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头镇——“辽砚之乡”美名传_Wjwu_百度空间

以端砚为代表的南方砚台闻名天下,但却很少有人知道,辽宁本溪桥头镇出产的辽砚也是“砚中瑰宝”,辽景宗曾为此地出产的砚台赐名“大辽国砚”,辽砚名号自此走红!
    桥头镇四面环山,唯有西边有一出口与外界的平原相通,细河与清水河在境内交汇,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日本侵占东北时,在这里驻过军、修过机场;解放战争期间,这里是敌我双方拉锯的战场;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中国人民志愿军正是穿过桥头镇的必经之路,奔赴朝鲜战场的。
     桥头镇曾是本溪地区的蔬菜基地,铁矿资源异常丰富,这里山区中出产的特色“线石”是雕刻砚台的上好原材料,由桥头镇能工巧匠雕琢出的精美砚台是当地的招牌产品,{zpy}的砚台一方售价也在2000元左右,材质优良、做工考究的砚台即便叫价万元,购买者仍趋之若鹜。
辽砚因始产于辽代而得名
     桥头镇位于本溪市东南部约十五公里处,此地盛产石材,尤以河东村小黄柏峪出产的石材以制砚闻名。这种石材是一种沉积岩,即水成岩,属上好砚材。《奉天通志》物产篇这样描绘它:“青如碧玉,紫若沉檀”。这种石料不仅外观美妙绝伦,而且质地细腻、坚硬,具有抗酸、耐碱、抗腐蚀、抗风化、防辐射的特点,是不可多得的制砚石,用它制成的砚“滑而不流墨、涩而不磨笔,养墨为群砚之首”。
     桥头镇的制砚石材按其色泽分成五类:{dy}类是紫色的“紫云石”;第二类是绿色的“青云石”;第三类最为常见,在紫色石中夹有厚度约为两至三毫米呈“线”状的绿色石,一般为三至四道“线”,故当地称其为“线石”;第四类是黄色,通体呈黄木纹状的“木纹石”;第五类是黄绿相间的“木纹石”,是纯黄色“木纹石”演变不彻底、不xx而形成黄绿交替色。另外现今还有人利用“山涧石”制砚,从其石质上分析,也是桥头镇的石材,只不过这种石材脱离矿体较早,在自然界风吹、雨淋、石打、水冲的侵蚀下形成奇形异状,工匠稍加雕琢,其韵味大可与鲁砚中的“徐公砚”相媲美,造型之精巧令人叹为观止。
     几十万年前,本溪地区曾是一片汪洋大海,地壳变迁时将一些藻类植物和泥沙埋于地下,经过几十万年的沉积挤压成板岩。含藻类植物的部分呈青色,故称青云石;含泥沙的部分呈紫色,故称紫云石;二者相间为线石,线石仅产于长白山余脉黄柏峪——辽宁本溪桥头镇的少数几处砚坑中。
     辽砚因始产于辽代而得名。辽代是契丹族建立的王朝,对中原文化十分重视,一次偶然的机会,北枢密院史兼北府宰相萧思温发现小黄柏峪村盛产石料,于是命人开采、雕刻,制成精美的砚台。进贡入宫后,辽景宗和萧太后都十分高兴,景宗挥笔在砚台上提了“大辽国砚”四字,辽砚自此得名。萧太后封辽砚为御砚,并派重兵把守小黄柏峪,严禁私人开采,每年都选上等石料,为王公贵族、皇子皇孙制作砚台。
     清朝康熙年间,皇宫开始用吉林所产松花石和本溪桥头所产桥头石制砚。到乾隆朝时,吉林的松花石不易采得,故大量用桥头石代之。产于本溪市桥头镇小黄柏峪村的辽砚,以其独特的石材、悠久的历史、精湛的工艺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名扬天下,历史上曾一度跻身于中国“四大名砚”系列,流传着“南为端砚、北为辽砚”之说。
     日前,记者赴桥头镇河东村探访辽砚雕刻家米玉石老人,不巧老人进山散心不在家,米玉石的老伴吴大娘接待了记者。吴大娘指着地上、墙根堆放的石料与打磨器具介绍说,一方精美的砚台或石雕作品,要经过选材、构图、精雕、修光、上蜡等几道工序方可完成,其特点是利用石料的青紫两种颜色所占的面积不同,或纵向、或横向雕刻,在一方砚台上形成以墨池为主,雕刻装饰为辅,青紫相交、互相呼应的独特风格。“线石不好采,经常要挖四五米深才能找到一块制砚台的好石材,我们从挖石头的人手中收购,按5元一斤结算,线石可以制砚台,青石可以制‘茶海’(茶托),一般要雕刻两个星期,才出成品呢。 ”吴大娘说。
     米玉石的手艺是自家的绝活,但在外发展的儿女对这一枯燥、耗心血的行业并不中意,米玉石也在寻找有志于此的接班人。当地制砚工艺师对记者说:“桥头镇的砚台与国内其他名砚比,在外观上有一显著不同处,就是砚台盒子上有盖儿,可养墨。这些制砚石材的剩余材料也不是废品,可以铺在公园的甬路上,很美观。 ”
壁画栩栩如生的朝阳古寺
     桥头镇残留的名胜古迹不多,但每一处都颇有说道,如建于明末清初的朝阳古寺,如历时千年的古松。
     朝阳寺是记者迄今为止所见到的最为奇特的古寺。与其他辽宁地方小镇的寺庙道观相比,此寺虽残破不堪,却保持着当年建寺时的大体轮廓。古寺目前还存有正殿、侧室等建筑,正殿的房顶的檩子、椽子保持完好,殿堂内当年抹刷的红漆色调也保鲜如昨。正殿遗址内右侧的凋落白墙上,保存一幅色彩斑斓的珍贵壁画,壁画图案的线路相当清晰、所绘人物的面部表情栩栩如生。
     壁画左上方,绘有一名僧人指点工匠打造砚台的图案,显示出桥头镇制砚历史的深远悠长。
     桥头镇文化站站长荆吉国对记者说:“这个古寺越细看越有讲究。你看正殿房檐上,均有‘龙首造型’,这在其他寺院是难得一见的。古寺历时百年,壁画色彩之所以至今仍色彩鲜明,因为工匠当初采用的全是xx颜料,所以才能保存如此之久。”正殿内还剩一廊柱,上面刻有一行黑字:一粒粟中藏世界。
     朝阳古寺背靠一石山,半山腰有一石洞,大约能坐进四五人,是当年此寺僧人坐禅清修之地。石山山顶有一棵迎风傲立的古松,当地人称之为“将军松”。朝阳古寺如今栖身于一xx大院中,该xx将星辈出,连山顶古松也跟着沾光,故获此名。
     荆吉国指着远方临近公路的一片开阔地介绍说:“那里以前是庙地(寺院拥有的土地),土地十分肥沃,种什么长什么。以前每逢庙会,这里就人山人海,比如你带个西瓜过来,西瓜被人群挤碎了,在那块庙地再种西瓜,播种的时间比人家晚,但收获的时间却一点儿不耽误,而且那块庙地出产的西瓜还比别的土地产的西瓜大而甜,种其他水果与谷物也一样! ”
     朝阳古寺虽残破,但慕名前来上香的人却很多,记者来时,发现正殿前铺有厚厚一层烧过的纸灰、香灰,正殿壁画前的香案上还供奉着数瓶白酒与时鲜果品。“这正殿前的大树上,有一群野鸽子搭窝筑巢,你们这次来得不巧,上回我带客人来这里,到处都是喜鹊、鸽子,满天飞呢! ”荆吉国说。
     在桥头镇房身村的田间地头,经荆吉国指点,记者看到一棵油绿的千年古松。古松枝干遒劲,一些枝条如垂挂的藤萝直泻而下,十分养眼。“本溪地区有两棵千年古松,这是其中一棵。夏季炎热,村民就在大树底下乘凉。 ”
     记者走到古松树下,但听松涛阵阵,仰头看树冠,真是气象非凡。古松周围是一片冬季的萧瑟田野,这棵枝繁叶茂的高大古松立于田间地头,显得格外醒目。“据传,以前的朝阳古寺最开始就建在这古松附近,后来才迁到我们刚才去过的地方的。 ”荆吉国表示。
难得一见的白云绕山美景
     桥头地区最早名叫“石河寨”,由于细河之中巨石较多,故称“石河寨”,后改名叫“白云寨”。
     据传很久以前,桥头地区种地上交粮食是送往辽阳的,桥头有一位酷爱象棋的老者到辽阳送完粮食返回途中,赶着马车路经房身后山时就不见了,家属几经寻找,在后山山顶只发现了他的马车,却人迹皆无。后来,有人发现后山半山腰有一朵白云,上面有两位老者在下棋,云上有三缕七彩光投射到细河之中,从此,桥头便得名“白云寨”。
     房身后山海拔并不高,为何能汇聚白云?荆吉国分析说:“这座山以前树多,又临河,湿气重,有可能沾云带雾,后来山上的树木被砍伐,白云绕山的美景就难得一见了。 ”
     桥头镇境内风景如画,山水相依,有“二龙戏珠”、“狮头山”等自然景观,曾是辽阳、沈阳等地的商贾青睐之地,明末清初桥头此地设有马市(农贸市场),各地商贾云集,生意繁荣,久而久之,这里的地名就由原来的白云寨改为桥头镇了,一直延续至今。
     日本侵占东北后,在桥头镇建公路、筑厂矿、修街道房屋,桥头镇有一条街,当地人称为“洋街”(发音:yanggai),大量日式风格的房屋被保存下来。荆吉国指着一处古旧的二层小洋楼说:“这座楼以前是日伪时期开设的饭店。日本人建的房屋有三个特点:一是地板距地面高,保暖,地板距地面的空间里可容一个小孩随便跑动;二是房屋基座有排风口;三是窗台有一定斜面。 ”
     在如今桥头镇的公路铁路沿线,还能看到日本人当年建筑的桥墩。这些桥墩都是用水泥与糯米搅拌混合制成的,异常坚固,用xx炸都未必能如愿拆掉。
     当地人回忆说,在桥头镇细河与清水河的交汇处,日本人当年还修建了一座豪华的水上游乐园。
亚洲目前发现的{zd0}铁矿
     桥头镇一带铁矿石储量相当惊人,经勘探,探明储量越过30亿吨,是亚洲目前发现的{zd0}铁矿,未来可提供的铁矿量将可以满足鞍钢、本钢等大型企业的生产量,开采时间大概在50年以上!
     当年海城地震,海城一带居民往北转移,行至桥头镇一带,桥头镇人对海城人说:“到我们这里就安全了,因为桥头镇地下全是铁,我们等于坐在一个‘铁坨子’上,那才稳当呢,你们到这里就安心吧。”
     目前,本溪钢铁产业园就位于本溪市桥头镇,地处市中心城区的西南部、细河之滨,距中心城区8公里,与本溪钢铁集团公司和北台钢铁集团公司近在咫尺,园区内汇集了两条铁路及两条高速公路。
     本溪钢铁产业园北到富家村“溪辽”公路,东到河东村戴家堡子,西到榆树林子团结桥,南到桥北路玉林大桥,沿细河两岸呈角状分布,由桥头镇老街、岭下村、富家村等8个行政村的27个村民组及平山区农场组成。
     产业园采取依托“两钢”、立足本溪、融入沈阳经济圈的发展策略,是以装备制造业为重点的钢铁深加工产业集群区。预计到2015年,园区可引入企业200家,安置从业人员5万人,实现工业总产值500亿元,完成利税20亿元。
     目前,本溪钢铁产业园已完成总体规划及部分基础设施的专项规划,路网、管网等基础设施可行性研究报告也已完成,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历史悠久的桥头小镇将伴随着工业的繁荣兴盛,重焕发展生机!
记者 张松 本版图片由记者 孙海涛 摄桥头镇朝阳古寺壁画依然色彩斑斓。名贵的桥头镇辽砚。


郑重声明:资讯 【桥头镇——“辽砚之乡”美名传_Wjwu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