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民工社会化培训谢丹_魅力读者_百度空间
  
  1 国内外农民工培训研究现状
  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农民工培训及其对策研究主要呈现出如下特点:
  1.1 国际环境上来看,由于目前欧美发达国家在很早的时代就已经完成了工业化转型,所以相当长时间以前的欧美城镇化的理论对于目前时期的我国城镇化的参考帮助意义不大,当时的研究无法借鉴到目前我国独特的若干问题当中。而目前横向来看的亚非拉美地区的各国的城镇化的经验教训由于体制和制度以及地域民俗原因,也很难予以借鉴引用。
  1.2 地域情况来看,目前针对农民工外出务工大省的相关专题研究不多,而针对重庆市本地的农民工培训相关问题的研究更为缺乏,这与我市拥有大量的农民工劳动力且迫切需要科学的职业技能培训现实形成了很大的矛盾,也使得我市相关部门面对如何有效解决农民工培训工作,建立科学的农民工培训机制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
  1.3 研究内容上来看,近年来有关于农民工培训的相关课题研究主要集中于必要性研究。在讨论实施层面通常是抽象宏观的理论性指导及构想,时效性研究不多。以往的研究倡导因地制宜,各级地方、街道、社区以及各个企业根据实际需求灵活举办培训,可是这样做的弊端就是无法使培训规范化,正规化,科学化以及得到xx认证。很少设想由国家xx的培训教育考试机构对农民工进行科学培训、考核以及认证。
  1.4 前相关的研究成果大多集中于农民工如何得到和保障培训,可对于社会如何科学的评估培训结果,认证培训成果没有深入探讨。目前农民工培训的一大问题就是形形色色,各式各样的农民工培训缺乏统一的xx认证标准,对于接受培训的农民工的技术技能水平难以有一个科学的测量。对于受训农民工职业技术技能考试,考核合格者给予颁发国家xx机构证书的问题也很少探讨。
  1.5 前关于成教、自考与农民的相关性研究集中在少数有学历需求个体的学历教育,以及对农业生产科学知识和技术的培训上面。对于成教、自考如何进行改革、转变以适应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的培训教育需求以增强其自身职业技术技能方面的研究不多。
  所以总体看来,目前对于农民工培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层次的探讨,而未能将目前运作已经非常成熟的自考、成教的组织机构及运作机制创造性的运用到农民工培训上面去,促使我国的农民工培训{zh1}步入正规化、科学化和xx性,有效的帮助农民工群体更好的融入到求职中。而另一方面,作为农民工输出重点地区,有关于重庆本市的农民工培训问题研究乏善可陈,使用创新的观点,从自考和成教的角度探讨一条规范化、科学化的农民工培训认证机制成为了当务之急。
  2 自考办参与农民工社会化培训
  2.1 农民工社会化培训的可行性及必要性    农民工是我国经济和社会转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世界各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进程中的普遍现象和必然要求。
  2.1.1 国际环境: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现实背景下,我国的经济受到了相当程度的冲击,不仅工商业和城市经济受到较大影响,农村和农民也受到了直接的影响。首当其冲的就是农民工减少就业机会,造成农民工返乡潮,既影响农民收入,也影响农村稳定。因此如何解决金融危机背景下,农民工就业是国家急需解决的问题。
  2.1.2 农民工的现实需求:大多数农民工自身的文化素质与专业技能都偏低,外出打工只能做无技术含量且工资相对较少的工作。据调查显示,农民工最多xx的是职业技能培训,其次是维权知识和社交礼仪等社会文化知识培训,关于农民工教育和培训方式,半数以上的农民工希望由政府统一组织,农民工自主参加。因此,可以认为,农民工在就业培训方面的工作尚显滞后,不能满足农民工的现实需要。
  2.2 招生自考办参与农民工培训的可行性
  2.2.1 xx性。市招生自考办是负责大学中专招生和高等教育自xxx工作的副厅 (局)级行政机关,具有政府的公信力和xx性,相对于中等职业学校和企业培训单位,农民工更倾向于选择招生自考办这样的事业单位,用人单位也更倾向于承认招生自考办的培训质量。
  2.2.2 地域优势。市招生自考办地域分布广泛,培训资源便于整合。农民工可以根据需要在自己所在的县镇参加培训,免去了因为培训地点太远而不能参加培训的顾虑。广泛的分布还有利于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利用,农民工培训的教学与实践资源得到了保障。
  2.2.3 经验丰富。市招生自考办拥有成人高校和中等专业学校招生处、?自xxx管理处等专门机构,对成人教育和自考进行专门管理,并在长期的招生和考试工作中总结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尤其对于重视短期回报的农民工培训来说,成人教育与自考的顺利开展为农民工培训的招生、教学、考核、管理等都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2.2.4 政策导向。2003年9月国务院批转了农业、劳动、教育等部门制定的《2003-2010年农民工培训规划》,农民工培训被列入政府年度考核内容。另一方面,要加快城乡统筹的步伐,必须提高农民工的素质,缩小城乡差距,作为政府行政部门,市招生自考办应该承担起农民工培训的重大责任。
  3 开展社会化农民工培训的模式
  3.1 培训目标要明确
  由于农民工存在文化素质低,就业技能缺乏的普遍问题,难以进入城镇稳定就业。自考办可以发挥自身优势,采用“短、平、快”的培训模式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培训目标遵循“实用、实效”的原则,因人施教,符合农民工自身的文化水平,在有限的文化基础上实施技能培养,在较短时间内提高农民工的素质,提升择业的竞争力。
  3.2 培训项目要实用
  3.2.1 培训内容要符合农民工学习要求速成的特点,以培养岗位所需的实用技术为核心,教给农民工最迫切需要的劳动技能及从事社会实践的能力。自考办要及时对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进行调查,根据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确定培训的专业设置和内容。
  3.2.2 培训课程的每一模块都有明确的目标、相对独立的内容和确定的考核标准,对文化程度参差不齐的农民工来说,能提高培训的定向性、现实性和灵活性。同时将众多的培训内容分解为若干单元,通过若干个单元的学习来完成一定系统的学习内容,化整为零,{zh1}通过统一考核。
  3.2.3 可采用“MES”农民工培训课程模式,使培训获得健康有序发展。MES意为“适于就业技能的模块组合”。该模式强调 “以学员为中心,以学习点为中心,以技能为中心”的模式,让农民工学员成为培训中的主体,充分调动农民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该模式强调技能训练,突出动手能力,有效解决农民工培训脱离实际,重理论轻技能的问题。 3.3 培训方式要灵活
  3.3.1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教学合一”的方法,突出现场教学特点,突出实践性。在培训中,可采用模拟法、诊断法、实习法、讲座法等,把实践技能训练放在xx,培养具有熟练职业技能的打工者。
  3.3.2 在日常管理中,采取来去自由的自愿原则,入学不考试,鼓励农民工参加学习,但要获得相应xx或技术等级证书,就必须通过严格的考核,考核以技能操作为主。
  3.3.3 时间安排上,按照所教内容本身的难易程度来决定,还可根据农民工的特点实施灵活的长短不限的弹性培训。
  3.4 评价体系要健全
  3.4.1 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以雇主评价为中心。
  3.4.2 保证质量,科学管理,切实注重培训效果。
  3.5 教育部门要协作
  政府要加大对自考办农民工培训的支持和协助,加强县、乡、村三级实用型、开放型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培训网络建设,努力扩大农民实用技术培训规模。自考办积极争取与各大高校的成教院校建立对应的专业联系,努力创建实习基地,将需要深造的农民工送到更高的层次培养,更好地为农民工培训服务,最终提高农民工的素质。
  参考文献:
  [1]高存艳.农民工培训模式应“短、平、快”〔J〕.职教论坛.2004,(6)
  [2]张良.MES课程模式:农民工培训的必然选择〔J〕.成人教育.2006,(11)
  [3]刘平青,于洋.构建多元化农民工培训模式〔J〕. 农村.农业.农民(A版).2007,(2)
  [4]杨国勇.农村劳动力培训与就业的关联分析[J].农村经济, 2007, (7)
  [5]陈娟,胡艳玲.农民工培训模式比较分析〔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
  [6]王利红.农民工培训模式新思路〔J〕.四川劳动保障.2008,(3)
  [7]韩永强.职业技能导向的成人教育培训策略研究〔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报.2008,(9)
  [8]农民工融入与就业:以政府、企业和民间伙伴关系为视角〔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郑重声明:资讯 【浅析农民工社会化培训谢丹_魅力读者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