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燃烧的岁月——之一- Windows Live

激情燃烧的岁月——之一


“菜鸟”考三级
带着一种年轻人的冲动与激情,狂妄自大的我于2003年11月跳过拉计算机二级考试报考了计算机三级pc技术。
然而我的狂妄与冲动并不是随机的那一种,它是有历史的。高中时我就知道了国家有一种计算机等级考试,对计算机狂热的追求者自然在进了大学后也不会放弃这个想法。对电脑心驰神往的我与她的每次接触都显得那么兴奋与紧张,慌乱之中,我怎么也无法表达出我对她的爱慕之心,并征得她的同意。整个高中,一共上了短暂的三四节电脑课,而且每次都是那么的匆匆,所以都18岁的我连一个最基本的粘贴、复制都不会,这和电脑“白痴”有什么区别呢?
到了大学,我依然是一个电脑“白痴”,而且不经常上网,即使我有了更多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因为我认为泡网吧的人绝不是一个好孩子(很幼稚吧!)。保守的我整天抱着《微积分》和《大学英语》泡在教室里,leading a simple life as it was in senior middle school.然而,我始终没有放弃追求她的念头,相反,我与“她”在课本上更多的接触更加激发了我对她的热爱。终于有一次,大一上学期要考计算机了,一直追求优秀的我决不允许我在“心爱的对象”面前丢脸,所以我要考好。下定决心后,我用我的积蓄买了一台二手电脑,两千块钱,没有和父母商量,就为了一次小小的计算机考试。也就是从那里开始,我这白痴开始有些长进了。
03年暑假,幸运的我刚好碰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作为一名大一的学生,我有幸参加电子设计大赛的培训,而这也为我报考三级PC技术准备好了前提条件。当时我们在仪器学了一个星期的单片机,三天的数字电子技术和模拟电子技术。尤其是单片机的学习对我的影响{zd0},虽然我没有多少的基础,然而我还是看懂了许多。做单片机的实验时大程序我没有编出来一个,可是思想却因之提高了许多,而且搞硬件设计的还要对系统非常了解,否则程序无从下手,所以我在那七天内把单片机系统搞得还算马马虎虎吧。我至今尚怀念和我们一起上课的同学在一起学习单片机的那仅有七天的日子。每天早上六点多起床,七点吃早饭,八点上课,老师先分块讲一下原理,然后给我们一道实验题让我们做,每人一套实验设备,一台电脑,把编好的程序直接传到仿真器,实时验证。当你看到你真的可以用程序控制实验板上数码管的显示的时候,甭提你有多高兴——把设想变成了现实,而这也正是电子设计的魅力所在。可惜,我当时只是分享了别人的兴奋。每天晚上十点多,我们一道三人走着谈着有关单片机的东西,来到七里铺那个准备关门的饭店——享用我们的晚餐。咳!七天左右的时间学完一本单片机,而正常的教学却安排了一个学期,更糟的是学好的,达到或超过我们学这么七天程度的寥寥无几,可叹呀!想一下,我们是谁?我们是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我们可以想别人之未想,我们可以做别人之未做,我们年轻人真的可以创造奇迹!
进入大二,03年9月份,积淀甚少的我没有参加“北斗星杯电子设计大赛”(北京理工大学主办),然而冲动与激情尤在,对电子设计无限魅力痴情的我也就立即把自己定位于三级PC技术。年轻人确实有一些狂妄自大,眼高手低,我当时就不怎么把PC技术放在眼里,然而到了真正投入学习的时候,我才感到“路漫漫其修远兮!”
为了考PC,我放弃了寒假去上海“渡假”(其实是探亲)的机会,从图书馆借了一大堆关于计算机方面的数回到了阔别一年的河南老家。一年了,都一年啦,没有亲人的呵护于关爱,没有家庭的温馨与自在。激动荡漾在心间,泪水闪烁在眼边。
回到家,{yt}时间安排好一切,我便废寝忘食于我心爱的三级PC技术。其实正式开始的学习不是在家中,而是在我回家的火车上,那时我便将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周明德编著的《微型计算机原理》看来几十页,因为喜欢,所以我学得沉迷。假期里,我早上七点多起床读会英语便开始了PC技术的学习;晚上学到十一点多甚至学到一点多。过去的早上,我爸爸总是崔我起床,还责备我说就我这种作风还想考好。而在这个假期,他不在崔我了,这也是{dy}次呀。短短的五天时间从一月八日到一月三十一日,我很快地看完了整本教程。其实也不能称之为整本,实际也就三章:{dy}章、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第四章、Windows98的基本原理和第五章、PC机常用外围设备,这三章我学得还可以,而二三章就如同看天书一样,一遍又一遍地看还是不知所云,心中无所得,没有一点轮廓。没有关系,好歹还有这么多天,先把力所能及的给抓牢,再说二三章,又用了8天时间把一四五章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并认真地处理了附带的练习题。接着,我又安排了一下时间,40天的假期,我要用27天的时间打攻坚战。我用2天时间啃了8086的各部分组成,由于我啃得很是用心,居然有了收获,竟然看懂了许多。接着到了32位的Pentium处理器,其寻址,标志寄存器实在是难学,啃都啃不动。无奈进入了汇编程序的学习,这可是PC技术考试的重中之重,没有它过PC同样没戏。自认为电子设计培训是搞过8位的汇编,这个没有问题,谁料到大不相同。更可恶的是南京大学出的教材没有实例,没有图解,甚至可以说是折磨人,无数次的强攻,屡战屡败!每次晕晕乎乎的,欲入”仙境”。一半的假期已经过去了,我可不能给自己丢脸,当时我还在朋友面前吹嘘其简单,过PC小case,而现在,我在考虑我要是过不了该怎么办。学第三章的PC技术组成原理机接口技术,我用了{yt}的时间试了一下,不行,汇编学不好,第三章根本没法学。
幸亏我早有准备,我还有其它资料。我再次拿出了周明德老师的《微型计算机原理》,我当时顿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从头儿看,从头看!我兴奋得几乎叫了出来。于是{yt}我看了二十来页,而且是越看越明朗,越清晰,越自信,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在我脑海中基本有了基本的轮廓。真实太爽了,我真是太高兴了,一看表,午夜一点多了。不免回首看一下书本的介绍——第五版,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周明德编写。而南京大学编写的教材第二版还不如{dy}版的《三级A类教程》。是的,确实是高教社规定的教材,可是教材的质量{jd1}化称不上经典,甚至有一点垃圾,可以说这种书是靠“制定教材”吃饭的,没有计算机考试想怕出版这种书的人早就饿死了。何以见得,就由我来给你一一道来吧:
1.?诸如许多芯片没有实物图,部分无逻辑图,且大部分没有流程图,使读者很难“建构”(在大脑中建立其工作模型),这样读者就很难透彻理解芯片的工作原理。
2.?许多指令的简称没有英文全称,不方便读者记忆,尤其是在IA(Intel Architecture)——32指令部分,草率代过,有些不负责任。然而,周明德老师的《微型计算机原理》一书在这个方面做的非常好,所以学汇编还要找像这样的书,否则你会走不少弯路的。
3.?另外在IA(Intel Architecture)——32指令讲解中,汇编语言(第二章),头绪混乱,没有一个好的篇章设计和内容安排,排版不分主次,使读者分不清重点,这种现象在后边的章节中也有不少表现。
4.?外设部分,软驱、光驱,COM口,等连接方式,各引脚信号,其与主板的控制关系缺少,没有实际的图形。
5.?缺少活生生的现实产品及其性能、原理和应用。
其实我说这些并不xx是为了批判由南大主编的计算机三级教材,而是在给其提意见的同时能够借这些不足对今后的考生的备考有所指导。同时我还想告诉大家,考三级仅凭一本教材是远远不足的,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想考好PC技术考试,不博览群书,拥有渊博的计算机文化知识是不行的。
然而清华的非指定教材图书就不一样了。她们——简朴、严谨、无所渲染,俨然一股学术气氛。各章、节次清晰明了,而且文章中图解形象逼真,生动活泼,排版好,各读者以层次分明的感觉,不像南京大学的,就那么一大堆东西你调吧。南京大学搞历史可以,然而搞计算机就要向清华学着点了。清华的另一本计算机方面的图书作者的一句话讲得好“我用四十年的时间去研究计算机并参与教学,我用十年的时间去写这本书”。这就是清华,我们中国的学术圣地,而搞学术的人,尤其是伟人也正是这样!然而,清华的也有不足之处,如一些东西讲的不到位,不详细、xx等。但清华首尾一致,清晰明了,更重要的是没有错误。
我用十来天的时间将清华的《原理》悟透了2/3,后拿起三级PC教材便拈重若轻了。由于我没有学许多数电方面的东西,三章的芯片学的不好,而且许多参数仅靠课本上的轻描淡写是不够的,所以,那部分学的很没有把握。
假期里,我练过几次模拟,{dy}次得67分,很悬,弄不好就挂了。机试马马虎虎做出一些,很没把握。一开学又是一场紧张的战斗,不停的模拟复习、做题。直到三月份,我没有在电脑上用MASM编过程序,也不知怎么查看结果。崇拜清华的我借了本《80x86汇编》看了起来,于是上机开始上手。编程也随心所欲起来。然而我始终不知如何用debug查看结果,只会调用显示程序,显为ASCII码。
临近考试,我又狂做了几套笔xx,结果离良好很悬,把握很小。然而当时汇编真的上了一个高度,高教的汇编17套题,我用了{yt}半的时间就做完了,同时还得上课,而且几乎不出错,错就错在马虎上。
学校很坑人,要练习机試,熟悉上机环境,就那破电脑收我们2.5元/小时,这不分明是在宰人吗?平时才1元/小时。我上了一次也就不上了,没钱啊!为了对付学校,我当时扬言一定要搞到无忧的上机软件。3月29日晚,我用百度、Google两条腿并肩作战就搜汇编模拟盘。搞了一晚没效果。然而得知一个地方提供钥匙盘,于是早上6:00准时起来下钥匙盘(我们学校限时供电)和软件。然后进DOS,在DOS下安装,制作钥匙盘。停电后又在同学的笔记本上继续做。又是UCDOS,又是软盘。我课都不上了,就为了成就此事。终于,我成功了,显示器上终于显示出了“无忧的软件开始画面”,对其极为敏感的我读到“按S鍵进入考试”,我激动的想哭,因为从3月26日xx一直忙到周二,“为伊消得人憔悴”一颗男子汉坚强的心支撑着我这疲惫不堪的身躯,我一定要弄到手,不见黄河心不死。我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终于可以为我们的PC战友们献上一道大餐了。我慎重的按了“S”,输入了准考证号进入模拟考试。可画面显示120分钟,定眼一看原来是笔试。精疲力尽的我无力愤怒了,面对失败的我,按下Alt+Ctrl+del,退出了DOS,我小心的关了笔记本,退出软盘。坐在床上仔细的定了一下神,刷牙、洗脸。已经8:20了,快没早饭了。
放弃了原来的想法,冷静的我审时度势决定进入仿真模拟xx阶段。为了PC,我放弃了一切。为了爱,我敢于冒天下之大而不韪。沉浸于考试模拟中的我吸取了上次英语四级考试的教训,注意调节身体,健康状态{dy},考试状态第二。为了找软件,一个星期没有好好练,不免手生了许多,然而由于昔日坚实的积淀,说来就来,很快上手。我记笔记记了两本,我复习了一下,而原来在笔记上记的专项,专题已没有时间复习了。
考试这么快就到了,找软件失败的我怀着一种哀兵必胜的胸怀与一种沉着、冷静的心态还夹杂了新手的几分激动与兴奋进入了计算机考场。笔试不是很对口味,原来一些经典的考点都没有考,多媒体和芯片倒是考了不少。虽然有些遗憾,考完笔试后我估计了一下分数,我坚信我必过。然而良好是拿不到了,因为有好几个题都是蒙的。很兴奋,下午复习上机,看了不少做过的题和记过的笔记,又做了很好的休息,我再次已饱满的精神出现在机试考场上。一直到考前,我都不知道如何查看运行结果,知道考试的路上,一位同学说可以用EDIT打开,当时我将信将疑。我用17分钟的时间把机试就给搞定了,就等待着查看结果对不对了,用DEBUG,依然看不出来,试了几试,无效,一气之下,我决定编写了一个显示程序。为了保险,我先在考号文件夹下备份号原来做好的,后建立了新的ASM文件,为PROG2.ASM,加上了显示程序(这是我在考试前做好的准备),结果显示了一大串的ASCII码,而且“乱码”,不是我希望的16进制数,失败!!!!!删除了PROG2.ASM,只剩下17分钟了。再试一下EDIT打开OUPUT吧,(我在刚做完试试过一次,不行)结果,我突然发现路径下位input1.dat,而以前输入的为input.dat,所以打不开是肯定的。兴奋的我小心翼翼地敲入input1.dat后按了回车,结果打开了,一串16进制数!我用笔记了下来,运算出结果,后打开output1.dat,一个个仔细核对,前边的xx一致,只是倒数第二个有出入,要求是空格,而我当时没有使用。只剩下五分钟了,改!改了半天,我害怕了,害怕弄巧成拙,不管了,就按原来的吧而我当时也确实有点紧张,大脑不受控制,兴奋、激动、紧张、改错了怎么办,罢了,就这样吧,料他也不会扣我多少。
6月4日下午,成绩出来,笔试及格,机试优秀,我顺利通过。虽说有点遗憾——没有拿到优秀,但一个电脑“白痴”达到这种地步已经很不错了。罢了,罢了,下次努力算了。
本人借此篇——本人过三级的全过程,鼓励那些同道中人,拿出年轻人的锐气与火热的激情,你一定能过,即使你现在很“菜”!
本文为作者原创,如欲转载请发邮件到, 告知转载至何处即可,本人不予追究法律责任。
郑重声明:资讯 【激情燃烧的岁月——之一- Windows Live】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