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上游产业链中的“0”和“1”游戏_孔广林_新浪博客

   今天是上班第二天在MSN上遇到厦门建发的曾总,他们是一家TD上游方案公司销售副总,也是本人好朋友,在MSN上我俩作了一个短时间的交流,他们公司也目前也推出基于展讯平台的TD模块让我进行测试,看有没有商用的可能。

   TD无线固话的上游模块公司也是我们通常所讲的方案公司,由他们来提供整机的模块,我们进行外围电路的搭建,这块应该是TD项目中最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了,他直接决定我们产品是成本竞争力。目前TD模块主流供货商也就三家,{dy}家是深圳华域模块型号是TD520,它是基于T3G的平台完成,目前销售量应该是老大,第二家是上海SIMCOM公司,它们早先推出型号为4100和4100D模块,它是基于联蕊平台推出的模块,第三家也就是目前彩屏机器用的比较多的,比如泰丰和星网,福建瑞恒等几家用的,上海锐合的模块,他是基于上海展讯的平台,这就是目前三家,各有千秋,就成本而言目前来说,华域的TD520应该是占了上风。

   目前我粗略的统计了一下,进入TD无线固话项目的终端厂家有近三十家左右,可能这个数字还会向上攀升,有传统行业巨子华为和中兴,也有一些地方性有关系的小公司,TD产业今年一定是井喷的一年,这很多终端厂家共识,对于TD上游模块公司,也就是所谓的方案公司的竞争环境又怎么样了??

   据我个人了解,目前在积极进行模块研发公司很不低于十家公司,在上游模块生存法则里面,只有生和死,没有中间路线,就是一种“0”和“1”的游戏,模块销售面对是这些终端话机制造的原厂,我个人觉得在这块的销售过程中没有关系论之说,或者说关系之说,可放在很次要次要的位子,最要的还是产品,还得以产品说话。

   因为目前信息是共同的,原厂与原厂之间用的什么方案,你用的什么模块,其实不是什么秘密,模块销售量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价格,因为目前TD产品还是解决纯语音的功能,中移动在成本这块只能向2G产品看齐,再就加原厂与原厂之间价格竞争,中国企业也本来就喜欢用价格来取胜,所以说成本可能是{dy}要素。

   第二就是模块稳定程度了,其实一款模块要稳定下来是不容易,技术实力不强的公司很难做到,而且实际商用的环境比实验的环境差一很大,很多原厂这块是交过巨额的学费的,模块的稳定是比较重要。

   第三就是交货了,现在由于TD产业链的不成熟,很多蕊片套片本来就供应紧张,使模块交货是一个大问题,现在出现了,你下了单不一定能得到模块,可能你还求模块供应商给你提前安排,这个交货问题还有一个因素不得不提一下,目前中移动想让TD无线固话将来一个什么走向,是一直用这种只能解决的语音的话机来发展业务,还是向xx走,一直没有明确思路,所以很多模块厂也不敢扩大产能,为了控制风险一直保持产能,也许是一个原因之一。

    总之,这三者是决定一个上游模块公司是否有竞争力的因素,说白了还是在于自生的技术创新能力强不强,是否能永远紧跟市场的变化来调整自己产品线。

    说到这里,我想起年前去深圳华域时候的情景,当时接待我是他们一个产品经理,由于TD520模块正好追上了中移动集采话机的时机,那段时间出货量很大,而且可能说国内80%的原厂都在那里,而且有的可能都在等货,华域的人自满和我说,他们占了多少市场,其他谁和谁的模块没有戏,他们和客户关系很熟,还讲出几个原厂的老总,说经常在一起玩什么的,我当时就回应了他,我说如果明天上海龙尚把展讯平台稳定下来,出货价格比你低十块钱,那你这客户,马上就会转向,而且可能是一夜之间的事情。这些你认识老总,不会因为你和关系好就还和你们做生意,这个行业就是这样残酷,比的还是产品,它是一种0和1的游戏,你搞不好的产品,你的成本高,你模块不稳定,就可能有一单,但反过来,你成本又低,产品又稳定,可能你吃都吃不完。

   他和我们这些终端厂家可能不一样,我们可能还会讲讲关系,这个省失去了,我可能再其他省谈一下,这个地区失去了,我还其他地市给我面子,给我几单,但TD上游确不是这样,只是0或者1,没有第三种可能。。。。。。。。。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TD上游产业链中的“0”和“1”游戏_孔广林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