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介绍——《视觉传达设计史》王传杰译_闻过皆善_新浪博客
  • 原作者:   
  • 译者: 王传杰
  • 丛书名:
  •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1287070
  • 上架时间: 2010-2-3
  • 出版日期:20101
  • 开本:16
  • 页码:401
  • 版次:1-1
  • 所属分类:艺术史论
  • 译者序

     

    经过近3年的努力终于完成了《视觉传达设计史》的翻译工作,当敲完{zh1}一个字符是长长的嘘了一大口气,真的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从文字的数量来说,工作量似乎不太大,但是里面牵涉到事件和人物不少不是很熟悉的,而且对我来说其中的很多事情是陌生的。特别是产生于上个世纪60年代的英国摇滚乐和 “亚文化群体”形式结成的“摩登派”为核心的消费文化,以及在不安定的情况下从事地下文化出版活动Underground)人物及事件等,由于文化的断层和历史的原因等这些事情很少被介绍到国内来,所以在查寻这些事物的根由时就显得特别的费时耗力,加上一些名词查而无序或者是没有统一的解释,因此有些事物即使借助于最现代的查询工具,往往也难以得到满意的结果,有时候不得不借助于xxx的书信去征询导师的见解(由于交通事故,白石先生的双目接近于失明的状态,不能利用现代化的媒体通信工具,所得到的几封信函都是在白石先生的授意下,由其夫人代其查阅资料后写成的)。也可能是由于这个原因,当原作者、我的导师白石先生听说我用2年的时间去翻译这本书时,眼睛里打着大大的问号(从电话里感觉到的),用带点怀疑的口气说道:出来るのか?(能行吗?我当时不是很理解这句话的深刻含义,以为在2年内可以完成这本书的翻译工作,尽管本人内心很清楚,这本书与前一本译著《错觉艺术与平面造型》相比较,难度要大很多的,事实证明,翻译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远远地超出了想象的以上。另外,由于时空和文化上差异,有些典故也很难彻头彻尾、原汁原味的翻译出来,也只能根据原版作者的语意用“现代视觉语言”给予直白地通译,好在原作对重要的事件与人物都附有外文的标注,而且为了方便读者进一步深入的了解是由,在名词注解的人物和事件栏目里保留了日本版人物和事物的外文标注,这样读者也可以通过日文版的资料了解更多的情况。

    本书分8个章节比较全面地论述了视觉传达发展的轨迹,也比较深刻地概述了视觉传达的本质问题,并且从大众传媒的角度阐释了视觉传达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从这个意义上去解读视觉传达的伟大贡献,是在于通过独具个性的视觉语言去启迪人们的本我意识,进而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促使社会不断地进步和发展。这个承前启后、xx社会前进的能动作用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容忽视的。在当今的信息化时代,视觉传达虽然已经呈现出3D和多元化发展的倾向,而且也远远地超越了平面设计的原始内涵,尽管如此,作为一个平面设计师或是从事媒体设计的人,对社会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依然如故,而且道义上的责任更加重大。

    翻译的过程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虽然查询的工作非常艰苦,有时候为了查询一个词或者是一句话,用去大半天或者十几天的时间,夏日里经常是汗流浃背,也不知道经历了多少的酸甜苦辣和多不眠之夜,但确实学习了不少的东西,也纠正了不少对视觉传达设计史上某些事物的误解。比如通过翻译,不仅对“嬉皮士”、“朋克”、“摩登派”、“消费文化”和与此相关的令人产生幻觉和使人精神陶醉的视觉设计有了进一步全面的理解,这种理解不是限定于技术上的,在思想和观念上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有些曾经为当代人视为颓废文化的东西,里面实际上也包含着解读当代社会文化现象的钥匙,而我们一般在谈论视觉设计时却往往忽视了这个重要的问题,我想,读过此书后国内业界的朋友和同仁也会有同样的感触的。

    在本书即将付梓印刷成书之际,特别感谢机械工业出版社建筑分设第三工作室赵荣主任及其同仁对方已工作的全力支持,从书籍的版权购入到{zh1}的校正工作都能够深刻地感受到工作室全体人员认真负责的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还有罗筱同志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保证了《视觉传达设计史》一书能够得以顺利出版发行!

    末笔之际,祝各位读者健康愉快的同时,但愿能够从书中得到一些相关的知识和观念上的启迪!

     

                                   王传杰

                         2009年端午节于大连自宅三心书房

内容简介

本书全面地论述了视觉传达发展的轨迹,探索了视觉传达的本质问题,阐释了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全书按照历史发展进程分为8章,即近代平面设计的起始、招贴广告的时代、{dy}次世界大战中的图像宣传、前卫艺术和现代主义的诞生、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平面设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现代主义和信息社会的平面设计、波普艺术与非主流文化的图像、20世纪末的视觉设计。希望读者通过阅读此书,能从中找到解读当代社会文化现象的钥匙。

作译者

原作:白石和也,翻译:王传杰;

译者简介

专攻方向:现代表现主义油画、文人水墨、书法和艺术理论。
主要业绩:著作5部;在美、日等国举办个人画展10次;国际性学术会议10余次;学术论文10余篇;有200多幅油画、国画和书法作品被美术馆、企业和个人所收藏。
.

译者序III
原书序VI
0.1
 视觉与复制的诸问题 VI
0.2
 近代的平面设计 XIII
0.3
 广告的魔术空间 XVII
1章 近代平面设计的起始(19世纪的讽刺漫画) 1
1.1
 审查与漫画(图像语言的力量) 2
1.2
 审查与象征(1830年~1848年的法国) 7
1.3
 杜米埃的讽刺漫画(语言与图像互文性的整体表现) 12
1.4
 《力量》杂志的政治性与爱尔兰人” 18
1.5
 讽刺漫画与人相学 21
2章 招贴广告的时代(早期的公共传媒1890年~1914年) 25
2.1
 爱国(新洛可可)主义与近代模式(日本风格)的影响 25
2.2
 新艺术运动(装饰性的海报) 26
2.3
 大众娱乐、招贴海报与妇女解放运动 34
2.4
 现代主义与物品海报——从图像艺术到设计 39
3章 {dy}次世界大战中的图像宣传(1914年~1920年)49
4章 前卫艺术和现代主义的诞生(乌托邦的理想主义与商业主义1918年~1939年) 61
4.1
 未来派与意大利 61
4.2
 达达主义与蒙太奇 66

.4.3 超现实主义与广告 68
4.4
 摄影报道主义中的现代主义与纪实性 70
4.5
 摄影剪辑与摄影新闻报道 72
4.6
 德国摄影周刊杂志的主流 75
4.7
 德国(国际印刷出版展) 77
4.8
 机械美学与摄影报道主义(新客观主义) 79
4.9
 前苏联的图像设计 82
4.10
 新广告设计师的团体 90
4.11
 近代设计师们的国外迁移 102
4.12
 法国 106
4.13
 英国 112
4.14
 荷兰 127
4.15
 瑞士客观图像的起源 134
4.16
 现代主义的策划和瑞士派 136
4.17
 意大利的米兰风格 142
5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平面设计(机能主义1939年~1945年) 147
5.1
 英国(新闻摄影报道和杂志编辑) 147
5.2
 美国(现代主义艺术家的策划和企业) 153
5.3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宣传图像 163
6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现代主义和信息社会的平面设计(1946年~1969年) 169
6.1
 瑞士的新平面设计 (欧洲现代主义的变迁) 169
6.2
 意大利(米兰样式) 181
6.3
 法国(诙谐的语言图像) 186
6.4
 英国(消费主义和青年文化的萌生) 195
6.5
 德国 211
6.6
 波兰 218
6.7
 荷兰 220
6.8
 美国 226
7章 波普艺术与非主流的图像(1960年~1970年)249
7.1
 消费文化和非主流文化 249
7.2
 摩登与流行 252
7.3
 波普音乐与图像艺术 253
7.4
 明星照与演艺界 259
7.5
 非主流文化与幻觉艺术 265
7.6
 非主流文化的出版活动 270
7.7
 古巴革命的图像艺术 278
7.8
 加利福尼亚非主流文化的图像艺术 280
7.9
 唤起舆论的图像艺术 281
8章 20世纪末的视觉设计(1970年以后的广告和后现代主义以及电子技术)285
8.1
 现代广告的符号学 285
8.2
 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 298
8.3
 后现代主义样式的思想 300
8.4
 后现代主义的抵抗思想 306
8.5
 后现代的理论 308
8.6
 后现代主义技术的思想刷新 312
8.7
 国家样式与国际的影响 314
8.8
 英国 319
8.9
 荷兰 325
8.10
 法国 328
8.11
 瑞士 333
8.12
 德国 336
8.13
 意大利 337
8.14
 日本 339
8.15
 美国 348
名词注解358
参考文献362
人名索引371
事件索引386
主要报刊杂志中外文对照398
译者小记402
后记403

 

【插图】 1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新书介绍——《视觉传达设计史》王传杰译_闻过皆善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