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元宵节” 阿里巴巴swtwq的博客BLOG

元宵节
    元旦之后,在噼噼xx的爆竹声中,随着熙来攘往的贺年步迈,又一个大节日来到,那就是元宵节。泛而言之,元宵节是整个年节的一部分,是整个中国社会一年中最红火热闹的时节。
    一上元概说
    元宵节,日期在正月十五,这{yt}也叫上元,因此这个节也叫上元节。元宵节的“元”当然是指上元,宵指晚上,就是说,这个节日与除夕、中秋节一样,也是一个以夜间活动为特色的节日。而夜间的节俗活动主要是放灯、观灯,所以这个节日也叫灯节、灯夕。
    虽然说元宵节的正日子是正月十五,但节期可远不只十五{yt}。正月十五,只可以说是元宵节的正日子,节俗活动的延续时间前错后挪,要长得多。在唐代,在十五前后各展{yt},为三天;到宋代,由三而五,又加上了十三和十八,十三叫试灯,十八叫收灯。据王咏的《燕翼贻谋录》记载,这是宋太祖赵匡胤的主意,这位皇帝老子在乾德五年(967)正月下诏:“上元张灯止三夜,今朝廷无事,区宇乂安,方当年谷之丰登,宜纵士民之行乐。其令开封府更放十七、十八两夜灯。”此后,元宵灯期五日便成为惯例。到明代,元宵灯期又增加到了十天,自初八至十七,当时朝廷还要给***们放十天假。不过,史上xx的恐怕要算宋徽宗,他“预借元宵”,要从头年腊月初就开始张灯,一直要持续四十天。《宣和遗事》记载说:“宣和五年(1123),(都城)从腊月初一日,直点灯到宣和六年正月十五夜……故谓之预借元宵。”不过,这种近乎胡闹的事情并不多,元宵灯期一般也就三到五天。
    元宵作为灯节,节俗当然多与灯有关,比如开灯市售买花灯、街衢张灯挂彩,人们逛灯市、赏花灯、猜射灯谜,妇女乘月光灯影走桥摸钉,与夜有关的还有放焰火,还有昼夜都可以闹的舞龙舞狮、高跷旱船,当然还要吃元宵……

 二节俗原始
    关于元宵节俗的形成,说法颇多,但一般认为在汉代就粗具雏形。史载汉武帝的时候,汉室要在夜里祭祀一位叫“太一”的神明。《史记?乐书》说:“汉家常以正月上辛祀太一甘泉,以昏夜祀,至明而终。”太一也叫“泰一”、“泰乙”、“太乙”,早在战国时期即被人所奉祀。据称,太一地位在五帝之上,并有恩于汉武帝。相传另一位汉代皇帝汉文帝也和元宵节有关,他是在大将周勃勘平“诸吕之乱”之后即位称帝的,而那勘平叛乱的日子正是正月十五,所以此后每逢正月十五夜晚汉文帝都要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并且确定这天为元宵节。
    不过,和前两位汉室皇帝有关的正月十五夜祭太一、游玩,并无张灯、放火的记载。汉代的另一位皇帝——汉明帝则敕令元宵燃灯,从而形成了后世张灯、观灯的习俗。汉明帝敕令燃灯与佛教有关(下节详述)。《西域记》称古印度摩揭陀国正月十五日有观看佛舍利放光雨花之举,届时僧徒俗众云集,颇为可观。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便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廷和寺院“燃灯表佛”。
    元宵节的形成,还关系到古代国家制度的一些调整。中国历史发展到汉代,已经远离了自由的、朝气蓬勃的先秦,社会管理趋于严格。当时的都市实行“宵禁”,专门有执金吾者站岗执勤。但宵禁不利于元宵玩乐,所以朝廷调整为金吾不禁。《汉书》说:“执金吾掌禁夜行,唯正月十五敕许弛禁,谓之‘放夜’。”汉代以后,战乱连年,民生凋敝,娱乐活动难以展开。至隋,国家又趋于统一,节俗活动也就盛行起来。而当此之时,却有人出于礼教和国力的考虑,上疏奏请禁止元宵活动,结果隋文帝“诏可其奏”(见《隋书?柳彧传》)。史载文帝在位期间,还有官吏因元宵夜禁不力而被罢官的,可见当时禁令之严。富有喜剧色彩的是,隋文帝禁元宵,他儿子隋炀帝则一改父制,大开元宵之禁,带头大肆铺张元宵的张灯、游玩活动,以至于后人称“今人元宵行乐,盖始盛于此”(《资治通鉴?隋纪》胡三省注)。
    唐朝是自汉以后中国历史上又一个大一统的王朝,其国力之雄厚、社会之繁荣则更是空前绝后。唐都长安也和西周两汉一样,例行宵禁,但唯独元宵节期间特许弛禁放夜。《太平御览》引韦述《两京新记》说:“惟正月十五日夜,敕金吾弛禁前后各一日以看灯。”
    此后的宋元明清,元宵节一直是热热闹闹,花样翻新,新意叠出,一代盛过一代。今天,无论乡村还是都市,元宵节也仍然是一年里最为热闹的节日



无显示 无显示
郑重声明:资讯 【图说“元宵节” 阿里巴巴swtwq的博客BLOG】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