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式培训:让“散兵游勇”不再“没着没落”_企业员工互动平台_新浪博客

来源:中国企业员工互动平台

     多年来,如何解决工学矛盾,切实提高培训实效,一直以来都是企业职工培训工作探索的一大课题。特别是不少一线倒小班职工和偏远岗位工作的 职工除了上班就是下班,成了企业鞭长莫及的“散兵游勇”而“游离”于单位之外,他们需要更强的单独顶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他们恰恰缺乏企业提供培 训的机会。
    笔者在中石化山东东营石化销售分公司集气一队调研时了解到,该企业针对一线职工分散、不易集中的特点,开设了“流动培训站”,派遣“培训小分队”进行流动式培训,送知识、送技能到岗位,把培训送到职工的心坎上,这样的做法让人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2月3日,笔者在调研企业如何解决工学矛盾时,恰好碰到“培训小分队”在集气一队3#集气站正进行现场培训。笔者看到,“培训小分队”的授课人员由管理 和技术人员及高级工人技师组成,配备了专人、专车和现代化教学设备,采取上岗位培训的方式,把技术和理念及心理健康教育等知识送到各个岗位的每一位职工, 即使只有一个职工也要培训到位。同时,授课人员将现场生产流程和所发现的问题,摄像后输入电脑,编成典型教案,采用多媒体投影仪进行现场教学。
    小班职工李素芹兴奋地说:“你们真是及时雨啊。你们这一来,我心里就亮堂了。原来我很少参加培训,当遇到麻烦时如涨潮时不知如何操作,没着没落的,慌得要 命,急得心都快要跳出来”她比划着说,送上门的培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以更好地吸收和消化,同时也xx了大家在自学中遇到的种种困难,使学到的知识能解 决实际问题。如位于潮涨潮落区的集气站职工原来遇到潮水漫滩时不知所措,通过现场培训学会了应急处理办法。
    “培训小分队”在一个点培训过后,再向下一个点推进;一轮培训后,再进行下一轮,如此循环往复,培训覆盖全员,以提高队伍素质。培训过程中,可以根据职工 的兴趣和需要进行“点题培训”,极大程度地满足职工的培训需求,真正做到了职工想学什么,老师就教什么,面对面地讲,手把手地教,教学互动,非常对职工的 口味,强化了培训效果。
    小分队队员工人技师汪晓真说:“以前小班职工拢不起来,缺少专业技能的培训,害得我们整天当消防队员,现在我们根据职工的需求量身定做培训方案,把培训送到站上,职工听起来专注,我讲起来也特有劲”。
    站长张明勇则认为,对倒小班职工和偏远岗位工作的职工来说,“培训小分队”送培训到岗位,这是一种很好的在岗学习提高的有效途径,而且可以保证换休时间, 实现了人性化培训,这是把培训送到了心坎上,也极大地激发了岗位成才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从根本上解决了“工学矛盾”这一难题。
    在谈到流动式培训的好处时,指导员陈兴华告诉笔者,现在企业由于集中培训难度较大和职工的流动性较强,培训难于覆盖到全员,而且集中培训众口难调;另一方面 倒小班职工多,培训要占用职工休假时间,对职工形成培训压力,同时也会影响职工的家庭生活,对家庭和谐不利。以派遣“培训小分队”的形式进行“流动式”培 训,可以将每一项培训内容惠及到每一个岗位的每一位职工,以提高职工培训工作的实效。
    “原来小班职工两点成一线,没有时间参加单位组织的培训,可以说是游离于组织之外,现在,我们通过征询培训需求,到他们上班时,就把适合他们口味的培训送 上去,受到了他们的欢迎。原来维修班整天忙得四脚朝天象救火队,职工素质的提高让他们都快‘失业’了。”陈指导员对流动式培训的做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笔者也以为,派遣“培训小分队进行流动式培训对倒小班职工多、工种不同、队伍分散难以集中、职工水平参差不齐,工学矛盾不好解决的职工培训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这种送上门的培训实践证明非常有效,愿企业推而广之。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流动式培训:让“散兵游勇”不再“没着没落”_企业员工互动平台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