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醇胺国内外生产现状、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

乙醇胺国内外生产现状、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

2010-02-24 13:31:41 阅读8 评论0 字号:

乙醇胺国内外生产现状、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

介绍了乙醇胺国内外生产现状、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指出我国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有较大差距,美国乙醇胺的平均生产规模为140 kt/a,而我国{zd0}规模只有10 kt/a。针对现状提出我国乙醇胺发展思路。 关键词: 乙醇胺 生产 市场 发展思路 乙醇胺是氨基醇中最重要的产品。作为重要的精细有机化工原料之一,目前工业上主要应用的有:一乙醇胺、二乙醇胺和三乙醇胺等。乙醇胺主要用作表面活性剂、合成洗涤剂、石油添加剂、合成树脂和橡胶增塑剂、促进剂、硫化剂和发泡剂,以及气体净化、液体防冻、印染、医药、农药、建筑、军工等领域。

1. 生产现状 

2000年世界乙醇胺生产能力约为1 100 kt,主要集中在美国、西欧、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其生产能力约占世界总生产能力的90%。表1为世界乙醇胺主要生产厂家与生产能力。 表1 世界乙醇胺主要生产厂家与生产能力 kt/a 国家或地区 公司名称 生产能力 美国 569 联合碳化物公司 295 亨兹曼公司 150 道化学公司 104 Occidental 石油公司 20 日本 90 三井化学 50 日本触酶化学公司 40 韩国 Korea polyol 公司 25 印度 Amines&Plasticizes 15 西欧 275 德国巴斯夫公司 140 德国CONDEA Chemie GmbH 27 法国 BP化学 28 瑞典诺贝尔公司 55 英国联合碳化公司 25 墨西哥 IDESA 20 巴西 Oxiteno Nordeste 30 其他 60 总计 1 084 

目前世界乙醇胺的发展呈现以下几大特点:

一是世界乙醇胺生产主要集中在美国、西欧和日本的几家大公司,上述三个国家和地区的生产能力约占世界总生产能力的87%,仅美国联合碳化物、亨兹曼和德国巴斯夫三大公司的生产能力就占世界总生产能力的56.3%;

二是生产规模逐渐趋于大型化,美国乙醇胺的平均规模高达140 kt/a,德国为58 kt/a,其他国家的生产规模也在20 kt/a以上;

三是乙醇胺装置基本上与原料环氧乙烷装置建在一起,主要考虑原料供应和产品运输方便,保证原料供应与降低成本,增加装置的竞争力。 我国乙醇胺发展较早,但多年来生产规模小、产品质量差,所需产品主要依赖进口,自20世纪90年代末期抚顺和吉林相继引进两套国外技术与设备后,我国乙醇胺工业才摆脱整体落后局面,走上稳定发展的道路。目前我国乙醇胺生产厂家约20家,总生产能力约40 kt/a,主要生产厂家与生产能力见表2。 表2 我国乙醇胺主要生产厂家与生产能力 kt/a 生产厂家 生产能力 抚顺华丰化工厂 10 吉化公司江城农药厂 5 宜兴周铁染料助剂厂 10 佳木斯北佳化工厂 3 高桥石化三厂 3 清江石化公司 2 温州清明化工厂 1 天津有机化工厂 1 合计 35 

我国乙醇胺2001年产量约14 kt,许多中小企业由于生产规模小,产品质量差、生产成本高,无法与大企业及国外产品竞争,多数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面临被淘汰的命运。国内乙醇胺产品不能xx自给,每年需进口大量乙醇胺产品。1998-2000年我国乙醇胺的进口量分别为21.4 kt、13.4 kt、26 kt。 2. 市场分析 2.1国外市场分析 2000年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乙醇胺产量约为810 kt,开工率为75%,整体而言世界供应能力大于市场需求,但是生产、需求与发展不均衡,局部地区比较紧俏。

国外乙醇胺主要用于表面活性剂、除草剂、气体净化剂、金属加工和水泥生产等方面。表3为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乙醇胺供求状况,表4为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乙醇胺消费结构。 表3 2000年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乙醇胺的供求状况 kt 国家与地区 产量 进口量 出口量 表观消费量 美国 454 3.4 111 346 墨西哥/加拿大 15 44 7.2 52 南美洲 16.8 12 5.5 23 西欧 242 32 34 240 日本 49 8 15 42 亚洲(除日本) 36 12 1 47 合计 812.8 111.4 173.7 750 表 4 2000 年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乙醇胺消费结构 消费领域 美国 西欧 日本 消费量/kt 比例,% 消费量/kt 比例,% 消费量/kt 比例,% 表面活性剂 82.6 23.9 67 27.9 12.5 29.8 洗涤剂 72.1 20.8 55 23.0 11.5 27.4 气体净化剂 42.6 12.3 31.2 13.0 8.0 19.0 除草剂 68 19.7 35.8 14.9 3.8 9.0 纺织 13.2 3.8 14.5 6.0 2.1 5.0 金属加工 29.0 8.4 21.5 8.95 3 7.2 其他 38.6 11.1 15 6.25 1.1 2.6 加工 346.1 100 240 100 42 100 美国是世界上{zd0}的乙醇胺生产、消费与出口国,美国近十年来乙醇胺的消费年均增长率为5.4%,其出口量约占世界总出口量的63.8%。由于乙醇胺下游产品均为比较成熟的工业产品,因此未来几年乙醇胺的消费增长速度将有所放缓,预计为2%~3%;美国仍将是未来主要出口国,美国乙醇胺出口主要是日本、东南亚国家和南美地区。 西欧乙醇胺近十年来消费的年均增长率约为4.1%,西欧地区乙醇胺基本自给自足,有少量出口,进出口贸易也主要在西欧一些国家内进行,预计未来几年西欧乙醇胺的需求年均增长率将为3%左右。 日本主要有两家企业生产乙醇胺,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的乙醇胺的消费量一直保持平稳态势,1990-2000年年均增长率为1.65%,日本国内乙醇胺的产量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出口量,日本主要进口三乙醇胺,其中90%来自美国,日本出口乙醇胺数量大于进口量,主要去向是中国、韩国和新加坡。预计未来几年日本乙醇胺的需求增加速度仍将维持低速度,年均增长率约为2%。 亚洲地区(除日本外),尤其是中国、韩国、印度和一些东南亚国家近年来乙醇胺需求增长速度较快,已成为世界乙醇胺主要进口地区,韩国仅有一家生产乙醇胺,主要是用于生产聚氨酯,1990-2000年韩国乙醇胺消费量的年均增长率约为10%,其中表面活性剂和聚氨酯是最主要的消费领域,韩国的乙醇胺主要从日本和美国进口。 中国的台湾省没有乙醇胺的生产装置,乙醇胺产品主要依赖进口,进口产品主要来自美国、德国和日本。 印度有多家乙醇胺生产装置,但是普遍规模较小,多为千吨级的装置,近年来印度乙醇胺需求增长较快,国内供不应求,主要从西欧进口。 由于亚洲地区尤其是东亚和南亚地区乙醇胺下游产品需求增长较快,具有良好的发展空间与潜力,有部分企业计划在该地区投资建设新装置,如联合碳化物公司计划在马来西亚新建一套生产能力为75 kt/a的乙醇胺装置。 2.2国内市场分析 2000年我国乙醇胺消费量约为40 kt,消费比例大致为表面活性剂占31%、医药行业占21%、气体净化占11%、防冻助剂占8%、金属清洗与加工占6%、其他方面约占23%。表5为我国乙醇胺供求状况。 表5 我国乙醇胺供求状况表 kt 年份 产量 进口量 出口量 表观消费量 1995 8.5 15.4 0.5 23.4 1996 8.5 19.4 0.3 27.7 1997 8.0 24.3 0.2 32.1 1998 12.3 21.4 0.23 33.4 1999 13.3 23.4 0.3 36.4 2000 14.2 26 0.3 39.9 

以下具体分析我国乙醇胺在各个领域的消费现状与发展趋势。

 (1) 表面活性剂 乙醇胺{zd0}消费领域是表面活性剂,乙醇胺不仅可以直接做表面活性剂,而且可以与多种酸类合成重要的常用表面活性剂,如烷醇酰胺、十二烷基苯磺酰三乙醇胺等。表面活性剂应用于洗涤剂、化工等多个领域,2000年表面活性剂领域消耗乙醇胺约12 kt,其中一乙醇胺1 kt、二乙醇胺约8.8 kt、三乙醇胺约2.2 kt。近年来我国洗涤剂发展迅速,尤其是液体洗涤剂呈现较快发展势头,因此对表面活性剂需求将呈稳定较高速度增加,预计2000-2005年期间表面活性剂对乙醇胺的需求年均增长率约为6%,2005年将达到15 kt。

 (2) 医药行业 以乙醇胺为原料可以合成多种基本xx,如抗感染药呋喃唑酮、吗啉双胍、酮康唑,抗寄生虫类xx四咪唑,心血管疾病用药潘生丁和重要营养强化剂牛磺酸等。这些xx现在国内多已大量生产,尤其是牛磺酸发展和出口前景看好,2000年医药行业消耗乙醇胺约8.5 kt,随着全国范围内医疗改革和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医药对乙醇胺的需求将稳步增加,2000-2005年年均增长率约为5%,2005年消费乙醇胺数量将达到11 kt。

 (3) 气体净化 乙醇胺在气体净化中主要用作脱硫剂,一是石油气体脱硫,二是合成气脱硫。目前国内多家石油炼制和大中型合成氨装置使用乙醇胺脱硫工艺,国外常用的高效脱硫剂,主要是二乙醇胺,据中石化和中石油两大公司统计,2000年我国石油炼厂气方面消耗乙醇胺约3.1 kt,合成气、煤气净化等消耗乙醇胺约1.0 kt。我国石油化工行业预计2000-2005年需求年均增长率约为4%,2005年需乙醇胺为5.0 kt,其中二乙醇胺占70%左右。

 (4) 合成树脂工业 乙醇胺在聚氨酯工业中可作为催化剂和交联剂,2000年乙醇胺类催化剂和交联剂年用量约4.2 kt。我国聚氨酯工业在21世纪初将会有较大的发展,将引进大规模的生产装置,因此乙醇胺在聚氨酯行业消费将出现大幅增长,预计2000-2005年年均增长率约10%,2005年消耗量约为7.0 kt。

 (5) 橡胶加工 三乙醇胺是重要的橡胶加工助剂之一,在橡胶加工中多用作非炭黑补强胶料的硫化活性剂,也起到分散剂和防水剂作用,特别适应于白炭黑等延迟硫化的填料作补强剂时,三乙醇胺更是不可缺少的助剂。尽管橡胶及其助剂工业近年来发展缓慢,但是橡胶加工助剂却发展较快,而且为了适应高性能轮胎的需要,目前开始使用白炭黑部分替代炭黑做轮胎补强剂,已成为橡胶及其轮胎工业的一大发展趋势,因此乙醇胺在橡胶加工业需求增长较快,2000年橡胶加工业消耗三乙醇胺约2.4 kt,2000-2005年预计年均增长率约为8%,2005年需求量将增至约3.5 kt。 

(6) 纺织工业 乙醇胺在纺织工业中主要用作织物整理剂、柔软剂、乳化剂和生产荧光增白剂VBL等纺织助剂。目前乙醇胺主要用于生产荧光增白剂VBL,VBL是个传统的荧光增白剂品种,我国目前已经大量生产并有相当数量的出口,今后VBL发展不会太大,对乙醇胺的消费量没有太大变化。而其他纺织助剂将具有很高发展前景,我国目前是世界{zd0}的合成纤维生产国,2001年底又加入世贸组织(WTO),我国纺织工业面临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机遇,因此我国纺织工业必然向xx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对织物整理剂、柔软剂等纺织助剂将会有较大需求,因此未来乙醇胺在纺织行业消费主要是织物整理助剂等方面,2000年我国纺织工业消耗乙醇胺约2.6 kt,2000-2005年预计纺织行业对乙醇胺的需求增长率约为5%,2005年将达到3.5 kt。

 (7) 金属清洗由于乙醇胺具有优良的乳化性和较小腐蚀性,因此在金属清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2000年金属清洗消耗乙醇胺约1.6 kt,其中主要是二乙醇胺和三乙醇胺及其衍生物。专家预言未来我国金属清洗加工将呈较快增长速度,因此预计2000-2005年金属清洗对乙醇胺的需求年均增长率4.5%,2005年将需求2.0 kt。

 (8) 其他方面 乙醇胺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原料,可以合成多种重要的精细化工产品,如乙撑胺、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农药草甘磷等。 乙撑胺是重要的精细化工原料,目前国内生产能力约4.0 kt/a,但由于规模小,生产成本高,难以与国外产品竞争,因此多处于停产状态,国内需求依赖进口,进口数量约为7.0 kt/a,因此国内一直计划建设一套万吨级规模化装置,装置一旦建成将需消耗乙醇胺7.0 kt/a。 PVP是一种重要的精细化学品,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饮料、日化、涂料、纺织印染等多个领域,2000年国内需求量约1.0 kt,我国年产量约100 t,远远不能满足国内需求,主要依赖进口。作为一种用途广泛的精细化学品,业内人士预计未来几年内我国PVP的市场需求量将保持年均10%以上增长速度,最近国内正在建设千吨级装置,预计2005年将消耗乙醇胺1.0 kt左右。 二乙醇胺可以用于生产重要的农药草甘磷,目前我国草甘磷主要采用甘氨酸为原料,而国外有些国家则采用成本较低的二乙醇胺法,目前国内也在研究开发之中,有几套小规模装置在运行,业内人士预计2005年农xx面将消耗乙醇胺约2.0 kt。 另外水泥添加剂、兽药、航空航天、涂料等领域2005年预计消耗乙醇胺约2.5 kt。 综上所述,我国2005年国内乙醇胺的需求量将达到50~57 kt。国内生产能力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3 建议 乙醇胺是重要的石油化工原料,即使现有的国内所有生产能力全部开足,和需求相比仍有一定缺口,因此我国乙醇胺尚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对今后我国乙醇胺工业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为了今后参与全球竞争,国内新建或扩建的乙醇胺装置能力应为20 kt/a以上,这样才有竞争能力。 大力开发乙醇胺的下游产品。乙醇胺许多下游产品是重要的精细化工中间体,同时也是我们国家较为紧俏的化工产品,因此加大乙醇胺的应用开发力度,一方面满足国内精细化工的需求,另一方面促进乙醇胺工业的快速发展。 乙醇胺生产对原料有一定要求,国外乙醇胺装置基本上与原料环氧乙烷装置建设在一起。目前,我国环氧乙烷缺口很多,每年大量进口,因此我国也要在工业基础好的地区,建设规模化环氧乙烷装置,以降低原料生产成本,增加乙醇胺的装置竞争能力,规避市场风险,应对国外产品的挑战

乙醇胺是重要的精细有机化工原料,有3个异构体:一乙醇胺、二乙醇胺和三乙醇胺。乙醇胺主要用于表面活性剂,合成洗涤剂,石油添加剂,合成树脂和橡胶增塑剂、促进剂、硫化剂和发泡剂,以及气体净化、液体防冻、印染、医药、农药、建筑等领域。

  世界乙醇胺生产集中在美国、西欧、日本等经济发达地区,生产能力约占世界总生产能力的90%,呈现集中化、规模化态势。我国乙醇胺发展较早,但多年来生产规模小,产品质量差,主要依赖进口。自抚顺和吉林相继引进2套国外技术与设备后,我国乙醇胺工业才摆脱落后局面,走上稳定发展道路。目前我国乙醇胺生产厂家约有20家,总年产能力约4万吨,其中规模较大的生产企业有抚顺华丰化工厂、吉化农药厂等。国内许多中小企业由于生产规模小,产品质量差,成本高,无法与大企业及国外产品竞争,多数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面临被淘汰的命运。目前由于规模化装置有的尚未xx达到设计能力,小规模装置产品又不具备竞争力,因此国内乙醇胺产品仍不能xx自给,每年需大量进口。我国乙醇胺消费比例大致为:表面活性剂占31%,医药占21%,气体净化占11%,防冻助剂占8%,金属清洗与加工占6%,其他方面约占23%。

  表面活性剂乙醇胺{zd0}消费领域是表面活性剂。乙醇胺不仅可以直接用于表面活性剂,而且可与多种酸类合成重要的表面活性剂,如烷醇酰胺、十二烷基苯磺酰三乙醇胺等。表面活性剂应用于洗涤剂、化工等多个领域。近年来我国洗涤剂发展迅速,尤其液体洗涤剂呈现较快发展势头,因此对表面活性剂需求将稳定增加。预计2005年表面活性剂对乙醇胺的需求量将达到1.5万吨。

  医药以乙醇胺为原料可以合成多种基本xx。这些xx现在国内大多已大量生产,尤其是牛磺酸发展和出口前景看好。随着全国范围内医疗改革和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医药对乙醇胺的需求将稳步增加,预计2005年消费乙醇胺将达到1.1万吨。

  气体净化乙醇胺在气体净化中主要用于脱硫剂,一是石油气体脱硫,二是合成气脱硫。目前国内多家石油炼制和大中型合成氨装置使用乙醇胺脱硫工艺。乙醇胺是目前国外常用的高效脱硫剂,主要是二乙醇胺。随着我国加入WTO,石油化工将受到一定冲击,因此气体净化方面需求增加较慢,预计2005年需乙醇胺5000吨,其中二乙醇胺占70%左右。

  合成树脂乙醇胺在聚氨酯工业中可作为催化剂和交联剂。我国聚氨酯工业在21世纪初将会有较大发展,将引进大规模国外生产装置,因此乙醇胺在聚氨酯行业消费将出现大幅增长。预计2005年消耗量约为7000吨。

  橡胶加工三乙醇胺是重要的橡胶加工助剂,在橡胶加工中多用作非炭黑补强胶料的硫化活性剂,也起到分散剂和防水剂作用,特别适应于白炭黑等延迟硫化的填料作补强剂时,三乙醇胺更是不可缺少的助剂。尽管橡胶及其加工工业近年来发展缓慢,但是橡胶加工助剂却发展较快,而且为了适应高性能轮胎的需要,目前开始使用白炭黑部分替代炭黑用于轮胎补强剂,已成为橡胶及其轮胎工业的一大发展趋势,因此乙醇胺在橡胶加工业需求增长较快,2005年将需求3500吨。

  纺织乙醇胺在纺织工业中主要用作织物整理剂、柔软剂、乳化剂和生产荧光增白剂VBL等纺织助剂。目前乙醇胺主要用于生产荧光增白剂VBL,VBL是传统的荧光增白剂,我国目前已经大量生产并有相当数量出口,今后VBL发展不会太快,对乙醇胺的消费量没有太大变化。而其他纺织助剂将具有很好发展前景,我国目前是世界{zd0}的合成纤维生产国,又加入了WTO,我国纺织工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因此我国纺织工业必然向xx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对织物整理剂、柔软剂等纺织助剂将会有较大需求,因此未来乙醇胺在纺织行业消费增长主要是织物整理助剂等方面,2005年需求量将达到3500吨。

  金属清洗由于乙醇胺具有优良的乳化性和较小的腐蚀性,因此在金属清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专家预言,未来我国金属清洗加工将呈较快增长速度,预计2005年对乙醇胺的需求为2000吨。

  其他方面乙醇胺可以合成多种重要的精细化工产品,如乙撑胺、聚乙烯吡咯烷酮、草甘膦等。乙撑胺目前国内年产能力约4000吨,但由于规模小,生产成本高,难与国外产品竞争,因此大多处于停产状态,需求依赖进口,因此国内一直计划建设1套万吨级规模装置,该装置一旦建成将消耗乙醇胺7000吨/年。聚乙烯吡咯烷酮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饮料、涂料、纺织印染等多个领域,国内产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主要依赖进口。作为用途广泛的精细化学品,业内人士预计未来几年内我国聚乙烯吡咯烷酮的市场需求量将保持年均10%以上增长速度,最近国内正在建设千吨级装置,预计2005年将消耗乙醇胺1000吨左右。二乙醇胺可以用于生产重要的农药草甘膦,目前我国草甘膦主要采用甘氨酸为原料,而国外有些国家则采用成本较低的二乙醇胺法,国内也在研究开发之中,有几套小规模装置在运行。业内人士预计2005年农xx面将消耗乙醇胺约2000吨。另外水泥添加剂、兽药、涂料等其他领域2005年预计消耗乙醇胺约2500吨。综上所述,2005年国内乙醇胺需求量将达到5万~5.7万吨。

  我国乙醇胺尚有较大的发展潜力,现有生产能力全部开足马力,与国内需求相比仍有一定缺口,还未考虑许多生产线工艺落后,产品质量不过关而造成停产或半停产的众多小规模装置。因此,对今后我国乙醇胺工业发展提出以下建议:世界乙醇胺装置平均能力超过5万吨/年,美国平均生产规模高达14万吨/年,西欧也超过5万吨/年,其它国家装置最小也在2万吨/年以上,为了今后参与全球竞争,国内新建或扩建装置能力应为2万吨/年以上;乙醇胺许多下游产品是重要的精细化工中间体,同时也是我国较为紧俏的化工产品,因此加大乙醇胺应用开发力度,一方面可满足国内精细化工需求,另一方面可促进乙醇胺工业快速发展;乙醇胺生产对原料有一定要求,国外装置基本上与原料环氧乙烷装置建设在一起,因此我国也要在工业基础好的地区,配套建设规模化原料环氧乙烷装置,以降低原料生产成本,增强乙醇胺装置竞争能力。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乙醇胺国内外生产现状、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