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余求职者挤爆武汉新春首场大型招聘会,东莞企业携万余岗位来汉招工遇冷 本报讯(记者 张瑜琨 通讯员 姜永杰)100余家用人单位供岗逾2万个,其中30多家东莞企业招聘岗位数量占六成。昨日,湖北省2010年春季首场大型人才招聘会火爆开锣,近万名毕业生挤爆洪山体育馆,上午八点就开始在门口排起了上百米的求职长龙。 尽管有逾万名求职者参加,但“技工荒”依然在上演。东莞晶苑毛织制衣有限公司昨天现场招聘两百多个技工岗位,工资也开到了1600元,但结果不尽人意。 万人排队求职大学生占了七成 离开学还有一个多星期,不少大学毕业生已提前回到学校,加入新一年的求职大战。据主办方——湖北人力资源中心统计,现场的万余求职者中大学生占了七成。 上午8点半,洪山体育馆的入场口排起了百余米的求职长龙。记者采访中发现,不少求职者刚下火车便拉着行李来到招聘会现场,手里拿着油墨未干的求职简历。部分求职者手拎着大包小包,在人群中穿梭,看到合适的岗位就停下来。 来自华中师范大学的张同学说,他刚从老家襄樊回到武汉,“11点在汽车站知道有这场招聘会的,没回宿舍就赶过来了。工作迟早要找的嘛,不如提前准备,有了工作才能安心。”拿着早就准备好的简历,张同学开始穿梭在求职现场。 东莞企业赴汉降低标准 “抢人” 2万余个就业岗位,制造业企业岗位占六成。昨日的招聘会上,企业对技工的需求出现“井喷”。 招聘会现场人头攒动,一万多名求职者中,技工和农民工占近三成,制造业企业岗位出现供小于求的情况。省内一家皮具生产企业急招技术工人。该企业专门印制了多份招聘简章,主动发给来来往往的求职者。该公司负责人介绍,金融危机后,企业订单明显增多,但缺人手,所以招兵买马储备人才是头等大事。 与本地企业相比,东莞企业在省外企业中最为显眼,他们招聘的岗位数量庞大。从现场招聘情况看,本地企业的招聘岗位一般在5-20个之间,而珠三角地区的招聘企业的岗位数量一般都在100个以上,有的达到2000多个,多为制造业和加工业企业。本土企业的招聘对象以应往届毕业生为主,而东莞等珠三角地区的企业更青睐职业院校的学生和农民工。 据了解,由于经济回暖,广东地区出现严重的缺工现象,其中,广州、深圳、东莞等珠三角地区缺工超过200万人。为了吸引有限的农民工,各企业纷纷上调工资、改善工作环境,调低学历和年龄等限制,希望用工荒能得以缓解。 工资普涨三成大学生不愿做普工 受“技工荒”影响,没有一家企业再开出700-800元的底薪,企业工资待遇普遍上涨三成以上。招聘会现场,招聘海报上标出800元{zd1}工资的招聘展位前求职者较为冷淡,绝大部分招聘企业向求职者介绍的{zd1}薪资都在1000元以上。 今年技工和普工岗位工资上浮最明显。往年,普工工资一般在800-1200元,而今年为1200-1800元,平均工资1500元,比去年上浮30%左右。车工等技术工种的工资待遇为2000-3000元,也比去年上浮20%左右。其中东莞晶苑毛织制衣有限公司所有招聘岗位的薪资在1600-3500元之间。绝大部分企业承诺技工的{zd1}月工资为1500元。 作为缺工大户的电子、皮具、服装等企业,也纷纷提高工资待遇。湖北人力资源中心提供的统计数字显示,招聘会现场招聘企业平均工资待遇比去年增加30%,1500元成为企业招聘技工的{zd1}标准。 尽管不少遭遇“用工荒”的企业向大学生伸出橄榄枝,有的企业开出的薪资甚至多达三四千元,但“热情”不及“冷眼”,多数80后们宁愿选择千元左右的写字楼工作,也不愿意下厂下车间做普工。 面对铺天盖地的求职信息,华中农业大学园林专业的小吴同学只投了三份简历。“今天的企业好多都是招技术工人,虽然有的工资开到了2000多,达到了我的理想价位,但是工作性质和内容都不太符合我的求职要求,不会考虑。”现场几家招聘普工的企业都被大学生以环境艰苦、没有前途、不利于健康等各种各样的理由拒绝。 扫描 本地企业受热捧 外地企业遭冷遇 尽管珠三角、长三角的不少企业开出了不菲的薪资待遇,但是今年“孔雀东南飞”的现象却比往年少了不少。昨天的招聘现场,本土企业最受求职者青睐,特别是xxxx的展台前,拥挤着高举简历等待求职的大学生。 在华工激光、烽火科技、回天胶业、华中电力等本土xxxx的展台前,不少求职者相互询问着招聘情况,人头挨着人头。 主办方统计显示,行政管理类、营销策划类、技术工程类岗位最受求职者青睐;从供需情况来看,文职类岗位供小于求,求职者的竞争压力{zd0},特别是应届毕业生;技术类工种供求两旺,求职者的竞争压力最小;具有三年以上同岗位工作经验的求职者成为企业争抢的对象。 针对今春人才市场出现的“用工荒”和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湖北人力资源中心党委书记李士凌表示,用人单位、高校、人才市场和政府机构应该相互贯通,加强“高校+企业”、“政府+高校”、“人才市场+企业”、“人才市场+高校”、“政府+人才市场”等的合作,广开就业渠道,互通用人需求信息、人事政策和人才信息,是解决当前人才市场供求矛盾的一项战略举措。 ■ {zx1}招聘信息 今日洪山体育馆营销专场供岗8千 今天上午,由湖北人力资源中心举办的湖北省2010年春季大型营销类专场招聘会在洪山体育馆举行。参加本次招聘会的用人单位有港迪电气、远城科技集团、世纪万通房地产、同济现代医药、武汉长兴集团、武汉皓达农业科技、浙江恒泰科技、福娃集团、盛隆电气集团、汉元软件、亚太调味食品、巨精机电、湖开电气、德泓(福建)光电、湖北建华管桩、双胞胎(集团)股份、聚成资讯集团、西门子威发橱柜等近100家用人单位。提供岗位8000多个。 招聘岗位涉及到营销总监、机械工程师、电气工程师、财务主管、策划经理、市场经理、业务主管、销售代表、医药代表、营销策划、外联、采购员、营业员、商务文秘、营销培训等近百种。 ■ 政策播报 长三角地区基层就业优惠多 长三角各地政府今年继续加大大学生基层就业的待遇优惠,引导大学生往基层就业。今年是苏浙自2006年开始实施“大学生赴农村就业五年工程”的{zh1}一年。 江苏已出台政策,给予去农村任教的大学生诸多优惠,如每人每年额外补贴4600元,连续四年。仅这一项补贴,截至今年底,财政拨款总额将达3680万元。 浙江出台相关规定,自去年开始,凡全省县(市、区)、乡镇(街道)机关招考公务员,主要从到村和社区工作3年以上且年度考核均为“称职”以上的大学生中招考;对到村和社区工作3年以上且年度考核均为“称职”以上、仍在村和社区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在报考本省市级以上公务员时实行加分等。 样本城市:苏州 2009年苏州籍高校毕业生有4.8万人,2010年有近5万人,总量增加再加上往届未就业及外地来苏的毕业生,预计今年在苏州就业的大学生总量会进一步增多。由于经济回暖,企事业单位的用工需求进一步放量,招聘岗位有所增加。 在刚刚结束的 “苏州市2010年春季人才交流大会”上,聚集了500余家用人单,提供近1.2万个需求岗位,整体需求情况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9%,但进场人数却有所减少。 据苏州市人才市场统计显示,今年1月,共计举办了12场不同类型招聘会,有1518家次用人单位进行了大学生招聘,提供就业岗位51623个,但进场求职的大学生只有24547人次,供需比达到1:0.48。对比09年12月份,单位需求人数仅下降30%,求职人数却下降了41.2%,供求差距进一步扩大。 人力资源专家分析,求职人数下降的原因是周边无锡、南通、连云港等地也在举办大型高校毕业生招聘会,分散了外地赴苏的高校毕业生数量。另外,近两年考研人数的增加,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应聘人数。 据调查,与上月相比,本月企业所提供招聘大学生的岗位中,排{dy}的依旧是销售业务,排在第二位的是营销、客户服务类。由于苏州生产型企业发展迅速,人员需求增多,生产类需求超过了旅游酒店类需求,跃居第三位。 需求岗位增加求职人数减少 在南京农民工市场,这两天一直都是人山人海,而在其中,让人觉得意外的是,今年出现了更多80后大学生求职者的身影。 在安德门民工市场拥挤的人群中,记者一眼就发现了女大学生小宋,这张还略带稚气的面庞很容易让人把她和其他求职者区分开来。小宋告诉记者,她是安徽一所大学去年毕业的,学的是计算机专业,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刚过完年,听说安德门农民工市场开业了,就来碰碰运气。 “工作挺难找的,就想先找一份工作,锻炼一下自己。”小宋告诉记者。 在职介中心的资料上记者发现,像这样的80后大学生,如今到民工市场求职的还真不少,其中有一些xx大学的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还有人揣着电脑给单位看简历。 南京一家人力资源公司的员工告诉记者,大学生来农民工市场找工作的数量从{dy}天就开始有所增加,19日{yt}就来了9个大学生,更让他感到意外的是,大学生对待遇的要求并不高,有的要求1500块钱一个月,包吃包住就可以了。 南京市人才市场市场发展部副部长杨本荪透露,从新春首场人才大集的火爆程度来看,2010年的南京人才市场对大学生的需求有明显回暖迹象。 “从目前的单位需求来看,市场营销、工程机械、客服及技术支持、人事行政、建筑路桥、贸易等人才的缺口{zd0}。”杨本荪还提醒大学生,虽然人才需求增加,但主要是“结构性人才紧缺”,还有不少专业的大学生就业形势还相对严峻,因此他希望求职者们能够放低身段,“本着先就业、再择业的态度,认真参加各场招聘会,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样本城市:南京 大学生揣着电脑充“农民工” 小王是武汉理工大学机械设计专业的毕业生,最近,他来到昆山找工作,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参加了招聘会,结果不到1个月时间,就找到了满意的工作。 今年,昆山市利用与企业、高校签订就业联盟的契机,使毕业生见习基地初具规模,形成一套“政府买单、企业雇用、学生成长”的见习促就业模式。目前,昆山市有毕业生见习基地50多家,输送到见习岗位的毕业生有20批300余人。在xx“实战”的考验下,见习期结束后被所在企业留用的达到80%。 本报记者 张瑜琨 郭婷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