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BT / 结构和性能- 学习的日志- 网易博客

IGBT / 结构和性能

2010-02-26 19:27:35 阅读14 评论0 字号:

绝缘栅双极型场效应晶体管(IGBT)就是在VDMOSFETLDMOSFET的基础之上,再引入少数载流子进去参与工作,使得其中电阻率较高的耐压层发生电导调制效应(即Webster效应),从而降低了器件的导通电阻,提高了电流容量;并同时还带来许多其他的好处。

1IGBT的基本结构:

上图示出了增强型n型沟道IGBT的两种基本结构,一种是横向结构,另一种是纵向结构。显然,这些结构实际上也就是把VDMOSFET以及LDMOSFET的漏极区(n+区)改换为p+区而得到的。由图示的结构可以见到,IGBT可以看成为是在DMOSFET的漏极上接有一个p+-n结二极管的复合器件;IGBT也可以看成为是一个阴极短路的n+-p-n--p+四层晶闸管,但是当该器件出现沟道之后,源极区(n+)与漂移区(n-)是相连接的;此外,IGBT还可以看成为是一个DMOSFET与一个p+-n--p双极型晶体管(p+漏极区是发射区)的组合器件。总之,IGBT是一种场效应器件与双极型器件组合而成的一种复合器件。

上左所示的横向IGBTLIGBT)中,漏极在表面上,可以采用p型半导体来实现与衬底的隔离。而上右图所示的纵向IGBT,其漏极是低阻的衬底材料,n-漂移区是掺杂浓度小于1014cm-3、厚度约为50mm的外延层,这种结构的器件之间难以实现隔离,所以一般总是制作成单个的分立器件。

SCR一样,IGBT也采用Si来制造,因为Si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和较高的击穿电压。

上图示出的IGBTn型沟道器件,当然,也可以制作出p型沟道IGBT

 

(2)IGBT的工作特性:

IGBT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示。在IGBT的栅极0偏时,器件不出现沟道,则这时的IGBT等效为一个具有阴极短路结构的转折二极管(为p-n-p-n结构);不管源-漏电压VDS是正、还是负,通过的源-漏电流IDS都最小,一直到发生击穿时电流才急剧增加,如图中的左、右两条击穿曲线(VDS为正时,是p-n-结的击穿;VDS为负时,是p+-n-结的击穿)。

当栅-源电压VGS大于阈值电压时,则出现沟道,并且n+区和n-区通过沟道而连成了一体。这时IGBT将随着正偏源-漏电压VDS的不同,而会出现三种工作模式:

① VDS<0.7V时:

这时源极区(n+区)与漂移区(n-区)是通过沟道而连在一起的,则IGBT中的DMOSFET处于线性导电状态,并且整个IGBT可以等效为一个DMOSFET与一个p+-n--n+二极管(即p-i-n二极管)的串联,则器件的总电流(IDS)决定于p-i-n二极管的电流,而且与栅电压无关。虽然这时VDS较低,但p-i-n二极管仍处于正偏状态,则有随电压VDS而指数式上升的电流通过。于是,IGBT的电流在图示的输出伏安特性上即表现为起始的一段曲线(存在偏离坐标原点的电压——偏移电压)。

② VDS>0.7V时:

这是IGBT的一般工作状态,这时IGBT可以等效为一个处于导通状态的DMOSFET与一个处于放大状态的寄生p+-n--p双极型晶体管的组合。显然,这时通过DMOSFET的电流IMOS是多数载流子(电子)的电流,而通过寄生BJT的电流Ip是少数载流子(空穴)的电流,并且IMOS也就是寄生BJT的基极电流(基区是n-区)。如果该寄生BJT的电流放大系数为β,那么其发射极电流(即IGBT的漏极电流)将为:IDS=(1+β) Imos。

可见,IGBT的总电流(IDS)比DMOSFET的电流(Imos)增大了β倍,当然,IGBT的输出伏安特性曲线的形状也就必然与DMOSFET的相同,如图中的水平曲线族所示。并且这也就说明,与相同尺寸的功率MOSFET相比,IGBT的输出电流和跨导都增大了一倍。

由于寄生BJT的基区也就是较宽的漂移区(n-区),因此该寄生BJT的β必然很小,即可有β≈1,于是IDS≈2Imos。这就意味着,通过BJT发射极的少数载流子电流与通过DMOSFET的多数载流子电流,在大小上差不多。

③ IDS很大时:

当IGBT的输出电流大于某个临界值时,其中的n+-p-n--p+晶闸管将起作用。这是由于电流的增大将使得寄生p+-n--p晶体管的b也增大,如果这时另一个寄生n+-p-n-晶体管(发射区是n+源极区)也具有一定的电流放大系数的话,那么该n+-p-n--p+晶闸管就将会xx导通。这时的伏安特性如图中的一条低压、大电流曲线所示。当然,在晶闸管导通以后,整个IGBT的导通电阻将变得很低;但是这种工作状态并不是人们所希望的,因为这时晶闸管的导通也就使它进入锁定状态——闩锁效应,当IGBT一旦进入到这种状态后,其栅极就失去了控制能力,即栅极电压再也不能关断源-漏电流了。而栅极的控制作用正是IGBT优越于SCR之处。所以,为了让IGBT不容易进入闩锁状态,以提高工作电流,可以适当地降低其中寄生BJT的电流放大系数;在图中示出的器件都采用了阴极短路结构,其目的也就在于降低寄生n+-p-n-晶体管的电流放大系数。

总而言之,IGBT的输出特性曲线示出了器件在不同工作状态的特性,这种复杂的图形可以认为是由MOSFET的输出特性曲线与n-p-n-p晶闸管的正向阻断特性曲线重叠起来构成的。 

(3)IGBT的优缺点:

由于IGBT合理地组合了MOS场效应器件和双极型器件,所以IGBT就兼备了这两种器件的突出特点。现在已经实用化的IGBT,工作电压超过了6000V,工作电流也超过了600A;开关速度虽然低于MOSFET,但明显地高于栅极可关断的可控硅(GTR)。

IGBT的主要优点有:

① IGBT在正常工作时,p+漏极区将向漂移区(n-区)注入空穴,则将导致漂移区(对于横向IGBT,特别是漂移区的表面)发生电导调变,因而使得器件的导通电阻降低,这就比较好地的克服了DMOSFET导通电阻较高的缺点,增大了器件的电流容量。

② IGBT的输出电流和跨导都大于相同尺寸的功率MOSFET。

③ 较宽的低掺杂漂移区(n-区)能够承受很高的电压,因而可以实现高耐压的器件。

④ IGBT不仅具有良好的高电压、大电流性能,而且它的栅极还具有较强的控制作用,即利用栅极可以关断很大的漏极电流。

⑤ 与MOSFET一样,IGBT具有很大的输入电阻和较小的输入电容,则驱动功率低,开关速度高。

⑥若把IGBT的p+漏极区分割为几个不同导电型号的区域(即再加进几个n+层),这就可以降低漏极p-n结对电子的阻挡作用,则还可进一步减小器件的导通电阻。

然而,IGBT也具有若干重大的的缺点:

① 因为IGBT工作时,其漏极区(p+区)将要向漂移区(n-区)注入少数载流子——空穴,则在漂移区中存储有少数载流子电荷;当IGBT关断(栅极电压降为0)时,这些存储的电荷不能立即去掉,只有通过少数载流子的复合才能消失,于是就需要一定的时间(决定于少数载流子寿命),从而IGBT的漏极电流也就相应地不能马上关断,即漏极电流波形有一个较长时间的拖尾——关断时间较长(10~50ms)。正因为如此,所以IGBT的工作频率较低,一般小于10kHz。为了缩短关断时间,可以采用电子辐照等方法来降低少数载流子寿命,但是这将会引起正向压降的增大等弊病。

② IGBT中存在有寄生晶闸管——MOS栅控的n+-p-n--p+晶闸管结构,这就使得器件的{zd0}工作电流要受到此寄生晶闸管闭锁效应的限制(采用阴极短路技术可以适当地减弱这种不良影响)。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IGBT / 结构和性能- 学习的日志- 网易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