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虎说事(十三)
——虎年漫谈虎
2010年2月13日(鼠年除夕)编纂
一
以虎说事,当推“李广射石”。《汉书·李广传》载:这位“飞将军”在右北平时,一次“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矢,视之,石也。他日射之,终不能入矣。”可见,人在特殊环境的迫使下,是能够创造出奇迹的。在现实生活中,也确实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人物。《三国志·吴主传》载:“建安二十三年十月,孙权乘马射虎于淩亭。马为虎所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获之。”苏轼在词中赞扬说:“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而《水浒》中的“武松打虎”、“李逵杀虎”,乃为小说家者言,当属虚构。
二
虎起源于地质年代的第三纪中,由古食肉类中的真猫类进化而来,至今有250万年以上的历史。因为它处于食物链的顶端,是{wd}的食肉兽,所以从古至今,老虎一直是其领地上无可争辩的统治者,有“百兽{zw}”的美誉。
在漫长的古代中华文化长河中,人们就将虎作为一种敬仰和畏惧的神物。它常常与龙并称,《周易·乾卦文》有云:“云从龙,风从虎”。因龙飞于天,虎行于地,虎与龙结合一起成为雄伟强盛的象征和美化xx的典型形态。传统民俗认为虎能驱除家庭的3大灾难:火灾、失窃和邪恶。于是,虎画经常被挂在墙上并正对着大门以使恶魔因害怕而不敢进入。乃至在当代中国,也有儿童戴着虎头帽、穿着虎头鞋用以驱邪,还有的人睡虎头枕以使自己更加强壮。在早期的中国,老虎是主要的动物神灵,人们认为它能驱除旱灾,还有人相信一头虎在500年后将变得雪白,然后还能再活1000年,当它们死后,它的灵魂将渗透入地下变为琥珀,这便是“琥珀”一词的由来,意思是“虎之魂”。虎是高尚威望的象征,在早期的中国法庭上能见到“回避”、“肃静”的字样。由虎形的木块做成虎符,也成为帝王直接下达的军令的标志;此外,古代的强盗首领也将虎皮铺在自己的座位上以显示自己的至高地位。
三
虎为十二生肖之一,排行第三,称为寅。人们对虎的崇拜应源自楚文化中对虎的图腾崇拜。虎一直受到汉民族的崇拜,它是正义、勇猛、威严的象征。据考证,虎的形象在古羌戎族也有出现,而在我国西南地区更是最为流行。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中玉琮的兽面和殷商青铜器上的兽面都与虎的形象相似,直到今天我国的彝族、白族、布依族、土家族等民族仍称虎是其祖先。汉代人把虎看作是百兽{zw}。相传,白虎是五百年才能变白的虎,是神物,而且仙人往往也乘虎升天。自汉代以后虎一直成为劳动人民喜爱的保护神,而没有成为帝王的象征,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化与发展,崇虎的文化意识已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观念。明年是虎年,尽管老虎长相凶猛,可不能掩饰国人对它的喜爱。
四
许多人对虎前额上的“王”字花纹很感兴趣。事实上,中国的“王”字就因虎而来——虎是森林{zw},因此中国人巧妙地以它前额上的花纹作为一个汉字,意思是统治者。到后来,“王”字已被选入百家姓。
虎,又称老虎,是当今体型{zd0}的猫科动物,也是亚洲陆地上最强的食肉动物之一。{zd0}的虎种体重可以达到350公斤以上。老虎对环境要求很高,各老虎亚种均在所属食物链中处于最顶端,在自然界中没有天敌。虎的适应能力也很强,在亚洲分布很广,从北方寒冷的西伯利亚地区,到南亚的热带丛林,及高山峡谷等地,都能见到其优雅威武的身影。
虎的形象已深入人心。有关虎的故事,说也说不完。虎号称“百兽{zw}”,
坐上了十二生肖排行榜第三把交椅。白虎神是中国古代道教的守护神。《礼记·曲礼上》有“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的说法。在农村,今天也还有制作虎符、虎环、虎雕等除灾免祸的镇邪物。陕西有送布老虎的育儿风俗。送布老虎是祝愿孩子长大后像老虎那样有力;折断虎尾,则是希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免灾免难。给孩子戴虎头帽、穿虎头鞋,就是图个趋吉避邪。有些地区,小孩满月时,舅家要送去黄布做的老虎一只,进大门时,将虎尾折断一节扔到门外。这些风俗,都具有特别的寓意。
五
在一些成语中,也有虎的身影。比如,形容人长得壮,可称“虎背熊腰”;小孩子长得可爱,叫“虎头虎脑”;“狼吞虎咽”形容一个人饿极了,吃相很难看。细细体会这些成语,趣味无穷。
2010庚寅年,寅者,虎也。老虎来了!老虎可有说道:十二相中名列探花,并非等闲之辈,不可小视。虎啸山林威风凛凛。曾想当年:壮士武松夜上井岗醉拳打杀老虎,县太爷为其披红戴花,招谣过市,一时成为英雄名扬天下。倘若在今日,武松并非英雄,而是罪人,尽管老虎吃了人,不判个无期也得判个10年8年的。
没有永远的敌人,不是敌人就是朋友。老虎真的是太少了,要一睹尊容,全世界就那么几百只,难觅踪迹,只能在动物园里观其风采。有一位小朋友看着笼中之虎对妈妈说:看那只大花猫多乖。众皆视之,果然那虎乖如猫眯,其声似狗吠,人皆扫兴而去。是鱼就该在水中,是虎就该在林中。不然虎变猫也!
虎是珍贵动物,人不要学武松捧杀大虫,更别象扬子荣打虎上山。世上就那么几只老虎了,手下留情吧!人啊,别让后人骂我们呀!
六
作为一种极具阳刚之气的动物,老虎具备勇敢与威严,因此也被人们认为是山大王,传说它能够驱除一切邪恶。在战争年代,虎头常常被绘制在战士的盾牌上用以吓阻敌人。
艺术是{zj1}人性意味的人类社会活动,因为它直接处理人的情感、感觉、梦幻乃至理智。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虎的艺术品的汇聚生成了虎的文化,渊源流长、生生不息。从旧石器、新石器的岩画,商周的再铜器,秦汉石雕,魏晋南北朝壁画,唐宋诗画至以明清文人词曲、小说中,虎的形象被历代艺术家刻画得栩栩如生。
但是,艺术家表现对象只能是华南虎。据了解,华南虎生活在中国中南部,属于虎类中最濒临灭绝的动物。中国农林部曾经列举出21个可能存有老虎的地区,而且相信中国可能仍然有20到30只野生的华南虎。非常遗憾,自从十年前{zh1}一次发现华南虎后,这个稀有虎种再也寻找不到。
七
在地理上,金沙江上的虎跳峡、杭州西湖的虎跑泉、恒山上的虎风口以及大连的老虎滩、上海的虎丘山、厦门的虎溪岩、济南的黑虎泉等等,无不有一段关于虎的美丽传说。虎已不仅仅是大自然的杰作,它更以其鲜明如缎的皮毛、游弋呈威的雄姿、强悍威猛的个性和多重的意义,在人类文化进程中刻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虎是大自然的杰作,是最美丽雄健最凶猛的百兽{zw},古称山君、圣兽。早在250万年前,虎就活跃于远古荒蛮的世界,使寂静的宇宙一片辉煌,它震天动地的吼声,像春雷一样惊醒了沉寂的大地。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出土的“天下{dy}龙虎” 蚌塑图案,是最早的虎图腾。崇虎、祠虎、搏虎、德虎、颂虎、山震,一鸣百兽惊”。 漫游于荒山野林之中,在险恶的环境中,虎生就了一身斑斓耀眼的皮毛和雄视一切约威仪。它吊睛白额,仪容威猛,骨骼雄健,花纹斑驳,黄质黒章,锯牙钩爪,体重千斤,吼声如雷,睥睨大千,{wz}之风。单看成语,虎视眈眈、谈虎色变、放虎归山、骑虎难下等等,就让人生畏。不过人毕竟是万物之灵,也不必谈虎色变。刘基有一文《说虎》说虎的力气大,又有锋利的爪牙,反而被人捕杀,是因为虎不懂得运用智慧,不会凭借外力,只凭自己的力量,一味蛮干,必然招致失败。更有甚者,冯梦龙在《今古概潭》中讲述一则黠猱媚虎的故事。狡黠的猿猱谄媚讨好老虎,{zh1}置虎于死地。小小的猿猱都能把虎置于死地,何惧之有。如今,虎已濒临绝迹,列入世界一级保护动物,别说打它,连老虎屁股也摸不得。据说全球野生老虎不过百只,如果我们不好好加以保护,恐怕孩子将来只好照猫画虎了。
八
相传在上古时代,灾难突然降临人间,剩下伏羲和女娲,为繁衍人类,伏羲以草帽遮面,女娲装扮成老虎,以滚磨为媒,结拜成亲,才使华夏民族得以繁衍生息下来。此外还有西王母骑白虎献地图于黄帝的故事。《山海经》中讲诉了关于老虎的故事。在很久以前,在一座风景秀丽的山上有一片桃林,看管桃林的是神荼和郁垒两兄弟,他们力大xx技艺高强,驯服山上的虎群,来共同守护枝繁叶茂桃林。又到了收获季节,一群恶鬼结队冲上山来,想要霸占成熟的桃子。兄弟俩率领群虎奋起反抗,哥哥用桃木棍将恶鬼击倒,弟弟用苇绳将恶鬼绑住,让老虎将恶鬼吃掉。神荼和郁垒的名字传遍人间,被后人尊奉为门神,老虎也威名大振,成了恶鬼的克星,成了人们心中的保护神。汉代应劭在《风俗通义》中说:“虎者,阳物,百兽之长,能执搏锉锐,噬食鬼魅。”说的是作为兽中{zw}的老虎,威猛、坚强、勇敢,专食恶鬼。如今,在辽宁省丹东市沿鸭绿江而上的山道上,有一老虎坆,这里埋着一只义虎。据说早年有兄弟二人长白山挖参,归时弟欲独吞财宝,将兄推至崖下,正好落在二层台上,台边有虎洞,虎负兄跃上山崖并送至其家,虎累死。兄为埋坟,请人书一副对联:“忘恩负义人不如兽,知恩必报兽胜于人”。至今碑已无存,虎坟尚在。
河南省濮阳发掘出土了一对蚌塑龙虎,距今大约6000年,堪称“中华{dy}虎”。商周青铜器上,经常出现虎的形象,司母戊大鼎的鼎耳的外廓就饰着一对虎纹,虎口中含着人头。
老虎这一产生于100多万年前的令人十分敬畏的动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已成为一种精神的象征。老虎对人似乎并不亲切,但却给人亲切的印象。在我国古代,老虎被看作是神的化身,而且还赋予它人性的美德和智慧。在人们心中,它既是神兽又是义兽。老虎除了是一个自然物种外,它还是一种文化现象,它常被视为权力和制度的象征。其威严凶猛,又成为古代文学艺术描绘的对象,如小说《水浒传》中,就有李逵杀虎、解珍解宝捕虎、武松打虎等多处写虎的情节。中国人喜爱吉物,于是虎符、虎形旗成了镇慑敌手之物,而百姓历来就喜欢用虎画、虎脸、虎门神祈福避邪,这充分体现虎与人类的密不可分的关系和虎文化对世人的影响。
自从龙被皇帝垄断,成为天子的象征,虎却降临到了民间。由于虎长相忠厚,形态可掬,招人喜欢,虎在民间不再令人生畏,而是有亲切感。人们把对老虎的信仰和崇拜,转变成对孩子的美好祝愿和寄托,有能降服“五毒虫”的老虎,保佑在孩子身边,孩子就不会受到邪恶的侵害,人们更希望孩子长大后,顶天立地的能像老虎那样威猛刚强。人们把虎作为进取、吉祥的图腾,希望自己子女茁壮成长,将孩子取名“虎仔”、“ 虎妞”; 形容孩子活泼可爱称“虎头虎脑”; 形容男人壮实称“虎背熊腰”; 形容胆量过人叫“虎胆英雄”; 称猛将为“虎将” ,勇士为“虎士”、“ 虎贲” ,称勇武之臣为“矫矫虎臣” ,称敢谏之士为“殿虎” ,兵符叫“虎符” ,使节出国所持的节叫“虎节”。
《 水浒传》中除了写武松李逵打虎,还用虎绰号给一百单八将中12人起了虎的绰号,如插翅虎雷橫,锦毛虎燕顺,矮脚虎王英,跳涧虎陈达,花项虎龚旺,笑面虎朱富,母大虫顾大嫂等。
很多地名也带有虎字,如广东的虎门,黑龙江的虎林县,杭州的虎丘,还有虎啸岩、虎跳峡、老虎山:此壮北京有虎坊桥和诸多虎胡同。
九
虎受人们喜爱,常入诗入画。宋代梅尧臣:“人烟将近邻,松竹不知秋。夜虎林间啸,溪泉舍下流。”清代金志章:“双睛睒睒射惊电,耸尻竖尾如竿枪。咆哮踞地地欲裂,百兽走匿山魈藏。”画家经常画虎,冯大中笔下的虎温而不善,细而不腻,工而不匠,达到了“精神合一,物我两忘,出神入化” 的境界。
人们还有人家厅堂中悬挂虎画,以驱逐邪恶,趋吉避凶。虎行走在雪地上也是很美的,有一联描写道:“虎行雪地梅花五,鹤落霜田竹叶三”。 总之,老虎成了人们心目中的英雄,是勇猛吉祥、驱魔避邪、生气勃勃的象征。
不过也有用虎来形容人不好的一面,比如,工作不认真,就说“马马虎虎”; 做亊有头无尾叫“虎头蛇尾”; 仗势欺人,为非作歹,称“狐假虎威”,“为虎作伥”; 形容外强中干称“纸老虎”; 听不进意见,叫“老虎屁股摸不得”; 形容苛捐杂税,叫“苛政猛于虎” 等等。近年来,虎的名誉也遭贬损,比如,“打老虎”,居然把威风凛凛的老虎与龌龊的巨贪联系一起;“周老虎”,把老虎与xx者扯到一块;至于学费、医药费、房价“猛于虎” 的呼声,一年比一年高,更使虎蒙受不白之冤。这些都是人折腾的,于虎何干!
虎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之一,是我们所取向仿效并据以鼓舞民族前进的动力。虎年象征着力量、威武雄壮、生气勃勃、福虎如意。祝愿虎年,孩子们个个虎头虎脑,青年人生龙活虎,虎虎有生气!事业上龙腾虎跃!祝愿祖国,雄立天下,虎步龙行,如虎添翼,威震八方,虎气冲天!
十
千百年来,老虎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不论褒与贬,都动摇不了它勇猛、威严、凶残、狠毒的秉性。普天之下,老虎能成为“百兽{zw}”,靠的是硬实力,凭的是真本事!老虎长得虎头虎脑、虎背熊腰,不论走到哪里都虎视眈眈、虎虎生威,让人谈虎色变,使很多人不得不前怕狼后怕虎。老虎行动起来,个个猛虎出山、饿虎扑食、龙腾虎跃……就连吃东西都是狼吞虎咽。世上除了初生牛犊不怕虎以外,谁还敢敲山震虎、虎口拔牙?纵然有人骑虎也会让他难以下背!迫于老虎的虎威,人们有时候即便能够调虎离山,最终还得放虎归山……
其实,老虎也并是人们传说的那样时时处处都表现得凶悍残忍,俗话说虎毒不食子,不像咱们人类,古时候不仅出现过“罢夫嬴老易子而咬其骨”的惨剧,还经常发生苛政猛于虎的祸事。不是说伴君如伴虎吗?这话没错,因为兽类有猛虎,人类有暴君。
虎为兽中{zw},在生肖文化中是威武雄壮、权势的象征,能辟邪。“虎捕田豕”保护庄稼,在古老的农业社会,是蜡祭八神之一。后来道家把它纳入“四灵”,也称四瑞兽。
白虎神是中国古代道貌岸然教的守护神,原为古代星官名,二十八星宿中的西文七宿,因其呈虎形位于西文,按五行配五色,故称,它也是四方神之一。《礼记·曲礼上》有“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的说法。土家族多信奉白虎神,湖北土家族祭白虎时,掌坛师要用杀猪民将自己的头砍出血来,滴在纸钱上后,悬挂焚烧。湖南土家族的小孩得尺风病时,往往认为是白虎所致必须请巫师驱赶“白虎”。驱赶时,要在户外放一把椅子,绑上带枝叶的竹子,上捆一只白公鸡,由巫师在室内施法,如果公鸡啼叫,白虎就算赶跑了。
白族虎氏族认为其始祖为雄性白虎,虎也不会伤害他们。当要出远门时,一定要选在属虎的那天(寅日),认为只有这样,做事才会吉祥如意。有的人从远方回来,也一定要算准日期,只有虎日才进门坎。
虎,又称老虎,是当今体型{zd0}的猫科动物,也是亚洲陆地上最强的食肉动物之一。{zd0}的虎种体重可以达到350公斤以上。老虎对环境要求很高,各老虎亚种均在所属食物链中处于最顶端,在自然界中没有天敌。虎的适应能力也很强,在亚洲分布很广,从北方寒冷的西伯利亚地区,到南亚的热带丛林,及高山峡谷等地,都能见到其优雅威武的身影。
作为百兽{zw},虎这种大型猫科动物高踞在食物链的顶端,当它那雄硕健壮的身体优雅地漫步在山林之中时,透出的是唯我独尊、不见天敌的傲慢心态。至少在一百万年之前,虎已经和人类的祖先生活在同一蓝天之下。它每秒20米的奔跑速度、前肢一挥可达1000公斤的力量、一次跳跃可达6米的距离,集速度力量敏捷于一身,是最为xx的捕食者。“春雷巨响山河动,月夜旋风草木飞”,它的吼叫和出击时的威严和勇猛,无不让人产生畏惧之心和崇拜之情。
十一
从古到今,人们总是担心养虎遗患,一直畏虎如敌,长期以来对老虎实行大规模人为狩猎和捕杀,即便是进入了和谐社会的今天,还有人一直惦记着虎皮、虎肉、虎骨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秘密捕杀和xx老虎骨肉器官的违法犯罪行为仍然时有发生。加上人类不断采伐森林、破坏生态,老虎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昔日凶猛的老虎眼看要慢慢变成病猫了。
看来,人们对“谈虎色变”要注入新的内涵了,同样也是变畏惧之色,从前是畏惧老虎伤人,如今要畏惧人伤老虎啊!既然老虎都已经自身难保了,我们也就没必要再用虎来吓人了,其实用老虎吓唬人的作法已经不现实,也不管用了。所以,在虎年里,特别要提醒那些所谓的“电老虎”、“水老虎”、“油老虎”、“话老虎”……请你们审时度势,别再狐假虎威了!
虎,人们习惯于称老虎。为什么要在 虎的前面加一个“老”字呢?这是汉语言的特点,“老”在汉语里有一层意思即为厉害(这里忽略其它释义,如排序、附加等)。因此,“老”字就多出一种霸道和凶狠的含义。虎对于人类来说,也有这样的感觉,故就用“老”字来做虎的定语了。日常生活中,如老婆、老丈人之类,恐怕也不光指相守时间长,年纪大等原因吧,兴许也有这方面的意思。
与威猛相联系的另一面,则是虎的凶残。在生活中,除了马戏团的训兽师和动物园的饲养员,一般人是不敢与虎为伴的。所以,佚名氏《题虎》诗句不无戏谑地说:“叶公癖好人休哂,伴虎只宜伴画图”。正因为虎有凶残的特征,世人因此常以虎喻暴政,孔夫子曾有“苛政猛于虎”的名言。险恶之境则称虎口、虎穴、虎狼之地等。
在汉语词典中,给人印象最深、感触最多、影响{zd0}的恐怕还是“黠猱媚虎”这一成语。明代刘元卿在《贤奕编》中这样写道:兽有猱,小而善援,利爪。虎首痒,辄使猱爬搔之不休。成穴,虎殊快,不觉也。猱徐取其脑啖之,而汰其余以奉虎。曰:“余偶有所获腥,不敢私之,以献左右。”虎曰:“忠哉猱也,爱我而忘其口腹。”啖己,又弗觉也。久而虎脑空,痛发,迹猱,猱则已走避高木。虎跳踉大吼,乃死。这段文言文的大意是:野兽中有一种叫猱的猿猴,小而善于爬树,爪子锋利。虎头发痒,就令猿猱给其不停地搔痒。猱由于爪利,将虎头搔出个洞,而虎不觉,还感到很舒服。猱便一点一点很小心地掏老虎的脑子吃,然后拿将要扔掉的余渣献给老虎,并说:“我偶尔弄到一点荤腥,不敢私自享用,拿来奉献给您。”老虎一边吃着自己的脑子,一边赞赏猱的忠心。待虎脑空而痛发,找猱算账时,猱由于“善援”,已“走避高木”。老虎蹦跳大吼而死。小小猿猱,施以狡黠、献媚、善援、利爪等柔道、硬功之能事,而置老虎这个庞然大物于死地,自己却不损伤半根毫毛。寓言虽是杜撰,但可验之世事。君不见,古今中外,有多少貌似龙腾虎跃的风云人物,在如日中天的征途中落马折腰。细究主要原因,竟有不少是与“黠猱媚虎”的故事类似。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在现实生活中,在我们一些领导干部周围,确有一些像“黠猱”一样的人物,这些人世故圆滑、心术不正,工于歪门邪道,善于溜须拍马、阿谀奉承、献媚取宠。而有些领导干部则恰恰喜欢这些缠绵绵、甜滋滋的xx,使得这些“黠猱”美梦成真。而领导干部自己或丧德丧志,或违纪违法,沦为不齿于人类的狗屎堆,教训极为深刻。作为平头百姓的我们,也要时刻提防那些表里不一、贪婪自私、灵魂龌龊、居心叵测之人,切不可选错朋友,切不可听信xx,切不可丧失警惕,切不可自以为是。
十二
一般公认的老虎有8个亚种,即:东北虎、华南虎、孟加拉虎、印支虎、苏门虎,以及巴厘虎、爪哇虎、里海虎,其中后3个亚种已经灭绝了。而新疆虎,则认为它是里海虎的一个分支,而非一独立亚种。
在100多年以前,全亚洲估计有10万只老虎。而到了现在,亚洲估计只有大约不到5000只野生老虎了,和中国存世的虎数目差不多,而它们的栖息地仍在不断的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