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电动自行车将“被标准”为电动摩托车的内幕消息石破天惊,震动了中国所有的媒体和自行车产业。在11月29日召开的“‘电摩标准'与电动自行车发展研讨会”上,业内人士透露,今年10月份通过的《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通用技术条件》将于明年生效,它把40公斤以上、时速20公里以上的电动自行车划入“机动车”范畴。据此,市面上大多数电动自行车将于一夜之间变身电动摩托车,需要上牌照、买保险、走机动车道,而主人则需要考驾照、受年审,生产厂家显然必须提请资格认证、接受更多管理……
小小的电动自行车产业可以成长为{sjj}的产业集团
虽然各媒体对标准的实施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进行了全方位研讨,比如这样的严重后果:数以亿记电动自行车无法如常上路行驶,普通百姓生产生活将受到极大影响,数百家生产企业行将倒闭,汽车与电动自行车争道导致事故频仍等等。但国内媒体少有从制度经济学、或者管理学的角度作深入探讨。倒是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有所破题,他在《被麻烦的电动自行车》中谈到“少有人注意到这件事:奥巴马访华期间,科技部部长万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将两辆‘飞鸽’电动自行车作为礼物,分别送给美国总统奥巴马和美国能源部部长朱棣文。二十年前,送给美国总统的是同样牌子的自行车。
“这是颇有象征意义的举动。隐含的是,中国从一个自行车大国变身为电动自行车强国的事实。既有响应节能环保低碳经济潮流的意味,还有某种自信——因为这是中国具备独立知识产权的产品,在全球具有强悍的竞争力。
“这个小小的举动,当然也带有那么一点世界制造强国的气势。按照xx机构的预测,在本年度,中国将替代美国成为全球制造业头牌。在被人诟病的代工之外,中国其实渴望输出自己的知识产权明星产品。这种轻便的电动自行车,已经成为出口明星。除了临近的东南亚,欧洲也喜欢上了中国产的代步工具。”
鼓吹自由经济的芝加哥经济学派相信,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就必须放开政府管制。而电动自行车在中国的发生和发展,与农产品、轻工产品如家电一样,则在一定程度上再次验证了这种观点的合理性。正是在没有政府管制的环境中,中国的电动自行车得以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甚至在世界范围内成为一个有竞争力的产业。
在人类经济发展史上,一些当代最有名的企业最初都是从不起眼的“山寨式”作坊发展起来的。DELL电脑源自学生宿舍,Microsoft起自BILL租用的地下室,而大名鼎鼎的General Motor最初也只是一个简陋的汽车修理厂而已。丑小鸭要想成长为美丽的白天鹅,不仅需要内在的基因与毅力,同样需要合适的制度与市场环境。既然Honda可以从生产摩托车起家,成长为{sjj}汽车厂商,而且拥有多种内燃机、小型飞机等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完整生产线,而中国的力帆摩托再次克隆了Honda的成长模式,比亚迪可以从生产汽车电池大跨越到生产电动汽车。只要有合适的环境,在不断壮大的中国金融市场推动下,又有谁敢保证具备自主产权的中国电动自行车产业不会很快研发出电动摩托车、电动汽车以至电动游艇、飞机,在环保动力领域一步跨越进入全球最前沿的高科技产业,进而产生一批{sjj}的大企业呢?
反正哈佛商学院教授Michael Porter相信。他在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中,用历史经验和当今国家实例论述了,只要有生产要素、相关与支持产业、需求条件及制度环境,持续的竞争就能够在一个国家催生出具备{sjj}竞争优势的大企业,比如小小的日本涌现了“两田”、日产、马自达、铃木、斯巴鲁等一批具体全球竞争力的汽车品牌。从经济学原理上分析,只要有合适的制度环境和市场空间,就会涌现自主创新和敢于冒险的企业家精神,劳动分工和新产业的出现只是迟早的问题。
已投稿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