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关于“年”的传说_炅艺_百度空间

   杂文-- 关于“年”的传说 

 

         

       年是纪元单位,每年的这{yt},俗称春节,家家户户贴对联,放鞭炮,欢欢喜喜过大年。头天晚上,人们还要祭祖、守夜、吃年夜饭,即使人在天涯海角,也要回家吃顿团圆饭。
       关于年的来历,有各种各样的传说,今辑录如下。
                                                一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种凶猛的怪兽,居住在深山老林,人们管它叫“年”。“年””的形象狰狞可怖,凶猛残忍,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yt}换一种口味,一直吃到大活人,令人谈“年”色变。慢慢地,人们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原来每隔360天,它准时在天黑以后窜到人间吃人,等到鸡鸣破晓,它就返回深山老林去了。“年”来的这{yt},村里的男男女女不敢睡觉,视为“熬夜”,又称“年关”。后来人们想出“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yt}晚上,家家户户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鸭牛羊圈好拴牢,然后关上大门,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年夜饭”凶吉未卜,所以非常丰盛,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谓之“团圆”;在吃饭前,家人还上供祭祖,祈求祖先神灵保佑居家平平安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年夜饭之后,谁也不敢睡觉,围坐在一起聊天壮胆。
       天渐渐黑了下来,“年”从深山老林里窜了出来,走进人群聚居的村庄。“年”只见家家户户大门紧闭,却不见人的踪影。转了一个晚上,“年”毫无所获,待到公鸡啼晓,这些凶残愚蠢的怪物只好怏怏返回深山老林。熬过“年关”的人们欣喜若狂,感谢天地祖宗的护佑,互相祝贺自己没被“年”吃掉。人们打开大门,燃放鞭炮,并去邻里亲友那里相互道贺。
       人们这样过了多年,没出什么问题,人们对“年”开始放松了警惕。有一年的三十晚上,“年”突然窜到一个村子里。全村男女老少几乎被“年”吃光,只有一家挂红布帘、穿红衣服的新婚小两口平安无事;还有几个儿童在院里点燃竹子玩耍,火光通红,竹子燃烧后“劈劈xx”地爆响,“年”转到此处,看见火光,听到爆响,吓得掉头逃窜。从此以后,人们知道“年”怕红、怕光、怕响。于是每到年末岁首,家家户户就贴红纸、穿红袍、挂红灯、敲锣打鼓、燃放鞭炮,这样“年”就不敢再来了。在《诗经?小雅?庭燎》篇中,就有“庭燎之光”的记载。所谓“庭燎”就是用竹竿之类制作的火炬。竹竿燃烧后,竹节里的空气膨胀,竹腔爆裂,发出噼噼xx的响声,这也即是“爆竹”的由来。
       可是有的地方,村民不知年兽怕红,常常被年兽吃掉。这事后来传到天上的紫微那儿,他为了拯救人们,决心消灭年兽。有一年,他待年兽出来时,就用火球将它击倒,再用粗铁链将它锁在石柱上。从此,每到过年,人们总要烧香,请紫微星下界来保平安。
       这种现象代代相传,“过年”和“拜年”的风俗就传下来了,而且“拜年”的风俗内容越来越丰富,通常是:先拜天地,次拜祖宗,再拜高堂,然后出门去拜亲朋友好,亦有初一拜本家、初二拜岳家、初三拜亲戚……等等各种讲究,直至拜到正月十五,即所谓“拜个晚年”。
                                                二
       相传,中国古代有一种怪兽叫“年”,头上长角,凶猛异常。“年”长年累月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所以,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有一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
        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
       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一些食物,并劝他赶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上一夜,我一定能把年兽撵走”。
       老婆婆听了,目瞪口呆,抬头细看,只见老人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可是婆婆仍然继续劝说老人赶快上山躲避。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自己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里。它发现村里的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发抖,怪叫了一声,然后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xx"的爆炸声,“年”吓得浑身战栗,再也不敢往前凑了。
       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正是正月初一,避难的人们回来后,见村里安然无恙,感到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
       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还有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噼噼xx”炸响,屋内几根红蜡烛还发着亮光。
       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穿新衣,戴新帽,到邻居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
       从此以后,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种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三
       据说年兽头大身小,身长十数尺,眼若铜铃,来去如风,嗷嗷叫时发出“年年”的声音,故名年兽。时间一久,人们渐渐发现年兽最害怕三样东西,即红色、火光和嘈杂的声音。于是后来的人们在除夕年兽将要到来的时候就会聚到一起,帖红纸(后逐渐改为贴红对联),挂红灯笼,放鞭炮等等,目的就是为了赶走年兽。当年兽被赶走以后,幸存的人们总是高兴的互道:“又熬过一个年兽了。”慢慢的就有了过年的说法,由此出现过年的习俗。
                                                四
       远古的时候,有一种怪兽名曰“年”,形若狮子而独角。定时出现伤害人畜,人们苦于无法制服它。一次,“年”又闯入某村,巧遇穿红衣,燃竹竿取暖者,“噼噼xx”地爆炸声,红光闪耀,“年”惊窜奔逃。于是人们渐渐认识到“年”怕红色、红光和声响,每逢“年”出现时,家家户户闭门,贴红联,燃爆竹驱“年”。这样一来,“年”果然不敢再来。人们庆幸过了“年关”,敲锣打鼓,互称“恭喜”。从此有了“过年”的习俗。
      现在,年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即春节。全国各族人民过春节,象征着团结、祥和、喜庆、兴旺,人们对新的一年寄托着无限希望。(文 / 孙厚举)

              

                  


                              



郑重声明:资讯 【杂文-- 关于“年”的传说_炅艺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