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拯救中国_葛红兵_新浪博客

   从欧洲回来,有两个东西印象深刻:

   一是人口起源比。人家的土地资源、深林资源等等,资源跟人口的比值,或者说,单个人占有的自然资源比我们多,这个差距只会越来越大,而且永远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这要求我们要比别人更勤劳,更吃苦。这是我们的命运。

   二是人家的老建筑多。人家的建材,人家的老建筑,建材主要是石头,石头让欧洲比我们富有,欧洲到处是几百年历史的老建筑,为什么?石头比砖头持久,耐腐蚀,他们一代人造房几代甚至十几代人可以居住。这样,下一代的人可以住在上一代造的房子里,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科技创造、思想发明上。

   但是,我们不是这样,我们是砖头建筑,一般建筑寿命只有30年,也就是说,一代人要是想住得好,必须一生中两次盖房,至少要重新翻修一次。这对我们这个民族是一个重大的牵制:我们的生命全部耗在反复修建房子上了,上一代人给下一代人留不下什么,一切都要从零开始——从修房子开始,到修房子结束,我们这个民族的人生多数耗在这个上了。

    这个是由自然环境和历史科技决定的,过去的改变不了,现在,我们拥有了水泥钢筋,可以改变了。

 

    最近数十年的发展,为什么我们能追赶西方?有一样东西,我们都不能忘记,我们拥有了和西方走在同一起跑线上的“水泥”。

    因为有了水泥,我们可以建设寿命100年的建筑。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的规定,重要建筑和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耐久年限为100年,一般性建筑为50~100年。

    事实上,欧美国家的建筑非常长寿。比如英国,其建筑平均寿命在世界上居xx,可达到132年,“百年老屋”随处可见。

 

    从现在开始,我们可以和欧美平起平坐:我们不再需要为我们短命的建筑而浪费生命了。我们生命的有效率可以(至少在这一点上)和欧美平等。

    我们也可以造百年建筑,千年建筑,也可以“一代人造福几代甚至十几代人”。

      

    可惜的是我们的观念没有跟上。据统计,我们的建筑寿命“50年少见,30年平均”,尽管都是钢筋混凝土结构。

    1、规划短命:“西湖{dy}高楼”之称的浙江大学湖滨校区教学主楼被爆破拆除,尽管其设计使用寿命100年,但实际使用不过13年。

    2、设计短命:北京中体博物馆从1990年建成使用,到出现承重钢梁断裂等重大安全隐患,满打满算也只有15年。“在利益驱使下,现在设计单位也越来越迁就开发商,即便有心为使用者着想,也会因开发商的反对、设计时间的限制作罢。最少50年的使用寿命理念对于设计机构而言已淡化,一些建筑怪胎在中国诞生也就不足为怪。”

    3、偷工减料短命:中国的楼歪歪、楼脆脆不甚枚举。我亲眼所见,刚刚入住的小区商品房,就漏水、渗水、开裂,这样的房子就好几处,明显的伪劣建筑,却没有人查处。

   

    这是一个民族在犯罪,不仅害这一代中国人,也害了下一代中国人,不仅害了中国人,还害了人类:是对人类资源的糟践。动用了本来已经稀有的资源,却造出无数的短命垃圾,这不是犯罪是什么呢?

 

    水泥拯救中国,让中国崛起。

    但是,我们没用好水泥。

    我们应该对水泥说抱歉。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水泥拯救中国_葛红兵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