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概况广西位于全国地势第二台阶中的东南边缘,地处西部,南临北部湾海面。整个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山岭连绵、山体庞大、岭谷相间,四周多被山地、高原环绕,呈盆地状,有“广西盆地”之称。 山地丘陵性盆地地貌 广西地貌总体是山地丘陵性盆地地貌,呈盆地状。其特征是: 1、盆地大小相杂。西、北部为云贵高原边缘,东北为南岭山地,东南及南部是云开大山、六万大山、十万大山。盆地中部被广西弧形山脉分割,形成以柳州为中心的桂中盆地,沿广西弧形山脉前坳陷为右江、武鸣、南宁、玉林、荔浦等众多中小盆地,形成大小盆地相杂的地貌结构。 2、山系多呈弧形,层层相套。自北向南大致可分为4列:{dy}列为大苗山—;第二列为大南山—天平山—凤凰山;第三列为驾桥岭—大瑶山—莲花山—镇龙山—大明山—都阳山(此列亦称广西弧〕;第四列为云开大山—六万大山—十万大山—大青山。山系走向明显呈现东部受太平洋板块挤压、西部受洋板块挤压迹象。山地以海拔800米以上的中山为主,占广西总面积23.5%;海拔400—800米低山次之,占广西总面积15.9%。桂东北猫儿山主峰海拔2141米,为广西{dy}高峰,也是南岭{zg}峰。—猫儿山与之间的湘桂走廊是中国三大走廊之一。 3、丘陵错综,占广西总面积10.3%,在桂东南、桂南及桂西南连片集中。 4、平地(包括谷地、河谷平原、山前平原、三角洲及低平台山)占广西总面积26.9%。广西平原主要有河流冲积平原和溶蚀平原二类。河流冲积平原主要分布于各大、中河流沿岸,较大平原有、郁江平原、宾阳平原、等。其中浔江平原{zd0},面积达630平方公里。 5、广布,占广西总面积37.8%,集中连片分布于桂西南、桂西北、桂中、桂东北。其发育类型之多为世界少见。 河流众多 广西河流大多沿着地势呈倾斜面,从西北流向东南,形成了以—西江为主干流的横贯广西中部以及支流分布于两侧的树枝状水系。其中集雨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986条,总长度有3.4万公里,河网密度0.144公里/平方公里。分属珠江、、桂南独流入海、百都河等四大水系。是广西{zd0}水系,流域面积占广西总面积的85.2%,集雨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833条,主干流—红水河—黔江—浔江—西江自西北折东横贯全境,全长1239公里,出梧州流向广东入南海。长江水系分布处于桂东北,流域面积占广西总面积3.5%,集雨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30条,主要河段有、资江,属洞庭湖水系上游,经湖南汇入长江。其中湘江在兴安县附近通过秦xx凿的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独流入系主要分布于桂南,流域面积占广西总面积10.7%,较大河流有南流江、、北仑河等,均注入北部湾。经越南入北部湾的百都河水系流域面积占广西总面积0.6%。喀斯特众多,有433条,其中长度超过10公里的有248条,坡心河、地苏河等均独自形成地下河水系。 海岸、岛屿 广西南部濒临属于的北部湾。大陆海岸东起的洗米河口,西至中越交界的北仑河口,大陆海岸线长约1500公里,岛屿岸线46l公里。海岸线曲折,类型多样。南流江口、钦江口为三角洲型海岸;铁山港、大风江口、茅岭江口、防城河口为溺谷型海岸;钦州及两市沿海为山地型海岸;北海、合浦为台地型海岸。广西近海广大,面积达1005平方公里。0—20米浅海广阔,面积达6488平方公里。整个北部湾的面积约12.93万平方公里,东起、琼州海峡,东南为,北至广西,西迄越南。湾内海底平坦,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倾斜,倾斜度不到2°,水深一般20—50米,最深不超过90米。广西沿海有697个岛屿,总面积约66.9平方公里。其中{zd0}的面积约24.7平方公里。 气候概况广西地处低纬,北回归线横贯中部,南濒热带海洋,北接南岭山地,西延云贵高原。按全国地形分类,广西属云贵高原向过渡地带,具有周高中低、形似盆地,山地多、平原少的地形特点。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地理环境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热量丰富、雨热同季,降水丰沛、干湿分明,日照适中、冬少夏多,灾害频繁、旱涝突出的气候特征。 一、气候温暖,热量丰富 广西地处中、南亚区,气候温暖,热量丰富。各地年平均气温在16.5~23.1℃之间。等温线基本上呈纬向分布,气温由南向北递减,由河谷平原向丘陵山区递减。全区约65%的地区年平均气温在20.0℃以上,其中右江河谷、左江河谷、沿海地区在22.0℃以上,涠洲岛高达23.1℃。桂林市东北部以及海拔较高的乐业、、金秀年平均气温低于18.0℃,其中乐业、资源只有16.5℃。 广西各地极端{zg}气温为33.7~42.5℃。其中,沿海地区、百色市南部山区及金秀、南丹、凤山、乐业、天等在33.7~37.8℃之间,其余地区38.0~42.5℃,百色为全区{zg}。 广西各地极端{zd1}气温为-8.4~2.9℃。桂北山区-8.4~-4.0℃,资源为全区{zd1};北海市、防城港市南部及、极端{zd1}气温在0℃以上,其余各地在-3.9~-0.2℃之间。 二、降水丰沛,干湿分明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全国降水量最丰富的省区之一,各地年降水量为1080~2760mm,大部分地区在1300~2000mm之间。其地理分布具有东部多,西部少;丘陵山区多,河谷平原少;夏季迎风坡多,背风坡少等特点。广西有三个多雨区:(1)十万大山南侧的东兴至钦州一带,年降水量达2100~2760mm;(2)大瑶山东侧以昭平为中心的金秀、蒙山一带,年降水量达1700~2000mm;(3)越城岭至元宝山东南侧以永福为中心的兴安、灵川、桂林、临桂、等地,年降水量达1800~2000mm。另有三个少雨区:(1)以为中心的右江河谷及其上游的、隆林、西林一带,年降水量仅有1080~1200mm;(2)以宁明为中心的明江河谷和左江河谷至邕宁一带,年降水量为1200~1300mm;(3)以武宣为中心的黔江河谷,年降水量1200~1300mm。 由于受冬夏季风交替影响,广西降水量季节分配不均,干湿季分明。4~9月为雨季,总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0%~85%,强降水天气过程较频繁,容易发生洪涝灾害;10~3月是干季,总降水量仅占全年降水量的15%~30%,干旱少雨,易引发森林火灾。 三、日照适中,冬少夏多 广西壮族自治区各地年日照时数1169~2219小时,与邻省比较,比湘、黔、川等省偏多,比云南大部地区偏少,与广东相当。其地域分布特点是:南部多,北部少;河谷平原多,丘陵山区少。北海市及田阳、上思在1800小时以上,以涠洲岛最多,全年达2219小时。河池、桂林、柳州三市大部及金秀、乐业、凌云、、马山等地不足1500小时,金秀全年日照时数最少,只有1169小时。其余地区在1500~1800小时之间。 广西壮族自治区日照时数的季节变化特点是夏季最多,冬季最少;除百色市北部山区春季多于秋季外,其余地区秋季多于春季。夏季各地日照时数为355~698小时,占全年日照时数的31%~32%;冬季各地日照时数只有186~380小时,仅占全年日照时数的14%~17%。 矿产资源广西壮族自治区矿产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储量较大,是中国10个重点产区之一。有色金属矿产凸显表现为,目前境内已经发现了、、、、、、、、、、、、等145种矿种,现已探明97种的矿藏储量。部分矿藏储量更是位于全国,甚至世界前列,所以广西亦称“有色金属之乡”。 先秦时期 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历史悠久。据考古发现,早在距今70万年以前,就有原始人类在此劳作生息。距今10万―2万年前,在桂西、桂南、桂北山区活动着的古人类"柳江人"已进入以血缘为纽带的母系氏族社会初期。距今2万―1万年前,生活在广西的人类以""为代表,已学会制造和使用钻孔砾石和磨尖石器刃口。距今1万―6000年前,古人甑皮岩人走出石灰岩洞与大山河谷,向平原和滨海地区发展,开始定居生活,出现了原始的农业、畜牧业和制陶业。距今约6000―3000年前,广西跨入以男子为中心的父系氏族时期。距今3000年左右,广西开始进入文明社会。 先秦时期,广西为国,居住着中的"骆越"、""、"苍梧"人。骆越国是壮族祖先xx的方国,最早见于《逸周书·王会》,其中提到“路人大竹”,朱右曾《逸周书·集训校释》云:“路音近骆,疑即骆越。”路即骆,此说中的。《逸周书》亦称《周书》,乃先秦古籍,多数篇章出于战国,其中所记商周之事,必有所本。在《吕氏春秋·本味》里,又提到“越骆之菌”,汉代高诱注:“ 越骆,国名。菌,竹笋。”越骆是汉语提法,意为越(山)谷或越鸟,越人语言倒装为骆越。 骆越与西瓯是构成今天壮族的主要两个支系,它们存在一千多年,创造了灿烂的稻作文明。今天壮族传承的古代文化,在很多方面是西瓯、骆越人创造的。骆越方国创造的稻作文化、大石铲文化、文化、青铜文化、青铜文化中的文化、花山文化,等等,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骆越人和苍梧人、西瓯人一起,在我国{zx0}发明了水稻人工栽培法,为中华民族也为全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今南宁市范围,发掘出了骆越人祖先留下的十四处,从中出土了一万年前原始石磨盘、石杵、石磨棒等稻谷的脱壳工具,其中南宁市亭子圩遗址出土的这类工具,经C14测定为11000年。年代仅次于湖南壮族苍梧部祖先留下的12000—20000年前的炭化稻粒,比江西万年县的一万年稻谷遗址早1000年。到了时代,骆越人对境内的田畴整治已经卓有成效,已经会根据潮水的涨缩选择田块。今天,整个华南无论哪个民族,都以大米为贵,餐桌上的主食主要是大米饭,以大米为原料的食品系列有米饭系列、米粉系列、粽粑系列、糍粑系列、米粥系列、系列、米糕系列、米饼系列、米花系列、饮料系列、米肉系列、灌肠系列等12个系列,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副食的猪鸡鸭鹅,也是大米的转化物。从旱地农业地区移居岭南的汉族等民族,也都放弃了麦类的种植,和壮人一起在餐桌上享受壮族祖先创造的稻作文化。骆越人的这一大贡献,与日月齐光。 骆越人的青铜技艺有很高的水平,他们所制造的型、冷水冲型、晋宁型铜鼓,是铜鼓鼎盛期的产物,是八型铜鼓中的{dj0}产品,代表了铜鼓技艺的{zg}水平,高大厚重,设计奇巧,工艺精湛,花纹繁缛。鼓面上的青蛙立雕,一反青蛙450蹲势,脊梁与鼓面平行,臀部隆起如猛狮,身上饰以稻穗文,这一画龙点睛之笔,正是骆越人对稻作文化贡献的特别标记。鼓面上的太阳纹告诉我们,骆越人有自己的欧几里得,公元前他们就能够在鼓面上表现出分割圆法。分割圆法被认为是两千多年前一个民族{zg}科学水平的标志,从记载上看当时世界上只有汉族和古希腊的欧几里得能分割圆,人们没有想到壮族祖先也能做到,只是没有文字记载罢了。骆越人制造的镦、圆形器、牛首提梁卣、钟、靴形钺等青铜器,都有很高的水平,尤其是牛首提梁卣,设计精巧,卣纽和卣腹上四头圜眼圆睁的水牛头,堪称一绝。 骆越人的生产工具别具一格,其早期的带肩和有段石锛,是典型的越人产品。所铸造的铜钺类包括靴形钺、扇面钺、风字形钺、铲形钺、圆头形钺等,形状多变、精巧实用,表现了骆越人的聪明才智。其所制造的大石铲为国内一绝,长舌形,束腰,边沿加工精细圆润,束把处有边牙,以便绑牢。{zd0}的长60多厘米,宽20多厘米。既是生产工具,也是一种艺术品,祭祀稻作神灵时又是xx。其设计独具匠心。其他如西林的战国铜棺,合浦鸭首流铜魁、凤凰形铜灯、人足形铜盘等,都闪耀者骆越人智慧的光芒。 花山文化是骆越人创造的世界闻名的艺术画廊,主要分布于左江及其支流明江沿岸,绵延200多公里,另有5处分布于左江流域的凭祥市、天等县等处。共有84个地点,183处,287画组。主体形象为人身蛙形的蛙神形象,赭红色,平涂成投影式(鬼影),皆两臂弯肘上举,半下蹲成骑马式,犹如蛙泳之状,整个画面呈欢歌狂舞之态,震动人心。花山崖画是骆越人祭祀蛙神的圣地,是按照骆越人敬祀蛙神的场面描绘的。除了蛙神形象,还有奔犬、鹿、鸟、铜鼓、铜锣、星星、太阳等形象。其产生年代上限在战国,下限在西汉,长达700多年。少量为后世仿制。其中规模{zd0}的为宁明县的花山崖画,壮话叫做岜莱(Byaraiz),岜意为山,莱意为花纹。因其规模{zd0},故以之代表整个左江崖画。花山崖画和世界各地相比,有显著的特色。其蛙神形态不仅整齐划一,而且绵延700多年而不改,比较罕见。宁明花山画面高40多米,宽长达170多米,就一个“地点”(世界岩画规则,画面边沿外500米内无画为一个“地点”)的面积来说,堪为。此画面尚可辨认的人物形象达1300多个,所有的大小图象加起来达4万多个,世界少有。花山崖画是稻作文化的集中展示,像这样大规模展示稻作文化的艺术珍品,堪称一绝。花山崖画不是静态古老文化,而是活态文化,其所展示的稻作文化,依然活在民间。至今在古骆越北界红水河沿岸的东兰、凤山一带,还保留有“蛙婆节”,祭祀民族图腾蛙神。节日里跳的蛙舞,舞者戴蛙首头套,跳跃之状酷似花山崖画上的动作,其他地方民间流传的一种师公舞,也酷似花山形象。故舞蹈家们把花山人物形态称为蛙形舞姿。 战国秦汉时期 战国时期,岭南称百越之地,广西属百越的一部分。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秦统一百越,在岭南设桂林、南海和象三郡,。当时桂林的郡治不在今天的桂林市,而在当时的,位于今天的桂平市西南。今广西属全部(广西称“桂”由此而来),的一部分,的小部分。此外,的小部分,黔中郡的小部分亦在广西境内。 秦末汉初,南海郡代理郡尉攻占桂林郡、象郡,建立,自称,广西为南越国属地。 汉元鼎六年(前111),武帝平定南越王国,在岭南设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崖、儋耳郡。今广西大部分地域分属郁林、苍梧、合浦3郡21县。其中治布山县(今桂平西南),治县(今梧州市),治从汉建武十九年(43)从徐闻迁合浦县(今浦北县境内)。此外,汉时今广西还有小部分地域分属零陵、。东汉末,广西大部属统辖。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时期,广西壮族自治区大部属吴国,桂西北小部属蜀国。吴在今广西境内设桂林、始安、临贺、苍梧、郁林、合浦六郡,今桂北部分地域属零陵、武陵郡,桂西部分地域属蜀国的兴古郡。设置的县增至39个。 两晋时期,今广西境内设置苍梧、郁林、桂林、合浦、始安、临贺、晋兴、宁浦、永平、西平10郡,设置的县增至57个,分属广州、交州和湘州统辖。 南北朝时期,今广西地域始属南朝宋、齐、梁,后大部属陈地,今桂西、桂西北小部分地域属北朝周。先后设置9州、48郡、127县,其中37郡、78县为新设。 隋唐时期 隋统一中国后,将中国分为九州,广西大部分地域始安、永平、宁越、郁林、苍梧、合浦等郡属杨州,只有零陵、熙平2郡属。先后设置85个县,其中61个承袭南北朝。 唐朝沿用隋制。唐太宗于贞观元年(627)将全国分为10道,今广东、广西绝大部分地域属岭南道(治所在今广州)。另外,桂西、桂西北和桂东北部分地域属江南道。开元二十一年(733),玄宗把江南道分为东西两道和黔中道,今桂西、桂西北部分地域属黔中道,桂东北部分地域江南西道。咸通三年(862),懿宗将岭南道分为岭南西道和岭南东道。广西大部分地域属岭南西道,广东属岭南东道。岭南西道治所设在(今南宁),南宁在唐朝开始成为广西的首府。岭南西道除广西外,还包括现在的海南岛、雷州半岛一带。岭南西道设立桂、容、邕三管经略使,史称"三管",基本上形成广西后来行政区疆域的轮廓。此外,富川、钟山、贺州、藤县、一带属岭南东道。贞观末年,今广西境内设有34州。这些州大部分沿袭久远,直到明清时期才有的改府,有的改县。唐朝在今广西境内先后设置224个县,唐末减至154个。从唐朝开始,在今广西少数民族地区设置50个、51个羁縻县。 五代宋元时期 五代十国时期,今、柳州、梧州以北地区先属,后属,其余地区全属南汉。这一时期,今广西境内的行政建置基本沿袭唐代,设置的州有37个,其中34个为唐;设置的县有135个,其中133个为唐旧县;此外还有羁縻州32个,羁縻县31个。 开宝四年(971),宋灭南汉,统一岭南。先后将全国划分为15路,至道三年(公元997),今广西绝大部分地域属于,今全州、灌阳、资源一带属荆湖路。元丰元年(1078),分广南路为广南东路和,今广西绝大部分地域属广南西路,治所设在桂州(今桂林),桂林从宋朝开始正式成为广西的首府。广南西路辖地除广西外,还包括今广东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一带。此外,分荆湖路为荆湖南路和荆湖北路,今全州、灌阳、资源一带属荆湖南路。大观元年(1107),分广南西路另设置,辖地包括今桂西北部分地域。大观三年(1109),黔南路并入广南西路,更名广西黔南路,次年仍名广南西路。南渡后更名为。这是"广西"名称的由来,广西得名由宋代始。宋在今广西境内先后设置2府、41州、3监、139县、85羁縻州、80羁縻县。 时期,设省、路(府)、州、县四级区域制。至元十三年(1276),元朝在全国设3个中书省、11个。今广西先属行中书省。元顺帝至正二十三年(1363),从湖广行中书省南部划出,设置"广西等处行中书省",这是广西设省的雏形。当时广西行中书省内划为12路、1府、1司、9州分别统辖各县。12路是:南宁路(治,今南宁)、路(治临桂县、今桂林)、柳州路(先治,后移马平,今柳州)、梧州路(治苍梧,今梧州)、太平路(治崇善,今崇左)、田州路(治田州,今)、思明路(治思明州,今宁明),路(治桂平),来安路(治奉议州,今田阳)、廉州路(治合浦)、钦州路(治钦州)、镇安路(治今),还有平乐府(治平乐)、庆远南丹安抚司(治宜山,今);9州是:郁林州、容州、象州、宾州、横州、、藤州、贺州、贵州。此外,今全州、灌阳、资源仍属湖广行中书省(治今湖北武昌)统辖。元末,今广西境内设有2府、1安抚司、13路、9州、53县、60土州、8土县。 明清时期 时期,撤销元朝的行省之名,设司、府(州)、县(土州)三级区域制。全国划分为13个布政使司。明太祖洪武九年(1376),设广西,"广西"名称由此固定下来。广西布政使司内划分为11个府和3个直隶州统辖各县。11个府是:桂林府(治临桂县,今桂林)、柳(治马平,今柳州)、庆远府(治宜山),府(先治乔利,今马山境,后迁治武缘,今武鸣境)、思明府(治思明土州,今宁明)、平乐府(治平乐)、梧州府(治苍梧,今梧州)、浔州府(治桂平)、南宁府(治宣化,今南宁)、(治崇善,今崇左)、镇安府(治今德保);3个直隶州是:归顺州(治今靖西)、田州(治今田东)、泗城州(治今凌云)。此外,全州原属湖南地,洪武二十七年(1394),全州(今全州、灌阳、资源)自湖广府改属广西后,今广西地域大体形成。洪武二年六月(1369)将原属广西所辖的廉州、钦州划拨广东统辖。明末,今广西境内设有13府、4州、44县、34土州、6土县和5个。 时期,推行省、府(直隶厅)、州(直隶州)、县四级区域制。复设广西省,省会驻桂林府(今桂林市)市。广西全省划分为11个府、2个直隶厅、2个直隶州,分别统辖各州市县。11个府是:桂林府(治临桂,今桂林)、柳州府(治,今柳州),庆远府(治宜山)、思恩府(治武缘,今武鸣)、泗城府(治凌云)、平乐府(治平乐)、梧州府(治苍梧,今梧州)、浔州府(治桂平)、南宁府(治宣化,今南宁)、太平府(治崇善,今崇左)、镇安府(治天宝,今德保);2个直隶厅是:(治今上思)、百色直隶厅(治今百色);2个直隶州是:郁林直隶州(治今玉林)、归顺直隶州(治今靖西)。此外廉州府(治今合浦)、钦州直隶州(治今钦州),均属广东省。原属广西省,清世宗雍正十年(1732)划归贵州省统辖。清末,今广西境内设有13府、4州、44县、34土州、6土县、10土司和3长官司。 民国时期 xx,于1912年成立。民国期间,广西沿袭清朝称省,地域与清朝大致相同。民国元年,直隶州、厅均改为府,全省划分为10府:桂林府、平乐府、柳州府、庆远府、梧州府、浔州府、南宁府、太平府、镇安府、思恩府,分别统辖各县。民国二年(1913)撤销府制,由省直接统辖各县。民国六年(1917),全省划分为6道:桂林道(治今桂林)、柳江道(治柳州)、南宁道(治今南宁)、苍梧道(治今梧州)、镇南道(治今龙州)、田南道(治今百色),分别统辖各县。始自明清的对土官管辖区的措施,至民国十八年(1929)全部完成,全部土州、土县改设新县。民国十五年(1926),根据军政合一的原则,废除道制,把全省划分为若干区。民国十九年(1930),全省划分为12个民团区。民国二十三年(1934),改民团区为行政监督区。在此期间,广西为新、旧统治达28年之久。民国三十三年(1944),全省划分为8个区,辖99县,外加1个直辖市和1个设治局。民国三十八年(1949),截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夕,全省划分为1市(桂林)、15区(1―15区)、99县。钦州、合浦、灵山、防城仍属广东省统辖。自广西设省起,直至民国时期,省会绝大部分时间在桂林,仅民国元年至民国二十五年(1912―1936)迁于南宁。 新中国成立至今 1949年12月10日,广西全省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设广西省,省会设在南宁。1952年12月10日,在壮族聚居的邕宁、宜山、百色3个专区成立桂西壮族自治区;1956年3月改为桂西壮族自治州;1956年10月,中共中央提出了建立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倡议,1957年6国务院作出关于建立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决定,并在同年7月召开的{dy}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通过相应的决议。1958年3月5日,广西壮族自治区{dy}届人民代表大会{dy}次会议召开,宣告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此后,广西境内的虽时有变动,但自治区一级的建置未改变。1965年10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广西自治区更名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从自治区成立20周年的1978年起,将的3月5日改为12月11日,与右江苏维埃和红七军成立的日子相一致。 总之,广西是我国近现代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如金田起义、黑旗军抗法、镇南关战役等的策源地和发生地,涌现了、[1]、刘永福、等一批杰出人物。一代伟人在广西领导了,创建了红七军和。也曾涌现出许多杰出的壮族儿女,如黄少卿、、、、、、、、、、、、、、等等。 人口 2007年末,全区总人口5016万人。年末常住人口4822万人。2005全年出生人口70万人,人口出生率14.26‰;死亡人口30万人,死亡率6.09‰;自然增加人口40万人,自然增长率8.17‰。全年净增人口36万人。按城乡分,城镇人口1656万人,比上年增长6.84%,占总人口的33.62%;乡村人口3269万人,比上年下降2.1%,占总人口的66.38%。按性别分,男性人口2587万人,比上年增长1.09%,占52.53%;女性人口2338万人,比上年增长0.34%,占47.47%。按年龄分,0-14岁人口1170万人,比上年增长8.03%,占总人口的23.76%;15-64岁人口3284万人,比上年下降2.93%,占66.67%;65岁及以上人口471万人,占9.57%。按民族分,汉族人口3027万人,占61.46%;各少数民族人口1898万人,占38.54%,其中壮族人口1605万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84.57%,占总人口的32.60%。全区平均家庭户规模3.37人,其中城镇家庭户规模3.21人,乡村家庭户规模3.46人。全区6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63年。 2008年末全区总人口5049万人。年末常住人口4816 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8万人。全年出生人口72万人,出生率为14.4 ‰;死亡人口29万人,死亡率为5.7‰;自然增长率为8.7‰。 民族 广西境内主体民族为,为3000,占人口总数比例62%,而有12个,人口为1721万,占人口总数比例38%,其总人数居全国{dy}位,比重居全国第4位(次于、、)。境内居住着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个世居民族,其中广西是全国瑶族人口最多的地区,约有150多万人,约占全国瑶族总人口的60%;是全国仫佬族人口最多的地区,有17万多人,约占全国仫佬族人口的90%;毛南族自治县是全国{wy}的毛南族自治县,也是我国毛南族{zd0}的聚居区,有7万多人;广西是我国京族{wy}的居住地,京族人口2.15万人,是我国最富裕的少数民族之一。境内其他44个少数民族均有居住。 2003年末,广西总人口4857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852.14万人,占38.13%。壮族1589万人,占少数民族人口(下同)的85.79%,主要聚居在南宁、柳州、崇左、、百色、河池6个市。瑶族150.02万人,占8.10%,主要分布在柳州、桂林、贺州、百色、河池、来宾6个市。苗族47万人,占2.54 %,主要分布在融水、隆林、三江、资源、西林、龙胜、南丹等县(自治县)。侗族32万多人,占1.73 %,主要聚居在三江、融水、龙胜3个自治县。仫佬族17万多人,占0.92%;主要聚居在河池市。毛南族 7 多万人,占0.38%,主要聚居在河池市。回族3.1万人,主要分布在南宁、柳州、桂林3个市的城区及所辖的灵川、临桂、永福、鹿寨县。京族2.15万人,主要聚居在东兴市的万尾、巫头、三岛。0.72万人,主要分布在隆林、那坡和西林县(自治县)。水族1.35万人,主要分布在融水、宜州、环江和南丹县(自治县、市)。0.28万人,主要聚居在隆林各族自治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