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年6月的{yt},我在古玩市场看见一圈人在叽叽咕咕的说这个陶瓷人弹的乐器四不象,究竟是什么谁也说不清楚。我挨上去一看是一个似曾相识的东关街的东头远邻季姓的瓦工头儿带来的陶瓷人小藏品所引起众人在评议。于是,我先和他招呼了一下,就从别人手里拿过瓷像来看看。首先,我自己判断它是老货。当我在与季老板谈价格时,来了一位桂姓玩友说“老兄,等一下,我来帮你打打眼。”他看后基本认为也是老的。但是,两根弦的琵琶从未听说过,有点蹊跷。根据这种老货有悬念的情况,我决定买来研究和收藏。经初步判断,它是一个晚唐时期的青瓷胡人乐师弹奏类琵琶乐器的瓷像。 我在孩提时代就知道唐朝盛行琵琶。据资料记载:唐元和十年,白居易送余左司马在浔阳江头。酒过数巡,闻琵琶声,移船相邀,方知弹奏者是穆、曹弟子。原来是长安娼女,后委为贾妇。其艰辛沧桑使诗人感慨万千,遂有xx的:“…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在此千古名句中就可以看出:从唐朝就开始半遮面竖弹琵琶了。而我所收藏的瓷像特别之处是横弹两弦的“琵琶”,经考证这种类琵琶乐器是隋唐时期流行但现已失传的一种被称为“忽雷”的乐器。 晚唐青瓷忽雷乐师胡人塑像为陈设瓷。灰白胎微青、手塑,越窑制。像高 像施青釉,脸、手、座底无釉。釉如清水般湖绿色,莹润透明,满开冰片,有油脂感,温润如玉。隋唐年间,盛行弹拨弦乐。有:四弦的龟兹琵琶、五弦、二弦的独他乐、二弦的忽雷等。古西域龟兹国在今新疆库车县一带,居民主要务农兼畜牧。特别擅长音乐舞蹈,尤以琵琶称著。唐朝,有不少西域人移居京都长安经商或教授乐、舞,官方特邀胡人高手为宫廷乐师。忽雷为古拨弦乐器,属琵琶类,盛行于唐没于宋 。忽雷颈长身细、张二弦(为二相)、不设隔架(为无品)。形同琵琶,为半梨扁平形音箱,以板蒙面,为马上乐器。因骑马游牧,只能斜横抱,手拨弦弹奏、随行随乐。其音室浑厚低沉,传得很远。乍听似雷,得忽雷之称,有大忽雷和小忽雷两种。入宫廷后,忽雷弹奏方式初为斜横抱,后从马上弹奏方式改为同琵琶一样竖抱搁在左腿上的坐姿弹奏方式。 胡人以胡须见长而得名,但此塑像不见胡须。说明:胡人被请入宫廷教乐,皇家免其在后宫滋事,将其净身。他身着铠甲状官袍,已是乐官。官服衣纹线条清晰、流畅、比例恰当,是研究唐代当时的衣冠制式及宫廷生活习俗的比较好的参考资料。所弹奏的乐器是为研究失传已久的忽雷的形制、比例尺寸以及弹奏的态式等方面提供了一个极好的考证依据。 右上图片是故宫旧藏唐.忽雷,调节把手与瓷像的安装方向相反。 提请各位朋友注意:在我的藏品照片公开两年后已经发现新赝品出现在市场上了! 凌崇华 2010年2月1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