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发牢骚! « 医药家园

看了一些帖子,大家对于心理咨询与心理xx的现状的描述,个人基本上是赞同的,确实是存在许多的问题,不尽如人意。问题的关键在于这样发牢骚是不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也不可能指望政府出台一些政策,拨下许多经费,一下子帮助大家都成为专业的心理xx师。我自己的博士课题也是做心理xx,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些体会,希望能够对那些想学习心理xx的通道有所帮助。
一、有可能的话,要参加国内{dj1}水平的心理xx学习班,例如中德班,北京的结构式家庭xx班
二、如果没有机会参加学习班,应该去做心理xx的老师那里旁听;如果这样也不可能,就自己看书,{zh0}是原版的书,以及操作手册,然后进行心理xx;如果这些书也找不到,干脆别做
三、如果你周围有人也做心理xx,尽可能互相进行督导。即使是年资比你低的人也有可能发现你在xx当中的问题,当局者迷啊;如果实在没有人可以督导你,记得买一个录音的设备,把每次xx的过程录音,当然要记得征得患者或者来访者的同意,xx结束后,反复听xx的录音,自己督导自己,如果这个也做不到,干脆别做
总的来说,遵循以上的原则,坚定一个信念,就是不断地利用可能的机会提高自己心理xx的水平,相信大家可以做得越来越好。
另外,不知道论坛上的研究者多不多?可以聊一聊科研的思路等

标签: , ,

15 条评论 发表在“少发牢骚!”上

  1. 一、去年德国老师到我们医院作讲座:结构式家庭xx和初次访谈机巧,为期三天,据说每年两次,我只是听了一次,翻译员翻译得很好,可是参加人不多(费用不低啊,我只是沾本院的光),下面反应不大,不知道是因为语言的原因还是国情不同;总体来说感觉不如听中国老师的讲座效果好---可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实在是水平有限啊。
    二、心理xx的老师那里旁听,这是不可能的事;这是基本的保密原则,在考心理咨询中是强调这一点的;记得在上培训班是曾经跟一位老师说过到那里去进修,但是他说了,不可能行旁听,是指定些书让你看,给你作几次督导,有机会让你自己行咨询,下面在行督导。费用也是不低;2000/ 月。
    三、如果你周围有人也做心理xx,相互不要讨论,这是对自己、对咨客的保护和尊重,也是心理咨询原则上强调的,不像临床医生。
    “如果实在没有人可以督导你,记得买一个录音的设备,把每次xx的过程录音,当然要记得征得患者或者来访者的同意“--别人是花了钱到你这里来,行得通吗?再说,咨客得知要录音,对咨询不会以影响吗?
    作心理咨询在中国还是起步,不知道路还有多远?

  2. 个人觉得,国内和国外的教育背景不同,听国外学者的讲座有些学员反应不大,认为还是国内的教授讲得好,这样的说法很常见。关键还是在于讲课的学者的教育工作背景如何,可以说基本上听国内的效果好一些,那是因为你离他的差距不大,容易理解和接受,更过于专业的讲授,可能你根本无法理解其中真义。不知道在讲什么!!!就象还在练习马步的学员听武术高手讲解技击技巧一样。
    作为心理xx的学员,在xx师和来访者都认可的情况下,是可以旁听的,但是旁听者一样要遵守保密原则。当然一般的xx师不愿意让人旁听,这是可以理解的,更多的是来访者不愿意有人旁听。
    如果做心理xx,不于同行讨论和交流,试问你如何成长?只不过在讨论当中应该对当事人的隐私和具体身份保密。心理xx师应该明白个人的专业能力是有限的。这才是真正的对来访者的尊重!
    我做的xx,基本上都在来访者的同意下进行了录音的,来访者不同意的除外。关键在于给来访者解释清楚,为什么要录音?录音有助于我更清晰的了解来访者的问题所在,有助于总结xx的经验以利于对来访者的xx!只要你解释得当,来访者通常都愿意录音的!常常在耐心的解释后,来访者会支持录音,每次开始之前,会主动问你,录音笔准备好了吧,我可以开始了吗?这也是来访者信任你的表现。
    当然,全国各地的情况不同,大家难免有不同意见,欢迎大家多多交流,共同进步。

  3. 中国的心理咨询之路还很长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目前的心理学理论绝大部分照搬西方的理论。只要你注意一下心理学课堂教学内容,以及各类心理学出版物,都是在20世纪西方心理学各个流派之间兜圈子。有的也只不过是仅做不同侧面的解释,大部头的著作成本出,从头到尾没有自己的东西。如果说,刚刚改革开放的中国介绍西方的学术流派{jd1}是没问题的,但现在还在这么做就有点说不过去了。实际上人的心理是与个人成长的文化环境有极大的相关性的,西方人的心理运动规律未必就能够反映国人的心理。将西方的心理学理论要套到我们这里来应,就会出问题,或者说没有力量。所以心理咨询业的不景气是有其理论根基的,如果还要这么走下去,好景不会太长。要想让心理咨询业有发扬光大的时候,必须从我们自己的悠久的文化中长河吸取营养。
    今天有事,以后有时间再说……….

  4. 国外西人教授的课听起来不得劲, 主要要怪翻译和主办单位的机构.
    要给外籍教授一些时间和机会把他的概念理论翻成中国人容易理解的语言.可以让教授们先听一些国内个案的讨论会(Case conference), 以理解国内业内人士的理解层次, 知识背景水平和熟悉的语言.这样就不会造成交流太脱节.
    说心理xx和咨询理论尽来自西方,想马上可以从中国文化体系中找出东西取而代之, 这梦想情感上可以理解, 但如果真的在当前中国心理xx业如此条件下出现了欲取而代之的东西,那十有***是快餐。
    为何?
    1)。西方的心理xx自佛罗伊德始,发展了一百年。即使是那些晚近发展的流派,如果没有前几十年精神分析的历史垫底,还不知道在哪里。认知流派,家庭xx,存在主义多少开创者皆是精神分析的子孙,不过是另立门户的子孙,比如贝克,波恩,耶冷。。。。心理xx体系区别于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体系, 关键在于它仰赖于精细的实证观察和实践总结。
    如今我们尚没有系统的督导系统,心理xx结果研究,国内即令{yl}的心理xx师也鲜有个人被分析的体验,长程系统xx还少为中国人接受,去哪里积累建构理论的基础?
    2)。心理xx是伴随现代性而出现的,在西方,“上帝死了‘之前的十九世纪也是没有心理xx的。中国人的现代性才刚刚开始,去哪里找现成的成熟的应对现代困境的经验?
    我们无法绕过向西方学习的阶段。不过只要以个体的炽热生命体验来与之对
    话,积淀于自身的中国就会冒出来寻找整合和突破。

郑重声明:资讯 【少发牢骚! « 医药家园】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