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简介(三)_灵枫的空间_百度空间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主要景区7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50米,属典型的,素有“碧水丹山”、“奇秀甲东南”之美誉,是首批{gjj}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于1999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荣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武夷山游览胜地,一般是指位于福建省武夷山市西南15公里的小武夷山,它方圆百余里,自成一处胜地,向称福建{dy}名山。武夷山风景区以丹霞地貌为特色,有“三三、六六”之胜。三三是指迂回曲折的两岸的36作山峰。碧山丹水,一曲一个景,曲曲景相异。
  
  
鼓浪屿位于厦门岛西南隅,与厦门市隔海相望,面积1.78平方公里。岛上气候宜人四季如春,无车马喧嚣,有鸟语花香,素有“海上花园”之誉。主要观光景点有日光岩、菽庄花园、皓月园,毓园、环岛路、鼓浪石、博物馆、、海底世界和xx海滨浴场等。鼓浪屿为,福建“xx”风景区之首,全国35个{wp}景点之一。随着的腾飞,鼓浪屿各种旅游配套服务设施日臻完善,成为观光、度假、旅游、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的海岛风景文化旅游区。
   
  湄洲岛位于海峡西岸中部的湄洲湾口,陆域总面积14.35平方公里,人口3.9万,1988年省政府批准的旅游经济区和1992年国务院批准创办的首批十二个{gjj}旅游度假区之一,也是国家4A级旅游区。全岛林木蓊郁,港湾众多,岸线曲折,沙滩连绵,风景秀丽。环岛优质沙滩长达20多公里,可建海滨浴场;还有6千余亩防风林带,是理想的度假胜地。岛上分布着13处金色沙滩和5公里长的,有各类风景名胜20多处,形成水中有山,山外有海,山海相连,海天一色的奇特的自然景观。主要景点:、鹅尾神石园、湄屿潮音、黄金沙滩、海岛植物园。
  清源山
  清源山是泉州十八景之一,也是{gjj}重点风景名胜区,由清源山、、灵山圣墓三大片区组成,总面积六十二平方公里。清源山景区方圆有四十华里,主峰海拔498米,与泉州市山城相依,相互辉映,犹如名城泉州的一颗璀璨明珠,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吸引了众多的海外游客。
  我国现存{zd0}的宋代道教石雕老君像,在清源山风景名胜区“闽海蓬莱”意境区内的羽下。1988年月1月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连城冠豸山(豸,读zhài),以其主峰形似古代獬豸冠而得名,与武夷同属丹霞地貌,被誉为:“北夷南豸,丹霞双绝”。
  冠豸山位于福建连城县城东郊1公里。以其天生丽质于1986年荣膺“福建xx风景区”,1994年,国务院公布其为。冠豸山有山奇、水秀、谷幽、岩深之神秀。景区方圆123平方公里,核心景区53平方公里。由冠豸山、石门湖、、、五个游览区组成。
  
  {gjj}AAAA重点景区
  位于距福建省永泰县城10多公里的岭路乡,因山峰平地拔起,矗立青云而得名。景区面积47平方公里,海拔在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7座,{zg}海拔1130米。山高林茂,云雾飘渺,岩奇洞怪泉碧。动植物资源丰富,有珍稀植物——和羚羊、等。主要旅游景点有、火烟瀑布、十八重溪、藤山草场、天池和状元洞、等。 还有xx的温泉之乡等。目前开发了众多新的旅游项目,如蹦极、攀岩、漂流等。
  
  白水洋景区是福建省八大旅游品牌之一,因其奇特的地质地貌现象而被誉为“天下绝景,宇宙之谜”。主要景点:、白水洋.百米冲浪滑道、燕潭、、纱帽岩等。
  洞宫山风景区
  
洞宫山风景区地处{gjj}风景名胜区屏南上游,山风光绮丽,风景区面积约10平方公里,且与周宁九龙际瀑布及屏南鸳鸯溪毗连,素有20山洞,26深潭,49个景点之称,是个未经雕琢,没有工业污染的自然风景区。主要景点有虹溪岩圈,麒麟岩,观音望南海,九层瀑布,苍龙饮水及近年建成的舞中桥,人工湖等。
  
  太姥山位于福建省东北部,在福鼎市正南距市区四十五公里,挺立于东海之滨,三面临海,一面背山,巍峨秀拔,气势雄伟,奇岩怪石,千姿百态,景色独特,蔚为奇观。主峰海拔917.3米。登临绝顶,极目东海,水在天际流,峰从海中出,不愧以“山海大观”著称于世。
  整个风景区面积为92平方公里,分为太姥山岳、九鲤溪瀑、晴川海滨、桑园翠湖、福瑶列岛五大景区;还有冷城古堡、瑞云寺两处独立景点。拥有山峻。石奇、洞异、溪秀、瀑急等众多自然景观,以及古刹、碑刻等丰富人文景观。
  1988年,太姥山以福建太姥山风景名胜区的名义,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gjj}风景名胜区名单。   

⊙ 人口概况


  

  2009年,根据人口抽样调查统计,全省人口继续保持低速增长,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人口城镇化不断提高,教育事业稳步发展,人口文化素质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家庭规模继续缩小,婚姻关系稳定。
  

⊙ 人口增长


  
  2005年末
,全省年末常住总人口为3535万人,比上年增加24万人,增长0.68%。全年出生人口40.9万人,出生率为11.60‰;死亡人口19.8万人,死亡率为5.62‰;人口自然增长21.1万人,自然增长率为5.98‰。与上年相比,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基本持平。
  2006年末,
全省年末常住总人口3558万人,净增人口23万人。出生人口42.56万人,出生率12.00‰;死亡人口20.39万人,死亡率5.75‰;自然增长率6.25‰。
  2007年末,全省常住人口为3581万人,比上年增加23万人,增长0.65%。全年出生人口42.9万人,死亡人口21.1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00‰,死亡率为5.90‰,自然增长率为6.10‰,呈低速稳定的增长态势。
  2008年末,全省总人口3604万人,全年净增人口23万人。全年全省出生人口44万人,出生率12.2%;死亡人口21万人,死亡率5.9%;自然增长率6.3‰。城镇化水平为49.9%。
  

⊙ 人口性别构成


  
根据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统计,2007年末全省男性人口1807万人,占50.5%;女性人口1774万人,占49.5%,人口性别比(女=100)为101.8,总人口性别比基本正常。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21.5,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出生人口性别比仍然偏高。
  

⊙ 人口年龄结构


  
  
2008年0~14岁人口为655万人,占总人口的18.3%;15~64岁人口为2600万人,占总人口72.6%;65岁及以上人口为326万人,占总人口9.1%,比2000年提高2.5个百分点。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和日益增加的老龄人口规模,给全省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养老保障带来严峻的挑战。
  

⊙ 妇女生育率


  
  2008年妇女一般生育率36.52‰,与上年相比下降4.92个千分点;同期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47。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生育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以及生育旺盛期妇女婚育年龄的上移,使得本周期人口妇女生育率没有较大波动。
  

⊙ 婚姻关系


  
  2008年15岁以上人口中,有配偶人数所占的比例为72.8%,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婚龄人口的主要特点:一是男性未婚人口多于女性,未婚人口中,男性占56.7%,女性为43.3%,未婚人口性别比130.8∶100,这种现象在大龄人口中表现得更为明显;二是60岁以下女性平均有偶率高于男性,但60岁以上的女性有偶率又比男性低4个百分点;三是女性离婚率与年龄成反比,年轻的女性离婚现象多于男性,随着年龄增长,女性婚姻关系逐渐稳定,女性离婚人口中有64.1%的人集中在44岁前,比男性高出16.3个百分点。四是老年女性丧偶比例要高于男性。
  

⊙ 人口受教育程度


  2008年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6年,达到初中以上水平。15岁以上人口文盲率为10.08%,比上年下降1.72个百分点。全省每十万人拥有大学(含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人口为4808人,比2000年增加1841人;每十万人拥有高中及中专文化程度人口为12044人,增加1402人;每十万人拥有初中和小学文化程度人口分别减少2268人和2430人。
  

⊙ 人口城镇化水平


  
  2008年末,全省城镇人口1798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49.9%;乡村人口1806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50.1%。城镇人口所占的比重较上年的48.7%提高了1.2个百分点。[1]   

⊙ 民族


  福建是散杂居地区,有54个少数民族成分,少数民族人口58.38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7%。其中:人口37.51万人,占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的64.3%,占全国畲族人口的52.9%,是全国畲族人口最多的省份;人口10.98万人,占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的18.8%;人口477人,约为大陆高山族人口的10%,是祖国大陆高山族人口较多的省份。全省少数民族人口万人以上的县(市、区)19个,千人以上的乡(镇、街道)150个,有18个民族乡(其中:畲族乡17个,回族乡1个)和一个省级民族经济开发区(福安畲族经济开发区),555个少数民族村。
  

⊙ 宗教


  福建有、、、、五大宗教,可统计的教徒人数约112万人(不含信奉佛教、道教和的善男信女),依法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6072座,佛教寺庙数量和僧尼人数均居全国地区xx;被国务院确定为首批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有14座,占汉族地区全国佛教重点寺院总数近10%。全省有各级爱国宗教团体267个;有福建佛学院、福建神学院、闽南佛学院3所宗教院校,在校生600多人;有一定规模的民间信仰活动场所2万多座。福建民间信仰活动场所之多、人数之众、影响之深远、供奉福祉之庞杂、与海外联系之密切,在国内大陆各地均属罕见。[2]   

⊙ 生产总值


  
  2008年全省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万亿元,达到10863.11亿元,增长13%。其中,
  增加值1157.75亿元,增长4.8%;
  增加值5415.77亿元,增长15.2%;
  增增加值4249.59亿元,增长12.1%。
  人均生产总值30132元,增长12.2%,
  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13.4%,上半年增长13.8%,前三季度增长13.6%。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50元,实际增长10.1%;农民人均纯收入6180元,实际增长7.8%。
  
  

⊙ 国内生产总值比重


  
  产业结构继续调整:
  {dy}产业比重与上年比略减,
  第二产业继续保持增势,
  第三产业稳定发展。
  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10.8∶49.2∶40.0调整为10.7∶50.0∶39.3。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4.6%,其中,服务价格下降3.0%。分季度看,一季度上涨6.3%,上半年上涨6.4%,前三季度上涨5.6%。商品零售价格上涨5.7%。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5.9%。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2.7%。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0.2%。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10.7%。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23.6%。福州、厦门、泉州三市房屋销售价格分别上涨3.9%、2.7%和2.6%。
  

⊙ 财政收入


  
  2008年全省财政总收入1516.33亿元,比上年增加233.48亿元,增长18.2%;全省财政支出1133.79亿元(含中央专款和上年结转等支出),比上年增加223.14亿元,增长24.5%。全省政府性基金收入562.68亿元,完成预算的74.1%,比上年减少128.25亿元,下降18.6%;全省政府性基金支出576.61亿元,比上年减少46.75亿元,下降7.5%。
  

⊙ 农业


  
  2008全年农林牧渔业完成总产值1965.01亿元,比上年增长5.1%,增幅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
  粮食种植面积1815.41万亩,比上年增加13.84万亩,其中稻谷面积1291.83万亩,减少11.21万亩;烟叶种植面积100.92万亩,增加6.47万亩;油料种植面积161.04 万亩,增加8.73万亩;蔬菜种植面积965.98万亩,增加12.64万亩。全年粮食产量652.21万吨,比上年增加17.15万吨,增产2.7%,其中稻谷508.81万吨,增加7.81万吨,增产1.6%。
  

⊙ 工业和建筑业


  
  2008年全省工业增加值4755.45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139.06亿元,增长16.7%。产品销售率97.28%,比上年低0.60个百分点。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企业、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和股份制企业分别完成增加值202.27亿元、2045.64亿元和1626.36亿元,分别增长2.8%、12.8%和22.8%。
  中国xx产品累计100个;新增8个,累计31个。中国xx产品和地理标志产品数量均居全国第5位。福建xx产品511个,累计1316个,增长28.2%。
  

⊙ 固定资产投资


  
  2008年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286.82亿元,比上年增长22.3%,其中,城镇投资增长21.2%,农村投资增长32.1%。
  

⊙ 国内贸易


  
  2008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28.04亿元,比上年增长20.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6%。
  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2581.13亿元,增长22.8%;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246.91亿元,增长14.9%。
  

⊙ 对外经济


  
  2008年全省进出口总额848.3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9%。其中,出口569.86亿美元,增长14.1%;进口278.46亿美元,增长13.6%。出口比进口多291.40亿美元,比上年增加37.09亿美元。
  

⊙电话拥有率


  
  2006年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640.93亿元,比上年增长21.0%。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7.93亿元,增长9.1%;电信业务总量613亿元,增长21.6%。电信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38.72亿元,增长10.5%;实现利润49.19亿元,增长15.7%。新增固定电话交换机75万门,总容量1941万门;移动交换机容量2297万户,移动分组数据网容量197万户,移动短信中心容量2962万条。新增固定电话用户87万户,年末达到1486万户。新增移动电话用户237万户,年末达到1539万户。年末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3025万户,比上年末增加324万户。全省电话普及率85.58部/百人。数据及多媒体用户771万户,新增173万户,数据及多媒体用户普及率达21.8%。宽带接入端口304万个,比上年底增加46万个。
  

⊙ 广播电视


   广播电台10座,中短波发射台和转播台36座,调频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89座,广播节目85套,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6.99%;10座,一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15座,电视节目36套,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98.13%。有线电视用户428.46万户,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干线总长12.46万公里。省级卫星电视为福建东南卫视。
  福建电视频道: 1、福建电视综合频道;2、;3、福建电视公共频道;4、福建电视新闻频道;5、福建电视电视剧频道;
  6、福建电视都市频道;7、福建电视经济频道;8、福建电视体育频道;9、福建电视少儿频道、10、福建电视、   

⊙ 公 路


  
  截止2007年底,该省公路通车里程为8692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366公里,二级以上高等级公路里程8329公里,未达到二级路的国道400公里,省道2792公里;公路密度为71.6公里/百平方公里。
  

⊙ 航 空


   福建目前拥有6个机场:
  厦门高崎国际机场(4E级跑道一条,IATA呼号XMN);
  福州长乐国际机场(4E级跑道一条,IATA呼号FOC);
  泉州晋江国际机场(4D级跑道一条,IATA呼号JJN);
  南平武夷山机场(4C级跑道一条,IATA呼号WUS);
  龙岩连城机场(4C级跑道一条,IATA呼号LCX);
  金门尚义机场
  三明机场即将建成;即将在莆田建立机场。
  

⊙ 水 运


  
  内河航道通航里程达3245公里。全省共有生产性泊位524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78个,全省港口通过能力1.42亿吨,其中集装箱吞吐能力571万标箱。。已跻身全国xx集装箱港行列。开辟36条国际班轮航线,与世界70多个港口有货运往来,还与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商务关系。福州、厦门港与高雄港开通海上试点直航,福建沿海地区与金门、马祖开展直接往来。
  

⊙铁 路


  
  2006年底,全省铁路里程数1625公里,已拥有五条进出省铁路通道,
  运营铁路:
  :
  江西至福建厦门,全长694公里,福建段长604公里,1954年开工,1957年建成;1986年8月26日开始电气化改造,1993年12月26日,全线电气化开通。
  :
  福建南平外洋至福建福州,全长186.6公里,1956年3月开工,1959年4月建成。2000年11月10日完成电气化铁路改造。
  横南铁路:
  江西横峰至福建南平,全长470公里,1993年11月1日开工,1997年12月30日通车,2009年12月完成电气化改造。
  快速铁路:
  自至福建福州,全长298.4千米,是中国“八纵八横”铁路网骨架之一、中国沿海客运快速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I级双线电气化铁路,于2005年动工,2009年6月30日开通货车,同年9月28日开通客运动车组。设立11个火车站,速度值200公里/小时,预留250公里/小时提速条件。
  福厦快速铁路:
  自福州南站至厦门西站,经、、泉州、晋江,到达厦门,全长273公里,总投资144.2亿元,属国家Ⅰ级双线电气化铁路干线,设计速度为200千米/小时,预留300千米/小时,全线设14个车站,2005年10月动工,2009年9月30日11:58福厦铁路铺轨左线全部贯通。福厦铁路工程于2009年12月31日通行货运列车,2010年春节前后开始客运运营。   福州、、福桔、龙眼、闽姜、、、、木画、、纸伞、贝雕、等。
  泉州特产:各种瓜果、名木、、惠安石雕、(安溪)、、、、泉州木偶头、永春漆篮、人造花等。
  漳州特产:漳州、茶花、等“三大名花”和、荔枝、、龙眼、、等“六大名果”;还有各种海产干货、、、片仔癀珍珠膏、珍贝饰板、水仙花牌,漳州等。
  厦门特产:各种亚热带瓜果、馅饼、鱼皮花生、菩提丸、、、漆线雕、厦门彩塑、厦门瓷塑、肉酱、厦门药酒、海产干货等。
  特产:盛产、香菇、 、、、、闽北、浦城、、、竹木工艺品、政和、建盏、锥栗、、等。
  莆田特产:、龙眼, 金沙薏米,仙游皮蛋,仙游,扁食,炝肉,莆田鲁面,海砺饼,兴化米粉,,仙游木雕等。
  特产:八大干系列. 、、山麻鸭等。
  特产:、、沙县夏茂冬酒、沙县郑湖板鸭、永安小吃,明溪肉脯干,尤溪管前金桔,老鼠干、将乐擂茶、建宁莲子、骨头小吃系列等。
  特产:芙蓉李,古田食用菌、福安的,,茶 叶,红 曲,剪 刀,福鼎槟榔芋、前岐等。   详情见词条福建历史
  福建历史悠久,原始社会就有人类活动,属于的一支,被称为“东越”。战国时期,越国为楚兵所败;越国一些王族南逃至福建和浙江南部,其后裔与福建的闽族人融合,成为“闽越人”。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福建设,{dy}次作为一个行政区划单位出现在中国版图上。唐朝中期设福、建、泉、漳、汀5州。唐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为加强边防;设“福建经略使”。始有“福建”一词。五代时期,闽王据闽成立基本上奠定了后来的省界。福建又有“八闽” 之称,南宋时福建设l府5州2军,府、州、军为同级行政机构,共计8个,故称“八闽”。宋后基本延袭旧制。清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增设台湾府,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单独设省。清末福建共有9府2州,58县6厅。后,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废除府、州制,设省、道、县三级制,几经调整,至解放时止,全省设2市、7个行政督察区,共有67县。1949年福建解放后,全省设2市、8专区,共有67县。1951年,增设泉州、漳州2市,委托专署领导。此后20多年间,行政区划又曾数次调整。开革开放以来,福建根据自己的特点,调整了行政区划,地区改为地级市,形成市带县体制。至2o00年底,全省设9个省辖市,共有14个县级市、25个市辖区、46个县(含金门县)。
  福建历史源远流长,科学文化曾盛极一时。5000年前,先民们就在此生息繁衍,创造了可与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相媲美的昙石山文化。三国时因造船业和发达,福建成为的一个水军基地和对外通商口岸。南宋和元代,泉州成为世界上{zd0}商港之一,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通商关系,形成了xx的“海上丝绸之路”。明代七下西洋多次在福建驻泊,招募水手,修造,从福建扬帆出海。清同治五年间,在马尾创办和中国{dy}所学校;成为中国近代海军和造船工业的摇篮。福建历史上人才荟萃,涌现出一批在上有影响的杰出人物,如天文学家,世界鼻祖,思想家、文学家,音韵学家,学者、书法家、,文人、、,史学家、,、,思想家、翻译家、,铁路建设专家等。他们以自己的胆识和献身精神,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历史上福建人民为反压迫、反侵略进行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勇斗争,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福建人民贡献出万千优秀儿女,作出了{zy1}贡献。福建是全国重点老区省份之一,老区分布遍及的62个县(市);其中有46个老区县(市)、518个老区乡(镇)、7772个老区行政村、2919个革命老区基点村。
  战国晚期,在福建境内称王。之后,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秦始皇削去无诸王号,降为君长,在闽越故地设闽中郡,但未委派职官,仍由无诸统辖。刘邦起兵后,无诸率兵相随。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复立,封无诸为闽越王。时,闽越王余善反汉,被汉军讨平,闽越国亡。汉廷即设东部候官,派兵驻守,隶属东部都尉。东汉末,改属南部都尉,并置候官长。三国时,福建隶属吴国,先后统属于会稽郡和,时置候官县。
  晋朝时,福建始属,后属江州,境内置建安郡和晋安郡,委派太守管辖。南朝宋时,增设晋平郡,置太守;南朝齐时,撤晋平郡;南朝陈时,曾设刺史,不久裁撤,福建先后隶于东扬州和丰州刺史管辖。后仍设建安郡和晋安郡,由太守管辖。
  时,撤晋安郡,改为泉州,后改为闽州,置刺史管辖。后改建安郡,由太守管辖。
  唐初,福建仍由各州、郡长官分治。因福建属边远地区,所以设中都督府,委派都督监管。唐中期设福建道,道的军政长官有:福建经略史、福建都防御史、福建观察使。福建观察使实际上成为统领福建道军政、民政、财政、司法等大权的行政长官。唐末,藩镇割据,节度使权力膨胀,成为实际军政长官。占据福建后,唐廷升福建路为,任命王潮为威武军节度使。五代时,仍由节度使统辖;后唐时,王延翰建闽国。
  宋初,福建军政长官仍是节度使。宋太宗时设福建路,{zg}军政长官为福建。另有福建转运使,掌管财赋;福建提刑,掌管司法;福建提举,管赈荒救济事宜。此外,由中央政府派任福建及所属州、军的官员有节度使、承宣使、观察使、制置使、宣抚使、巡抚、招捕使、抚谕使、发运使等,多是临时性官员,或是有官无职的虚衔官员。宋代军、政分设,福建军事长官有都总管、都钤辖、都统制等。
  元代,福建行政区划变更频繁。至元十五年(1278年),置福建;次年,改置宣慰使司;至元二十年(1283年),复置行中书省;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改为行尚书省;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又改宣慰使司,并入江西行中书省。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重置福建行中书省。大德元年(1297年),改为福建行中书省,治所从福州迁至泉州。大德三年(1299年),改为宣慰使司,治所迁回福州。至正十六年(1356年),重置福建行中书省。福建行省长官有平章政事、右丞、左丞、参知政事、提刑按察使;改置宣慰使司时,{zg}长官为宣慰使。还有管监察的肃政廉访使。军事{zg}长官为都元帅。
  明初,福建仍为行省。洪武九年(1376年),在福建设承宣布政使司,委派布政使为全省{zg}行政长官。布政使司主要官员有:左、右布政使,左、右参政。另置提刑按察使司,设按察使掌管全省刑狱。军事方面置都指挥使司,主要官员有:都指挥使,都指挥,都指挥佥事。与之并行的还设有镇守和镇守。明朝中央政权为加强对地方监管,经常派官员到地方办事并视察监督。由中央派出的主要职官有:巡抚都御史、镇守太监、巡抚、刷卷监察御史、清理军政监察御史、督银课御史等。
  清初,福建{zg}军政长官为镇守和总督。“”后,废镇守,以后不复设。福建和浙江为一大区,设统管两省军政。巡抚为全省{zg}军政长官,下设布政使,具体负责行政事务。布政使品级与巡抚相同,为从二品官,但职权xx于掌管民政和财政。还设按察使掌管全省司法。因旗兵驻扎福建,清时设驻防福州大臣(福建将军)统管,为从一品,与总督品位相同,但职权远不如总督。汉族兵为,其全省{zg}军事长官为。福建省先设提督,后分设陆路提督和水师提督,分管陆军和水师。光绪三十年(1904年)撤水师提督,设提督总管全军。   


郑重声明:资讯 【福建省简介(三)_灵枫的空间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