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化探新技术提升地质找矿能力- 鱼眼看矿业- 博客大巴
  • :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


    中国地质科学院物化探所2009年科研成果颇丰
    物化探新技术提升地质找矿能力
        本报讯 (记者 于德福 通讯员 王中义) 记者日前从中国地质科学院物化探所获悉,2009年,该所承担或参与各类科研地调项目99项,研发出一批新方法技术,在我国地质调查、找矿中得到应用推广,推动和提升了我国地质工作能力。
        航空电法测量技术应用及新技术研发获得突破:863重大计划课题“时间域航空电磁勘查系统研制” 成功实现了磁矩达到50万安培·米2的航空地球物理勘查发射机研制,高灵敏度宽带三分量感应线圈传感器、实时宽带高精度数据采集收录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和试验取得了实质性的阶段成果。
        采用频率域航电仪与航磁、航空放射性测量仪集成的航空物探综合站,成为我国区域地质调查、矿产普查、水资源调查和水资源、生态环境保护新的、高效的物探遥测技术。利用该技术首次完成了省部合作项目“内蒙古二连浩特—东乌旗地区1∶5万航空物探综合站勘查”项目,实现了24万平方公里大面积、区域性地球物理测量,圈定了有明确找矿意义的179处基岩导体异常,重点解剖6处,取得了良好的找矿成果。
        自主研制出我国深部找矿多功能电法仪。在研究攻克多频等幅同步供电、密集频点供电、大功率励磁稳流供电和高精度混合同步技术的基础上,研制出了电磁法大功率发射机、多功能同步宽带接收机,开发了相应的数据处理与解释软件,形成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功率多功能电磁法勘查系统,填补了我国多功能电磁测量仪器的空白,为打破在我国深部资源勘查中外国仪器一统天下的局面奠定了基础。
        发现了一批地球化学异常评价新指标。对大兴安岭中北段典型矿床的地球化学异常系统研究表明,(硫)同位素、硒、碲及稀土元素指标在研究异常成矿前景、矿化类型及矿体赋存部位方面有重要指示作用。使用这些元素的含量、关系指标能够较好地区分矿致异常与非矿异常、判断异常矿化类型、指示矿化体赋存部位。此外,一些通常在成矿作用过程中趋于贫化的元素在地球化学异常评价中也具有独特作用。
        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成果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到2009年底,全国已完成160万平方公里的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调查成果已广泛应用于国土规划、基础地质、资源勘查、土地质量评估、新农村建设、科学施肥、全球变化等多个研究领域,成为国家制定各种规划的重要依据,经济效益高达每年1000亿元,构建了17项元素指标的生态效应定量评价标准体系及安全指标和预警指标。研制了为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服务的系列标准物质。
        实现了瞬变电磁测量结果的动态可视化三维解释。完成了复杂地电条件下瞬变电磁三维有限差分法正演数值模拟,解决了正演三维模型可视化输入输出、计算速度、边界效应等关键技术;实现了瞬变电磁场与三维地质体相互作用的动态可视化,研制了动态可视化地下三维瞬变电磁场程序模块;实现了定源回线瞬变电磁三维异常特征反演,为瞬变电磁实测数据的三维处理、解释最终走向实用化提供了一套新的方法。
        进一步完善了特殊景观区化探技术。针对我国北方半湿润丘陵山地地区存在风积物干扰的现实,通过研究其干扰方式与强度,制订了在该类地区开展区域化探的主要技术及指标;提出了利用区域化探资料推断、解释区域地质构造、预测区域成矿潜力的开发方向和技术。
        研制了隐伏斑岩型块状硫化物型铜多金属矿预测定位新技术。在总结归纳出斑岩型块状硫化物型铜多金属矿矿致异常结构规律基础上,研制出了斑岩型块状硫化物型铜多金属矿区靶区优选、查证技术,以及“多位一体”铜多金属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立体模型建立及矿床预测定位技术。
        开辟了物化探技术应用的新领域。在青海木里地区的实验研究表明,应用物化探综合技术可以圈定天然气水合物赋存的有利区带(块)。化探异常可以指示水合物物质来源及煤型气、原油伴生气类型,圈定天然气水合物分布范围,物探方法可以进一步圈定水合物有利赋存的有利构造部位。这为建立我国冻土区水合物资源调查与技术评价体系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建立完善了覆盖区深穿透地球化学方法技术与标准:通过金矿粒级试验和浅钻结果,确定了干旱荒漠戈壁覆盖区深穿透地球化学调查的有效介质,初步建立了元素分散模型。建立了针对干燥条件下的铀矿、金矿、锌矿和加水条件下锌矿4个2米高度的地球化学迁移柱;研制了铀、铜、金和风成沙4个金属活动态分析内部参考样;在地气捕集剂实验的空白控制上,通过环境净化和试剂提纯,地气捕集剂空白不断得到降低,提高了观测结果的可靠性;编写了《干旱荒漠戈壁覆盖区穿透性地球化学技术操作规范》草案。





郑重声明:资讯 【物化探新技术提升地质找矿能力- 鱼眼看矿业- 博客大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