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前提是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卫战胜- 职业日志- 价值中国网 ...

  一、   城乡统筹,要产权明晰,放弃产权彻底私有化的幻想

  xxx理论告诉我们:资本主义可以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也可以有市场经济。但中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之高低,并不取决于私有化程度的深浅,而主要取决于资源由谁配置,价值由谁管理。由社会和市场进行公平等价交换的资源配置和价值管理,就是市场经济。由非市场因素进行配置和管理,如封建主义下的自给自足、一大二公下的政府统管、新自由主义下的黑恶强索,则都不是市场经济。这需要新的经济体制加以对应,但{jd1}不是目前比较流行的新制度经济学。当然,制度通过协调人们的信念控制着参与人的行动决策规则。在信息不完备和信息不对称的世界里,制度可以帮助理性有限的参与人节约决策所需的信息加工成本。但我们仍需在中国化的xxx主义指导下,在朝鲜模式(死守国有制)和苏联模式(国有制巨变为私有制)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这也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经济领域运行的内涵所在。这对中国社会主义的存续、稳定及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

  产权彻底私有化就可以解决问题吗?前苏联及东欧等国家剧变之后,虽然私有化程度大大提高了,但经济并没有同步更加市场化,相反,其市场化进程还不如中国呢。因此,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绝不能牺牲多数人的民心来换取激进式的所谓“合乎理性”。理性是冰冷的、是灰色的,民心才是活生生的。现在中国人民的民心所向虽然不是计划经济的“一大二公”,但更不是象西方国家那样采取彻底的产权私有化运动。民心所向是什么?我觉得可能是民本创业型经济,农村合作社运动。总之,不是蔑视私权存在的那种经济体制。寒冬腊月为什么有人躺在地里睡大觉?这是值得深思的!解决城乡统筹发展问题的前提就是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我们不难看出,城乡统筹,不外乎是为了科学解决三农问题。而农业则是产业价值链的基础、创业价值链的基础、绿色经济的基础,也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城乡统筹,将土地生产潜力释放出来,土地使用权实现流转;可不是新自由主义制度经济学说的那样,把土地私有化或变相私有化。当然,这样做可以带来GDP的新一轮经济增长,然而对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一定是{zh0}的选择。更不符合中国民心国情。产权明晰不等于私有化。国有制也不是社会主义。xxx理论告诉我们: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只是为了打破旧的死水一潭的平衡,激发人的竞争意识,从而调动人的积极性,最终目标是走向共同富裕。共同富裕必须建立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共同劳动的基础上。在xxx的“自由人联合体”里面,劳动人民每个人都拥有劳动力产权,也多多少少拥有物质方面的生产资料。在社会化大生产的条件下,每个人都不能单独地劳动,每个人只能自觉自愿地把自己的生产资料和别人的生产资料有机结合,才能现实地进行生产。这种作为“自由人联合体”的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和共同生产劳动的组织形式,是非常先进的,农村合作社组织就具备这些特点,但它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公有制,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私有制。这可能是走向共同富裕的一种经济发展制度?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向中级阶段甚至高级阶段的发展的一种组织范式?

  二、   城乡统筹,要赋予农民主体地位,用农合组织将农民组织起来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明了下一步中国农村改革的大方向。xxx的话一出,海外很多媒体就把土地流转解读成为土地私有化的开端,或者变相的土地私有化。官方马上出来回应说明土地流转不是土地私有化。无疑,土地流转是一个很好的设计,但如何能够保证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不会从赋权农民转变成赋权资本呢?如果没有这个保证,其产生的结果可能是谁也承担不了的。资本并非农村的对立面,农村的发展需要资本。问题是,谁是主体?赋权农民就是要以农民为主体,引入资本。组建农村合作社经济组织,同样离不开资本支持。问题是资本的组织形式也需要创新。从创业投资的发展历程来看,这种机制是有利于在农民和资本之间的架设起公平交易的桥梁的。在过去,农民和资本之间并没有一场公平和理性的交易。因为在投资过程中,基层干部必然为了私利,站在资本一方。一旦资本和基层政权要求流转农民的土地,什么样的困难和来自农民本身的阻力都是能够加以轻易克服的。中国的农民到现在还是个体。农民要成为主体就要组织起来。日本和韩国,包括台湾省等国家或区域的农村发展成功,不仅仅是这些国家的农村政策问题,更是政治条件问题。就是可以使有组织的农民对资本力量构成一种平衡。但在中国,达到这种平衡的希望大吗?农民创业能赚到钱吗?农民没有农会,没有商业机构。只能做很低下的种植和粗加工。但是,现在可以利用“公司+工厂+农户”模式做大项目。公司负责品牌和营销、工厂负责深加工、农民负责种植和粗加工。这种模式中,融入创业金融机制,来帮助合作社农民化解对资金的需求。而创业投资机制不但可以提供资金,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帮助农民享有农村土地、金融保险、农产品加工、销售流通、技术服务等方面的主动权。

  创业投资人深知:投资企业如同农民下田播种,农村合作社基因是导致项目薄收的原因。基因不好,费再大的力气后期追肥也难有收获。要命的基因的确很重要,在合作社成长的过程中,关键的几个环节,品牌力、营销力、组织力能否跟上,又是一个重要的风险控制。首先是保证基因正确,其次,保证成长过程中的几次关键营养和风险控制到位。这种科学育种中心和资本的科学农场主结合,才是丰收的保证。这方面,位于欧洲的西部的荷兰,做的非常好。荷兰的土地资源并不丰富,劳力成本高于我国数倍,且先天的气候条件不好,却能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农业出口国,乳制品、鸡蛋、猪肉、马铃薯、花卉的出口长期居世界{dy}。荷兰农业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重要的因素之一在于其产业能以市场为导向,通过不断的创新与研发,在生产专业知识、管理技术、营销技术及环境保护制度等各方面发挥竞争优势,成为国际营销的{zj0}后盾。反观我国农业部门以往着重于生产导向的技术革新与产销失衡的处理,相对忽略市场需求的变化,使得部分农产品即使质量优良,却无法拓展市场,难以发挥本土农业的竞争优势,不利市场竞争与产业之可持续发展。如能结合国情并借鉴先进经验,中国农业即使资源条件不佳,面临严峻挑战,仍有机会走出困境成为具竞争力的产业,关键在于我国是否能掌握竞争优势,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之农业产销体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大量准确的市场信息、快速灵活的产品调整能力和农业科研水平的跟进力。否则,在不断变化的国际市场上,任何一种产品都有可能丧失原有优势,甚至被淘汰出局。因此,要建设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必须将市场为导向在中国扎根才行。第二个重要因素就是农合组织。荷兰农业的力量不仅在于高新技术在农业中的普及,更在于农民高度的组织化程度。各种各样的农民合作社组织使他们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专业群体,农民借助这个群体的力量,获取信息,获得资金,推销产品。荷兰的农业合作社遍及生产环节的各个领域,无论是种子的培育,饲料肥料的供应,还是农产品的销售,都可以通过加入合作社得到解决。不仅荷兰是这样,在欧洲其他国家近年来都掀起了合作社热潮。欧盟数据显示,荷兰农产品的83%,意大利农产品的55%都是合作社企业提供。在欧洲规模{zd0}的合作企业声称其销售额足以与任何一位对手匹敌。合作组织的成员常常被设想为仅仅是中小规模企业在当地的分支机构,因而在范围和领域都受到限制,但他们根植与所在国,具备另人惊讶的基础和稳定性,这恰恰使他们在新的全球经济下处于强势地位。通过成员深度参与的管理模式这种合作社体系非常适合于将农民的目标和社会目标结合在一起,使他们能够并肩与跨国企业进行艰苦的市场争夺战。

  总而言之,搞好城乡统筹,前提是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也就是改变过去旧的发展思路和模式。而不能把经济发展方式狭义的理解为经济增长方式。GDP重要,创业创新更重要,事实上许多人的心中都有梦,现在已经有太多回乡创业的青年造就了为数不少的创业成功案。他们给社会证明了:在大家以为没有机会的偏远乡镇,不但可以拥抱梦想,还能创造事业,满足人的需求。在原本没有机会的边陲,同样可以创造许多幸福的天空!中国自古以农立国,大多数劳动者还是那些农民,调查发现,我国90%以上的农民有较强的创业欲望,只有不足10%的农户没有创业想法。如果不助他们中的大多数转化为创业者,不抚育他们创业创新,就是大都市搞的“歌舞生平”,也不能称呼为创业型社会、创新型国家的提法更是奢谈。一句话,城市统筹的核心是建设创业型民本县域经济。

郑重声明:资讯 【城乡统筹,前提是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卫战胜- 职业日志- 价值中国网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