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马悦凌:为孩子亲手做固元膏补品吧(摘)_泥娃娃_新浪博客

健康教母:马悦凌

 

    固元膏是我精心研制出来的滋补佳品,有心的家长,不要怕麻烦,自己试着做一些给孩子吃,会有非常良好的效果。
 
    1.制作方法:将黑芝麻半斤、核桃仁半斤、阿胶2两、冰糖半斤、红枣1斤分别加工成粉末状。黑芝麻、冰糖用粉碎机打碎;阿胶是将大块的用榔头敲成小块,再放粉碎机里加工成粉末状;红枣洗净、晾干后去核,然后剁碎,如果有绞肉机就省事了,用绞肉机将红枣绞烂、绞碎;核桃仁也是用绞肉机绞碎。将这五样原料一起放到大锅里搅匀,倒入料酒(酒味淡些更适合孩子),再搅拌均匀,放入有盖的容器内,盖好盖子放入大锅,隔水蒸,一定要盖好盖子再蒸。大火烧15分钟后,改小火再蒸两小时即可。冷却后可以放入洗干净、无水的大瓶内保存。
 
    2.适用年龄:固元膏适宜两岁以上的孩子,特别是容易感冒、咳嗽、xx、鼻炎、贫血、xx、遗尿、睡眠不好、胆小、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

 

    3.用量:2~3岁的孩子每次只能吃小红枣大小的量,3岁以后适当增加一些。先每晚一次,确定不上火后再在早上吃一次。冬天可以每天早晚各食用小半勺({zh0}是空腹吃)。
 
    4.保存:夏天放在冰箱内保存,吃的时候用温水泡化后即可;冬天直接放在屋子里也不易坏;若放在冰箱里保存,因有酒的作用,一年都不会坏,最多有点酸味。

 

    5.注意事项:吃的时候勺子上不能有水,固元膏遇水会长毛;如果发现长毛,将带毛的部分去除,再放入锅中加盖蒸半个小时就可以吃了。

 

 

合理捏脊——让孩子的健康一劳永逸

 

    很多家长提到,已经天天给孩子捏脊了,可孩子还是身体不好。现在一些家长已把捏脊当成强壮孩子身体的灵丹妙药了,只要孩子生病或是身体虚弱,就给孩子捏脊,但效果并没他们所期望的那样好。 这是为什么呢? 人体的背部有主全身阳气的督脉和贯穿全身的足太阳膀胱经,捏脊就是通过刺激和疏通这两条经络,让气血通畅,从而达到祛除疾病、身心平衡的目的。 背部经络的走向是往下的,对之进行疏通,它往下运行的速度就会加快,对人体造成的影响就是泻。明白了这一道理后,再去运用它就心里有数了。
 
    1.要选择好捏脊的季节 捏脊时孩子身体暴露的面积大,如果操作不当,孩子就很容易受凉,再加上这种xx属于泻法,所以尽量不要在冬天做。冬天是收藏的季节,种庄稼的人都知道,冬天里是不应该翻土的,这是为了储存能量,为来年开春提供足够的生长能量。人也是一样,冬天同样是收藏的季节,不适宜进行大面积的xx,所以如果要捏脊为孩子保健,{zh0}在夏季进行。

 

    2.要清楚哪些病适合捏脊,哪些病不适合 捏脊既然能非常有效地疏通经络,那么只要是孩子舌质发红、上火、内热大、脾气急躁、口渴厉害、总想喝冷水或吃冷饮的时候,都可以随时帮孩子xx,这样可消内热、祛内火。另外,孩子扁桃体发炎、咽喉肿痛的时候可以用;总是流浓鼻涕时可以用;牙齿痛、耳朵痛的时候可以用;发热时可以用;咳嗽、吐浓痰的时候可以用;患上了各种传染病的时候也可以用,如小儿常见的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红眼病等,患这些病时及时疏通背部经络,再给孩子大量饮水,多排尿,能很快地将病菌排出体外,有效减轻孩子的病情。还有,那些患有多动症、易怒、急躁、不能自控的孩子,捏脊对他们是非常适合的,每周给孩子做2~3次,再配合食疗,一个月后孩子就会明显地安静下来。 舌苔常常发白,脸总是发白、发青的孩子不适合用捏脊来xx;经常用xxx的孩子不适合用;动不动就拉肚子的孩子身体虚弱,也不适合用;xx的孩子则要看舌苔,同时还要看是偶尔xx还是长期xx,长期xx的孩子多数是气血两亏,不适合捏脊,偶尔xx的多数是因为吃了上火的东西,可以用此法;胃口不好的孩子也只适合在夏天做;遗尿、尿多的孩子以及胆小、不合群、性格内向的孩子不适合做。
 
正确的捏脊过程是这样的:

 

    1.注意室温。捏脊时要注意保暖,室内温度不能低于20℃,以免孩子受凉感冒。如果是在冬季,一定要有取暖设备。但是室温也不可过高,以免出汗多而影响操作。孩子刚吃过饭后,不能马上捏脊,否则容易造成呕吐。捏脊的时间在餐后一小时或在孩子睡眠前{zh0}。

 

    2.家长在给孩子捏脊前,一定要先修剪自己的指甲,不要戴戒指等装饰物,以免在操作时擦伤孩子的皮肤。还有一点很重要,家长千万不能用自己冰凉的手去给孩子做xx,那样的话,孩子不但不舒服,还会很难受,大大消减了xx的效果,所以家长在给孩子xx前,要先将自己的手搓热或在温水中泡热。

 

    3.让孩子在床上趴好,先在孩子的背上涂适量的爽身粉或润滑油,利于xx,避免损伤皮肤。
 
    4.开始xx前应先在孩子的背部轻轻地上下来回摸几遍,让孩子适应一下,放松肌肉,xx紧张。我个人则喜欢在给儿子xx时讲故事给他听,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尽量做到让孩子配合好。

 

    5.捏脊时自尾骨的凹陷处(也就是长强穴)起,一直向上捏至颈部,一般是从下往上捏。刚开始给孩子捏的时候每次不要超过5遍,手法要轻;等孩子慢慢适应了,再逐渐在手上加点力,增加次数,但每次最多也不要超过10遍。 捏脊的具体手法有两种,你可以任选一种:
 
    (1)双手的中指、无名指、小指握成半拳状,食指半屈,拇指伸直,拇指指腹对准食指的第二指关节桡侧,虎口向前,双手食指紧贴皮肤并向前推动,将皮肤推起,然后双手拇食二指把皮肤捏起来。
 
    (2)用拇指的桡侧顶起皮肤,食中指前按,拇、食、中三指指端挟住皮肤并捏起,同时稍用力提拿,双手交替移动向前。

 

    6.分推xx。捏脊完成后,孩子背部的肌肉比较紧张,这时再用手掌从上自下,沿着脊椎向两边分推;{zh1}再沿着孩子的腋下轻轻向下抹5遍,起到宽胸xx的作用。这样,整个xx就全部完成了。

 

    7.xx后一定要多给孩子喝温开水。孩子在捏脊的过程中都会微微出汗,小一些的孩子可能会不配合,会哭闹,更是一身的汗。所以捏脊后一定要给孩子喝温开水,一是补充水分,二是预防感冒,三是利于体内毒素的排出。 另外,背部的穴位很多,而不同的穴位又能xx不同脏器的疾病,如从尾骨向上捏时就可以刺激到膀胱俞、小肠俞、关元俞、大肠俞,再往上捏还有肾俞、胃俞、膈俞、肺俞等,这么多的穴位,对不懂中医的家长来说是很难记住的,我教你一个方法就能轻松找准穴位了。 中医有句话叫“不通则痛,痛则为俞”,如果你的孩子哪个脏器有病,当xx到相应的穴位时,孩子就会叫痛。你在给孩子捏脊时,一边捏一边问孩子,这里疼不疼呀,如果孩子说疼,你就记住这个部位,每次捏到这个部位时就要在此处多提捏几下,或在捏完背后,再在此处多xx一会儿。 另外,这些穴位与相应的脏器位置几乎是水平的,如对应肺、气管的穴位就在两个肩胛之间的区域,经常感冒、咳嗽的孩子就要多捏这个区域;对应胃的穴位就在胃的部位反面的脊柱旁,胃口不好,消化功能弱的孩子被捏到这个地方会痛;如果孩子遗尿、肾脏功能虚弱,在相应的腰及腰骶椎的这一区域多捏几下就可以了。 捏脊法一般都是用在孩子的保健与慢性病的调理上,如遇到急症,家长还是应该及时带孩子去医院诊治,等病情稳定了,再用捏脊法帮孩子进行调理、xx。


孩子伤食了,您要去按他脚底的胃肠反射区。


    孩子因吃了不消化的食物或吃得太多而肚子不舒服时,大一些的孩子会告诉家长,还没有表达能力的孩子就只会哭闹了,这时你只要抓起孩子的小脚,稍微用力按压脚上的胃、肠反射区几十下,如果孩子的哭闹很快停止,说明他们的肚子舒服了。也可以在孩子手上小鱼际的上1/2处按压几十下(这也是肠的反射区),也能缓解因吃的东西不消化引起的腹部不适。 我儿子小的时候睡觉从不哭闹,一直都很安静,只有两次睡到半夜突然哭醒,都与白天吃的食物不当有关。一次是吃了凉的红薯后,老人又给他喝了牛奶,当时我发现后就感觉孩子的小胃肯定不会消化,可后来并没有发现儿子有什么异常。哪知睡到半夜,儿子突然大哭起来,我想一定是肚子不舒服了,就一边抱着他,一边用另一只手去按他脚上的胃、肠反射区,每只脚按压几十下后,孩子就不哭闹了,很快便安静地睡了。当时我就想,这是遇到我懂该怎样快速处理,如果我不懂,孩子一直闹下去,就是半夜也会往医院送,吃药、打针,孩子受罪不说,第二天的胃口必然受到影响,如果家长掌握了一些常见病的xx方法,几分钟就能缓解病情,不但孩子少受罪,大人也省心。还有一次也是家人晚上给孩子喂多了,明显的是撑着了,儿子睡到半夜又大哭起来,我用同样的方法很快就缓解了病情,儿子不一会儿就安静地睡着了。 家长通过按压孩子脚底或手上的胃、肠反射区,能有效地缓解、放松小儿因积食不消化而痉挛的胃、肠,可以说xx效果常常是立竿见影。孩子小,偶尔因喂养不当引起xxxx应该是很常见的,只要及时处理,第二天的饮食适当的清淡一些,孩子的胃肠功能不会受到伤害;但如果没有得到及时处理,而是到医院又打针又输液,则只能是恶性循环,孩子的胃口会越来越差。 如果孩子第二天还有不舒服,做家长的就要看看孩子的舌苔,多数孩子的舌苔会发白,说明孩子吃的不消化的食物偏寒,xx只是暂时缓解了不适,并没有从根本上xx,这时可以给孩子喝姜糖水冲鸡蛋,在孩子空腹的时候喝。孩子喝上暖暖的、稀稀的蛋茸后,受凉的胃肠很快就会恢复正常。 每次孩子生病后,家长都要及时找出生病原因,是喂多了撑着了,喂的食物不易消化,还是喂的食物过于寒凉。只要找出原因,及时改正,孩子的身体就会健健康康、无病无灾。 孩子受了惊吓,搓耳朵、按百会穴就好 小一些的孩子,在受到惊吓后,很容易睡不安稳,胃口也不好;有的孩子受了惊吓后,几天都缓不过劲来,总是睡不踏实或生一场病。 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只要及时地帮助孩子xx耳朵,轻轻地、慢慢地把孩子两个小耳朵都搓得红红的,再帮孩子在头顶的百会穴轻轻地从前往后梳理几十下,孩子的紧张情绪很快就能缓解下来。家长还可以再给孩子喝用半勺红糖冲的温开水,孩子就不会出现因受惊而睡不踏实的情况了。 还有,为什么同样是受了惊吓,有的孩子没得病,有的孩子就生病了,重要的还是孩子的体质问题,只有家长在孩子的饮食上加强营养并搭配合理,孩子抵抗力就会自然增强。

 

孩子发热了怎么办


    有的孩子一受凉、感冒就发烧,遇到这种情况,大人通常是赶紧把孩子往医院送,又是打针,又是吃药。 其实,只要孩子发热时精神不是很差,温度没超过39.5℃,家长也可以自己处理。孩子发烧有个规律:如果发烧时手脚冰冷、面色苍白,则说明孩子的体温还会上升;而如果孩子手脚变暖,出汗了,就说明体温不会再地上升。家长遇到孩子发热时的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种: 1.一岁半以内的婴幼儿,前囟门还未xx闭合,家长可以在孩子睡着后,用手心捂住孩子的前囟门,一直捂到孩子的头微微出汗,这时再看小婴儿,鼻子通了,呼吸平稳了,温度也降下来了。这时,家长再把宝宝叫醒,多给喂一些温开水或红糖水,宝宝很快就能恢复如初。我儿子一岁前有几次感冒发烧都是用这种方法治好的,最短的一次只用了15分钟,最长的一次捂了一个半小时,我的手都麻了,才见儿子头上冒汗。所以在给宝宝用手心捂前囟门时,家长千万不要着急,{zh0}是由孩子爸爸来操作,男士的热量大,宝宝容易出汗。 2.多数孩子还是受凉感冒引起的发热,发热时手脚发冷、舌苔发白、面色苍白、小便颜色清淡,家长可以用生姜红糖水给孩子祛寒,效果是不错的,如果生姜红糖水里再加上2~3段切成一寸长的葱白,效果会更好。若孩子怕辣,可以在给孩子煮的稀饭里面加上两片生姜、两段葱、几滴醋,煮好后,去掉姜、葱,喂给孩子吃,能祛寒、发汗,退热的效果不错,孩子也愿意吃。家长可以{yt}给孩子喂2~3次,孩子退热后就不要加葱了,舌苔不再发白时,姜也可以不放。 3.如果孩子发烧时手脚不冷,但面色发红,咽喉肿痛,舌苔黄或红,小便颜色黄、气味重,眼睛发红,则说明孩子身体内热较重,就不能喝生姜红糖水了,家长应该让孩子大量喝温开水,也可以在水中加少量的盐,冲成淡盐开水给孩子喝,能消内热。孩子只有大量喝水,多解几次小便,让身体的内热随着尿液排出,体温才会下降,上火的症状也才会好转。 4.如果孩子白天、晚上都发热,则说明体内有内热或炎症,家长可以用苦瓜切成薄片,取10片,加水煮5~10分钟后给孩子喝,{yt}2~3次,到孩子白天不发热时,就不要再喝了。同时尽量给孩子多喝水,吃新鲜的水果,饮食要相对清淡,不能吃鱼、虾,只能吃其他肉类及蔬菜。 5.如果孩子白天体温正常,一到傍晚就升高,到早晨又退热,说明孩子发热是身体内寒重及亏虚引起的,这时仍要给孩子喝生姜红糖葱水,{zh0}再配合艾叶水泡脚祛寒,而且可以让孩子喝肉汤和淡淡的鸡汤,固元膏可以{yt}吃2次,一次小半勺,给孩子及时补充营养,同时让孩子多喝水。 6.对于2岁以上的孩子,家长可以帮孩子xx。先搓孩子的脚心,把热往下引,等脚搓热了,再搓小腿,上下来回搓,把小腿搓热后,再搓孩子的小手、胳膊、后背和耳朵,{zh1}搓孩子头顶正中的百会穴。家长在帮孩子xx时不可太用力,要轻轻地搓,搓的速度不能太快,要一下一下慢慢地搓,不能着急,一边搓,一边让孩子多喝些温开水。如果孩子烧还不退,可用温水把孩子全身擦一遍,用毛巾把孩子的皮肤擦红、擦热,让孩子的身体自行散热。如果孩子还是手脚发凉,则说明受寒较重,家长可连续给孩子多喝几次生姜红糖葱白水,这样处理后,孩子多半都能降温。

郑重声明:资讯 【[转载]马悦凌:为孩子亲手做固元膏补品吧(摘)_泥娃娃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