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2月26日发表于新华网广东频道,网址。题目被更改为《儿童血铅超标考验“环境合格测评”》,编辑今日推荐。
据本网记者报道,2008年以来,多名生活在清远市经济开发区龙塘镇银源工业区广进员工公寓的儿童,先后检测出血铅超标。日前,铅污染源已经被当地环保部门认定为与居民生活区仅约 30米远的一家蓄电池厂,这家蓄电池厂已经被责令关停。而这家蓄电池厂,是一家排放合格的正规企业。
在这起事件中,工业污染是致使清远儿童血铅超标的罪魁祸首。不过,和其它一些工业污染事件相比,这起事件似乎又具有不同的特点。{dy},当地环保局在政策上并没有渎职,因为它已对该区的工厂进行过环境测评,并且测评结果是气体排放合格;第二,工厂区配生活区是目前的一种普遍模式,工厂对此似乎不承担责任。然而,笔者认为,最应为儿童血铅超标买单的恰恰就是政府和工厂。
公寓区儿童的健康受到严重损害是铁板钉钉的事实。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这一事实重重拷问着环保局和工厂。环保局对工厂的环境测评结果为合格,但是我们不禁要问,工厂气体排放合格的标准是什么呢?这么多儿童的健康因此受到影响,我们还敢说气体排放合格吗?污染气体排放是否合格的标准在于是否会损害群众的健康,脱离这一考量的所有标准均是一堆毫无意义的数据。诚然,儿童血铅超标或许是质变的结果,是长时间的污染积聚而成的。不过,环保局在环境测评时难道不应把慢性的污染也加入环境考核标准吗?对慢性污染是可以预测的,问题是没有去做。
对工厂而言,把员工生活区建在工厂附近自然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公寓建在工厂区附近肯定比建在别处更能减少资金投入,降低工厂的支出。另一方面,员工上班方便也使工厂减少了很多麻烦。这两点是“工厂区配生活区”模式合理化的部分原因。然而,众所周知,在重污染企业附近居住的人的身心受到损害是必然的。钢铁冶炼厂附近生活区也是类似的例子。既然有如此朴素的道理在里面,相关的污染工厂为何不考虑放弃“工厂区配生活区”的模式呢?
血铅超标的儿童是最没有选择权的一个群体。他们的家在这里,他们无法搬迁,也无法隔离天空中弥漫着的有毒气体。他们是无辜的孩子,相关单位快点“救救孩子”吧。已投稿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