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老桂系] 新桂系在桂平建立的两个兵工厂


    1923年(民国12年)10月,自称为"广西自治军第二军总司令”的李宗仁。在“广西讨赋军总指挥”黄绍竑的配合下打败了盘据在桂平一带的自治军陆云高部,占领了浔州府属(府治设桂平县)一带地方。李,黄xx因连年作战,武器弹药非常缺乏。为了给xx及时补充武器弹药。他们占领桂平不久。即决定在桂平县城内建两个兵工厂,其中一个叫桂平兵工厂,1925年春改称为“广西第二军兵工厂”,同年9月改称为广西兵工厂;另一个叫桂平翻弹厂。1925年9月改称“广西制弹厂”。这是广西新桂系统一广西前列统—广西初期的量大的军事工业。这两个厂制造的武器。特别是弹药能满足新桂系作战的需要。为李、黄进军南宁,左右江及柳州。桂林取得作战胜利的重要物质条件。也是李。黄能统一广西的重要因素之一。现将两个军工厂的情况介绍如下。
  广西兵工厂
  1923年底初建时称桂平兵工厂。厂址在桂平县城厢镇西关口一个庙于里。该庙有房三问,面积约一百平方米,庙前有一颗大榕树。古庙早已没有了,现在是县中医院所在地,而古庙前的大榕树仍屹立在中医院门前。    
  初建时由王应榆任总办。职工100余人。全厂分为造枪和修枪两部。机器设备很缺乏,制造能力相当有限,一支枪的零件还不能全部制造,只能制造枪杆。外机管、机管,弹匣等四种关键零件。其余零件均向广东小工厂购买回来装配成枪,到了1924年5月,经过七凑八拼才买全零件,装成{dy}支枪,经射击试验,从粤购买回来的退子钩、撞针,机板、机构、准星,保险片以及其他零件,不是钢材不良,就是制造不精,装成的枪,质量很差。为了提高制造能力,王应榆总办即呈请上报要钱买机器。省里拨了一笔款到广东购买一部份设备,这样能自制的零件增加了,但仍有表尺,送弹片、弹匣、枪机阻铁、上下枪箍,刺刀座等零不能自制仍须向广东人购买。由于广东厂家也资本小,生产数量有限一支步枪的零件还不能全部制造,只能制造枪杆。外机管、机管,弹匣等四种关键零件。其余零件均向广东的小工厂购买回来装配成枪,到了1924年5月经过七凑八拼才买全零件,装成{dy}支枪,经射击试验,从粤购买回来的退子钩、撞针,机板、机构、准星,保险片以及其他零件,不是钢材不良,就是制造不精,装成的枪,质量很差。为了提高制造能力,王应榆总办即呈请上报要钱买机器。省里拨了一笔款到广东购买一部份设备,这样能自制的零件增加了,但仍有表尺,送弹片、弹匣、枪机阴铁、上下枪箍,刺刀座等零件不能自制仍须向广东人购买。由于东厂家资本小,生产数量有限配套不全,造枪部的生产便因所购零件不足而经常停工待料,当时。平均每天造枪不到2支。修械部的条件则更为简陋。连一部机器都没有,如果要更换坏枪的零件,还得由造枪部制造更换,这又影响了造新的枪支。整个厂的生产亏损日益严重。
  1925年9月,新桂系统—广西后,为了巩固广西,加强战备,待机发展,决定进一步发展军事工业,在梧州新建几个军工厂,同时对亏损的桂平兵工厂进行扩建,主要的措施是将玉林兵工厂50多人及设备迁到桂平并入桂平兵工厂。迁厂址、增加设备、增加工人,更换厂领导等。
  迁厂址。扩建时厂址从西关口古庙迁入城里闹市中心的旧省长行署办厂。全城群众对把旧省长行署改为兵工厂非常害怕不不满,唯恐一旦发生xx爆炸会危及全城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于是桂平县参事、商会、教育局、城区自治董事会、闽邑宾兴馆、省立第八中学校、县立女子学校、城区高等小学校等闭体单位曾联名上书李宗仁、黄绍竑 等人,恳求将厂址移设城外距居民稍远之处。但李、黄却不予理会。回电说“政府在浔州设立兵工厂自有保险方法。且非造药专厂”“各界不必忧虑”。结果厂址还是定在旧省长行署扩建。工厂除全都利用行署原有的房子外,还扩建了—部分。但由于地盘太狭窄,绘图室和审俭室没法连起来。
更换厂领导。1925年10月,黄绍竑(当时是广西第二军总指挥,李宗仁为{dy}军)任命陈更为厂长,将王应榆调任苍梧道属警备司令。同年11月份将工厂改名为“广西兵工厂”。
  增加设备。陈更就任厂长后,正值广东省政府作出决定,禁止私人制造枪件出售。这样。从广东购买部分零件的路子断了、只好自己制造,别无他法。工厂便请示军务署督办李宗仁,会办黄绍(占领南宁后起的官名)拔款购买机器设备。李、黄一方面拔汇银子4000元至驻粤办事处购买机床;一方面从南宁军械修造厂(旧桂系陆荣廷建的兵工厂)调机床6台补充,扩建完成后,全厂有金属切削机床53台,其中进口设备1 7台,内有6尺车床3台,八尺车床l台。十尺车床l台。四尺车床l台,横挖床4台,刨床3台,绞盘车床1台,大小销机2台,磨刀机l台。国造机器36台。其中十尺车床l台、八尺车床2台、六尺车床5台、五尺车床3台、四尺车床l台。三尺车床2台、横挖床2台,直挖床8台,插床I台、大小销机2台,八尺来复线机1台,直刨机1台,磨刀机1台。磨光机2台,手力斜线桃1台。准星表尺座机I台,扫锈机1台,三十六匹马力油渣机1台。
  增加职工。该厂初建时职工只100余人,到1927年增加到226人。其中职工12人,工匠艺徒150入,护兵杂役19人,护厂官佐土兵45人。在工人中造枪部设匠目4人。领首2人,工匠104人,艺徒25人,合计135人;修枪部设匠目1人,领首1人,工匠10人,艺徒1人,长夫1人,合计14人,该厂工人很辛苦,每天要工作9小时,半个月才休息{yt}。工资却很低。工人工资大多数每月只6—7元,最多为60元。兵役7。5元。职员工资较高;平均每月每人67,4s元。工人平均每月每人为34。60元。工人多数来自桂平、窖县、恭城等县的农村和县城的青年。
  制造。该厂扩建后增加了设备,提高了制造能力。该厂制造所用的园钢、方钢、扁钢等各种钢材,都是从英国鹰立球厂购买的双簧牌钢。油渣机用的油渣来自英国,制造枪托用的无菌木、打铁用的松炭等在桂平买。该厂的生产,比较大的零件才利用机器加工,很多小零件还是用钳,锯、锉等工具手工加工制造。从1925午9月开始扩建,到1926年6月该厂终于造出了全部零件自产的步枪。产量也在逐步增加。质量明显比初建时好多了。只不过比广东石井兵工厂造的枪还差一些罢了。   
  1926年新桂系xx参加北伐,需要更多的枪械,该厂得到进一步发展。1927年全年制造出新步枪720支,平均每月制造新枪60支。平均每支90元成本。比民国14年(1925年)每支188.54元。减少了一半多。当年还修理各种枪支1264支。
  其时,该厂除制造和修理步枪外,还能制造xx和冲锋枪。1927年黄绍竑到汕头去活动,他的卫士佩的全是一色桂平造的冲锋枪。日本领事见了大为惊讶。因设备和技术有限,该厂制造的冲锋枪不多。还是以制造步枪为主。
  地下党活动。1926年6至8月间,该厂青年工人黄启荣在桂平秘密参加中国共产党组织。当时工厂已成立工会,黄启荣参加工会活动,向工人宣传革命道理,发动工人参加革命活动。1926年5月1日,我党领导桂平县群众示威游行,声援省港罢工斗争。广西兵工厂工会发动了150多人参加游行,黄启荣就去在前列,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xx后,黄启荣暂离工厂去广州,不久又转回工厂。这时工厂有党员5人,桂平地方党组织即令黄启荣组织成立党支部,并选他为支部书记。这是广西兵工行业中最早有党员活动的工厂和支部。1928年黄启荣到广西特委机关工作,当年3月到今贵港市的覃塘镇活动时因环人告密被捕,后被杀害于贵港市。地下党在该厂的活动到此停止了。
  停力。1928年北伐胜利后,李宗仁、黄绍竑为节省军费开支,决定广西兵工厂停办。10月广西第15军(新桂系参加北伐后,xx改称为中国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蒋介石为{dy}集团军,桂系留在广西守家的xx称15军,军长黄绍 )即派杨德均副官到厂负责看管该厂,并派20名士兵守卫。1931年该厂所有设备搬迁到南宁。合并入南宁军械修理所,扩建成制造轻重机枪厂。广西兵工厂历史至此结束。
广西制弹厂
  1923年冬,李宗仁,黄绍竑占领桂平后不久即在桂平县浔州府衙门清前街(现县人民政府大院内)建桂平翻弹厂,该厂占地面积约一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四五千平方米。初建时50多人,设备只有20多台皮带机床和1台50匹马力的煤炭蒸气机。主要任务是翻装子弹。初建时是去香港买来己拆散了的弹头,弹壳及发射药等回来重新装成子弹。据说香港卖的这些拆散子弹是欧洲{dy}次世界大战时过期的子弹,拿到香港拆散当废铜铁卖的。新桂系利用桂平船只通香港之便,买来再装成弱,非常容易,初时数量虽不多,也能满足需要。不久这种拆散子弹零件难买了,该厂就收集旧弹壳来翻造。子弹头则用10毫米园钢车锉成,底火是用手动压力机冲压搞成的。
  李、黄统一广西后,为了牢固地统治广西和待机发展,他们决定扩建弹厂,大量生产子弹,以供战时需要。1925年9月,李、黄将藤县翻弹厂迁到桂平翻厂扩建成“广西制弹厂”。并任金履新为第—任厂长。厂长下设副官(专司收办子弹)、会计、庶务、材料委员、书记专司文牍)、差遗委员、司书(专司缮录)、传达、勤务目各1人,监工委员4人,勤务兵6人、水夫、水夫、火夫、更夫各1人等。水夫是专司挑水洗子弹壳的而不是挑水煮饭的。
  工人由几十人增加到200多人。设备增加了制弹壳机,扩建后全弹都能制造了。初建厂时,子弹里装的火药全部是从香港买来的。1926年初梧州火药厂投产后。就从梧州运来制造。1926年后广西制弹厂制造出来的子弹,从里到外都全是广西自产的了,一点“洋”气也没有了。]926年7月调金子善为厂长。
  广西制弹厂制造的子弹种类有25种。其中有79、65、68弹;吹机65、吹机68、79水机关、68水机关弹,有药空包、无药空包弹,毛瑟空包弹,旱机关,科排弹,俄式76、66弹,76空包、65空包、79空包、减药79、减品65弹、79练习弹、65练习弹,三响钩、13响弹,日造30年式65连珠弹。村田弹等,生产弹种这支多,可见1926年新桂系xx的武器,是非常破旧和繁杂的。由于品种多,难于大批量生产,平均每日仅制造各种子弹约2000发,月产5-6万发。其中主要制造的弹种为79、65、村田、毛瑟等四种。在制造过程中,每五天把产量上报一次,月末各种子弹,送十发到军部试验。
  职工工资。该厂对生产工人的工资实行日工资制,干{yt}得{yt}工资。每月工资最少的仅8-9元,多的40-50元。职员的工资是按月发给。工资也较高。厂长每月128元,副官64元,会计、庶务各40元。材料、监工。书记各32元,差遗委员20元,司书18元,传达和勤务目9元,勤务兵,水夫伙夫7元。 
  1928年北伐胜利后,新桂系把在梧州的3个兵工厂和桂平的“广西兵工厂”都停产了,就是没在桂平的“广西制弹厂”不停产,还要多生产子弹做好战备。同年6月从梧州xx厂调来赖瑞麟任厂长(赖是广东人,曾任梧州xx厂技士,广西xx厂技师)加强对制弹的领导工作。
  1929年(民国18年)4月,爆发蒋桂战争。李宗仁,黄绍竑北伐时的第四集团军在武汉被蒋介石搞跨了。李、黄逃往香港居住。俞作柏回广西任省主席。李明瑞任编遣区主任。在俞、李接管广西制弹厂期间,因作战需要,叫赖瑞麟日夜加紧生产,产量便有所增长。同年l0月李、俞反蒋失败,广西制弹厂受劫掠而一度停工。1929年底李、黄重掌广西军政大权后,急令该厂复工制造,以供李,黄向亲蒋的广东xx作战之用。进军广东不久,因作战失利,粤军反占领梧州,逼近桂平。为保存子弹制造能力,李、黄急令厂长赖瑞麟于1930年初将该厂迁到南宁市北门街东岳庙一带建厂续办。改称为第四集团军xx部。广西制弹厂至此结束。 

(银舞飞孤摘自《桂平县志》)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新老桂系] 新桂系在桂平建立的两个兵工厂】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