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面赣中南农村随处可见的镜子,古朴而普通,没有繁复华丽的雕纹,细细的钢丝绕出一个简单大方的底座,托着一面长方形的镜子。
由于年代久远,镜面早已斑驳,模糊得只能照出五、六分面容。但它却见证了一段70年历经百劫生死不渝的刻骨爱情。
革命成功了我一定会回来接你
男儿有志事欲成,
当学鸿雁远飞行。
似水柔情何足恋,
宁舍娇妻去革命。
这是红军长征前夕,红一方面军三兵团党员干部李才莲写给妻子的一首诗
1934年大年初二,李才莲毅然告别新婚三天的妻子池煜华,随军北上,分别前他倾其所有买了一面镜子送给池煜华,深情地对她说:“你等我,十年不行,二十年,二十年不行,三十年,四十年……革命成功了我一定回来接你。”
可这一等,却是70年。
镜子成了池煜华仅有的念想,她天天照,月月照,年年照,照了整整70年,直到镜中的如花容颜凋零成两鬓苍苍。
70年来丈夫李才莲一直杳无音讯,但池煜华仍天天在等,支撑着她的是一个信念:“他说过革命成功了一定会回来接我,他就一定会回来的。”
他没有死掉,没有死掉呀
70年来,每当思念起生死未卜的丈夫,池煜华就忍不住唱起这首山歌:
喊我等你就等你,
不知不觉就等了七十年,
等了七十年没有见面,
不知道你在哪边?
但从各种渠道证实的都是一致的噩耗,为了让这位执著到近乎倔犟的老人相信她的丈夫早已为国捐躯,现任兴国县委书记赖联明就曾经跟她有过这样的对话:
“你丈夫叫什么名字?”
“李才莲。原红三军团战士,四兄弟就他们两个大的当兵去了,家里只留下弟弟妹妹,我就种田驾犁耙。”
“你丈夫牺牲的事你知道吗?”
“他没有死掉,没有死掉,还没有死掉呀!”老人一如既往执拗地摇头,激动地反驳道。
其实早在解放前,村里就传说李才莲已经牺牲。池煜华不相信,她给曾经和自己一起工作过的蔡畅写信,给中央军委写信。经政府调查核实,李才莲的确已经牺牲。
其实早在1986年李才莲的生死就已调查清楚,据有关资料显示,在1934年5月,年仅23岁的李才莲在第五次反围剿中被警卫班叛徒温伯生杀害。这{yt}离他跟新婚妻子分别还不到四个月。
可是池煜华总是摆摆手,笑着说:“他没有死掉,没有死掉。”这辈子,池煜华的记忆永远冰封在长征开始的{dy}天。
我为什么等下去?
就这样,池煜华怀着对丈夫的深情,苦苦地等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始终坚信丈夫没有死,总有{yt},他会突然活生生地站在她面前。
70年,仍住在山村百年老屋里的她常因生活中的一些琐事而过着不那么平静的生活。政府给她建了一幢新房,可她却固守着老屋,以此来寄托对丈夫的思念。
70年,池煜华满是皱纹的脸上早已看不出表情,但她每天仍对着那面业已模糊的镜子,梳理着一头已是稀稀落落的白发,她每天仍拄着木棍走在狭窄崎岖的小路上,每天仍踏在磨出了巨大豁口的门槛上守望着丈夫回来,和前来看望她的人说:当年李才莲就是从这儿走出去的……
2002年春天,兴国县文化馆的山歌剧团看中了池煜华70年等待丈夫的事迹,准备把它改编成一出山歌剧,剧名叫做《老镜子》。
山歌剧团的主创人员问起当年李才莲是怎样对她的时候,池煜华又一次跌入了深深的幸福回忆中,道破了苦等70年的缘由。
“你就这么艰辛地等了他六七十年?”
“他是为革命啊!他也不是为了别的,他也不是干其他的,是为革命啊!为我们中国、为国家。”老人有些激动。
“为了革命你愿意等他,你就一直等了六七十年?”
“我为什么等下去?嫁到哪儿能嫁到这么好的老公?!你看这面镜子,别人都没有,就我有……”说这话时,她沧桑的脸突然绽放出幸福的光晕,每一条皱纹都生动起来。
“我老公没牺牲,他还好着哪!他不是在干革命嘛,哪能说回就回啊!”老人满是皱纹的脸上,滚下两行老泪。
在场的每一个人无不深深动容,怆然泪下。
2002年4月,《老镜子》公演了,剧团在她所在村庄的山脚下搭了个台子,希望池煜华能听到这出戏的主题曲——《十送红军》。
2005年仲夏,96岁的池煜华在等待中离开人世。
只有那面老镜子,那面承载了她太多深情和回忆的老镜子,仍在诉说着这70年来的思念和沧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