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就将成为这个社会的“第二性” - 电动自行车- sca_mbecr - 和讯博客
男孩就将成为这个社会的“第二性” [转贴 2010-02-21 16:34:26]   

我女儿七岁半时,曾拿起《哈利.波特》要看。但是,我妻子自己先看了一遍,觉得里面若干情节太恐怖,女儿天性又十分敏感,就没有让她看。但后来不行了。女儿同年级的几个女孩子都看《哈利.波特》,而且组织了俱乐部,没有看的不能参加。结果,也只有让她看了。还没有过八岁生日,她两本《哈利.波特》已经读完。我没有想到女儿会对《哈利.波特》这么着迷,因为听说那书非常男孩子气。可是一问,女儿同年级中,还没有一位男孩读《哈利.波特》,女孩子读的已经有了好几位。似乎从小女孩就压男孩一头。我在大学教书,碰到的也是同样的情况。每次考试,前五名里,一般有四个是女生;{zh1}五名里,一般有四个是男生。我所在的萨福克大学一年招大约十五名给全奖的荣誉学生。但主管人员说,绝大部分是女生。找成绩好的男生实在太难了。

在美国,从小学到大学,女生的表现远远超过男生。但是,女性的平均工资则一直低于男性。我在课上敦促男生好好努力,警告他们男人主宰的好日子已经过去了。但那些男孩子们并不信服。因为现实告诉他们的,就是男人比女人挣得多,不管他们的成绩怎么样。

难道女性在教育上的优异表现,永远不能换算到她们的收入上来吗?最近《xxxx》和其他几大媒体争相报道:女性绝非劳而无获。最近的研究表明,在1970年,纽约市二十来岁的年轻人中,女性一年的收入平均少于男性七千美元。到2000年,双方基本持平。到了2005 年,女性的中等收入是35653美元,男性则为30560 美元,女性比男性的收入平均高出五千没有左右,她们的平均收入是男性的117%。在芝加哥、波士顿、明尼阿波利斯,洛杉矶等大城市,二十几岁的女性的收入也都超过男性。在达拉斯,这个年龄组的女性,平均收入竟是同龄男性的120%!

当然,就全国范围而论,二十多岁的男性的中等收入为28523美元,同龄女性仅为25467美元。男人还是占了不小的优势。但是,这几个大城市,是美国经济的xxx,高度白领化。金融、高科技、医疗、司法、教育、国际贸易等等行业都集中在这里。这几个大城市的发展,更能代表美国的未来。

为什么在大城市会出现阴盛阳衰?简单地说,是因为更多的女性大学毕业、成绩也更好,更能胜任白领工作。以纽约为例,在医生、人事管理、建筑、经济学、司法、媒体等行业中,年轻女性的收入都超过了同龄男性。68%的会计专业的毕业生是女性。各大公司现在对女性倍加殷勤。只有在华尔街,男性对女性占有{jd1}优势。其实这一独特的优势也可以从教育的角度来解释。我曾经撰文介绍过:女性在大学的表现压倒多性地超过男性,唯独在常青藤这种精英层次中,男性还略占优势。在华尔街拿高薪的那些年轻人,也多是出自这一精英层。男性在这里占优并不奇怪。

象纽约这样以个人成就为基础的社会,提供了多种多样的高层次工作,性别偏见相对薄弱,吸引了大量有能力的女性。过去,即使夫妇双方都受了良好的大学教育,他们也主要是根据丈夫的工作需要而选择居住地。如今,高教育、高薪水的女性,则随着她们自己事业的发展选择落脚点。一般而言,女性随着年纪的增大,收入会渐渐落后于男性。一大原因,是她们生儿育女后停止工作,或只从事半职工作;或者越往高升,对女性的传统偏见越强。但如今的纽约,即使是三十多岁的女性,平均收入和同龄男性也相差无几。

上述这些阴盛阳衰的趋势,也仅仅是个萌芽中的现象而已。以后这些“萌芽”会发展壮大、愈演愈烈。不会用很久,女性就将全面挑战男性的统治。这也难怪,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男孩儿危机”或者“男性危机”之说就不径而走。最近《时代》周刊的一篇关于男孩危机的文章,举出了最近十年出版的一系列著作。比如哈佛的心理学家William Pollack在其1998年出版的《真实的男孩》一书中指出:当今的男孩儿生活在恐惧和失落状态 (scared and disconnected) 之中,他们在成就和信心上,都远远落在女孩之后。1999年,女性主义者Susan Faludi出版了《Stiffed》(艰硬)一书,称在后冷战时代,男人面临着裁军和军工业的萎缩、大企业的裁员、女性中心的明显文化的崛起,他们找不到有体面工资的工作,在家里不受尊重,在社会上失去了传统的文化地位。美国的男人愤怒失落,“xx”成了他们的文化象征。也许布什主义是男性重新声张自己、给Susan Faludi的理论以迎头一击的机会。可惜,伊拉克战争给男人带来的结果是灾难性的。他们的社会地位并没有因此提高。相反,许多人在战争中丢胳膊断腿,回来生活没有着落。城市中的女性职业阶层,则正是在这一段时期迅速崛起。2000年,保守派一方推出哲学家Christina Hoff Sommers的著作《对男孩的战争》,哀叹现在是在美国当男孩的糟糕的时刻:男孩比起女孩来更少有机会上大学,有更大的可能辍学、蹲监狱。如果这样的潮流继续下去,男孩就将成为这个社会的“第二性”。再看看报刊和电视,男孩危机的呼声一直不绝于耳。

男孩的危机到底有多严重?我们不妨看几个数据。比较从1980年到2005年的数据,16 到24岁的青少年的辍学率,男性从15%跌到了11%,是四个百分点的进步;女性则从13%下跌到8% ,五个百分点。高中毕业后直接进大学的比率,男性从47%左右上升到了67%,二十个百分点的进步;女性则从51%上升到了70%,十九个百分点。16-19岁的孩子即不上学又不工作的比例,男性从9% 降低到了7%,改善两个百分点;女性则从13%下降到了8%,五个百分点。

从这些数据看,男孩在这四分之一世纪中一直在进步,学业上的表现比以往要好。问题是,女孩子们的进步更大。在四年级、八年级、和十二年级的数xxx中,男孩比1990年时期的成绩有所提高。在阅读上,男孩在四年级和八年级的考试中也有进步。不过,全国标准的考试(NAEP Test)显示,高中毕业班的男孩平均比女孩落后二十分。有研究显示,甚至大学生父母养育的男孩,有四分之一高中毕业时阅读不过关。在大学中,男女生的比例是三比四。各大学的录取官员要挖空心思寻找男孩填补校园中的性别空缺。如今,在教师、图书馆员等必须有大学xx的工作中,有70%是女性。但不需要大学xx的工作,如救火队员、xx等等,则有90%是男性。人类已经进入了后工业社会。用纤细的手指敲键盘,已经比在酷日之下光着膀子抡铁锤更有生产力。

这种男性的危机感,实际上就是现代社会的焦虑。自十八世纪以来,随着封建制度的寿终正寝、自由贸易发达、官僚机构的迅速增长、法律等文职成为谋生之正途、火药等军事技术的发展、乃至妇女的解放,男人的肌肉对社会的主宰开始动摇,他们在新的时xx始感到不合时宜。象约翰.密尔这样的进步思想家,也开始担心人们在一个井井有条的社会中变得“道德软弱”、“无力进行各种各样的竞争”。象伊顿公学这样的贵族学校,也把体育(特别是激烈的竞技)作为培养贵族的主要手段。乃至有人不无夸张地说:在滑铁卢打败拿破仑的,就是在伊顿公学的运动场上长大的孩子。到了十九世纪末,文明越是近化,人们越是担心社会的蛮性的消失使男性弱化。整个西方世界都在思考怎样保持男子气的问题。法国人顾拜旦为此发明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英国的Robert Baden-Powell创建了童子军,美国人则发明了最野蛮的运动橄榄球,创下一年二十多个学生战死球场的记录。但是,所有这一切,都无法逆转时代的车轮。适合女性的工作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重要。男人在竞争中越来越占下风。

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们都一直在讨论为什么脑容量大的男孩在脑力劳动主宰的时代竞争不过女孩的问题。其中一个最为普遍的解释是男女天性的不同。女孩子听话,容易接受知识。比如,你如果说人的脑袋无法撞碎一块钢筋混凝土,女孩子马上就会理解,男孩子则往往要自己碰得头破血流后才会相信。如今的学校,越来越变得以考试为中心,削减体育活动和自由活动时间,削减实践性的课程,使男孩的才能无从发挥。另外,家长用在孩子身上的时间也越来越多。1965年,美国家庭以孩子为中心的活动每周仅十三个小时,主要都是母亲的责任。1985年,随着妇女走出家门工作,一度下降到了十一个小时。但是到了2005年,则上升到二十小时,创历史的记录。生性听话的女孩子在严格的看管和指导下,往往更能发挥其潜力;什么都要自己尝试的男孩,则受益有限。所以,许多教育学家提出要给男孩子一些“结构性的自由”,不要让父母和老师过分的监管影响他们的自由意志。Christina Hoff Sommers则指出,男性那种冒险精神、竞争的勇气、探索的决心,为我们的社会作出了关键性的贡献。但现在的教育体制,却不挖掘和奖励这些素质。

可惜,这样的解释漏洞百出。比如,1985年时妇女走出家门,父母管孩子的时间最少。按说喜欢在足够的个人自由中发展的男孩,应该表现大大优于女孩。但是,女孩学业超过男孩,大致也正是从那个时xx始。还是纽约的一位二十四岁的女律师提供了更有说服力的解释。据她观察,年轻的女律师之所以比男性同行挣得多,一大原因是妇女早早计划生儿育女,希望在此之前就事业有成,以后好有些本钱,所以非常有紧迫感,学业事业都很抓紧,{zh1}职位也都比同龄男性高。一位成功女性在电视上评论这则新闻时也挖苦说:男人除了追女人和打球外,实在是没有时间开始自己的事业。

在我看来,男孩的失败,还是以男人为中心的传统文化的责任。美国与其他社会一样,重男轻女,对男孩从小娇惯放任。男孩要是功课不好或者惹事生非,家长和老师总是轻描淡写:“男孩子就是这样。以后会自然好的。”女孩就不同。我的小女不到八岁时,如果不看《哈利.波特》,就会被女孩的精英排斥,进不了人家的俱乐部。男孩则根本没有这样的压力。这一男性中心的文化不改,男孩很难竞争得过女孩。

由此观察当今的美国政治,也能有一二额外的心得。克林顿时代是女性化的时代。布什主义则是受压抑的愤怒男性的一个反动。比如出兵伊拉克,就是这种不相信脑袋撞不碎钢筋混凝土的大男子主义冒险精神的体现,同时也反映了美国男人不作家庭作业、干什么也不称职的特点。而希拉里的崛起,则预示着女性要求反映自己真正能力的权力。看来在美国,男女之间在未来十几年还要继续其文化战争。

郑重声明:资讯 【男孩就将成为这个社会的“第二性” - 电动自行车- sca_mbecr - 和讯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