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2-18 09:12:00 阅读5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一个双目失明的人迷恋镜子又恐惧镜子。他坐在镜子面前深思、想象、回忆,为自己看到的一切感到颤栗。这个人就是博尔赫斯。
那块玻璃,巫术般地将现实中的一切收拢进去,使得每一件事物都有自己的影像,真实而虚幻。博尔赫斯深深地为镜子的这一特征而迷恋,并将这一特征融会到他的文学创作中,使得他的诗和小说充满了神秘的气氛。毫无疑问,镜子不仅成了他美学追求的核心要素,而且还深深地嵌入到他的心灵深处。
这就是博尔赫斯对镜子的恐惧。因为迷恋镜子,而对镜子倍加恐惧。这并不是一个纯粹智力的思辨过程,而是一次无法躲避的经历。博尔赫斯晚年的失明迫使他不得不接受这一悖论。这时,镜子已经不再是一片简单的玻璃,也不再是最初可望的“巫术般的,非现实的”艺术美,而是强大的现实,是摆脱不掉往事的无限回忆,是突然降临并让人手足无措的无形命运。于是博尔赫斯写到:“今天,经历了如此漫长、迷茫的/岁月,月缺、月圆地浪迹天涯之后,/我在想:什么样的偶然命运/使得我这样害怕镜子。”这时。镜子在博尔赫斯心中已经不是外在的物体,而是心灵的回忆。正是回忆让经历的往事一一重现,使得经历过的磨难又经历一次,甚至无数次。他害怕镜子其实是害怕面对回忆中“浪迹天涯”的岁月,因为回忆总是让他感到不安,总是走在浪迹天涯的路上。当然,作为智慧型的诗人,博尔赫斯并不是单纯地感受现实,他还在思考现实,只是思考让他同样陷入迷茫。“上帝创造了黑夜/配备了睡梦和各种形式的镜子/让人类感到反射/感到虚荣。因此让我们惊慌失措。”如果通过这些诗句,我们还不足以理解博尔赫斯为什么感到惊慌失措的话,那么下面的诗句将让我们看清其原因。他写道:“我们是我们自己的记忆/我们是形式多变、虚幻的博物馆/是一堆破碎的镜子。”是的,破碎!当一个向往纯粹和完整的人回忆自己的过去,发现他没有一个完整的自己,不过是一些碎片的堆积,这难道不是一件令人恐惧的事吗?我不知道这篇小文的题目是叫“镜子中的博尔赫斯”合适,还是叫“博尔赫斯心中的镜子”更准确。因为,是博尔赫斯让现实在他的作品中呈现出博尔赫斯式的影像,换句话说,是博尔赫斯的心灵使得世界发出独特的反射。但谁又能否定不是现实本身造就了他心灵这面镜子呢?对这类问题要想真的搞出个答案,必须借助哲学的思维。叔本华说:“世界就是我的世界表象,”而博尔赫斯说:“现实就是我的现实表象。”不过切记:这些哲言对于我们理解博尔赫斯也许有益,也许一钱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