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米隐忧(开篇)_农经杂志_新浪博客

79岁的白美清显得很开心。1月28日,在国家粮食协会的小会议室里,他乐呵呵地告诉《农经》记者,在刚刚过去的2009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以下简称《粮食1000亿斤规划》),表明中央对粮食安全的重视又上升了一个高度;而在《粮食1000亿斤规划》里,他所xx的“稻米安全”问题,也得到充分的重视。

 

2009年,让白美清高兴的事情还有不少——根据国家粮食局调研组12月份对吉林、黑龙江两个产粮大省的稻谷生产和收购情况所做的调查,去年吉林水稻种植面积同比增加14万亩,产量与上年持平,黑龙江同比则增加了274万亩、增产16.3亿斤,虽然稻米品质有所下降,但这样的结果还是令他很满意。


中国两大粮食巨头企业——中粮、中储粮在稻米加工业的几个大动作,也让白美清很高兴。2009年11月14日,中粮集团投资3.14亿元、年产23万吨的中国{sg}临港型大米加工厂——中粮米业(大连)有限公司正式开业。由于中粮米业(大连)公司是中粮在东北投资的{sg}大米加工基地,官方媒体这样评价:“它的建成,不仅对推动东北水稻产业化进程有着开拓性意义,而且,对于‘北粮南运’也具有积极作用。”


在中粮米业(大连)公司开业仪式上,宁高宁对媒体高调宣称:“大连米业的投产拉开中粮投资东北序幕,今后几年,中粮将以大连米业投产为契机,继续探索东北地区稻米加工布局,大力发展粮食加工项目,完善稻米产业链条,强化稻米供应能力。”在发表上述高论时,他还透露:除中粮米业(大连)有限公司外,中粮目前在绥化、沈阳等东北水稻主产地,有多个年加工能力超20万吨以上的大米加工项目正在筹建当中。


中粮的另一位当家人于旭波表示,“中粮加快东北战略布局,与东北粮食主产省政府、粮食企业逐步建立起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主产省粮库、米厂进行上下游的分工和合作,将有助于加快大米行业整合,改变中国大米行业‘小—散—差’的状况,促进国内外粳米需求增长。”


对大米加工企业来说,企业核心竞争力来源于对上游原粮的掌控能力。中粮大力投资东北,大面积推广合订单模式,直接将产业链延伸到最源头的种植环节,无疑是看中了东北在中国稻米市场的重要地位。当然在企业获利的同时,东北水稻产地的更多农户也将从中获得实惠。


作为中储粮的元老,白美清对中储粮2009年在稻米加工领域的大动作很是兴奋。7月25日,中储粮(三河)米业有限公司正式投产,按照规划,该公司每年可产大米30万吨、米糠油0.45万吨,在京津市场占据xx,就全国范围来说,排位也在前面。至此,按照最保守的数据,中储粮每年可加工大米150万吨以上。


2010年1月15日,中储粮(三河)米业有限责任公司“龙系”产品发布会在河北省三河市隆重举行。中储粮总经理包克辛高调宣布,中储粮将正式介入米业市场,在京津推出由中储粮三河米业生产的优质高品质的龙系大米。

2009年,对于白美清来说,中国大米产业让他高兴的事情的确很多,但在感觉欣慰的同时,他仍然有一些担忧:水稻是最容易受水土资源、气候环境影响的粮食作物,可是在中国,水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三方面都不容乐观;依然有大量的农田被占用,稻米主产区在日益缩小,稻米品质也在下降,稻米的总消费量却在逐步增多,人们对稻米的品质要求也在提高……


对我国稻米担忧的还有粮食协会的其他人。粮食协会副会长宋廷明对《农经》记者说:“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稻米种植面积已减少1亿多亩了!”大米分会的会长唐炜则对《农经》记者强调:“跨国公司在得手我国油脂加工市场后,现在已经在瞄准稻米加工业,而中国大米加工企业‘小、散、差’的格局还未有大改观。”


作为中国粮食行业协会的上级管理,国家粮食局副局长曾丽瑛也对《农经》记者说:“虽然目前我国大米产需平衡有余,但是粮食安全是国家头等大事,我们决不敢有丝毫懈怠!”

 

文|《农经》杂志记者 降蕴彰 马健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稻米隐忧(开篇)_农经杂志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