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解2009年高考化学计算型选择题

巧解2009年高考化学计算型选择题

陈婷钰

摘要:型选择题是高考的重要题型之一,本文选择适当的方法和技巧分类解析了几道2009年高考化学计算型选择题。

关键词:高考题;方法;解析

2009年的高考已落下帷幕,纵览全国各地的化学xx不难发现型选择题是高考的重要题型之一,要想提高此类题的解题效率,必须注重解题方法的选择。在解题时快速选择适宜的方法和技巧可独辟蹊径、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大大提高解题速度,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差量法

差量法是利用差量与化学反应中某物质相对应量之间存在一定比例关系进行解题的方法,常见有质量差量法、气体体积差量法等。

1(2009全国卷Ⅰ﹒11)为了检验某含有NaHCO3杂质的Na2CO3样品的纯度,现将 g样品加热,其质量变为 g,则该样品的纯度(质量分数)是

A.     B.      C.      D.

解析:起始样品为Na2CO3、NaHCO3,其总质量为 g;加热后为Na2CO3,其质量为 g。固体质量减少的原因是NaHCO3加热分解产生了H2O和CO2,应用差量法求解。设分解的NaHCO3的质量为  g,则样品中Na2CO3的质量为( - )g。

2NaHCO3  Na2CO3+H2O+CO2↑       △m

168                 18    44       18+44=62

                              ( - )g

则 ,解得: 。所以m(Na2CO3) =   g

,W((Na2CO3)=  , 故答案选A 。

二、守恒法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间重新组合,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存在一系列守恒现象,如质量守恒、元素守恒、电子得失守恒、电荷守恒等,利用这些守恒关系进行解题的方法叫守恒法。

1.元素守恒法

元素守恒,即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的种类不变,各元素的原子个数不变,其物质的量、质量也不变,它包括原子守恒和离子守恒。

例题2(2009宁夏卷﹒7)将22.4L某气态氮氧化合物与足量的灼热铜粉xx反应后,气体体积11.2L(体积均在相同条件下测定),则该氮氧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A.NO2             B.N2O2               C.N2             D.N2O4

解析:可设气态氮氧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xOy, NxOy反应后xx转化为N2,由N守恒可得:n(N)=  ×n(NxOy)= 2×n(N2),即 × = 2× ,则  =1,故答案选A 。

例题3(2009海南卷﹒7)用足量的CO还原13.7 g某铅氧化物,把生成的CO2全部通入到过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得到的沉淀干燥后质量为8.0g,则此铅氧化物的化学式是 学科网

 A.PbO            B.Pb2O3           C.Pb3O4           D.PbO2 学科网

解析:经分析知,此题用原子守恒可快速求解。由C原子守恒得:n(C) = n(CO) = n(CO2) = n(CaCO3) = = 0.08mol;由O原子守恒可得某铅氧化物中O原子的物质的量为:n(O)=2 n(CO2) -n(CO)= 0.08mol,则m(O)=0.08mol×16 =1.28 g 。则n(Pb)= =  mol=0.06mol,所以 = ,故答案选C。

2.电子得失守恒法

电子得失守恒,是指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总数一定等于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总数。

例4(2009全国卷Ⅱ﹒6)物质的量之比为2:5的锌与稀硝酸反应,若硝酸被还原的产物为N2O,反应结束后锌没有剩余,则该反应中被还原的硝酸与未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 1:4           B.1:5           C. 2:3           D.2:5

解析:经分析知,此题用电子得失守恒可快速求解。可设Zn为2 mol,则稀HNO3为5mol,被还原的HNO3为  mol。还原剂2mol Zn 被氧化为Zn(NO3)2,失电子2×2 mol;氧化剂  mol HNO3被还原为N2O,得电子4×  mol。则由电子得失守恒得:2×2 mol =4×  mol,  =1,所以被还原的HNO3与未被还原的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 mol:4 mol,故答案选A。  

2009 年上海高考化学卷的第10、15题属于计算型选择题,都可用电子得失守恒法迅速求解。

3.电荷守恒法

电荷守恒是指对任一电中性的体系,如化合物、混合物、溶液等,电荷的代数和为零,即正电荷总数等于负电荷总数。

5(2009全国卷Ⅰ﹒7)将15mL 2mol·L-1Na2CO3溶液逐滴加入到40mL 0.5mol·L-1MCln盐溶液中,恰好将溶液中的Mn+离子xx沉淀为碳酸盐,则MCln中n值是

A.4            B.3          C.2           D.1

解析:在任一离子化合物中,遵循电荷守恒,即正电荷总数与负电荷总数相等。40 ml 0.5 mol·L-1Mn+离子与15ml 2 mol·L-1 CO32-恰好xx生成碳酸盐沉淀,由电荷守恒得:n×n(Mn+)= 2×n(CO32-),即n×40 ml× 0.5 mol·L-1=2×15ml ×2 mol·L-1,则n=3,故答案选B。

2009年海南高考化学卷的第11题属于计算型选择题,与例5类似,可用电荷守恒法快速求解。电荷守恒法通常用于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的比较这类题型中,如2009年全国理综卷Ⅰ中的第10题。

三、       变形法

化学式变形法是将不同的化学式通过某种等量关系转化为相同或相似的化学式或将化学式通过扩大、缩小、拆开等方法变形后依据已知信息,来解决某些问题。

6(2009全国卷Ⅰ﹒9)现有乙酸和两种链状单烯烃混合物,其中氧的质量分数为a,则碳的质量分数是

A.           B.              C.            D.  

解析:乙酸的化学式为CH3COOH,链状单烯烃的化学式为CnH2n (n≥2),可对它们的化学式做如下变形:乙酸(CH22O2、链状单烯烃(CH2)n,可知混合物由C、H、O三种元素组成且C、H的原子个数比为1:2,又知W(O)= a , 则W(C)+ W(H)=1-W(O)=1-a, 所以W(C)= ,故答案选C。

四、       平均值法

平均摩尔电子质量法属于平均值法中的一种,主要应用于金属单质混合物,根据平均值原理可以快速判断某些混合物的组成,用此法可快速解答一些有关氧化还原反应方面的计算型选择题。摩尔电子质量(用 表示)是指某物质在反应中每转移1 mol电子引起的质量变化,单位“g/mol·e-” ,其数值等于金属的摩尔质量除以该金属在此反应中的化合价。平均摩尔电子质量(用 表示)是指某混合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共转移1mol电子所对应质量的变化。

7(2009上海卷﹒22) 实验室将9g铝粉跟一定量的金属氧化物粉末混合形成铝热剂。发生铝热反应之后,所 得固体中含金属单质为18g,则该氧化物粉末可能是

   A.   B. 和     C. 和   D 和FeO

解析:此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Al为还原剂, 9 g Al失电子:n(e-)= ×3 e-=1 mol·e-;混合金属氧化物为氧化剂,反应后生成18g金属混合物,得1 mol电子,因此该金属混合物的平均摩尔电子质量为: = =18 g/mol·e-。据平均值法原则,该金属混合物中两金属的电子摩尔电子质量必须满足: < < ( < )。A项中 =  g/mol·e-, =  g/mol·e-,因  g/mol·e-<18 g/mol·e-<  g/mol·e-,所以A项符合题意。同理可知B、C、D不符合题意,故应选A。

郑重声明:资讯 【巧解2009年高考化学计算型选择题】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