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时,我们一家住在涵江的商业城。有一段时间,我看上了一种玩具飞机,就是那种塑料做的不超过30厘米的飞机,每架飞机都配一根塑料皮条,一拉皮条,螺旋桨就会旋转,然后放手,飞机就会飞出去。

我记得我是非常想要这样的飞机,但潜意识里认为直接问爸妈要钱买,他们可能会不同意,毕竟那是玩具。于是我采取了一个更稳妥的方式——写信给爸爸妈妈。当然,没有什么信封之类的,应该只是一张纸,在这张纸上我并没有写我多么喜欢这个玩具,而是写我拿到这飞机以后可以学到什么东西,比如我可以了解飞机为什么会飞,怎么让飞机飞得更高之类的,好像在这张纸上我着重强调一点——我对这飞机很好奇,我真的很想搞明白。

信写好后,我还记得我并非亲手把这封信交给妈妈的,因为那时我已经懂得什么是尴尬啦!有什么话不好当面说呢?要写在纸上给妈妈?如果妈妈一看到信上的内容知道我想要找她拿钱买东西时我又在场,那多不好意思!所以我是让弟弟把这封信交给妈妈(之前我已经和弟弟商量好了对策怎样让妈妈来买这个飞机)。

其实记忆里我已经有点模糊了,有可能这封信里面不只是写我想要这样的飞机,还把弟弟都一起扯上了。

总之弟弟交给妈妈后,我并不知道她什么反应,但我知道弟弟拿到钱了,然后我们就一起去买飞机了。应该就是在商业城的玩具批发店那里拿的,虽然有很多架飞机,而我们拿到的只有其中普普通通的一架,但我仍然非常开心,这架飞机在那段时间里,让我们玩的非常high。

现在看来,那封信,就是我的{dy}份商业计划书,计划着我拿到飞机后能让爸爸妈妈得到什么回报——我强调我能学到什么东西,而不是强调那东西多么好玩或者我多么的想要那东西——我学到东西了,不就是对他们的回报么?

从小到大,当我希望做成一件事,我就倾向于万无一失,总得挖空心思想出个策略才会去做。所以我从没像其他孩子那样哭闹着要买什么,实际上当我想到我可以用信件来打动妈妈,让她给我买飞机时,我就断定我能成功了——是的,只要我把信写出来——因为在我想出我可以用信件来说服妈妈的同时,我就得意的认为这是个好主意。注意,我抱的心态,并不是“写信来试一试”,而是,“一写信就会有,妈妈会感动于我写信这个方式,所以必然给我”。我那时就觉得,只要我能表现出我懂事,那么你们就应该表现出开明——而写信说服父母这就是懂事的表现,所以没理由我得不到那架飞机的。

当然,我能坚信只要信一到妈妈手里,她就会同意我买的,这也是我对自己项目的自信——我认为买个这样的玩具飞机,确实对我有帮助,所以我在“买飞机的商业计划书”里句句实言——我并没有忽悠我的{dy}任风投。

按我现在的理论,只要东西是好的,那么就一定能推销出去,倘若没推销出去,那么一定是你的方式不对——我只不过是灵机一动找到了一个好的方式而已。

虽然那架飞机只有3块5左右,但这真是一次美好的人生体验, {zd0}的喜悦当然是来源于孩子的玩心得到了满足,然后就是实现目标的那种小小的成就感,再就是团队合伙人(弟弟)的认可。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