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人民日报相关报道确认, 江南造船集团已更名为上海江南长兴重工有限公司,而龙穴基地成立的为广州中船龙穴造船有限公司,奇怪的在于为何不叫上海江南长兴造船有限公司,偏偏刻意地把造船改为重工,与江南重工相比,只多了两个定语即上海和长兴.可以肯定的是,这两个江南重工只能存在一个.

中船集团民品主业整体上市是长远规划,如何实施在逐步探索中.中船主业资产太庞大了,牵涉的公司太多,又有军民品的剥离,只能逐步推进,2年内实现是绝无可能.因此江南集团借壳江南重工是顺理成章之事(现在连公司名都不需要改了),中船借沪东重机整合资产后(估计会改名为中船工业),会在香港发H,估计两者都会在2008年中期左右完成,形成中船集团下的两架马车错位竞争,然后分别整合上海和广州的资产,{zh1}合二为一.当然也还有另一条路线图,即中船工业香港发H股后,先与广船整合,再一口气吞下长兴 龙穴等所有中船的民品主业资产.我认为这种方案可行性非常小,缺乏灵活性,很不容易操作,应对能力差,对照21世纪经济报道的内容,这种方案基本已被否决.因此江南重工借壳是可预期的,是{jd1}真实的,决不是凭空想象猜测的,关键是1,2号线于明年中期才完工,肯定与首钢整体上市一样,方案只有到那时才会实施,同样也不排除如首钢一样先期公布消息的可能.但不同于沪东重机消息封锁得好, 江南重工的重组已众所周知,主力决不会傻得到公布实施时再如沪东重机般点点拉升,肯定会前期不断拉高,在正式方案出台后借利好出货.

为何我不认为江南重工为中船集团整合船配资产呢?最近我查阅了大量资料,发现日本和韩国做大做强的船配企业都是造机企业,其他船配xx的没技术,低端的因成本竞争不过本国中小企业.中船的船配之路同样如此,集中力量做大造机,低端的放弃,xx的依靠外资,逐步吸收消化技术,提高国产化率.沪东重机本是低速柴油机龙头,xx可以与中设和安庆厂整合造机资源,可实际方案却是如陈小津五次报告中所要求的,整合了造船 修船和配套资源,看来中船将来打包合并不可避免.(:长兴岛的船舶配套工业园区建设今年才启动,是崇明县主导的)

江南长兴造航母决不是空穴来风.大家看下面以前的消息

长兴造船基地接获首批订单 ( 2005-12-06 )

正在建设中的我国{zd0}造船基地——中船江南长兴造船基地已经接获{dy}批订单。由中国长江航运(集团)公司订购的2+2VLCC的建造合同,1126日宣布正式生效。这是长兴造船基地于今年63日开工建设以来接获的首批订单,标志着其建设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

  1025日,中国长江航运(集团)公司与中船集团公司在上海举行了该批VLCC的建造合同签字仪式。国防科工委主任张云川、副主任金壮龙,上海市副市长胡延照,以及在上海参加国防科工委会议的各大军工集团公司主要领导出席合同签字仪式。

  1126日,2+2VLCC建造合同签约生效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国防科工委副主任金壮龙,交通部副部长徐祖远,以及国家发改委、国资委、财政部、中国船级社、中石化集团、中国进出口银行、国家开发银行、招商银行等单位的领导出席了仪式。

  此次长兴造船基地将为长航集团旗下南京长江油运公司建造的VLCC,是我国{dy}次xx自主开发设计的VL CC。该型船由中船集团公司七○八所设计,将入美国船级社和中国船级社双重船级。 

  国防科工委豪华阵容出动,大家再查查沪东中华自主研发首接LNG定单时的情形,很大的不同.大连重工虽然能造VLCC,江南长兴却是自主研发设计的.到底谁造航母不是摆着的吗?

江南重工的市场表现,前期暴跌估计是主力故意打压,没有那个游资傻得在这种狂牛背景下以跌停板形式出逃.前期跌停时停板上的巨量抛单是主力在向游资显示打压决心和实力,告诉游资想跟风还得按我的节奏和步伐走.我初步分析,主力可能是国泰君安.

 

 

下面是一些相关资料:

云雾遮住的就是三号线:
: (2007-2-1 15:43, 28.37 K)

 

中国“靠外扶内”,引进、联合生产经营

中国船舶配套企业主要集中在长江三角洲地区,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特别是缺乏技术、品牌和完善及时的全球服务网络,综合配套能力低,直接影响中国造船业做强做大。在船用柴油主机研制方面,设计、研究和生产体系初具规模,总体水平不高,关键零部件制造工艺落后,仍主要依赖进口;对引进技术消化和吸收创新能力不足,超大功率和智能型柴油机制造技术仍有很大。在甲板机械、舱室设备研制方面,自主开发能力薄弱,引进技术产品关键制造技术还未掌握。而船舶通讯、导航和自动化系统等产品研制基础更加薄弱。在中国所有承制船舶中,中国船舶配套设备国产化率,在90年代前后曾达到70%的颠峰,随后下降到40%,目前不到30%70%以上船舶设备都依赖进口,这直接制约我国造船工业发展。

中国船舶配套业主要特点

三种主要制造方式

项目名称

引进许可证合作生产

动力装置——MAN-B&WSuLzer大型低速柴油机、PC机、大发机、洋马机、MWM高中速柴油机,ABB透平增压器、德国 Lohmamn齿轮箱、奥地利Geis|inger 联轴节等;

船用吊机——日本IHI、法国BLM 、瑞典赫格隆、挪威TTS

锚机——IHIBLW、挪威U|stem、德国的Hathpa

舵机——IHI、 挪威的Frydebo Hat|apa

其他——英国 hamworhy日用河水处理装置、丹麦 Atlas 海水淡化装置、日本Terasaki和德国HDW主配电板,Terasaki集控操纵台、丹麦机舱自动化,瑞典 kamewa手日本KHl螺旋桨,芬兰Macgregor(舱盖板及通道设备)等。

自主研制

动力装置-——6E34/82低速柴油机、6250ZC8300中速柴油机、Z×2105C-1ZC2105C-3高速柴油机、船用发电机组、柴油机遥控等。

甲板机械——液压、电动、液压折臂吊机、各类救生艇、各类折叠、滚动、吊离式舱口盖、船用锚链等, 其产量占世界市场 30~40%

船用仪表——磁罗经、陀 螺罗经、自动操舵仪、电磁计程仪、水压计程仪、测深仪、火灾xxx及C02 灭火系统。

其它——燃油锅炉、废气锅炉、油水分离器、船用各类厨房设备、器具等。

合资合作

主要集中在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以大连为中心的环渤海地区,主要项目包括动力装置、甲板机械、通讯导航等。

 

江南长兴承接中远4艘集装箱船订单 ( 2007-03-14 )

28,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上海江南长兴重工有限责任公司与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签订了45100TEU集装箱船建造合同。

 

 

世博,展示中国的窗口 ——2010年上海世博会筹备侧记之一

 

 

本报记者 郝洪

 

  32日下午,初春的上海长兴岛寒风料峭。漫步中船江南长兴造船基地,6

0多岁的陈金海步履轻快。

  “现在,我们什么吨位的船都能造喽!”陈金海说:“现在装备多先进,你

看那塔吊,80多米高,170多米宽,能起重600吨。”

  (身为上海江南长兴有限公司监事会主席),在江南造船厂呆了38年的陈金海,

亲历了企业为上海世博会腾地搬迁,感慨颇多。这个原本受限于黄浦江、面积为

77万多平方米的造船企业,按搬迁规划,落户于上海长兴岛。“仅一期工程中3

号线的占地,就大于原厂的总面积。”

  陈金海笑言,“从‘黄浦江时代’走向了‘海洋时代’。”未来,这一总占

12平方公里的中船长兴造船基地,将成为世界上{zd0}、{zxj}的造船基地,甚

至影响世界造船业的产业格局。

  赢得更大发展空间的,不仅仅是江南造船厂。世博园区规划红线范围内共涉

18452户居民、270多家企事业单位,这是上海解放以来单个项目动迁规模{zd0}

的工程。到2006531日,1.8万余户居民全部完成动迁,大部分企业也都完成

动迁签约。“约50%的土地已经腾清,大约在今年底,园区内土地将全部腾清。”

  这些为上海世博会整体搬迁的企业,包括上海港机、宝钢集团浦东钢铁有限

公司等都在搬迁扩建基地,扩大生产规模,改造升级技术,提升了竞争力。

  上海世博冲击波,在区域经济合作间也荡起层层涟漪。在中国经济最活跃的

地区之一的“长三角”经济区域,“世博效应”已然显现——浙江宁波的国际会

展中心作为上海世博集团的四大场馆之一亮相;距上海不足100公里的江苏吴江

,正积极准备做上海世博会的外围“接待站”;浙江杭州则专门组织编制了《杭

州市对接上海世博会 发展世博经济规划》……

 

 《人民日报》〔20070319 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