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故宫文物赏析_4mao=刘涛=流云涛影_百度空间

台北故宫文物图赏

——这些国宝原本应该在北京故宫

毛公鼎是台北故宫的镇馆之宝,高53.8厘米,口径 47.9 厘米,应该是为周宣王的叔公毛公所铸。清道光年间在陕西省岐山县出土,在民间转手多次,抗战期间险被日军夺走。日本投降之后,收藏者将鼎捐献出来,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因毛公鼎内壁刻有499字的铭文,铭文为迄今出土的商周青铜器之最。全文道先追述周代国君君主文王武王的丰功伟绩,感叹现时的不安宁,接着叙述宣王同命毛公,委任他管理内外事务,拥有宣布王命的大权。除了史料价值,毛公鼎在中国古文字和书法研究方面也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点击查看原图
宋、金时小瓷枕广为流行,有最简单的长方形,亦有动物造型的,如虎形枕,及状似如意云状,取其吉祥意的如意枕,本件婴儿枕为其中造型较为繁复者。宋代婴儿纹样极为流行,传世宋瓷中,北方青瓷系、景德镇影青瓷、技法繁杂的磁州窑系以及本件所属的定窑系,均可见以婴儿或孩童嬉戏为纹样的作品。瓷枕造形采婴儿侧卧于榻上,头微扬、宽额、身硕、双手交叉为枕,两脚弯曲交迭,状极悠闲。左手执一状似彩球童玩,丝带贯穿,上下以蝴蝶结饰固定。婴儿脸部交待清晰写实,模样雅稚可人。

北宋汝窑瓷器被誉为青瓷之冠,传世极少,目前全世界典藏不足70件,而台北故宫博物院就收藏了21件,堪称世界之最。图为全世界xxxx的北宋汝窑青瓷莲花碗。

点击查看原图

翠玉白菜:长:18.7公分,宽:9.1公分,厚:5.07公分

这件与真实白菜相似度几乎百分百的作品,是由翠玉所琢碾而成,亲切的题材、洁白的菜身与翠绿的叶子,都让人感觉十分熟悉而亲近,别忘了看看菜叶上停留的两只昆虫,它们可是寓意多子多孙的螽斯和蝗虫。此件作品原置於紫禁城的永和宫,永和宫为光绪皇帝妃子瑾妃的寝宫,因此有人推测此器为瑾妃的嫁妆象徵其清白,并企求多子多孙。

肉形石与翠玉白菜和毛公鼎并称台北故宫的镇馆三宝。此件肉形石乍看之下,就是一块令人垂涎三尺、肥瘦相间的“东坡肉”,高:5.73公分,宽:6.6公分,厚:5.3公分。
  肉形石出自内蒙阿拉善左旗,清康熙时供入内府。这块清代的肉形石,是一块xx的石头,色峰纹理全是xx形成的,取自一块黄玉。制作此件肉形石的工匠,将原来质感丰富的石材加工琢磨,并将表面的石皮染色,做成了这件肉皮、肥肉、瘦肉层次分明,肌理清晰、毛孔宛然,相信初次看到它的人不会把它当成硬邦邦的石头,怎么看它都像是一块连皮带肉,肥瘦相间的东坡肉。无论是色彩还是纹理,都可以乱真。真正是价值连城的人间{jp},其创意构思之巧妙,雕刻技法之精湛令人叹为观止。

宋徽宗赵佶《欲借风霜二诗帖》,纸本,楷书,33.2 x 63公分。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由两首七言与五言律诗合并而成,也名为“欲借、风霜二诗”帖。过去学者推测这可能是宋徽宗廿九岁(1110)时所作。

快雪时晴帖:王羲之书。行书四行,字体流利秀美。不少人认为《快雪时晴帖》仅次于他所书的《兰亭序》。元赵孟幅曾称此帖为“天下{dy}法书”。《石渠宝笈》收晋人三帖,号称“三希”,此帖列于xx。其为人所重视,由此可见。全帖仅寥寥28字,但“字势强雄,笔力飘逸,灿若游云,矫若惊龙”,可谓字字珠玑,绝世罕见。清乾隆皇帝曾将此帖誉为“二十八骊珠”,名不虚传,实不为过,特辟“三希堂”将此帖与王洵的《伯远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同称“三希”,深藏于宫内的“三希堂”。如今“三希”《伯远帖》、《中秋帖》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唯独“一希”《快雪时晴帖》珍藏于台湾省台北故宫博物院。“三希”尚未聚首,国人深引为憾。《快雪时晴帖》流传至今已逾1500年。是“书圣”王羲之当今存世的{wy}书法精品真迹。(旷世奇帖《兰亭集序》据说藏于武则天陵寝中,不知是真是假!)

明万历五彩龙凤大盘

点击查看原图

散氏盘应为西周晚期出品,也是台北故宫镇馆藏品之一。它最引人注意的是盘内共三百五十七字的铭文,记载了西周时散国和邻国解决土地纠纷的协议。

点击查看原图

商代青铜礼器

点击查看原图

服方尊 西周中期 通高22.6、腹深17.5、口径19.7厘米,重3.64公斤。

点击查看原图

汉代铜狗。这只铜狗造型可爱,一对金色的眼睛和脖子上的金项圈与青绿色的的身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是一件酒壶,主人可以从狗背往壶里灌酒,饮酒时可以将酒从狗的下颚倒入杯中,或者可以直接持壶畅饮。

点击查看原图

钧窑位于河南禹县,其釉色以玫瑰紫,海棠红,天青,月白等釉色闻名于世。台北故宫去年曾办过钧窑特展,展出了几十件宋元年代的传世钧瓷,瓶盆碗盘炉枕无所不有,每一件都向人展示着钧瓷变幻无穷的釉彩,充分让观者体会到了天青霞紫的钧窑特色。

元代的瓷器一改宋瓷典雅小巧的风格,胎骨厚重且外形硕大,从某种程度上展示了蒙古统治者和宋代皇室的不同,这种风格一直延续到了明初。明初,景德镇成立了御窑厂,宫廷瓷器也开始注明皇帝的年款。

点击查看原图

故宫的雕刻藏品中有几件非常美妙的微雕,但最令人惊叹的是一个50多厘米高的传统中式饭盒。饭盒分四层,呈椭圆状,长端直径大约30多厘米。盒柄上描绘了八仙过海的故事,饭盒侧壁上也有细致精巧的花鸟人物浮雕。最妙的是这个饭盒是半透明的,因为工匠把每一片薄薄的象牙镂空没有浮雕的部分则为一根根细如发丝的象牙线。这样一来,饭盒侧壁就如同一片白纱,不凑近仔细看不可能相信它是由大片大片的象牙雕成的。

清乾隆宜兴胎雕漆八宝纹茶壶 时大彬制

明/成化/斗彩鸡缸杯 (A.D.1465~1487)

铜器  商代早期/兽面纹觚 通高14.9cm 重0.4kg

西周晚期/宗周钟 钟身两面共装饰36枚高突的长形乳丁纹,极尽华丽醒目。此钟音质浑厚宏亮,有宗庙庄严气概。钟身铭文全篇约123字,是商、周单件钟铭最长者。

西周晚期/颂壶 颂壶因作器者为「颂」而得名。形制庄重、纹饰瑰丽,腹呈椭方形,颈部两侧有兽首衔环,此类形制硕大的方壶流行于西周晚期。颂壶口沿内环壁上及盖口外壁四周铸铭151字,两处铭文的内容相同,记录着「颂」接受周王册命掌管成周洛阳仓库此一职务的过程。

台北故宫国宝简录

西周 毛公鼎 (铭文字数最多,造型古拙)
西周 散氏盘 (铭文字数多,铜质特佳)

晋代 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唐代 颜真卿《祭侄文稿》 (天下第二行书,兰亭序为天下{dy}行书)
唐代 颜真卿《刘中使帖》
唐代 怀素 《自叙帖》
北宋 苏轼 《黄州寒食帖》 (后有黄庭坚跋,与王羲之兰亭序及颜真卿祭侄文稿并列三大行书)
北宋 苏轼 《前赤壁赋》

北宋 米芾 《蜀素帖》

唐代 韩干 《牧马图册》部分
唐代 李思训《江帆楼阁图》
北宋 郭熙 《早春图》
五代 赵干 《江行初雪图》 (五代名家绘画真迹,李后主题字)
北宋 范宽 《溪山行旅图》 (范宽真迹,有东方蒙娜丽莎美誉,台北故宫镇馆之宝)
北宋 李公麟《山庄图卷》部分
元代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后半卷
元代 黄公望《九珠峰翠图》
元代 倪瓒 《江岸望山轴》
元代 赵孟頫《疏林秀石册》
明代 仇英 《春游晚归轴》
明代 董其昌《奇峰白云轴》
明代 陈洪绶《倚杖闲吟图轴》
清代 乾隆 《清明上河图》
近代 张大千《山高水长》

北宋 汝窑 〔天青无纹水仙盆〕(汝窑无纹片的{wy}传世杰作,造型优美)
北宋 汝窑 〔莲花氏碗〕(汝窑另一代表作)
清朝 〔翠玉白菜〕(一般人眼中的玉之{dy}名品,知名度{zg})



郑重声明:资讯 【台北故宫文物赏析_4mao=刘涛=流云涛影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