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肺切除术后胸管的留置讨论« 医药家园

我们知道全肺切除术后的胸腔引流管其实是调压管,但因看到不同医院在全肺切除术后胸管的留置及处理有许多不同之处,想请教大家的做法以及优劣性。
1、放置位置:锁骨中线1或2肋间 还是 腋中线7肋间?
2、是否胸腔给xxx?
3、拔管时机:术后48-72后及时拔管?
最主要就是{dy}个问题,个人感觉放置在高位,只通过放出气体来调节胸腔压力更好操作,且保留胸液有利于患侧的填充机化,但大量的血性胸液又有潜在的感染风险,所以常需要胸腔内给xxx。看到有些单位放置在低位,也挺不错。所以希望大家讨论一下,怎样更合理呢?

标签: , ,

17 条评论 发表在“全肺切除术后胸管的留置讨论”上

  1. 全肺切除在临床中并不多见,主要的还是袖式成形更为多见,这也是肺癌手术切除的原则,但在实际的工作中,也会碰到全肺切除的手术,尤其是左侧全肺切除的比较常见。
    首先谈谈引流管放置的问题:在临床中和同行的前辈们也探讨过该问题,现在的做法有以下四种:
    ①在锁骨中线第2肋间放置一根胸腔引流管。这样处理的好处是术后操作方便,通过患者的呼吸即可调节术侧胸腔内的压力和纵隔的位置。不足之处是如果患者出现术后胸腔内出血不易及时发现。
    ②在腋中线第6或7肋间放置一根引流管。这种处理方法的好处是患者如果出现术后胸腔内出血或支气管残短漏气,容易及时发现,不足之处是引流管的管理相对复杂,且患者出现疼痛的症状比较明显,影响术后患者的排痰,活动等。有的战友提出将引流管放置在第8或9肋间,个人认为该位置偏低,术后膈肌升高会引起引流管对膈肌的刺激,引起疼痛,也可以造成引流管口的堵塞和引流不畅。
    ③在锁骨中线第2肋间和腋中线第6或7肋间各放置一根引流管。这种处理方式的好处是对于术后胸腔内发生的情况能够及时发现,不足之处是除了患者的活动受限,疼痛引起排痰受限外,也增加了术后胸腔内感染的几率,因此这种处理的方式在临床较少见。
    ④不放置引流管。部分临床医师做全肺切除术后不放置胸腔引流管,而是在术后的48小时内做锁骨中线第2肋间胸腔穿刺,直到抽出胸腔内的渗液为止。这种处理方式是患者术后疼痛症状轻,很早就能够在床上活动,也许最初的想法是不放置引流管可以减少胸腔内感染的几率,但术后的胸腔穿刺也有引起胸腔内感染的可能。不足之处是不能够及时发现手术后胸腔内的出血和漏气。
    谈到调整引流管来控制胸腔内深夜的平面,有学者认为应该将渗液的平面低于肺门的水平,这在实际操作中并不是很现实,首先是如果放在第2肋间,往往该平面也略高于肺门,如果放在腋中线6或7肋间,液平面的调整要靠影像学判断,需要经常做胸片或xx,况且引流管放置的时间很少超过72小时,在术后72小时就出现支气管残断瘘的几率很低,及时出现,也是手术技术的问题,况且在去除胸腔引流管后,胸腔渗液平面很快就会超过肺门水平。
    有学者认为引流管的长度可留置比较长,从下胸部一直到第二肋间,上面要留有相应的侧孔,这样同时可以引流液体或者气体,这到不失为好方法,较长的引流管在胸腔内,患者活动后胸腔引流管因为没有肺组织的阻挡,有损伤肺门血管残断的可能,该方法在我们医院没有试过,请各位战友可以讨论。

  2. Drainage after pneumonectomy is still controversial.
    A balanced drainage system is most popular (51.2%). Suction was generally stopped by the 4th postoperative day regardless of operation type and drains removed by the 4th postoperative day, except in surgery for empyema (82.4%) and oesophageal resection (70.7%) , in keeping with the principal of space collapse in the former and drainage of potential leak in the latter.

郑重声明:资讯 【全肺切除术后胸管的留置讨论« 医药家园】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