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生涯中的几个镜头回眸】--原创- 那时花开的日志- 网易博客

【旅游生涯中的几个镜头回眸】--原创

2010-02-17 00:30:10 阅读5 评论0 字号:

 

 

 

 

 

【旅游生涯中的几个回眸镜头】

 那时花开:文.编

 

 

       春节前夕一个星期,应浙江天台旅游局的邀请,100多家旅行社同行前往参加天台山考察和表彰大会。

      一路上大家都争先恐后的在车上表演属于自己的拿手节目。(旅行社的老总们,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无不精通。天南海北,天下趣事无不知晓)。车上清唱的,说笑的,演口技的,吹口琴,调侃的,车厢里一片欢腾,掌声,笑声,歌声,此起彼伏。。。

        

 不知是谁提议了一句,各位老总,我们现在轮流上来谈谈各自带团中的历险和旅游生涯中的辛酸好吗?话音刚落下,车厢里顿时沸腾了起来,首先上来讲话的是中辉旅行社吴永浩老前辈。他早在82年就进入了当时上海还只有32家旅行社的旅游行业,是一位资深的旅游老前辈了。

  随着他的叙述,时间倒退到了80年代初期。有一次他带领了一个42人游玩青岛的团队。从公平路码头出发,一路驶向青岛。在结束青岛游玩的返回路上,突然游船遇到了7级台风。游船想返回青岛停留靠岸,青岛那边传来消息,码头停滞的游船已经是船满为患。游船只好迎着台风艰难地逆行行驶,吴总当时焦急地跑到船长值班室告知自己的身份并建议船长:“船只能不能靠近山附近停留片刻?船上的客人已经在风浪的颠簸中吐尽了所有的食物,快支撑不住了”。船长严肃的脸上毫无表情地吐出一串话,“你的馊主意是想让游轮和山体撞击为碎片,让船上所有的人葬入海而去喂鱼吗?也包括你?你是领队又是导游,你应该知道怎么做,首先应该保持极度冷静。回你的船舱去,随时待命。”

  听吴总说,游轮在海面上行驶了7天7夜,这日子真得无法用语言能来描写当时游客的惊吓和绝望。起先人睡在床上像不停地晃秋千,从呕吐实物到吐尽黄连水。好多游客将青岛带来的10多斤苹果都吃光了,再吐光了。游船在海面上搏浪到第五天的时候,船长告急淡水和食物都面临着用完了,水上通讯也被中断了,与陆地上失去了联络。船长紧急通知召开了游客的代表会议:吴总也算是其中一个。(当时80年代还没有手机等通讯设备)船长要求每个游客写好遗书,这严峻的宣布让游客一片哗然。顿时,哭声,喊声,骂声,叫嚣声震响着每一个人的耳膜。吴总的心一下子往下了沉。他跌跌撞撞走回船舱将船长的讲话重新和团员重复的时候,游客们的拳头,叫骂声一起涌向吴总的脑袋。吴总,当时急中生智,拿起桌上的一个客人呕吐的脸盆往头上一套,只听见一阵接连不断地敲击声,客人的拳头都落在吴总套在头上的脸盆上。客人哭丧着脸向吴总讨回他们的生命。好长时间,也许是客人打累了,都陆续停下了挥动的拳头。吴总拿下了套在头上的脸盆,脸色灰白地瘫坐在地上,有气无力地说:“各位游客,我们现在遇到了不测,我和你们一样经受着生命的威胁和海浪搏击的考验,我们要有信心,台风总会过去的。要相信航海多年有经验的船长,我们一定能战胜台风的,回到上海和你们的亲人团聚的。现在我们重要的是保存体力,相互照顾,团结一致,共同度过难关。”

    吴总冷静的一番话,刹那间像一剂xx药,游客们渐渐恢复了冷静,躺到了自己的床位上去了。吴总此时的脑海里也一片空白,心里不停地祈祷海神娘娘,保佑所有的游客安全回港。也许是船上所有人的真挚的祈祷,也许是台风熬不过游轮的顽强搏浪,悄悄地收敛起了它的张牙舞爪。。。。海面逐渐恢复了平静,到了第七天,游轮终于安全到达了上海的公平路码头。

  当游船缓缓地驶进上海公平路码头的时候,只见远处岸上的人群雀跃地欢腾了起来,一片欢呼声响彻上空。听吴总说,游客的家属们在这里不吃不喝已经等上了好几天了。亲人们相见,抱xx哭,死里逃生,眼晴里流出的泪都是甜的。。。。。

 

 

    吴总说完了这一次青岛历险记,接着又说起了又一次带团去云南。在飞机上遇到了飞机机械发生故障,飞机一路颠簸。。。飞机上乘客的心都被提到了嗓子眼上。乘务长让飞机上所有的客人都穿好上了救生衣,写好了和家人的告别书。机舱里的空气一下子似乎凝固了,个个脸上都充满了恐惧和惊吓。吴总说:“那时,他一直在心里祈祷;他一直是命大的,好几次死里逃生,这次也会闯过这一关的。”二十分钟后,广播里传来了机械故障被排除了。他永远也无法忘记,那时机舱里稀里哗啦的欢呼声几乎要掀开了机舱盖。他又一次闯过了意外的有惊无险。

    吴总一共讲了他带团生涯中前前后后遇到经历的10次有惊无险的亲身感受,有翻车滚下山的车祸,忍着伤痛奔跑了25公里才找到的村庄打求助电话;有漂流翻竹排被遄急的漩涡卷走,{zh1}被人救上岸来的一幕。

   他一直在车上滔滔不绝地说着他的惊险故事, 我随着吴总的叙说。。。脑海里的记忆镜头切换到了2006年那次带虹口区地段医院36人一行赴云南,大理,丽江旅游所经历的往事,至今回忆起来还是那么的清晰。

    飞机上升到6000多米的时候,在我们随团中的一名女乘客“顾”,突然发生了高空反应,身子不停地颤抖,嘴唇紫的发黑。我连忙按响了紧急呼唤铃,空姐快步来到了“顾”的身旁,连忙招呼另一名空姐拿来了急救药箱。拿了一粒麝香保心丸,扳开了“顾”的嘴唇放在她的舌头底下,接着又取来了氧气枕袋,迅速为“顾”接上了氧气。过了一会儿,“顾”的高空反应症状有所缓解,我一直陪伴在“顾”的身边,轻轻地安慰她,鼓励她再坚持一会儿,等飞机着地立刻送她去医院。

 经过飞行了4个多小时,飞机终于降落在丽江机场。空姐通知了地面,很快,轮椅被送到了机舱。“顾”坐在轮椅上,我和一个机组人员小心翼翼抬着轮椅走下了舷梯 ,后面还跟着31位游客。我先将“顾”送到了机场医务室,为她换下了用剩的氧气袋,医务室的人员告诉我,现在只有2个氧气袋,也只能维持病人40多分钟的用量。我安排了另一个随团游客帮组我暂时照看一下病人,我以最快的速度带领着30位游客在机场出口处找到了接我们团的地接导游。让她带着30位客人按事先安排的景点游览,我回机场医务室安排送病人到医院。丽江虽然说是一个很成熟的旅游景点,但是,其他方面还是比较落后的。从机场到丽江古城第四人民医院,路程需要40多分钟。(丽江机场的海拔为2400多米,我也感到明显地高原反应,呼吸渐渐地急促起来,心脏跳得好快,xx欲裂。)为了抢时间,我向机场租借了二只氧气袋。我背起病人就往外跑。(病人体重是128斤,我的体重当时是96斤)

   背起病人的刹那间,只觉得眼前一阵发黑,胸口堵得慌,突然有种快窒息的感觉。我知道,我此刻也严重缺氧,本来就很不好的心脏,这么如此快速奔跑,耗氧更快。旁边拿着氧气袋陪同的客人问我:“王导,你要紧吗?,你的额头在趟汗水啊”,“没有问题,我们要抓紧时间,赶在氧气袋用完之前将病人想法送到医院。”我上气不接下气地说着。我背着病人站在原地稍微闭眼深呼吸了几秒钟,一咬牙关晃悠悠地往机场门外快步跑去。

   机场门口陆续有几辆的士从我面前开过,我一直在向的士招手,但没有一辆停下来过。(后来,听当地导游说:这里的的士司机经常碰到此类事情,都不愿意搭这样的生意。因为,经常发生病人还没有送到医院,病人就断气在车上,司机不愿触这霉头)。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我的脚有点渐渐发软,呼吸极度感到困难,快支撑不住了。眼看马上就要倒下,我心里一直跟自己说,要坚持,要挺住,千万不能倒下,要为病人争得抢回生命的时间。我突然噗通跪下,背上仍然驮着病人,一个劲地往地上磕头,希望能打动那个好心的的士司机。也不知过了多久,只听得吱的一下刹车声,我艰难地抬起头来,一辆耀眼红色的的士在我面前停了下来。下车推开车门走下车来的是一位说着上海话的司机,只见他从我的背上抱起病人,慢慢小心地放在座位上,再来扶我,没有想到刚扶起我,我的身子就倒在司机的怀里晕了过去。

   这位好心的当年插队留在云南的上海司机(后来听另一位陪同的客人说了他的情况),上车关好了车门,猛踩油门,车子飞速向古城医院驶去。我好像恢复了一点朦胧的知觉,拼命睁开沉重的眼皮,看到鼻子里插着氧气袋的管子。陪同的客人告诉我,我严重缺氧,她将另一只氧气袋给了我用,使我回过了神来。我转过身子看了一下坐在后位的“顾”,她的氧气袋里的氧气已经快耗完了,她的嘴唇依然是紫黑色的。呼吸也显得有点急促起来,我毅然拔下我的氧气管,用命令的口气让游客陪同帮“顾”插上。也不知什么时候,我又失去了知觉。

  等我恢复知觉清醒过来的时候,我已经是躺在丽江古城第四人民医院的急救床上。我瞧见躺在我旁边病床上的“顾”,她的脸色已经转为红润了,见我醒来了,立刻想起身到我床跟前。我用手示意她快躺下,因为,她的手上还打着滴呢。她用感激的口吻对我说:“王导,感谢你救了我一命”,要不是你,我可能是在这里结束生命了。”医生刚才说,你xx检查,你的肺部有漏气现象,因为是你肺内有黏连,堵住了一部分氧气的泄漏,挽救了你的生命。(当时我也不懂肺漏气的后果将会在短时间内造成窒息身亡,后来,在去西藏带团再次复发时才知道医学上称为“气胸病”,肺是人体呼吸交换氧气的器官,呼吸系统出了问题,将严重威胁着人的生命)。

  一瓶xx刚滴完,我就爬起来,没有得到医生的同意,拖着虚弱的身子,到街上去找粥,卖给我的病人吃。很快,当地旅行社有关领导得知了这件事,赶到了医院,派了公司人员帮我看护病人。第二天,我就带着我的病人游客归队同游。一路上,我还是照看好我的病人,让这位病人安全回到上海。当病人游客的领导将感谢信送到我们公司时,我已经被送进医院进行xx了。

  “天台山卧龙宾馆到了,老总们带上你们的随身行李,下车啦”,不知是谁招呼了一声,把我从往事的回忆中拉了回来。

 许多朋友和网友总是羡慕我做旅游这一行业,免吃,免住,免玩,走遍祖国的大好河山还有钱赚。其实,真得是门外汉看人挑担不费力啊。我们同行每次相聚总是有这样的感觉:“我们总是比鸡起得早,比鬼睡得晚,(接团时间往往是根据航班和火车班次)刚刚端起饭碗,就到了客人集合的时间(景区吃饭碰到拥挤,饭店是先将客人的餐烧好,再端出多余剩菜让司机导游吃)。我们承担的是“买”白粉的风险,赚得是“大白菜”的利润。(现在上海正式挂牌的旅行社是2000多家,加上好多加盟店共有4000多家旅行社,竞争相当残酷和激烈,僧多粥少。)旅游中万一有什么闪失,生命随时会受到威胁或立刻面临着公司关门倒闭,宣布歇业。非典时期,海啸,地震,禽流感,金融危机。。。。无时不刻影响着旅游这脆弱的行业。回顾自己走过的15年旅游生涯,真得是“甜,酸,苦,辣。。。。。”感慨万分,无法描绘啊!但是,我对自己当初选择的行业,决不后悔!世上万事都是有得必有失。

现在,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心态越来越趋向平淡,钱对我来说,已经不是最重要了,重要的是每次带团回来,客人满意的笑容就是我的成就感。客人的每次感谢就是我追求的快乐!

      

【旅游生涯中的几个镜头回眸】--原创 - 那时花开 - 那时花开心灵和情感的家园 

 

 

2010年02月17日

大年初三

 那时花开写于凌晨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旅游生涯中的几个镜头回眸】--原创- 那时花开的日志- 网易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