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东游西逛记- 钟师- 职业日志- 价值中国网:网络就是社会!(财经 ...

 

                        加州东游西逛记

题记:作为车旅者,每到美国,最不想去的就是城市,最想看的就是北美自然风光,最希望做的就是上山下谷入海,最想开的就是四驱皮卡,差异成就美。 公差就是食住行全部被人安排停当,你就是一个按流程行进之徒,但时常充作国外的“盲流”(漫无目的的流动者),一切皆由自己搞定,才能品尝到别样的自助游野趣。

出D城记

在底特律一周公干一周总算熬到头了,除了在北美车展开幕前的周日偷闲逛了下亨利·福特博物馆,工作日就是看下车展和不停地参观走访多家美国重要的零部件制造商,既要适应倒时差和又要应对排满的紧张日程,每回{zh1}总是被搞得身心疲惫,直接耗长时打道回府恢复效果更不好。有的同道往往归心似箭,我欲放飞风筝,飘摇数日再收线,每回公差收活后,总与回国的同道们南辕北辙,独自东穿西颠,择州踩点。

出国前与北京朋友小C闲侃时得知他在美国公干结束的时间点恰好与我重合,于是一拍即合,不断商量合伙车游之事;由于他的起始点在西头旧金山,我在东头底特律,我们得找个共同“登陆点”会合;每年冬季北部大多数地区冰雪覆盖,许多公路常被封,原计划沿着美国有着诸多人文名堂的66号公路,从起点芝加哥到终点洛杉矶,横穿美国七、八个州,但是今冬美国的大雪蔓延到了以往很少见雪的南部,天天查看网上天气预报,电话给中部的朋友抽查雪情,终于磨灭了兴致,不再遐想黄石公园和大峡谷的魅力,但又不甘心从底特律灰溜溜撤回国,退而求其次,{zh1}决定躲避冰雪之地,在比较暖和的加州打转,并约定16日中午前在旧金山集结。在类似中国携程网的美国priceline.com上比较各航空公司的航班时间和票价后,在UA官网上刷掉311美元,订好了从底特律飞旧金山的单程票。

    亨利·福特博物馆不仅有多款老式飞机,还有更生猛的火车头

底特律福特试车场,门墙高耸,做新车试车时墙外保安驾车来回巡视,防止狗仔队或商业间谍偷拍

航飞记

为了赶在旧金山的中午前会合,只得选乘清早6点多的航班,头天预订好了去机场的出租车。凌晨3点半昏沉沉拖着行李走向准时到达的出租车时,昏暗中瞳孔突然放大了点,这是一辆崭新的林肯牌MKS豪华轿车,车顶上{jd1}没有象朋克头上那种形状的招牌,车体上也没有喷涂车行电话号码之类标志,与纽约街头招手即停的黄壳出租车是两码事。这才觉得60美元车钱还是物有所值。司机是位老巴移民,得知我来自友好邻邦中国显得比较热乎,双方共叙两国传统友谊,共同谴责不怀好意的另一个邻邦的狼子野心,直侃到底特律机场罢聊。

令人有点郁闷的是乘坐美国国内航班,托运行李都得另加费用,{dy}个收20美元,第二个增收30美元,两行李一搁50美元就这么没了,这是有些航空公司刚实施的新规定,鉴于航空公司普遍不景气或亏损,只得开源节流,抠门到家,飞机多驮行李费油增成本,中国有些航空公司业绩也不咋地,但还不至于算计到对乘客行李按件收费。原先美国国内航班上经济舱不供免费餐饮倒还可以理解。令人不爽的是UA机票上姓氏顺序与国内护照和CA卡是相反的,人可行,飞行积分电脑系统不能识别计入。一到芝加哥转机,先奔UA公务舱休息室,凭公共享CA金卡长驱直入,从Cappuccino喝到Espresso,以消弭只睡3小时的困顿,从南美香蕉吃到加州大脐橙,补充连日缺蔬菜后的维生素不足,加食一点烘制小饼,足以对付第二段飞旧金山的4、5个小时无免费供餐的航程。

出国前因不知确切归程,先设定一个回程日,囫囵先拿下折扣票;等到穿山越谷绕完大半个加州,就可定死从旧金山的回程日了,从南加州圣迭戈沿西海岸北上时,途径洛杉矶时,先直奔洛杉矶国际机场把机票xx好,省得到旧金山后再折腾,xx的代价就是被刷掉210美元手续费,这是随意行的额外成本。

   克莱斯勒展位的道奇耍酷,拿大顶的样子很招眼球, 别的展车顶多贴在立墙上而已

入生城记

这次第三次到加州却是{dy}次到北加州一带,抵达旧金山国际机场后,等行李时顺便去问讯处拿张交通简图,一看机场到市区是有轻轨的,先到旧金山的小C曾说没轻轨只能靠打的去,于是决定不打的,既省出两顿饭钱又可坐坐轻轨居高临下巡视市容,从国内航站坐机场摆渡轻轨到国际航站,花上8美元多乘上通往市内的轻轨BART,让小C短信我宾馆地址,我从地图上查看,再从乘客中找个本地居民模样的确认一下道哪个到站最合适。轻轨一到市区就变成了地铁,出站时还得问清哪个出口处最对路。xxx的方式就是不明白就张口勤问,别瞎蒙乱走误时误事。但二十年前自己在莫斯科坐公交换地铁时都是靠对照俄文字母形状和猜地形方位走对的;记得乘东京地铁时要各拿一份日文和英文的地铁简图,日文图里夹杂着汉字可猜,凭英文图可以读出拼音和报站声比对;在巴黎和德国乘地铁或火车,地名不识字没关系,靠辨认字母即可。当语言和文字都无法沟通时靠肢体比划,比划无用只能靠瞎蒙了。

脱离组织和集体,孤家寡人上路野游,总会碰到各种意想不到的或不熟悉的事,需要自己去一一对付和克服,这也是独自旅行的刺激和趣味。

租车加油记

美国的地理版图与中国相当,各种国家公园和名胜景点分布得很分散,每处所占地盘大小不一,没有车相当于没长腿脚,没法走远走广。没有车是万万不能的。虽然美国各种旅行社也提供旅游大巴供国内外游客观光旅游,但那些游客基本都是上年纪的人或不便自驾者。象我们这些与车业打交道之徒断然不能搭乘大巴观光,一车在手,四处周游,车随我动,掘奇探幽。

美国是车轮上的国家,到处可以租到车开,租车费率至少要比中国便宜一半,而且车的档次大大升级,xxx十分了得,网上和电话都可预订,便利之极,何乐而不租?

我与小C在旧金山老城里会合后,立即打的到到租车行,离周六下午1点关门只有半个小时了。这次是{dy}次自己亲自体验租车全过程。几年前曾到北卡州某机场租车柜台出示护照拿了车钥匙和地图就走,事先企业网上预订和压卡好了。这次因行程不能先敲定,没能事先在租车网上预定车型,只能在租车行里与营业员临时商量挑车,最想开的皮卡没库存,对推荐的前几个牌子兴趣不大,轮到了福特的Fusion,顿时心中一动,立马拿下,因为这次北美车展上Fusion刚获奖,这款是福特要与雅阁、凯美瑞等叫板的中级车,我们倒要看看福特早年用“金牛座”叫板日系车后,现在Fusion会有怎样的表现。尤其给我们惊喜的是4.85长、2.5升排量的Fusion几乎是崭新之车,里程表只有一百多英里,一周租金是170美元,日均和24.3美元,不到170元人民币,国内租同等级的车肯定要贵出三、四倍,这下就能充分理解离成熟服务市场差距了。

现在中国驾照都配有英文,在国内可当是个摆设,到了外国却十分有用了,不必再费口舌解释或另携带一份驾照英文公证文件,刷下招行的VISA信用卡预扣500美元,就可领车开走,十分简便,加上服务人员待客十分热情周到,作为租车顾客的感觉十分良好。但中间有个环节需加注意,作为外国游客,不会办有当地驾车保险,租车行明示可以另加临时保险,每人每天{zd1}保费标准为12美元,还有翻倍保费标准可选,这样一来,每车两人的保费恰与租车费几乎相当,虽然出国前也另购过人身保险,是否可以不购租车保险,来不及咨询行家,于是多买份租车保险罢了。

长途驱车必然要不断找站加油,美国各地的加油站几乎都是无人值守的,雇个端油枪的人成本不小,都要靠司机自己刷信用卡,选油号和取油枪加油,为防盗卡者、捡卡者替人消费,当地人加油时必须输入自己办卡时所填的区号,非在美国办的信用卡,输不入当地区号,加油机就不能识别放油,只能到加油站里面的杂货店里让店员另刷卡后遥控开闸放油;许多很偏僻的小加油站因连线信用卡银行线路不便,只能收现金。国内加油站有能刷中石化自行发行的加油卡的,但不能刷信用卡或银联卡的,反正人工贱、经营利润高,弄一堆人加油还能解决点就业问题。

啃蟹剥虾记

中午忙于集结和租车,租车到手时未定何去何从,先到仰慕已久的旧金山渔人码头打牙祭再说。原先抱有美好的想象:码头边,游人堆;海风吹,海鸟飞;游艇旁,虾蟹尝。到了实景地,游人仍如织,天气阴暗灰,海边劲风吹,预示暴风雨,大锅煮虾蟹,游客路边啃,整个大排档,杂乱有滋味。大热水桶里煮着大螃蟹和中个龙虾,一排店家小二当街手撕蟹腿熟剥龙虾装盒,场面十分诱人。沿街狭小店堂里人满为患,看着店小二端着煮红的蟹腿虾段和特色奶油浓汤面包盅来回穿梭,食客们吮着墨西哥科罗娜啤酒和掰着烤黄的面包,此景让刚入座的饥肠辘辘的食客十分猴急。胖胖的女小二操着快速的西班牙语与食客调侃热乎,手脚不停地麻利上菜撤盘,我们点好后女小二又热情推介龙虾,在看似豪爽不羁的女小二推介下我们放松了警惕,同意来只龙虾,在结账时看到龙虾一栏价格很不低,三英寸长的中个龙虾也得要四十多美元,这样水涨船高,结账时小费也得起码按10%单付她。经验之谈:在渔人码头馆内饕餮,只管点自己看中的,别听小二热情般的忽悠。这些店家的房屋比较老旧,多年也不装潢美容,店里空间狭小,桌椅十分狭窄,肥胖者实难入座。此地一年到头生意红火,不愁少客,估计租金不低,也无必要装点门脸。

吃顺溜后我们开始讨论自驾游计划,眼看暴风雨来袭,西海岸诸城应缓去,拟挺进加州东部山区避风头,从地图上看,加州东侧有五、六块“绿洲”,不是国家公园就是自然保护区,{zh1}决定先去Yosimite Valley(美丽谷,有妙译成音意俱佳的“优山美地”),后去Death Valley(死亡谷),放掉后三块大同小异的“绿洲”,{zh1}直奔从南加州的圣迭戈沿着西海岸线北上,直抵旧金山硅谷一带。

进山下谷记

越往加州东边进发人烟越稀少,即使荒野公路上我们也不敢放肆超速,老被路上摄像头或埋伏测速警车的想法笼罩着,循规蹈矩按着路边限速标志开,就是老美们超速,咱也自律不效仿。西部荒野上有许多上下忽悠的波路开着十分有趣,车速要控制住,否则车轮会离地车敲地,人内脏老振荡不是舒服事。有些盘山路有一定的险况,虽非万丈深渊,也有百米深坡,需倍加小心,很象云南山区盘山路。

好在不管多荒僻之道,对之字形路、陡坡等交通标志非常完善,让驾者事先警觉,荒野路段上坑洼现象不多见,小修小补的痕迹很多,足见公路维护修缮体系比较完善,否则驾车老躲坑避沟也不安全。

地图上看加州是狭长带,横穿也得开几百公里,开到天黑后,我在副座上开始迷瞪,头天只睡不到三小时,航行前后折腾了8、9个小时,再坐车几小时,肯定顶不住劲。醒来过后,路上周围一片漆黑,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小C说已经进山了,我们开始有不祥的感觉,万一进山途中真没有客店,汽油一旦用完,半道上没油没住的就全瞎了,于是决定往回开几十公里,直到找着有客栈和加油站的地方才定心。

次日一早再开个百公里进山,沿途巡视后觉得前晚及时撤退是对的。越往山里越偏僻,前无店后无站,傍晚后{jd1}不能往黑口袋里钻。

美丽谷与我国“五岳”相比只算是个中小山区,但非常适合“一日游”之类,有大山、峡谷、森林和小湖,冬天居然若干还有水势不小瀑布,谷底景色特别秀美,有高高的杉树和半融的冰雪,冬季尚且如此,春秋季节,万木挂绿,野花开遍,流水潺潺,芳草萋萋,浅湖映照,想必此景更加美丽。看维基百科介绍每年游客总数高达3.5百万人。以后又机会应换季再光顾领略。从旧金山驱车一趟还是很值得的。

     Yosimite冬季景色尚且如此,春秋季节必定美死

     植物的动物性一面?

有的中文地图把死亡谷简译成“死谷”,会有歧义,类同“死胡同”,好像穿不出该片山谷,只能原路退回,此含谬义,其实死亡谷象个干涸的盆地,有些地方就是干盐碱地、浅卤水池和沙石地,谷内{zd1}处甚至低于海平面282英尺,可想而知,夏季酷暑,据说是美国最热之地,56℃,方圆几百公里内没有淡水资源,当初淘金者或西部拓荒者靠骑马通过这等不毛之地,何等艰难和危险,这与新疆的死亡沙漠等通意。现在进谷者开着汽车,行驶在铺好的公路上,装满箱油,享用着冷热空调,足够在死亡谷里惬意驰骋,死亡谷名称已变成一种富有诗意想象的索引。死亡谷的自然景色足够震撼,谷里最宽出有绵延几十公里,带有大雪盖顶的群山环绕,谷中茫茫荒野很有层次感和开阔感,有些幽深的山坳里乱石嶙峋,静寂无声,似乎下意识地感到西部片中土匪马帮会时隐时现。在美丽谷可领略到大自然的秀丽之美,而在死亡谷则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粗旷之魅。到旧金山或洛杉矶的国内过客实在应该挤出时间驱车包抄这两大相隔不远、风格迥异的国家公园,更何况死亡谷号称是美国本土上的{zd0}国家公园。

     寸草不长、乱石嶙峋的峡谷,另显大自然的粗犷之美

     彩色山包,因矿物成分不同而变色

那天下午到死亡谷中心地带宿营后,忽然下起了大雨,因为西海岸正闹着暴风雨,连一直干涸的死亡谷也受牵连,歪打正着,尤其傍晚时分雨过天晴,夕阳残照,红霞满布,巨宽的彩虹从山顶秀出,乐坏了我们,满地乱跑,看景拍照。我们下榻的度假村名称不同凡响:Furnace Creek Ranch(火炉、小溪、牧场),充分忽悠访客的想象,它也确实象沙漠之绿洲。此地无手机信号,无通外面的电话线,却有无线网络可用,非常怪异!正好可用手提电脑上网处理国内的活计,用网上Skypeout拨打电话给美、中朋友神侃,用中国移动的139邮箱发送国内朋友N多短信,在美国的野山谷里居然可以无线网络与国内亲朋好友方便沟通,真有天涯若比邻的感觉,喟叹百多年前闯入者的死亡之地现今成了驴友们的潇洒之地。

     死亡谷中的沙漠绿洲,久旱逢甘雨

沿岸游记

沿着加州西岸驾车又是另外一番景象,那一带的城市很分散又很密集,所以高峰时节链接城市间的公路上车流量很大,有的公路单边有6车道,大多数情况车速都很快,差不多时速在百公里,晚上对面一片无尽的车流光带压来,反光镜中也是一排排车灯如潮涌来,左右前后的车车速都快,你还不能慢下来,让习惯国内城市路堵车慢情形的我们很不适应。适逢太平洋风暴登陆,路上大雨瓢泼,有时雨刮调到{zg}速也对暴雨无济于事,使得驾者神经十分紧张。在离开死亡谷时,有时翻过一个山头,忽见雪花纷飞,茫茫原野绵延惨白,天色昏暗,孤车两束光,感觉十分怪异,忽想一旦车抛锚加上手机没信号了该怎么办。

   洛杉矶落日海滩,暴风雨即将结束。此时此景若能聆听高尔基的《海鸥》朗诵录音必定触景生情

一过洛杉矶后雨情渐缓,沿着1号公路往北驰骋,这时真正体会到驾车的乐趣,右边是被雨水洗练过的绵延的翠绿丘陵山岗,左边是浩海无边蔚蓝色的东太平洋,其上云层浓卷,阳光穿越云层,普洒金光,沿途有许多停车观景点,供驾者驻足观赏,还有若干海洋动物的自然岸边栖息地,供大量成群的海象和海豹等栖息,这种壮观的动物自然景象是动物园无法比拟的,近距离听着动物的哼鸣和闻到特殊的气味,确能让人流连忘返。

 风吹草低见牛羊,加州穿越丘陵公路边的常景,冬天加州山坡能长绿草,怪不得老美都愿往加州挤住

过洛杉矶后在圣莫妮卡附近1号公路上找个客栈下榻,迎凉风观海浪吃早餐,感觉超好,

客人很少,房价不小,主要这带旅店是做夏天旺季生意的。

尤其在离旧金山南部一带有名的“17英里”风景带,沿途有许多景色别致的海景,不是迈阿密海滩式的景色,而是布满嶙峋的礁石的海岸,迎着东太平洋扑来的阵阵海浪。岸边山坡上植有许多茂密苍郁的松树林。正逢风暴后的xx出晴,风势仍有余威,层层海浪借助风势汹涌拍岸,撞起各色千堆雪,沿线许多车辆停靠路边,携家带口来休闲、漫步和坐观。此带景色宜人,地形错落有致,树林周边的别墅区成色显然不同寻常,一看都是每套几百万美元以上的档次。沿途还有些小镇被彻底旅游商业化了,酒吧和店铺鳞次栉比,成为游客闲散休闲的地盘。最令人记忆犹新的场景是我们踱步到岸边乱石旁时,有精灵的小松鼠探头探脑出没,我们试探着剥饼干碎块引逗,松鼠会得寸进尺过来,{zh1}甚至跳到半蹲着人的腿上讨食,还咬着饼干与人手拔河起来,松鼠越聚越多。显然这里的松鼠没有留存被人恐吓的记忆,对人没存什么戒心。在国内偶尔看到松鼠,离两丈远时就抱头鼠窜了,现在能做到人与人和谐就不错了,弄到人与动物和谐是更新的境界。

             加州1号公路沿岸景色,开开停停是自驾游的便利

1号公路和“17英里”的沿线景色确实值得留恋,下次还得再找机会更慢更细驾车品鉴,领略不同季节的景色变化。只有驾车才能方便省时地领略各处景观之魅。

      海豹们占山为王

    这种海景房面临过于喧嚣的浪声,大量的盐雾水汽容易腐蚀家居设备和房屋结构

驾福特“聚变”记

这次在加州跑圈就开了近两千英里,反正美国租车价格不贵,长途驾车{zh0}挑选个头大些的车型,否则舱内空间憋屈待长会很不舒服,尤其回国的大件行李都随车带着;租车时要注意一下车龄,尽量挑{zx1}的车型,就怕路上车出故障耽搁行程。对这次碰巧租用的福特Fusion新车就比较满意,行李厢足够大,三个大箱子正好装进,卫星收音机的音质显然要比FM的好许多,不受电台发射半径的局限,租带GPS的车单价会稍贵,这款车没配GPS,小C自己把网上搜寻到美国地图版本下载到中国手机上,开机搜索很管用。

对Fusion印象较深的配置是在自动挡杆侧旁和档位盒后分别有个降速按钮,自动挡车加速会自动升档,刹车也会自动减档,但遇到陡降坡需降速,自动挡车就不会很快自动降档减速,除非不断踩刹车,不象手动挡车可以通过手动降档靠发动机阻滞力有效减速。Fusion新增的功能就是一遇陡坡冲车就可简单一按钮,类似手挡降档减速的功效,避免老踩刹车,在山区处理坡落和拐弯抹角时特别实用。我一路也在琢磨,福特老靠新嘉年华和福克斯来主打中国市场总有些品牌吃亏,蒙迪欧不如雅阁、凯美瑞、帕萨特等一般大,难升格到中xx中型车档次,宜引进类似Fusion这挡尺寸轿车来封顶,Fusion的尺寸、造型比较符合中国用户的审美观,不象当初的“金牛座”中级轿车造型太过于美版怪异,只需把Fusion舱内好好重新“装修”一番,把内饰面板、材质,中控板等做得符合中国用户的口味就成,xx可与通用的君威、君越有一拼,与日、欧同类产品有一比。

逛斯校记

周日一早去旧金山国际机场送完同伴小C回国后,与定居在硅谷的大学同学去林肯公园溜达,从山坡树林走到山脚海边,偌大的公园一上午仅碰到几小拨游人,极其恬静,公园一侧都可远眺到金门大桥的全景,公园坡顶残留能扼守住金门大桥入口的老式炮台基座可辨。设置在公园内的旧金山美术馆是旧金山地区{zd0}的公立机构,它是仿古罗马宫殿样式的建筑。正好这段时期在美术馆做“卡地亚与美国”的巡回展,卡地亚进入美国已有一百年的历史,逮着这个由头,卡地亚大操大办一番,去年9月卡地亚与故宫博物院携手在故宫午门展厅举办过“卡地亚珍宝艺术展”,手法如出一辙,都是在xx品{zd0}消费国竭力推广。据说卡地亚艺术典藏系列收集了超过1360件自己的绝品,该美术馆展出的藏品有300件之多,占总量的比例较高。这些在能工巧匠的妙手制作下的绝世珍品看着的确养眼和惊叹。几乎所有赶来参展的女士们的衣着打扮都很精心,有备而来;不像我们从爬山上来的休闲过客,旅游鞋底缝里还都粘嵌着泥土就大步踏进宫殿之地。光看美术馆是免费的,但参观地宫里的卡地亚展却要收费20美元,幸亏同学买有全美博物馆的全家福会员卡,出示登记后我们可以免费进入了。

中午到小城镇上中餐馆扎堆之处挑选了一家果腹后,直奔赫赫有名的斯坦福大学而去。以往旅行只要有可能就到途经的有名大学参观一番,纽约州的康奈尔大学山坡上的流水瀑布,密执安大学的古朴校园,都给人留下美好印象。进入斯坦福大学校区要经过一大排棕榈树密布的车道,远眺起伏的丘陵和掩映在绿树中的校园,感觉越来越好。周日斯坦福大学校园格外宁静,大学欢迎游客到此一游,还免费提供校园游览图,学校官网上还列有学生免费校园导游的项目,确实是所开放的校园,周游一圈后就去校园中地标式建筑—87米高的胡佛塔,没人支付2美元就乘老式电梯登上14层顶楼平台,整个校园景色尽收眼底,还能俯瞰整个所在城市的地貌,学生讲解员很敬业地详细讲解各种有关情况,有问必答。我们慕名冲着胡佛塔而去,并不是只为了登高望远,而是这座建筑是大名鼎鼎的“胡佛战争、革命与和平研究所”所在地,简称胡佛研究所,蒋介石全套日记真迹就是保存在这栋建筑中,原件现在由宋美龄幼弟宋子安次子宋仲虎的夫人宋曹琍璇5年值守着,她在通读过日记后决定哪些可以对外披露,哪些需要过滤到25年后再披露。据新华社驻旧金山记者报道,任何人持有有效证件都可以来此查阅日记的复印件,国内现在陆续出版的有关蒋介石日记的内容都是经过这套环环相扣的流水线弄出来的。如果是工作日,我们就有机会上楼去看看日记复印件,过过眼瘾,与看过的南京总统府和溪口蒋宅串起来。历史痕迹不但跨越时空,有时还跨越地理呢。

告别“新联”记

xx在硅谷一带东游西逛,知道NUMMI(“新联”,通用与丰田在美国的{wy}一家合资公司)就在附近,傍晚决定去探访一下。去年8月底丰田宣布在今年3月底结束其在新联的业务,通用在去年6月更早宣布从新联撤出,丰田{jd1}会跟在通用后面发布,免得先做恶人,当地政府对这两家大户的撤出结果非常xx,硅谷IT也不如当初那么火红,新联关门很有些标范型作用,意味着当地的机械制造业的溃退,工厂几千名员工的出路成为当地的社会问题。据当地朋友讲,曾有好几拨中国车企的人过来看厂和洽谈,厂子和员工都是现成可用的,但是中国车企能带来什么北美适销的车型呢?根据目前北美的车市状况,很难再有什么车企来接盘,恐怕这回新联关厂后再难以起死回生。我特地去探营等于提前凭吊这家充满各种企业故事的新联,丰田把其在新联生产的轻卡挪到德州圣安东尼奥的工厂继续生产,正好2007年冬我在德州闲待时,突发奇想开车很远去绕该工厂转一圈看过,曾经与工厂门卫瞎扯说是想找工作进入与HR部谈谈,门卫称应聘从网上申请,不要走地面来,终究没能混进工厂看看。丰田这家2006底开张的德州工厂是极其现代化的崭新工厂,据称是丰田美国{zd0}的组装厂,目的是上大型皮卡Tundra,与底特律“三大”拼抢美国{zz0}钱的皮卡市场,2007年北美车展上丰田主要就是发布新款孔武的Tundra皮卡,未料丰田皮卡生不逢时,先赶上油价飞涨,接着又是金融危机,倒霉透顶,弄得现在工厂生产能力大量闲置,空有精良的先进装备和崭新厂房设施。我去美国8此,参观过几十美国{dj0}供应商的工厂,从未参观过任何一家整车厂,自己特地去张望的的整车厂都是要倒霉的工厂。

走马观花记

看电影

3D阿凡达影片1月份在中国大城市整得如火如荼,不但票价贵,还不易买到。我在回国前的周日晚与同学专程挑了家旧金山{zx1}{zd0}的影城看了场3D阿凡达,偌大的影城人流稀少,到了阿凡达开演时我环顾了剧场,全场只有7位观众在看,也许美国院线{dy}轮风头过了,但也不至于那么少的观众在看,同期的中国的影院却场场爆满,实在匪夷所思,真是市场冰火两重天。旧金山的阿凡达票价是13.5美元(92元),要比国内150元便宜一大截。还有更让人大跌眼镜的事,2007年1月我到德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市,突遇少见的冰雪,高速公路上结有薄冰被当局封路,企业和学校都放假,于是我和定居在那里的北京朋友去几个镇上溜达,随意进入一家大电影院,平时成人票是1.5美元,那天打对折每人0.75美元,里面有8个中型放映厅都在放不同的影片,每厅也只有2.3个观众在看,有的美国电影院票价居然卖到比中国盗版碟还便宜,难怪美国百姓看电影的成本就象我们白菜价。

购物经

现在不管去美国旅游、公差和探亲,购物都是一大必须完成任务。有趣的是二十年前出国见什么什物都好,恨不得多背些回国。现在倒好,国内什么都能买到,出国购物劲头却不见减少,尤其去美国,购物主要是穿戴的商品和保健品为主。

我八次去美国,逛过多个州的许多大百货商店和奥特莱斯店。现在对于同样的品牌和款型,在美国购买的价格大多能比中国便宜一半以上,越是档次高的商品,两国差价率越大,而且质地似乎美国店售出的要比中国店的稍高,即便都是中国生产的,不同国家的质量标准拿捏{jd1}有差异。美国普通百姓消费的最普通的商品,一到国内就升级为时尚和有档次的东西,身价上扬,国内消费者趋之若鹜,所以中国市场对外商充满了太多魅力,应验了一句“人傻、钱多、速来”段子。

去美国的人大买一通说明美国市场的消费品价格水平算是正常的,而国内的外国品牌商品价格确实高得有些离谱。

开快车

从死亡谷下绕到圣迭戈,一路荒僻车稀,只要自己按照限速处理雨雪路面状况即可,与国内路况无异;但是从圣迭戈沿着5号公路北上途中xx是另一种路况,那一带大小城市间隔稠密,交通流量极大,单向道往往是6车道的通衢大道,正常情况各道行车速度都达限速上限,基本在110公里/时,尤其在下班高峰时分,对面一片灯海倾泻而来,后视镜中一排排车灯压上来,你不能在车道中无故减速或乱并道,只能顺这道规规矩矩快速前行,尤其有时夹杂着大雨,还要留神一路交通指示牌,对于来自中国大城市的司机刚汇入美国高速公路高峰车流中,会有明显的不适感和紧张感。国内城市上下班高峰时是蜗行,仅是堵得烦心。在美国城市里开车,见绿灯亮都得加大油门,快速前行,不象国内许多司机见绿灯习惯慢悠悠前行。不管后面车的通过性,也许国内有些路人见红灯了还想抢过人行横道,弄得司机不敢起步急加速。关于中外之间路德、车德和车规等差距不胜枚举。总之,罗马不是{yt}建成的,司机和路人的素质也不可能速成提高的,问题在于国内的交通教育、管理体系的落后,教化不到位,不能都怪具体之人。

 

 

郑重声明:资讯 【加州东游西逛记- 钟师- 职业日志- 价值中国网:网络就是社会!(财经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