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马大力!_游而生侠_新浪博客

    关于马大力先生,刻骨的记忆是他对“陆地巡洋舰”的介绍,此前,我们知道“沙漠王子”或“4500”,但不知道什么是lc80。马大力先生这个名字,从此开始传播,并凭此左右了我们的选择,确定了他在我们心中的地位。关于马大力先生的另一个印象,是通过“千喜之旅”,在2000年,这个节目随同“凤凰卫视”风靡大陆;我们的心,随着节目中那一队跋山涉水的越野车激情跳动。有媒体介绍,马大力即是那批车辆的改装者。从这个侧面,我们大抵可以判断马大力在香港越野界的影响力——这就是传播的力量。知识改变命运,见识改变生活,身在香港的马大力因此醒得更早、走得更远——据悉,“他早在一九八七年,即开设了一家‘四驱专门店’ ,是继日本之后,{dy}個亚洲地区开设四驱車改裝公司。”遗憾的是,随着大陆“越野e族”的成立、业余越野车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却很少看见他出现在大家的视线当中。马大力现在干吗?还好吗?寻找马大力!

 

百度有关马大力的网页

马大力和他收藏的车

马大力谈悍马

家访4驱名人马大力

 

附录:

[

 

转贴:马大力为凤凰卫视“千禧之旅”改装心得 老故事了,马大力对事情很执着,比较讲究科学性,做的比较早,因而某些厂商和某些国内改装店不太接受他,看看他公司的网站 千禧之旅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记录了我﹝马大立﹞和一群来自中、港、台的中国人,在二十世纪末,开着五辆吉普车由希腊的奥林匹克到中国的万里长城,这个旅程横越欧、非、亚、三大洲,当时估计整个旅程不少于一百二十日,起码三万公里。这个计划是由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发起,准备将一路上碰到的事物拍摄下来,再透过卫星每日向亚洲和欧洲播出。 香港凤凰卫视在1999年7月下旬找四驱专门店合作,改装一队越野车队。他们要求这批车必须可乘坐19~21人;同时要放下大量卫星传送仪器及摄影器材,再加上大量日用品,估计每辆车要超载1000公斤以上;要克服浩热的撒哈拉沙漠和严寒的喜玛拉雅山,气温相差近90°C;地形方面也十分复杂,有山路、大沙漠、沙丘、小石路、公路、冰雪路,并要由海拔负410米爬到世界屋脊近6000米;他们更要求车速不可低于每小时150公里。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工程。虽然我公司有十几多年改装长途越野吉普车的经验,但这车队除了越野外,还要面对其它困难,例如严重超载及在极度缺氧的恶劣环境下行驶等。对我公司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千禧之旅的车由于决定不采用任何后勤支持车,这次车队改装是十分困难的,因为除了要一般越野及行李外,更要兼做拖车,后勤等,六辆车轮改装及装备和一般改装有不少分别,车子除了要可以抵受长时间行驶外,必须有一定越野性能,载重量可达1500KG,引擎并可以抵受近100度温差,及长期在沙漠行驶。我在设计这批车时,把六辆车设计成不同用途,以配合凤凰卫视中文台的需要。 一号车是领航车,需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可以冲过一些障碍物,又能推动一辆50座的中巴,一号车采用了澳洲ARB重型头防撞器,美国WARN8274快速WINCH 绞盘,以防止车陷入沙泥中,可以自救又能救其它车辆。防撞架外加有前两拖用车●,并装有日本IPF雾、雪、雨灯挡及KOITO强力可变距射灯,悬挂系统加高了80mm澳洲OME强化套件。整个底盘,前差速,中波箱及油箱都加上了日本VERIO及DAKAR保护板,引擎为了加强防水性能,除了ECU等电子设备改了防潮外,入气口也改高了,采用澳洲SAFARA防水装置,上面更加上了一个空气过滤器,这配件可以把空气内的沙泥水和空气分开,在沙漠及大干泥地十分有用。由于要装不少行李,车顶选用了澳洲TJM 2.0米合金行李架,车顶左右两侧更各装有日本IPF924遥控灯,以方便在不同角度可以照明。车顶装有日本DAKAR尾高置剎车灯,方便车子在野外或沙海行驶,泥海卷起时依然可以清楚看到前车的位置。车尾加有一条日本DAKAR防滑尾楼梯,车尾同时也有一个拖车架及两用拖●,除了可以拖车外,同时也是一个防撞器,车铃方面是选用最坚固日本/ 意大利OZ 16" 合金铃,车呔采用了日本石桥{zx1}MT万用野外胎。尺码为265/75R16可以在沙,石,泥,冰,雪及公路行驶,尤其是泥、石、雪面特别好。 车尾配有日本VERIO防滑差速器,以防止车轮打滑,车头设有AVM FREE WHEEL HUB,前轴锁,以防前转向轴不必要磨损及省油。车头加有ARB高速气泵一个,可以自己打气。而泥挡板也十分重要,因为我们是一辆接一辆的车队,如没有可靠耐用的大泥挡,后车的前挡风玻璃一定不保。{zh1},我决定用目前{zh0}的DAKAR泥挡。这些泥挡底部两面都有金属片及钢线吊起。车顶加有两条后备胎,一号车有很大机会发生意外,因为是{dy}辆车,所以要用3条后备胎,此车比其它车多了一条,沙漠板一对,在沙漠是必备不可缺少的,硬拖杆一条,用来拖起自己队友的故障车,因为我们没有后勤拖车,若在38,000公里内任何一段路,引擎,离合器等坏了,我们可以把坏车拖动一起走,车尾后备胎同时也加有保謢架及车牌架,以方便同时装上两个不同国家车牌,车窗门装有四个大雨挡,以减少风沙雨吹入车内。而车的散热及冷气都经过特别改装以适合近90度温差。车顶同时也有Hi Lift Jack,维修工具,泥铲及拖车带等。车内{zh1}一排位拆去,放上了不少维修配件,包括有油箱,水箱,转向胎箱,胎尺,推杆,水拨,皮带,泥挡,灭火筒,小修套件,剎车碟,离合器,剎车总泵及分泵,FREE WHEEL HUB,悬挂系统,动力胎泵,风扇及风扇离合器等等。各种后备配件,另外每车当然有一套日本轮呔雪链及法国YACCO不同温度机油及水箱水等,而每车内都有一部对讲机。 由于时间累迫,我只顾打点各车的装备,而我的随身行李,则由太太替我打点。 二号车是电视台指挥车,设计上和一号车有一点不一样,车头采用TJM T15合金防撞器,美国WARN M8000绞盘,日本KOITO射灯,可调校高低,IPF雾灯挡,悬挂系统加高,底盘强化板,防水及防沙泥装置,TJM 2米行李架,车顶装有一条后备呔,铝桥一对,澳洲胶油箱四个,HI LIFT JACK铲泥工具一套,DAKAR尾高置剎车灯,尾DAKAR泥挡,DAKAR尾防滑梯,OZ 16"合金軨,石桥265/75R16 MT胎,VERIO 防滑差速器,AVM前轴锁,尾后备胎防撞器等,机器及散热改装所有车都一样,车最尾两坐位同样拆去,以放置摄录机和雪链等。 三号车是大队卫星通讯车,前面采用澳洲AUSSIE合金BULL BAR,车顶采用TJM 1.6米行李架,车顶安放了自动追踪卫星天线,座位一共拆了四个,其它空间用来装卫星器材及行李,其它改装和二号车差不多。 四号车和三号车差不多,只是车顶行李架采用TJM 2.0米长的,车内同样是3座,所有空间拿来装行李。 五号车和一号车差不多,车子除了少了两个IPF924遥控灯外,和一号车的改装一模一样,这是有原因的,因为一号车最危险,一旦一号车发生重大意外,不能修理,五号车可以立即补上做领航车。而平时五号车是在{zh1},车尾拖车架及拖车 是防止被撞的最住武器,这一点在国外被证实是正确的,不少撞向五号车尾的车都坏了,但五号车却丝毫无损,车内有5个座位,所有修理工具都放在这车内。 六号车是后备车,没有大改装,只有澳洲TJM T16U架,TJM 1.6米行李架,防水装置,DAKAR泥挡,DAKAR尾梯,VERIO及DAKAR底盘保护板,IPF C800射灯,VERIO防滑差速器,等车身没有加高,也没有分沙泥器及爬山MT胎,这是由于此车只是后备车,如有车发生重大意外不能修理,六号车可以马上付运,并把MT胎分沙泥器等从旧车拆下,再安装上,是十分快和容易的,这样可以省回不少改装费。事实证明我们车队改装得十分成功,我们走过了不少世界之最,包括地球上{zd1}陆地及世界屋脊,高度相差约6000米,气温也从非洲,中东沙漠到冬季的青藏高原相差近90度等等。整个行程38,000公里,历时131天。而六号后备车始终没有出动救亡,只在中国会合我们一起完成旅程。 整个旅程我们只损坏了两条弹簧,三个车胎及一个TJM合金防撞架。防撞架是撞山而毁的,该石壁有80厘米厚,被二号车撞出一个大洞,而车子在TJM合金架保护下,引擎没有问题,连水箱都没有坏,可以继续行驶,后来我们说这防撞架救了司机,也救了车子。

一路上,很多人问我们是否自来日本,每次我们都十分严肃地说:“CHINA”,我们来自中国,而且是一个完整的中国人队伍,因为大家来自五湖四海,更包括有少数民族、汉族、香港及台湾。这次千禧和平之旅,中国人在这条古文明道路上,为21世纪和平带来了一程祈望。这5辆民用吉普车,在没有任何后勤车的支持的情况下,载着这19个中国人走完这条近四万里的古文明之路,是十分值得骄傲的!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寻找马大力!_游而生侠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