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食品包装材料已形成规模

我国食品包装材料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在包装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对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当前食品包装发展趋势及其特点。

一、多层共挤技术的发展,改变了功能性薄膜和容器的产品结构,适应了市场需求

共挤包装薄膜工艺设备投资省、成本低、适应性强、操作方便。有关资料表明,发达国家共挤包装薄膜占整个软塑包装材料的40%,而我们仅占6%,仍然以干法复合膜为主。当前,我们的共挤技术也有新的长进。

二、高阻隔性、多功能性薄膜正在向新的技术水平发展

2003年国产BOPET薄膜产量为14万多吨,其消费结构为包装材料(复合印刷膜、汤金膜、真空镀铝膜)占57%,绝缘及电气专用膜占15%、感光材料占13%、音像占5%、护卡膜占6%、制图及装饰膜占4%。CPP的发展也非常迅速。目前全行业引进的CPP生产线已超过60台套,总生产能力达15万吨以上。

高阻隔性、多功能性软塑包装材料,已成为近几年发展的热点,原有的复合薄膜正在向更深层次发展,制袋、印刷技术上了一个新台阶,进入“彩色革命”时代。全行业已有胶版、凹版、柔版彩色系统,促进了软塑包装材料向深度发展。防伪包装膜正在日新月异发展,称为软塑包装的常开之花。特别是防静电的包装膜开发成功意义重大。

三、复合基材――双向拉伸薄膜迅速发展

当前,CPP薄膜国内市场以复合包装用膜为主。以2002年为例,占总产量64%(约6.4万吨);镀铝膜占21%(约2.1万吨);蒸煮膜占15%(约1.5万吨);高阻隔膜和蒸煮袋膜还有部分进口。而选择先进的五层共挤流延薄膜,可生产xx的CPP,产品市场定位为高阻隔性能薄膜和高温蒸煮薄膜,在国内市场前景看好,但也面临着多层共挤吹塑薄膜的激烈竞争。多层共挤高阻隔薄膜(PET或PA)在液体食品、牛奶、火腿肠、鲜肉包装、耐油食品、大输液等方面的包装用途不断扩大,用量上升,与CPP五层共挤流延薄膜的竞争值得引起重视,这也是近两年部分CPP生产企业销售量减少,生产能力未能充分发挥,价格下降的主要原因。

郑重声明:资讯 【我国食品包装材料已形成规模】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