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多次说了,吹捧孔儒就少不了篡改历史和文化欺骗。前些时候,孔子诞辰,不少媒体又搞起了那些名堂,让咱想起了那些为吹捧孔儒而搞的篡改大忽悠。说几个特别流行的吧。 一、忽悠:孔子家庭出身贫贱。 包括于丹讲座在内,许多吹捧孔儒文章都说孔子家境贫穷和地位低贱。譬如有篇文章说:“《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春秋时期的官学只有贵族子弟才有资格进去读书,孔子青少年时没有条件进学校受正规的教育,在母亲的教诲下,他靠自学,刻苦读书学习,成为一代名师,开我中华民族自学成才的先河。” 那说法是根本没看懂史记所言,或说,把孔子说成家庭出身贫穷低贱,是为了美化孔儒而特别流行的一大忽悠。先看历史记载。《史记》说:“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於尼丘得孔子。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 孔子是宋人后代,那宋人是谁呢?索隐:“孔子,宋微子之後。”那个宋微子又是何许人呢?《史记·宋微子世家》说得明白:“微子开者,殷帝乙之首子而帝纣之庶兄也。”还说:“周武王伐纣克殷,微子乃持其祭器造於军门,肉袒面缚,左牵羊,右把茅,膝行而前以告。於是武王乃释微子,复其位如故。”简单说呢,微子是商朝王室家族的一员。周武王灭商的时候,严惩商朝王室家族,但因微子投降表现诚恳,周武王就释放了他、且让他保持了王室贵族的社会地位。后来,周王室换代动乱,微子受封而建宋国、当了一国君主,称为“宋微子”。再后来呢,因为“五世亲尽,别为公族”,后代就归姓孔氏了。(特别附注:这些史料可以说明,姓孔的并非就是孔子后代,孔氏家谱不可靠)。 看看那血缘脉络,孔子家庭背景根本不是贫贱,而是商代王室家族和周朝一国君王,即王室贵族的血缘背景;后来,到其老爸,虽已破落,却也是个鲁国大夫。正因为有那种王室贵族的血缘关系,孔子前辈不但可以有妻有妾,且破坏了婚姻规矩也能逍遥法外。譬如那个“野合”,流行说法是老爸跟位xx“野合”,以此来说孔子出身贫贱。实际上呢,考证索隐说明,那是孔子老爸找了个年龄悬殊的女子、是个“老头少女”的关系,而那做法违犯了当时王公贵族婚姻规范,所以叫“野合”。 《周礼》记载,当时有专职官员负责天下男子婚姻规范、有女官负责天下女子行为规范,违犯者将受到严惩、甚至可遭到灭族惩罚;那森严程度,让人怀疑周代能否有自由妓业的生存条件。尽管如此森严,但由于王公贵族血缘关系和“刑不上大夫”的等级制度,所以呢,孔子的老爸老妈搞了“野合”、他们也都能逍遥法外了。孔子出生后的时候,老爸已是上年纪之人,所以没多久就去世了。简单说,孔子的父母能搞“野合”,那根本不是地位卑贱,而是地位高到可以逍遥法外的程度。所以说,以“野合而生”说孔子“家庭出身贫贱”,那整个是一忽悠编造。 二、忽悠:孔子因贫而没机会就学当官。 所谓春秋时期的官学只有贵族子弟才有资格进去读书、孔子没条件进学,也是个大忽悠。《周礼》记载,周朝国家设有儒官负责整个社会的教育,接受教育者包括非贵族子弟,譬如周代以万计的官员和奴才当中,不乏搞文字记录和算帐管帐的人,--- 没读书算术之类的官方教育,他们如何能干那活儿呢?若孔子因家境贫穷而不能进校学习,那么,他母亲是如何获得读书算术的知识来教育儿子的呢?所谓孔子自幼“常陈俎豆,设礼容”的教育,正义注解说明,那是“俎豆以木为之,受四升,高尺二寸。大夫以上赤云气,诸侯加象饰足,天子玉饰也。”那是贫穷家庭玩得起的教育么?若没啥王室贵族经历和血缘关系,一贫穷家庭如何晓得和自学那些王室贵族的礼仪呢? 直白了说吧,孔子以从小就对王室礼仪和社会等级那么热中,看不起也不去官学做做农田劳动等等知识本领的学习,那跟他的王室贵族血缘背景和他梦寐以求享受那地位是有着密切关系的。《史记》记载,孔子曾说:“俎豆之事则尝闻之,军旅之事未之学也。”足以说明他的志趣倾向是王公礼仪、而不是农工军商。更进一步说,孔子并非是由于家庭背景贫贱而没机会去官学学习,而是他母亲“望子成龙”、梦想着“子贵母荣”、自己和儿子能保持王公贵族那套生活,因而,根本就不去官校学那些奴才本领,而是教儿子做“陈俎豆,设礼容”的王公贵族礼仪,从小就把孔子培养成一个等级意识特强和热中于王室礼仪的人了。 再说史料。司马迁没说孔子“家庭出身贫困”,而是说孔子他自己“贫且贱”。王公贵族的后代,咋搞成如此狼狈了呢?仔细看看《史记》等资料,那无非是几个很常理的缘故:一呢,有血缘关系或裙带关系的权势人家死的死了、逃的逃了,孔子没了血缘靠山。二呢,孔子学的仅仅是王室贵族礼仪的少数几个技巧,不会别的生计本事。三呢,孔子有个王室贵族血缘出身、人家不敢要他,用今天话来说,就是人家不敢雇用有特大背景的人给自己做政治打工。 打个比方来想想看,在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里,若某官某贵族让个家庭背景比自己高得多的王侯公子到自己手下当政客,那究竟谁说了算呢?麻烦多多呢。更何况,孔子毕竟是有个敌对商朝王室后代的背景,周朝官员贵族请那样的人到自己手下搞政治,那还不是自找政治麻烦呀?理解了这一点,就不难明白为什么孔子跑了一辈子找官做也没找到了:有个敏感背景、却无服人本事,当然没人要他。几个缘故合起来,结果,他老爸一代已是不可与商代王室贵族同日而语了,而孔子自己又没重建家业的本事,就成了“贫且贱”了。简单说,孔丘及其老爸是当时的破落贵族的败家子,如此而已。 三、忽悠: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并用那思想xx私学和平民教育。 这是流传最广的大忽悠之一。《周礼》记载,周代时候,已有“儒”官,相当于今日的教育部官员,教育内容包括数百艺。而孔子呢,会来两下的也就是其中的六艺而已。说是孔子弟子三千和通六艺者七十云云,《史记》早就对那提出作假置疑:“学者多称七十子之徒,誉者或过其实,毁者或损其真,钧之未睹厥容貌,则论言弟子籍,出孔氏古文近是。余以弟子名姓文字悉取论语弟子问并次为篇,疑者阙焉。”----把国家早有的东西放到孔子头上,把教育质量数量都差得多的孔子称为教育家,且夸大其词吹气球,那不是搞篡改忽悠、是啥? 《史记》等记载,公元前675年左右,周王朝发生亲王之争,文官跟着亲王奔波,出现了“官学失守”和诸侯各自为学立教的局面,即“私学”出现。就是说呢,早在孔子诞生前百年左右,中国就有“私学”了。孔子到处求官不行,没法子,他才开始了以私学为生的日子。而所谓“平民教育”是晚清时候反封建等级社会和西学东渐的产物,是反对孔儒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的。历史上啥地方记载说孔子设立了跟自己对立的学校了?根本没有。 至于“有教无类”呢,不过是孔子为自己广开财路而编制的把戏。譬如,孔子规定交纳十条干肉即可入学,可当时,谁能有十条干肉?《诗经·七月》等作品说的明白,当时能拿出一条干肉就是很xx的生活了,能拿十条干肉出来的、只有奴隶主贵族和他们的商贾。“有教无类”的实际呢,就是劝说周代末期那些没落贵族不要迷恋过去,而要“不耻下问”和学点作臣的本事(六艺)、走“学而优则仕”的道路更现实。简单说呢,孔子的“有教无类”是为培养“臣子”而广开财路的,所以,他很明白地拒绝农业生产知识等学习,明确主张跟平民社会截然相反的“唯上智与下愚不移”的教育思想。简而言之,说“孔子xx私学和平民教育”,纯属是忽悠编造。 附带说说。早些时候,一些媒体鼓吹孔子是军事家,根据就是他的六艺里有个“射”,说是射箭要臂力和军事才能,孔子能教“射”,必然是个武术超强的军事家。其实呢,那是望文生义。看看考古资料和古代艺术史,孔子那“射”根本不是战场上的射箭,而是周代礼仪中的“射仪”集会和音乐舞蹈活动的一套节目。那礼仪活动有些射箭,却是表演,且表演场地大小也不过相当于今日的一座体育馆。孔子六艺里的“射”,就是这类表演仪式的东西。若能作那样表演仪式的射箭的人就是军事家,那就从文艺团体里随便拉个唱歌跳舞的人出来,都可以是军事家了。 四、忽悠:孔子整理编辑古籍,为历史文化保留流传做出了重大贡献。 这也是个大忽悠、且是特大的忽悠。实际上呢,孔子儒家对历史文献的破坏和造成的损失,远远超出秦始皇的“焚书坑儒”。譬如那个所谓删编《诗经》和“春秋”史籍,那是孔子为小圈子既得利益服务、以“淫”等说法为借口,砍杀销毁了许许多多的珍贵诗歌和文史记载等资料,造成了无法弥补的国家资料的重大损失,创下了为既得利益而篡改、销毁和损害国家文史资料的历史记录。若孔子儒家那种行为可以称为对历史文化流传的“贡献”,那如今您就去国家图书馆和中央档案馆、把国家文献搞搞滥砍杀、乱篡改和肆意销毁吧! 再譬如,孔子儒家搞《周易》,不但乱编瞎折腾,且把自己的言论混杂在经典里,弄得面目全非。《周礼》记载,本有三易,即连山、归藏、周易,而周代使用的是《周易》。从“象数易”、河洛和“文王演卦”等记录和事迹看,《周易》跟《连山》和《归藏》是承前启后的,排卦是很有规律性的。可是呢,经过孔子折腾,其文非其象、其象非其数、其数非其易了。详说太多,这里仅举一个例子:《周易》六十四卦方圆图是各卦xx对应的,且按照数值有序增减。可文之排列呢,譬如经过孔子折腾的“上经”“下经”,只有部分各卦对应、且数值增加也变得部分无序了。长沙出土文物中的《易经》,排列跟六十四卦方圆图xx吻合,而跟孔子编篡的不同,足以说明孔子儒家恶搞《周易》和乱编瞎折腾。更够德性的是,孔儒把经典《周易》恶搞一通、混加了自己的文字,就把整个经典说是儒家自己的“经典”了!幸好当时没啥版权法之类的,不然,孔儒那做法还不早被起诉为剽窃侵权了?若您对这点不服,那就请您按照孔子恶搞《周易》做法,到国家档案馆或国务院专业部门,拿些国家测绘工具计算标准等资料也恶搞一通、然后说那是您的著作经典,--- 保卫人员不把您抓送***局才怪了。 这里有个问题出来了:孔子当时并非***、而是“丧家犬”,他咋能有机会动用国家文档资料、甚至可以肆意搞篡改删除和销毁呢?没后台支持,他干得了吗?试试看,您到街头找个无业人员、让他到北京国家图书馆和中央档案馆去砍删销毁文史资料,行吗?孔子之所以能有砍删销毁国家文史资料的机会和权力,当然是有后台的,而历史研究是越来越把那后台指向单氏家族。单氏家族何许人也?是当时控制周室的最强大家族之一。这可能要扯远了,打住。反正历史事实很清楚:孔儒给中国古代历史文化所造成的损失是特大极大,所谓孔儒为历史文化保留流传做出了贡献,整个是一大忽悠。 五、忽悠:孔子讲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是个讲和平相处的。 这是1990年代至今特别流传的大忽悠。几个事实就能说明那是自欺欺人、孔子儒家实际上是“己所不欲,格杀无论”。譬如,当时呢,少正卯也搞讲学传艺,孔子竞争不过,为自己的既得利益需要,他就动用职权、以少正卯私自聚众“乱政”的借口而把少正卯给杀掉了。可孔子自己不就是私自聚众“乱政”的吗?不然,所谓他搞“私学”又是什么名堂?看看这事实,孔子那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忽悠! 为美化孔子,一些人试图给孔子摆脱罪责,说:孔子当司寇代行宰相职务才七天,咋可能杀死鲁国大夫少正卯?说来,孔子无官无职犹如“丧家犬”,却能动用、篡改和销毁国家文史资料;就那做法看,孔子有了代行宰相职权,新官上任三把火、头{yt}就能肆无忌惮了,那七天后才动手又算个啥、咋就不可能呢? 再譬如,《史记》有“滑稽列传”专记优人优语艺术事迹,其中包括周代的故事,可见当时优人优语的地位影响非同小可。管仲说治理要“近优而远士”,也足以说明当时的优人作用影响远大于儒家文人。就此而言,孔子竞争不过,也是恨透了优人优语艺术。为自己的既得利益,借夹谷之会的时机,孔子利用权势之便、对优人施行了残酷的腰斩死刑和试图对优语艺术实行毁灭性的打击,开创了“以口治罪”的历史记录,史称“夹谷奇冤”。优儒之争的残酷性,丝毫不亚于且更甚于儒法之争、儒墨之争和儒道之争,只不过因为汉代独尊儒术之后、“儒林传”替代了“滑稽列传”,因而所谓“正史”很少甚至没有记载而已。----孔子那做法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明明是“己所不欲,格杀无论”么。把那样的人说成是和平相处,不是大忽悠、是啥? 至于“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流行解释说是“君子和睦相处而不一定要立场观点相同,小人要立场观点相同却不能和睦相处。”那解释跟当时本意满拧。和睦相处必须有个彼此认同的底线,譬如维护共同利益需要克服彼此不同以便控制冲突,那就有立场观点相同在里面了,--- 若彼此没个立场观点相同的底线,咋个和睦相处? 看看那话的本意吧。周代时候,“和”字是手捧笙竽吹奏的会意象形,意思是奏乐;“同”字是众手捧祭品上贡的会意象形,意思是伺候。所以呢,“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意思就是:“君子做奏乐、不做端盘子伺候人;小人端盘子伺候人、做不了奏乐”。其实呢,当时的奏乐和端盘都是为王公贵族礼仪服务的,都是臣子奴才。不过呢,孔子自己搞的六艺里有奏乐仪式,不喜欢搞端盘伺候,他就编了个“君子小人”的等级出来,通过踩乎别人来抬高自己,如此而已。把那样的心态叫作“和平相处”,不是搞忽悠、还是啥? 六、社会大忽悠:孔子在世界上的地位高达顶点。 忽悠是前阵子几乎遍布主要媒体的,其中{zd0}根据呢,就是所谓“孔子学院”全球开花、全球学中文的人达3000万云云。其实,咱不敢说全部、但敢说在美国的那些新开“孔子学院”,多数是为了迁就大陆中文考试的需要而签个协议,把原有中文教学课目改名为“孔子学院”。说那是模仿“捆绑销售”,大概挺合适吧? 至于学中文的人数,咱没全球统计,不敢说全球,但在美国,咱看到的几个“孔子学院”课堂几乎都是近一半的学生为华人子女,特别是这20来年移民美国的华人的子女。全球非中文母语的人口35亿人,3000万占0.857%,不到一个百分点。而非英文母语的人学英文的有多少呢?中国印度人口太多、作例子可能有些极端,那就把中印都减除,如此一来呢,仅在非英文母语的欧洲各国,就有上亿人口在学英文,算上使用人数是近三亿。 在老美大书店,中国的周易八卦书籍、道家书籍和中医保健书籍,多年总有、经久不衰。美国公共电视台举办的《道德经》电视讲座节目,仅今年夏天以来,就全国联播了三次;中医气功讲座也是颇受欢迎和重播。美国政府协作机构统计,美国公民信奉中国道教佛教的人,以万计、少说有几个百分点;信奉孔儒的呢,零点一的百分点都不到,人口统计可忽略不计。到大书店看看,孔儒书籍经常是冷清得很,且不少时候干脆没有,您得到包罗万象的亚马逊那类网上书店去购买。 孔儒东西在世界上有没有“顶点”呢?在上述几个方面,您是看不到的,可在意识形态冲突中倒是有一个:文明冲突。汉廷顿的《文明冲突》把儒家作为全球冷战后的世界三个文明冲突之一来对待。在国内大搞崇孔拜儒的活动,在海外大搞以孔子名义的中文教学,甚至要把孔子作为奥运会开幕式上代表中国的形象推出,如此等等,似乎在证明《文明冲突》说的满有道理,孔儒把中国推到世界文明冲突的极端。以前咱说过,在西方,许多人对汉廷顿描述的“文明冲突”持有很大保留,认为合作比冲突更重要和更现实;可在中国呢,《文明冲突》有很大市场,且似乎一再被证实。您是否欣赏中国在孔儒名义下享有的那种文明冲突的“顶点”地位? 一句话结语:不少媒体经常发表评论说:社会诚信越来越可怜、忽悠市场越来越发达,--- 那怪谁啊?既然孔儒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代表”,而那文化代表又是靠忽悠吃饭搞起来的,如此,整个社会不搞忽悠才是奇闻了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