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2-18 19:21:22 阅读4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圣井(又名圣泉),在山东省章丘市明水西南约10公里之危山北坡处。泉水清冽味甘,烹茶为饮甚佳。井泉北侧有十五六米见方的池泉,常年不涸。清道光《济南府志》记载:昔日有高僧在此建庙,名叫“圣泉寺”。旧时被列为章丘八大景之首,称为“危山圣井”。这里景色秀丽,林木葱郁。清朝邑人靳希孟曾赋《重游圣泉寺》诗赞曰:“一峰侧处一峰横,林木苍苍梵宇清。涧石多年丛细草,山僧少小不知名。经声罄韵空尘世,叠峰流泉列画屏”。
山上建有圣泉寺(又名:元音寺)、元音塔、讲经堂、玉皇阁等,每逢农历的三月三和八月八,当地人民都举办危山庙会。
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说起圣井,在民间还流传着这样的一则小故事。
据说有这么三年,危山地区没落个雨点,土地干裂,颗粒不收。当地的老百姓别说吃饭遭遇饥荒,竟连喝水也困难了。
有{yt}夜里,村民们隐隐听见危山上传来叮叮当当的凿石声。好事者便跑到山上,看有没有人在凿石头,然却什么也没看到。再仔细一听,原来声音是从山壳里面传来的,好像还能听到有人说话的声音。有一好事的村民问道:“里面的在干什么啊” ?没想到里面竟然传出一声应答:“凿井呐”。村民又问:“什么时候凿开啊?”里面又答:“等到扁担开花,铁牛上树。”村民们一听,便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说:“是谁这么能忽悠啊?有谁会相信扁担能开花,铁牛会上树啊!”众人哈哈一笑,没人当真。
第二天正逢山后寨大集。一个村民买了一些干草,用扁担挑着回家,顺便给女儿买的一枝鲜花插在了扁担头上,就这样往回走。此时,有一个叫铁牛的小孩在危山上拾干柴。日近中午时分,便背起干柴往家走。当铁牛走到危山北坡一棵大树下的时候,忽然看到满树上的枯枝,于是,他就爬上了大树折枯枝。这时,铁牛的妈妈来寻找儿子回家吃午饭。她老远看见儿子在树上,就大声喊道:“铁牛,你上树干什么了,还不来家吃饭!”这时,担着干草回家的那村民也正好走到这棵大树下。恰在此时,危山的山坡上突然“哗啦”一声,开了一个大井洞。过路的村民们吓了一大跳,忽见一个和尚从井洞中窜了出来,自言是从天竺国来的僧人。因见危山人民遭受干旱之苦,动了恻隐之心,便遁潜入山中凿了此井洞。
正在众人诧异之际,就见天竺僧用禅杖指着洞口说:“此时不出水,更待何时?”话音刚落,只见一股清水自洞中喷涌而出。捧一口,甜如甘汁,清凉入脾。再寻那大和尚时,竟见他架一片祥云飘然而去。由是,老百姓把天竺僧人奉若神明,称为“圣僧”。那井也就叫做“圣井”,那井中之泉叫做“圣泉”。自此,圣井之水源源不断地流下山来。她不仅滋润着危山周围的土地,养育着当地的父老百姓,而且一直流到平陵城的护城河里,哺育了远古的龙山文化,繁荣着平陵城的经济。
此后,每逢农历的三月三和八月八,当地人民依旧举办危山庙会。远方信客也纷纷慕名而来,庙会时,山上山下,人群如织,一片欢腾景象,商来贾往络绎不绝。危山大寺内的“圣泉书院”里,更有无数文人墨客,或讲学探经,探奇揽胜;或吟诗作赋,挥毫泼墨。那情那景,蔚为大观。
岁月更迭,人世沧桑。危山胜境也曾因遭受历史的洗礼,而一度变为断壁残迹。自改革开放以来,危山人励精图治,使的危山旧貌变新颜。如今的危山,更加胜过昔日的辉煌。圣井依然存在,景色更加清秀。不必说那新恢复兴建的元音寺、元音塔、讲经堂、玉皇阁等名胜,更不必说那圣井以及井泉北侧那十五六米见方的池泉,常年不涸。只那玉带般缠绕的盘山公路和沿途那花红叶绿的花草树木,就足以让人流连忘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