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是{zyx}的群体- woshilaoliu - 天府社区博客

http://vip.book.sina.com.cn 2009年01月24日11:11

 

中国的医务人员是最为优秀的群体,这是被历史和现实所证明的了,无论在何时何地发生了什么突发危险的事件,冲在最前线的人群中准有我们的医务人员,他们奋不顾身,为了抢救伤病员而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在平常的日子里,他们肩负着百姓们健康卫士的重任,日夜保卫着人民的健康,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无论是在病床旁,还是在无影灯下,不论是在炎热的夏季,还是在朔风呼啸的严冬,他们为了人民的健康,为了病人身体的早日康复,默默地在消耗和燃烧着自己,他们奉献的是那样的多,而索取的却是那样的少,甚至是微不足道。即使现在由于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一些卫生政策的导向,使医院在市场的博弈中不得已放弃了某些传统的道德和操守,而广受社会的谴责,医务人员尤其是医生也一起被世人责备和误解,但他们仍在忠实的履行着自己的职责,这样的卫生队伍,应该说是少有的优秀群体!

我国有600万医务工作者,在这个优秀的群体中。有许多人的品格比白求恩和雷锋一点也不逊色。他们用占世界卫生总支出1%的资金,为占世界22%的人口提供了基本医疗保健,使我国人均寿命从解放初的35岁,到现在的岁,人均寿命提高1倍;孕产妇的死亡率从解放初的1500/10万,下降到万;新生儿的死亡率从解放初的200‰下降到了‰;人口死亡率由17‰下降至‰。使中国人的健康水平处于发展中国家的前列,超过了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接近于发达国家的水平。然而,有着“近水楼台”之良好医疗条件和丰富医疗卫生保健知识的600万医务工作者的人均寿命却只有岁,低于全国的人均寿命水平。这一数据充分说明,以上成绩的取得,是以600万医务工作者的无私奉献,以其低收入为回报、以透支自己生命为代价所创造出来的;而且他们的无私奉献是一贯的、{yj}的,这从十年*中也得到了证实:*中,当全国都在“停课闹革命、停产闹革命”时,全国没有一家医院有过“停医闹革命”的。他们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有哪一个国家的医生能做到这一点呢?尽管在我们的医务人员中有收红包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那只是少数人的所为,比起一些行业的人员不知要好多少倍。他们仍不愧为是一个{zyx}的群体。我国的医务人员不愧是“白衣天使”,是世界上最可爱的人。

我们的国家在刚解放的初候,由于战争的破坏,经济非常的落后,整个国家是一穷而白,一片废墟,一切都要从头开始,卫生事业也是如此,我们的前辈们不畏艰难,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攻克一个又一个的堡垒,终于使我们的预防、医疗和保健水平逐渐提高,与世界先进水平逐渐靠近,尤其是开始于上世纪50~60年代的城市三级医疗卫生网和农村的三级医疗卫生网与合作医疗制度,使我们国家的医疗公平性在世界上排列{dy},这样的荣誉是和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努力工作是密不可分的,是医务工作者的骄傲和自豪!

为了使我国的医学水平能立足于世界的民族之林,广大医务工作者怀着振兴中华民族的强烈责任感,立足于我国的实际,从基础到临床,广泛开展了医学科研,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成果,攀登了一个又一个的医学高峰,令世人所惊叹,让国人所自豪!如特大面积xx的成功救治,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断肢再植的成功,长时间心跳停止的心跳恢复,以及在医学各个领域中均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果,为中华民族增长了志气,为人类的健康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在意外事故、自然灾害、天灾xx等等不可预测的事件到来之际,在抢险的{dy}线我们往往看到的是我们的子弟兵,其实,我们的医务工作者总是和子弟兵们并肩战斗,他们负责遇难和伤残人员的抢救与xx,事件很快就会过去,而事件所造成后果却不是很快过去,事件中受伤人员的抢救合身体康复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这些工作是靠我们的医务人员做的 ,他们付出的也许要更多,有时,他们甚至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在当今的世界上,总是在某些地方有不和谐的事情时有发生,局部的战争,利益的争斗和厮杀,种族歧视的血雨腥风,强者对弱者的欺凌,弱者对强者的反抗,都是黎民遭殃,生灵涂炭,交战双方也是深受其害,最重要的是受害的是老百姓。联合国作为国际事务的调停者和仲裁者,经常在一些冲突地区派进维和人员,其中就有医务工作者,作为负责人的大国,我国的维和任务是相当重的,经常向一些冲突地区派维和xx,也包括医务人员,派出的医务人员他们总是不负祖国和人民的众望,每次都是出色的完成任务,为我国在世界赢得了尊重和荣誉;在其他国家发生自然灾害时,我国也都是尽力的支援受灾国,帮助其灾后重建和诊治伤病员,预防灾害过后瘟疫的发生,如2004年底的印度尼西亚的海啸,2005年10月的巴基斯坦的大地震,参与抢救的我国医疗队都做出了非凡的贡献,为国争了光,为我们医务工作者赢得了荣誉,实践证明,我们的医务人员的确是一个优秀的团体!

2003年的春天是一个可歌可泣的春天。面对非典型肺炎病毒的肆虐,广大医务人员又面临着一次严峻的考验,在严峻的疫情面前,全国的医务工作者没有退缩,没有像疫情低头,他们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服从医院的安排,都要求到抢救非典病人的{dy}线去,在那时,医学对于非典还是束手无策,还不知道这个病的流行规律和xx方法,一切都是出于茫然的状态,然而,我们的医务人员没有退缩而是知难而进,这是一个全国性的战役,我们相信,有史以来,肯定没有这样,在一个国度里,全体医务工作者和有关的部门,可以说全国人民共同参战,来对付一个疾病,这是{swql}的,而在最前线的就是我们的医务工作者,参与非典抢救的医护人员为更好地完成医疗护理工作,他们有的隐瞒家人,怕引起家人的担忧,有的疏散了孩子、爱人,自己隔离自己,怕传染他人。他们说: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疫情来了,我们不干谁干,可孩子、家人千万不能受连累。他们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困难,以超凡的毅力和勇气,在非典病房,与死神拚斗,一位即将康复出院的女非典病人在写给医院的感谢信中写道:“高烧的日子里,昏昏沉沉听到有人在向我问好。虽然我看不到防护服中问好人的面貌,可从和蔼的声音里我判断那是蒋大夫。他已经48小时没有离开病房了,我的心好痛,我真想我们这些病人赶快好起来,让整日为我们操劳的医护人员早点回家与家人团聚,过正常人的生活。” 说的是北京地坛医院的蒋荣猛大夫。地坛医院今年48岁的贾双平护士长说:“我在传染病医院工作快30年了,从没有经历过这样繁重的护理工作。因为所有的病人要经过一段高烧,此时病人全身极度乏力,病房里即便有厕所也难以自行去方便,只好在便盆里解决问题,吃饭要喂、翻身要协助。由于这病的传染性较强,家属不得探视,护工又聘不来。所有这些活儿一下都压在了护士身上。医护人员进病房要穿防护服、隔离衣,戴眼罩、两只口罩,服装让人透不过气、口罩让人喘不过气。虽然医院千方百计为一线的医护人员准备了营养餐、煲了汤、发了饮料,可我们穿的防护服是从上到下连身的,许多医护人员因穿*服烦琐、吃东西前也要进行一套xx程序,工作又忙,怕耽误时间,所以尽量不喝水、喝汤,减少上厕所的次数。{yt}工作下来确实像一滩烂泥。曾经发生过护士劳累过度虚脱的事。”有些人甚至为此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如冲锋在抗击“非典”最前线而被感染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传染病科党支部书记邓练贤不幸逝世,终年53岁。这是广东省在抗击非典型肺炎战斗中{dy}位因公殉职的医生。2003年4月21日下午5时40分逝世。邓练贤曾说过的话:既然选择了做一名医生,就意味着付出,病人的需要就是我们的需要。

2003年3月25日凌晨,47岁的叶欣——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分院急诊科护士长叶欣永远闭上了她美丽的双眼。在叶欣的办公桌上,留下了一本本厚厚的工作记录,那是用废弃的化验单背面写的工作记录。点点滴滴,记载着她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拼搏的足迹,凝聚着她一生对护士职业永恒的热爱与追求。

陈洪光1987年从广东医学院毕业到广州市胸科医院工作,亲手组建了医院的重症监护室并担任主任。在一线抢救病人的70多个日日夜夜里,他亲自为100多名危重病人插管上呼吸机,经常会被病人喷射出的痰液、分泌物污染得一身一脸。4月16日,陈洪光同志被确诊为非典型肺炎,虽经全力救治,终因病情过重于5月7日凌晨不幸殉职,年仅39岁。

奋战在非典防治一线的洛阳市直机关第二门诊部51岁的副主任医师卫保周,因劳累过度,导致心脏病复发,于2003年5月29日牺牲在自己所热爱的岗位上。5月23日,卫保周主动请缨参加洛阳市驻乡镇卫生院防治非典医疗队,劳累过度并带病工作,一直战斗到倒下的一刻。

卫保周曾说过的话:抗击非典,我不能当逃兵。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护士王晶,同非典病魔顽强抗争了一个多月后,于2003年5月27日下午与世长辞。年仅32岁。

在这次抗击非典的战斗中,她义无反顾地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忠实履行着一名白衣天使应尽的职责。由于过度劳累和紧张的工作压力,病倒在工作岗位上。

王晶曾说过的话:我是一名护士,作为护士我就是要把病人护理好。

因救治非典病人而染病殉职的xx香港女医生谢婉雯,于2003年5月13日逝世以来,一直为各界敬仰,并被视为香港的“南丁格尔”。其逝世唤起了港人在逆境中团结求生的精神。谢婉雯的生命永远的凝固在年轻的35岁。

谢婉雯曾说过的话:我要快点出院,回病房帮忙。

2003年4月16日,武警北京总队医院内二科年仅28岁的主治医师李晓红,猝然倒在了抗击非典的战场上。她是{dy}个牺牲在救治非典患者{dy}线的xx医务工作者。作为一名身着“橄榄绿”的白衣天使,为挽救人民群众的生命,她以自己的生命之躯迎击肆虐的非典,给世间留下一曲悲壮的生命绝唱。

李晓红曾说过的话:现在xx上是否找到新的办法,如需要试验,就拿我做试验吧。

山西省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梁世奎,与那些为救治非典病人而殉职的医务人员一样,2003年4月24日,他把生命的{zh1}时光留在了他一生挚爱的手术台上。而就在梁世奎走了的那{yt},他{zh1}抢救的“非典”患者已xx康复,即将健康出院。

梁世奎曾说过的话:我是党培养的,关键时候我要为党分忧为民解愁。

北京三O二医院姜素椿教授为抗击“非典”谱写了一首动人乐章。这位古稀专家的英雄壮举感动了中央领导同志,他在抢救“非典”患者时不幸感染,又以无私无畏的精神,在自己身上大胆试验,注射“非典”患者康复后的血清,患病仅23天就康复了。*总书记对他的高尚医德、医术和救死扶伤精神给予高度评价。

姜素椿这种以生命挑战SARS的行动给战斗在抗击“非典”{dy}线的医护人员以极大的鼓舞,并在这场抗击“非典”的特殊战斗中作出了巨大贡献。

姜素椿曾说过的话:我年龄大了,能够赶上这次抗击非典的斗争,为降伏疫魔做点贡献,是我的幸运。

出身医学世家的钟南山2003年已66岁,是广东医疗卫生界xx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呼吸道疾病,特别是慢性xxxx与xx病的诊治方面独树一帜。

突如其来的非典型肺炎,把钟南山推到了一场大战的最前线。“医德的内涵是什么?我认为主要体现于‘想方设法为病人看好病’。”钟南山如此平和地诠释他的职业。

出身医学世家的钟南山,是位屡创医学奇迹的呼吸病专家。作为广州医学院{dy}附属医院呼吸病研究所所长,钟南山和同事们一道冲在救治“非典”病人的最前线。

历史也不会忘记为防治“非典”无私无畏、勇于奉献的白衣战士,不会忘记钟南山——这位中国医疗界的杰出代表,站在抗击非典型肺炎最前沿的科学家。

钟南山曾说过的话:“我们呼吸病研究所好比是‘扫雷班’,当遇到非典型肺炎这片‘雷区’时,你不‘扫雷’谁‘扫雷’?”

以上的事迹谁看了不感动?他们的豪言壮语不是装饰,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进行了实践,他们只是无数医务人员中的代表,但这可以说明我们的医务工作者是一个多么优秀的群体,令人尊敬,可歌可泣!

 

即使在平常的工作中,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对于自己的工作也是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他们把病人的病情时刻放在心上,不管是在什么时候,病人的病情就是命令,他们就会立即放下手中的事宜而奔赴病人的跟前,去xx险情,在抢救危重病人时,xxxx守在病人的床前是非常普通的事情,但病人的病情转危为安,身体康复时,他们比病人的心中还要高兴,他们的目标就是病人病情的康复,别无任何额外的奢望。

目前的医患关系到了冰点,舆论的一边倒和广大民众的不理解,使医务人员处于非常难堪的境地,成为众矢之的,无论在社会上还是在医疗工作中都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和以前相比,对待同一病人的相同病情,比以前要说许多的话,要做许多的工作,还要受到许多的误解和责备,但是他们知难而进,为了病人的病情,把委屈、痛苦、不信任、有时甚至是人身攻击统统弃之身后,救治病人是高于一切的事情,只要病人的疾病能恢复,一切都是微不足道的。

这就是我们的医务人员,他们中的多数一生中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事情,但他们在救死扶伤的历程中,他们的每一步都是实在的,他们的故事谈不上可歌可泣,但却真实感人,他们忠实的践行“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的行为准则,他们确确实实是最为优秀的群体!

 

 

郑重声明:资讯 【医务人员是{zyx}的群体- woshilaoliu - 天府社区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