卤化银详细分析_梦之船

卤化银详细分析

卤素与银形成的化合物,除氟化银外均为沉淀,氯化银溴化银碘化银分别是白色淡黄色和黄色,卤化银通常在洗相片时被广泛使用
氯化银性质
名称:氯化银
分子式:AgCl
简述:白色粉状晶体
CAS号:7783-90-6
物理特性
相态:固态
颜色:白色,在光作用下颜色会变深 (见光变紫色并逐渐变黑)
密度:5.56 g/cm³
摩尔质量:143.323 g/mol
熔点:455°C
沸点:1550°C
安全提示
操作:-
半数致死量(鼠,口服):10000 mg/kg
其它特性
溶解度:0.0019 g/l水 (在水中的溶解度为2∙10-10 mol2/l2。)
易溶于:浓氨水、硫代硫酸溶液、氰酸溶液 煮沸的浓盐酸(在这些溶液中它形成[Ag(NH3)2]+、[Ag(S2O3)2]3−和[Ag(CN)2]0−等。)
不易溶于:有机溶液
不溶于:水、乙醇,稀酸。
晶体结构:与NaCl结构一样
热力学
ΔfH0s:-127kJ/mol
S0s:96J/(mol · K)
    氯化银是由氯化钠溶液或盐酸加入硝酸银溶液生成沉淀而得,应在暗室红光下进行。
    由于氯化银非常不易溶,因此在实验室中它常被用来测定样品的含银量。
在不是非常敏感的照片胶卷、胶版和胶纸上有使用氯化银。但一般胶卷上使用的是化学性质上类似,但是更加对光敏感的溴化银AgBr。
氯化银在电化学中非常重要的应用是银-氯化银-参比电极。这种电极不会被极性化,因此可以提供xx的数据。由于实验室中越来越少使用汞,因此Ag/AgCl-电极的应用越来越多。
这种电极可以使用电化学氧化的方式在盐酸中制作:比如将两根银线插入盐酸中,然后在两根线之间施加一至二伏电压,阳极就会被氯化银覆盖(阳极反应:2Ag + 2HCl -→ 2AgCl + 2H+ + 2e−,阴极反应:2H+ + 2e− -→ H2,总反应:2Ag + 2HCl -→ 2AgCl + H2)。使用这个方式可以确保氯化银只在电极有电的情况下产生。
与其它卤化银盐如AgBr和AgI不同的是氯化银能够溶解在稀的氨溶液中:
AgCl + 2NH3 -→ [H3N-Ag-NH3]+ + Cl−
在氰酸溶液中氯化银也能溶解并形成类似的复合物。在浓盐酸中氯化银可以形成[Cl-Ag-Cl]-,因此有限可溶。
在氨溶液中加入硫化物又可以形成不可溶的银盐:
2[Ag(NH3)2]+ + S2− -→ Ag2S↓ + 4NH3
溴化银性质
溴化银
溴化银为淡黄色固体,不溶于酸,可见光分解:
2AgBr=2Ag+Br2
(条件为光照)
溴化银见光分解成:
银离子和溴离子
变色镜片是在普通玻璃中加入了适量的溴化银和氧化铜的微晶粒。当强光照射时,溴化银分解为银和溴.分解出的银的微小晶粒,使玻璃呈现暗棕色。当光线变暗时,银和溴在氧化铜的催化作用下,重新生成溴化银.于是,镜片的颜色又变浅了。
2AgBr==光照==2Ag+Br2
2AgBr==光照==2Ag+Br2
AgBr具有感光性
常用于照相术照相底片
印相纸上涂一簿层含有细小溴化银的明胶
摄影时强弱不同的光线射到底片上时就引起底片上AgBr不同程度的分解分解产物
溴与明胶化合
银成为极细小的银核核析出底片上
哪部分感光强AgBr分解就越多那部分就越黑
氟化银
氟化银
在常温下为白色晶体,熔点为708K,在标况下(20摄氏度,298K,101kPa)溶解度为1800g/L,合约14.17mol/L,极易溶于水.
其中Ag-F键长246pm,小于其它卤化银.共价半径为246pm,与Ag-F键长相同,应区别于其它卤化银.
键型为离子键,也与其它卤化银相异.晶格类型类似于氯化钠,与氯化银/溴化银相同(碘化银晶格类型类似于硫化锌.)(其它卤化银均有共价键倾向:氯化银/溴化银的键型为过渡键,碘化银键型为共价键)
由于AgF易溶,可将Ag2O溶于氢氟酸中制取:Ag2O+2HF===2AgF+H2O
需要注意的是,长期大量接触氟化银者可能导致慢性氟中毒,吞咽氟化银者可导致急性氟中毒而死.
碘化银
化学品名称:碘化银 (AgI)
化学品描述:
化学式AgI。式量234.77。有α黄色六方和β橙色立方两种。前者密度5.683克/厘米3。于146℃转β;后者密度6.010克/厘米3,熔点558℃,沸点1506℃。放于光中变色,{zh1}变黑。几乎不溶于水易和稀酸,微溶于氨水,溶于氰化钾溶液。
用途:用于制造照相底片或感光纸,以及用在人工降雨方面。
制法:由硝酸银溶液逐渐加入碘化钾溶液后,过滤,再用热水洗净而制得(应在暗室或红光下进行)。
卤化银的感光性
卤化银感光材料
卤化银感光材料
silver halide photographic material
以卤化银微晶作为光敏物质的感光材料。卤化银微晶尺寸一般在0.1~1微米之间,薄片颗粒的宽度可达15微米,厚度仅十分之几微米。卤化银感光材料主要由支持体和涂在支持体上的乳剂层构成。支持体有玻璃板、纸基、醋酸纤维素片基和聚酯片基;乳剂层的基本成分是明胶和卤化银。不同用途的感光材料采用不同的支持体。在支持体上涂布乳剂层后,通常还要涂一层保护膜。
卤化银感光材料一般按用途分为以下10类。①普通摄影用感光材料。主要有黑白和彩色胶片、胶卷和相纸,用于拍摄户外和室内景物及人像。②卤化银全息摄影材料。利用卤化银的光敏性记录物体在激光相干下形成的干涉条纹,然后经显、定影加工,在白光下即能显示出被摄物体的立体全息像。其曝光灵敏度高、光谱响应宽,适应不同激光波长,所形成的全息图像景深大、视角广、耐湿性好。③遥测感光材料。分为摄影机探测感光材料和遥测复制感光材料。前者通过摄影机拍摄遥感器探测到的物体信息,主要有全色黑白胶片、黑白红外胶片、彩色红外反转片和彩色片。后者用于复制前者所得到的图像信息,其卤化银粒子细、分辨率高、清晰度好,但感光度低。④印刷用卤化银感光材料。用于印刷制版,多采用尺寸稳定的聚酯片基作支持体。反差大,解像率高,清晰度好。⑤缩微摄影材料。主要有摄影胶片、拷贝用胶片和硬拷贝材料。摄影胶片可满足制作高缩率影像和长期保存的需要;拷贝胶片用于复制缩微原底片资料,制成各式实际使用的缩微品;硬拷贝可把缩微胶片上的影像还原放大,使之能用眼睛直接阅读。⑥高速摄影感光材料。用于记录高速瞬变现象的时空信息。主要有高速黑白胶片、彩色胶片、X光胶片、高速黑白和彩色反转片。其{zd0}特点是感光度高。⑦天文摄影感光材料。用于天文研究领域,多采用玻璃板作支持体,称天文干版。由于天文摄影的主要对象是发光暗弱的遥远星系,故所用感光材料具有较低的低照度互易律失效特性。⑧电影感光材料。又称电影胶片。包括摄影胶片、复制胶片、拷贝胶片、录声胶片和染印法胶片。具有良好的透明度,涂层均匀,有一定的机械性能和xx的几何尺寸。⑨X光感光材料。主要是X光胶片。利用X光作辐射源,在医学领域用于临床检查和诊断疾病;在工业上用于无损探伤。⑩红外感光材料。在乳剂层中加入红外增感染料获得。对红外辐射敏感,能显示出人眼所不能观察到的现象。有黑白和彩色两种。多用于航空摄影、天文摄影以及军事侦察和公安业务中。
卤化银彩色感光材料
一种ISO速度小于320的卤化银彩色感光材料,其特征为包括载体,以及其上叠加的至少两个感光度不同的感红卤化银乳剂层,至少两个感光度不同的感绿卤化银乳剂层,至少一个感蓝卤化银乳剂层和至少一个非敏感层,其中在各个具有{zg}感速度的感绿卤化银乳剂层和感红卤化银乳剂层中包含的厚度为0.15μm或者更小的卤化银平片状颗粒占其中卤化银颗粒总数的50wt%或更多;其中乳剂层一侧感光材料的干膜总厚度为24μm或者更小;并且其中在至少一个感光材料的卤化银乳剂层或非感光层中包含下面定义的化合物(A)。化合物(A):具有一个或者多个杂原子的杂环化合物,其中通过加入杂环化合物与不加入该化合物时相比,显示出该杂环化合物实质上能够增强卤化银彩色感光材料的感光度。
卤化银的具体应用
底片又译作菲林(film的音译)。现今广泛应用的底片是将卤化银涂抹在乙酸片基上,当有光线照射到卤化银上时,卤化银转变为黑色的银,经显影工艺后固定于片基,成为我们常见到黑白负片。彩色负片则涂抹了三层卤化银以表现三原色。除了负片之外还有正片及一次成像底片等等。
胶卷以感光速度来分别,由{zd1}速之ISO 25度至高速之ISO 3600。以片幅大小来分别有常用的120型(大底片)、135型(最常用)、110型等,还有另外为拍摄广告或大型海报而设的诸如8"X10"大幅底片。以感光类型来分的则有黑白胶卷、彩色胶卷、红外缐胶卷等。

在PCB术语中
底片的意思常指的是黑白底片而言。至于棕色的“偶氮片”(Diazo Film)则另用 Phototool 以名之。PCB 所用的底片可分为“原始底片”Master Artwork 以及翻照后的“工作底片”Working Artwork 等。



郑重声明:资讯 【卤化银详细分析_梦之船】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