等你长大办自己的公司时,你的员工不也是为你工作,而不是为他们自己工作吗?你有什么办法让他们‘即使不是自己的钱,也心痛’呢?这就有挑战了吧?”


  陈笛:“我可以采用奖金制度,给员工按工作好坏、贡献多少发奖金。”


  “奖金是一种很好的激励方式,当然比没有奖金激励好。不过,奖金激励比较适合很成熟的行业。对于新创办的企业,一般来说,可以给员工股份或股票期权。”

投资太阳能

  “爸爸,你说政府管制电价,办电力公司难赚大钱。是不是所有能源、电力行业都受政府管制,机会都被政府抑制呢?去年你不是投资过一家太阳能公司吗?” 在上次谈完电力管制后,陈笛这么问我。


  “政府把电价、油价人为压得很低,表面上看是为了让老百姓很便宜地得到电力、汽油,降低他们的生活费用。短期看,好像如此。可是,从长期看,其代价很大。政府长期把油价、电价压低,其效果是使浪费的成本也很低,变相鼓励浪费,使社会的能源消耗快速增长。就如你知道的那样,人类是在19世纪末才有电器,才开始普及汽车,但这短短的100多年里,就已经消耗了大量的煤炭与石油储藏。人们估计,如果按现在的速度增加能源消费,特别是随着中国和印度的私人汽车越来越多,石油消耗会快速增长,那么,到2040年左右,世界的石油储量可能要全部耗尽。如果真的那样,就会出现全球能源危机了。所以,价格管制的后果之一是加快了能源的消耗。”


  陈笛:“那怎么办呢?太多石油、煤炭消费不是对环境、对空气也有破坏吗?”

  “当然,{dy}步要做的是各国将油价、电价提高,按市场价去收费,通过高价来增加能源的使用成本,也由此增加环境的破坏成本,引导人们少浪费电、少浪费油。另一方面就是寻求新能源,这包括太阳能、风能等等。问题是,太阳能发电设备还太贵,每度电的成本差不多是煤炭发电成本的两倍。所以,政府越是人为压低电价,就越无法给太阳能、风能的努力创造机会。”

 

陈笛:“哦,那为什么去年你投资了一家太阳能设备制造公司呢?那家公司好像叫常州天合光能公司吧?按你这么说,其太阳能设备销售市场就难以发展了。”

  “不过,常州天合光能公司的前景会很好。这是一家不错的公司,于1997年由高纪凡先生创建。那时,经济全球化正在兴起,但中国和印度的人均收入还有限,特别是在中国,家庭汽车还是一个非常遥远的概念,石油危机、能源危机也还不是人们普遍担心的问题。所以,虽然太阳能技术在那时已有发展,但还不是那么紧迫的行业,其未来前景也并不明朗。可是,高先生却预见到太阳能的发展前景。


  “1997年公司成立后,常州天合光能投入研究太阳能技术。2000年建成的‘太阳能源建筑系统’样板房。
  “2001年,常州天合开始将太阳能发电产品推向市场。对该公司最有利的一件事是,德国自1999年开始由政府补贴太阳能发电,每千瓦时补贴约 0.5欧元。从那以后,德国加大对于老百姓在屋顶安装太阳能装置的鼓励。随后,日本、美国、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家也跟进,都通过政府补贴鼓励发展太阳能。结果,到最近几年,太阳能发电设备制造多少,西欧国家就买走多少,出现了严重的供不应求局面。这为所有太阳能设备制造商提供了天赐良机。常州天合也抓住了这一历史机遇,先进军德国市场,随后也向其他国家销售。”

 

陈笛:“这种市场太好了!供不应求,制造商不就有很大赚钱空间了?在这种情况下,常州天合当然能赚钱了!”

    爸爸通过朋友加入麦顿基金(Milestone Capital),麦顿基金以每股7.4美元入股常州天合。六个月后,也就是2006年12月18日,常州天合股票以每股18.5美元在美国上市发行。到今天,其股票已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十个多月,股价已超过50美元,{zg}时还曾到过73美元,相对于我们买入的价格涨了五倍多,这的确是很好的投资。”

  陈笛:“这很有意思,公司上市前投资入股能这么赚钱,我真没想到,你真厉害!但是,我不明白,既然大家都知道太阳能设备市场这么好,供不应求,为什么没有更多人去办厂加入竞争?难道太阳能技术那么难吗?”


  “是这样的,确实有很多创业者进入该行业。无锡尚德是中国{dy}家成功的太阳能公司,它于2005年12月在纽约上市。由于其股票价格猛涨,使无锡尚德的创始人施正荣先生以23亿美元的财富,成为2005年中国首富!常州天合是中国第三家到美国上市的太阳能制造公司。无锡尚德、常州天合等太阳能公司的财富故事太成功了,这当然就激发许多创业者加入该行业,都去办自己的太阳能公司!财富的吸引力胜过一切。在过去几年里,从江苏到河北、福建等省,众多太阳能公司相继成立,这使中国几年内就领军世界太阳能制造业。”


  陈笛:“你刚才不是说太阳能设备供不应求吗?有这么多的制造公司,这下供给就多了,看来太阳能设备的价格要下跌了。”

  “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从2005年初到现在,太阳能发电设备的价格在欧洲基本没变,在美国还上升了10%左右。其所以有了这么多竞争后,太阳能设备价格不降反涨,是因为这些产品的销路没问题,能生产多少,别人就买多少,同时,原材料的供应却越来越紧。太阳能发电最重要的材料是高纯度硅,而硅的提炼又需要很高的资本投入,其提炼加工厂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建成。所以,虽然太阳能设备制造厂很快能建好投入生产,但高纯度硅的供应很难跟上。结果,设备制造商越多,对硅材料的需求就越大,在硅供应量没有变化的情况下,这就逼着硅材料价格快速上涨。对于太阳能设备制造商来说,保证硅材料的稳定供应就成为公司生存、发展的关键。”

  陈笛:“在这种环境下,是不是哪种模式最有利于保证硅片的供给,哪种模式就{zh0}?”

  “这就是常州天合跟其他太阳能公司的差别所在。比如说,常州天合股票于2006年12月18日以每股18.5美元上市,第二天,同在江苏的另一家太阳能公司——林洋新能源有限公司也在美国上市,每股价格是13美元。可是,到今天,常州天合的股价是53美元,而江苏林洋的股价还在13美元没动!为什么差别这么大呢?主要原因在于,江苏林洋要靠从其他硅片提炼、硅片组件公司那里进货,然后组装成太阳能发电系统,所以,它的利润空间小,而且xx受到硅片市场的供应短缺制约,硅片供应越紧张,江苏林洋的未来生产就越没着落。相比之下,常州天合采用的是所谓‘垂直一体化整合’(vertical integration)商业模式,它自己收集含硅的废电器,先从中提炼单晶硅,做成硅片,再做成组件,{zh1}将组件安装成太阳发电系统。这一整套垂直工序都由自己公司完成,在公司内各工序一体化,能较好保证各生产环节的原材料供应,也能降低原材料的进货价格风险。就因为商业模式上的这种差别,常州天合跟江苏林洋的股票表现是如此不同。”

  陈笛:“垂直一体化整合模式的意思是不是说,如果我要开餐馆,首先要自己种粮食、种菜、种油、种茶、种佐料,也要做桌子、板凳、碗筷呢?再往前,是不是说我也要生产肥料、制造农用工具,否则我会有太多供货风险、原料价格风险呢?”


  “不xx是这样,还要看具体供货市场的情况。供货越紧张、价格风险越高的原料,自己做、自己生产的好处就越大。像蔬菜、大米这样的生产周期很短、供给很容易产生的东西,其价格总体上会很稳定,就没必要自己去生产,到市场上买就行了,让那些更有种植粮食、蔬菜专长的人去生产粮食和蔬菜,而你只管把饭菜和服务做好就行了。各做各的特长,各有各的分工,市场是不同专业特长的人来到一起交易的平台。专业分工和市场化就是这样相互推动发展的。”

 

为什么中国公司喜欢行行都做?

  陈笛:“在中国,好像公司更喜欢什么都自己做,喜欢垂直一体化,而在美国好像不是这样。为什么会这样?”


  “原因包括许多方面。{dy}个决定性因素是契约执行的可靠度。如果一个国家的契约环境差,企业就更倾向于什么都自己做,不相信别人的供货保证。

  “正因为中国的契约文化还欠发达、法治没到位,人们只好通过公司内部生产尽可能多的原材料,而不是靠市场交易或说外包,来保证供货,使自己的主营生产线能持续进行。换句话说,在一些情况下,公司内部的垂直一体化整合是外部契约不可靠所致,是由外部法治不到位所引申出来的行为。这就是为什么法治发展是市场化深化的基础,也是为什么中国的公司喜欢什么都自己做,而美国的公司更倾向于专注整个价值生产链中的一个环节。

  “即使在一国之内,因不同地区的契约文化有很大不同,企业选择的垂直一体化程度也会不同。在中国,浙江因为靠海,其商业发展历史比内陆省份更长久,其商业文化、特别是契约文化就比湖南等省的要发达得多。所以,在浙江,企业能够选择专,实际情况也的确是浙江企业更倾向于专,通过市场交易能实现的分工很细。相比之下,湖南企业更倾向于什么都做,专业分工不够。比如,长沙通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就是这样。”


  陈笛:“你说的是我们在长沙常住的通程国际大酒店吧?”
  “是的。这是湖南的一家上市公司,它的股票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你猜它的主营业务是什么?”


  陈笛:“它肯定是从事酒店经营的公司吧?我觉得他们的酒店还不错,只不过这些年他们的服务质量好像在下降,酒店维护得不到位。”

  “我原来也以为它的主业是酒店管理,可是远不是这样。按照该公司的介绍,主营业务包括百货、针织品、文体用品、照相器材、音像制品、金银首饰、食杂果品、五金交电、家用电器、厨房机具、家具、中成药、西药制剂、医疗器械、建筑材料、矿产品、旅游及服务。兼营业务有饮食娱乐、住宿、能源、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建筑及装饰工程、汽车货运、信息服务、物业管理。所以,我们住过的酒店只是其业务的一小部分。”

  陈笛:“为什么他们什么都做?怪不得通程大酒店的服务这些年每况愈下。刚才说常州天合是垂直一体化整合,是为了减少原材料供应的不确定性,但是,通程的酒店、房地产、旅游服务和零售业,有什么价值链上下游的关系?这个我不明白。”

  “一般来讲,如果不同业务领域或说行业间有很强的互补性,即使它们没有价值生产链意义上的供货关系,把这些行业都整合到同一个公司内,也可以分散公司的风险。这样,在任何时候,一个行业不景气,或许其他行业景气,可以使公司的收入不至于整体受到负面影响。

  “不过,要运作好这种跨行业横向整合,公司的管理架构与水平必须很高,否则,极容易造成资本浪费,使资本的使用效率很低,不能带来足够高的回报。比如,通程2006年的资产回报率才3%左右,也就是每100块钱的投资,在一年里只能带来3块钱的利润回报,跟银行利率差不多。就像你说的,一旦公司什么都做了,而不去考虑这些行业的相关性如何,那结果会是什么也做不好,资源就要浪费了。

  “在中国,过去因为企业是国有的,不属于任何个人,所以,企业的效率、企业资产的回报率从来不是很重要,反正不是自己的钱,浪费就浪费了。到1990年之后,许多国有企业都被改制,转变成股份制企业,并且其股份到股票市场上市交易,这样个人都可以买股票成为股东。原来设想,让企业的股份由个人买卖交易,这样资本市场就可以逼着中国的企业更注重效率、注重xxxx,而不是什么都做。”

  陈笛:“结果怎样呢?”

  “结果是,上市后的企业反而更加什么都投,原来要做扩张投资时,一些国有企业可能首先要从相应政府部门批资金,手续很多。可是现在,上市公司不再xx是国有的了,其投资决定不必都经过政府部门审批,而是由董事会批准,可董事会又不起作用。同时,中国的股民又不太关心公司经营的好坏,只关心股票价格是2块还是8块,并且也不一定知道什么商业模式最有利于赚钱。到{zh1},改制上市后的中国公司反而有更多资金,进行跨行业横向扩张。

  “本来,对于股市投资者来说,他们应该更希望每个企业都专注一个或两个相关行业,把这一两个行业做好、做精。如果跨行业投资更好的话,投资者自己也可通过分散投资组合来达到目的,而不需要由这些上市公司去完成。上市公司应该专,而跨行业投资则要留给投资者自己去做。


  “实际上,通程控股应该分拆成几个不同的公司。比如分拆成商业房地产公司、零售商业公司、酒店管理公司。

  “按照同样的道理,通程酒店管理公司只需从通程房产公司手里租用那些酒店地产,而不需要把这些楼宇资产放在自己的资产表上,它的{zd0}资本应该是酒店管理技术和流程这些无形的资产。这样,酒店管理公司在使用很少资产、很少债务的情况下,照样能创造很高利润,它单独上市的股票价格也会更高。这实际上就是如家连锁酒店的商业模式:租别人的楼宇,把自己的核心资本定义在酒店管理上。”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转】财富课:授之以渔,陈志武与女儿谈商业模式3_独控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