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9年工作回顾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杭州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全市上下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在中共杭州市委的正确领导下,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实施一揽子政策措施,全力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增活力、重民生、抓稳定,实现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社会保持和谐稳定。预计全市实现生产总值可突破5000亿元,增长10%左右;三次产业比重为 3.3 :48.7:48 ;财政总收入1019.43亿元,增长1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20.79亿元,增长14.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80亿元左右,增长1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04.93亿元,增长15.8%;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达2.6%;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8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822元,分别增长11.2 %和10.6 %;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98.6;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5%以上;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年排放量分别减少 3%;新增就业人数23.5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42‰。
(一)全力扩内需拓市场,经济实现回升向好
把扩投资作为保增长的重中之重。坚持大项目带动,全面实施总投资3275亿元的新一轮“xx工程”[1]。277个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800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27%。实施地铁、铁路“五线一枢纽”[2]、快速路网、高速公路、桥隧、河道等重点城市基础设施工程。加快钱江新城、城东新城、奥体博览中心等新城和城市综合体建设。推进正泰太阳能薄膜电池、海正药用植物、新安化工有机硅、阿里巴巴淘宝城、浙大网新科技园、杭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二期等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项目。加大对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和民生工程投入。加强城乡规划引导,强化用地保障和项目融资对接。固定资产投资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
把促消费作为保增长的关键之举。实施城乡居民收入5年倍增计划和低收入群众增收行动计划,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深入开展“消费促进年”活动,举办星光大卖场、中国竹笋节等200多项主题促销活动,发放各类消费券11.57亿元,提振了消费信心。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3]。开展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销售,落实汽车消费优惠政策,汽车销售量增长44%。发展xx特色潜力行业,培育“2+8”消费模式[4] 。积极扩大住房消费,促进商贸、通信、文化、健身、网络等消费持续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幅高于GDP增幅6个百分点。
把拓市场作为保增长的当务之急。全面落实出口退税、信保补贴、商标注册补贴、展会补贴和电子商务进企业等措施,千方百计帮助企业拓市场。鼓励企业参与地铁、高铁、大飞机等重大工程项目,实施重大工程招投标杭产品同等优先。启动“十百千万亿”国际市场开拓工程[5],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华交会等国际展会,到北京、上海等地开展杭产品大型促销活动,举办第十一届西湖国际博览会和中国杭州电子信息博览会、阿里巴巴网货交易会等154场大型展览会,拓展杭产品市场。引导企业组建工业成套设备工程公司抱团拓市场。力保出口市场,提高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扶持12012家企业利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拓国内外市场。
把送温暖作为保增长的动力机制。实施工业10条、外经贸10条、房地产“24+5”、工商21条、就业30条、促消费38条和大项目带动、服务业优先等一揽子扶持政策,落实各项税费减免政策,新停征103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为企业帮扶减负101.75亿元。建立经济形势分析和工业、外经贸、服务业等协调例会制度,发挥工业、房地产、金融、外贸出口等应对小组作用,加强监测预警和对企业的跟踪服务。继续实施项目审批代办制,办结审批项目2291项。建立领导干部服务企业联系点,帮助解决实际问题。评选表彰7098家社会责任建设先进企业。
(二)加快转型升级,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迈出新步伐
都市农业加快发展。农林牧渔总产值增长5.5%。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183个,粮食总产量107万吨,超额完成计划任务。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设施农业和外向型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和“农家乐”接待人次和营业收入增幅超过40%。发展农产品物流与农业会展,促进农产品销售。新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10万亩。实施农业丰收项目40个,改造市级中低产田示范项目70个。新增市级农业xxxx77家。开发整理土地4.6万亩。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机制,做好动植物防疫工作。
先进制造业优化提升。坚持主攻工业、决战工业、稳定工业,工业增加值增长5.5%。制定实施装备制造、汽车、纺织服装、轻工、电子信息、石化、食品等产业调整振兴三年行动计划。提高重点技改项目贴息标准,实施市级重点工业技改项目389个,杭氧、杭叉、杭机、杭重等重点搬迁企业顺利投产。吉奥汽车实现批量生产。积极扶持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物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实施市技术创新计划项目315个,市重大科技创新项目53个,22个项目列入省“958”企业技术赶超计划。xxxx扶持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1109家,新产品产值率达16.73%。与中电科、中石化、东风、中节能、中机械、中粮、中兵工等央企实行战略合作。推进33个国家产业基地、试点及拓展区建设,提升{gjj}和省级开发区、高新区发展水平。制定大江东鲁?lt;/A>战略规划与概念性规划,打造产业发展新平台。
现代服务业优先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4%,占GDP比重提高1.7个百分点。发放杭州旅游消费券,加大国际国内旅游促销力度,承办第五届世界旅游目的地管理大会和亚太旅游交易会,推进旅游综合体建设,接待入境游客230.4万人和国内游客5093.72万人,旅游总收入、旅游外汇收入达13.80亿元和803.12亿美元。加快长三角南翼金融中心建设,新增各类金融机构19家、总量达到242家,年末xx余额13113亿元,当年新增3046亿元。金融总量和金融综合竞争力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五、金融生态环境位居{dy}。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9.8%。推进新一轮商业特色街区建设和市区农贸市场与专业市场改造提升。信息软件、现代物流、中介服务等新型城市经济业态快速发展,网络经济、移动商务等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大力发展楼宇(总部)经济,年税收超亿元楼宇达28座。
文化创意产业较快增长。文创产业增加值增长15%,占GDP比重达12%。xx文创园区和新兴园区建设稳步推进,之江文化创意产业园、白马湖生态创意城获中国{zj0}创意产业园区奖。成功举办2009中国(杭州)国际动漫节、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中国湿地文化节和杭州艺术博览会等文化类会展。教育培训业快速发展。以华数为龙头推进全省有线网络数字化发展。我市10家文创企业、16个影视项目入选2009-2010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项目)。原创动画产品达2.27万分钟,8部作品入选国家优秀动画片,均居全国城市xx。
企业实力不断壮大。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培育计划和中小企业培育“瞪羚计划”[6] ,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打响“杭商”品牌。81家企业入选中国民企500强,连续七次蝉联全国城市{dy};38家企业集团入选中国大企业集团竞争力500强,连续三年列全国城市{dy};21家企业上榜中国企业500强,56家企业入选中国{zd0}1000强企业集团,均名列副省级城市{dy}。
(三)统筹城乡发展,市域网络化大都市建设加快推进
新农村建设取得新成绩。实施扩权强镇。推进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74家。完成村庄布局规划修编。土地流转面积4.2万亩。完成33座中小型水库、221座山塘的除险加固。扎实推进闲林水库前期工作。全面启动风情小镇创建活动。完成740个村级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完善规范2000个村级计生服务室。改造建设农村住房4.9万户。下山安置移民1830户、6287人。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就业帮扶力度。全市低收入农户人均纯收入超过3000元。
城市建设呈现新亮点。地铁一二期36个站点全部开工,20个站点完成主体施工,盾构推进达33公里。“十纵十横”道路综合整治工程[7]全面完工。萧山机场公路改造、钱江通道及南接线(钱江大道)、杭新景高速公路延伸线(之江大桥)、庆春路过江隧道工程、杭长高速公路等重大交通项目开工,申嘉湖杭高速建成。推进城市有机更新,第八次推出新西湖、第四次推出新西溪和新运河,南宋御街顺利开街。市区完成47条河道综保工程。推进南宋皇城大遗址、良渚遗址综保工程,实施西湖申遗整治、“景中村”整治、江洋畈生态公园建设等项目。西湖综保工程荣获迪拜国际改善人居环境{zj0}范例奖,中山路综保工程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五县市与主城区一体化发展取得新成效。实施交通西进,推进杭黄铁路、杭州绕城高速西复线、杭新景高速寿昌至白沙关段、临金高速、千黄高速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320国道绕城至富阳新桥段、临余公路开工建设。富阳、临安与主城区实现公交一体化。实施旅游西进,举办“杭州人游杭州”活动。引导主城区企业向五县市梯度转移。实施“联乡结村”共建项目1664个,到位资金4.42亿元。
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新突破。成功举办第六届中国森林城市论坛。杭州被列为第二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西溪湿地被国际湿地公约组织列为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能评制度,完成126个节能技改项目与233家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实施生态建设“1250”工程[8]643个,截污纳管项目329个。市区新增绿地面积643万平方米。七格污水处理厂三期建成试通水。三堡引水工程建成使用,实施珊瑚沙引配水,“四港四河”[9]水质明显改善。深入推进半山和北大桥地区环境整治,搬迁工业企业150家,整治6条河道和4条道路,半山地区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启动城市生活垃圾直运等37个城市生态建设项目。深入实施大气环境整治,关停杭协热电,完成146台热电和125台非热电燃煤锅炉脱硫改造,淘汰高污染车辆超过2万辆。推进新“811”环保行动计划[10],完成31个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9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工业园区)环境整治,萧山片印染化工行业整治通过省级验收。
(四)深化改革开放,城市发展更具活力
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杭州创新指数[11]达到119.71。省科创基地落户临安并开工建设。积极推进与浙大、中国美院的战略合作。引进中科院塑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杭州中科新材料研究所、江南大学杭州研究院、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方中心及RFID技术研发中心。推进与微软、英特尔等大公司合作。新增xxxx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302家、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16家、企业技术中心87家、研发中心79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5家,市级以上科技孵化器场地面积126.7万平方米。通过CMMI评估企业33家、累计108家。新增xxxx商标12件。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达19874件、11800件,居省会城市{dy}。
人才与资本集聚度进一步提高。举办2009国际人才交流与合作大会。引进外智项目128项、国外专家167名、钱江特聘专家53名。到海外招聘高层次人才达成项目103个,7名留学归国人员入选国家千人计划[12]。“356”工程[13]培训企业高管252人。开展突出贡献人才住房申购与人才房配售工作。向大学xx放教育培训券9805万元,实训学员4.7万余人,参加见习训练1.28万人。组建大学生创业联盟,新建赛博创业工场等5家大学生创业园。新办大学生创业企业1282家。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创投服务中心入驻机构123家,管理创投资本百亿元。市、区两级创投引导基金通过阶段参股和跟进投资,有效带动了社会投资。设立工业、服务业、文创产业债权基金和天使基金、产投基金[14],建立再担保联盟、中小企业信贷专营机构、网络银行风险池[15]和杭州科技银行,成立13家小额xx公司,为企业提供投融资支撑。新增上市企业10家,累计达64家。
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稳步实施。实施54项重点综改试点项目。产权交易所成功进行排污权交易试点,发展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权集中托管。杭州保税物流中心(B保)易址获得批准。实施医院集团化管理试点。扩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面。西泠印社实行转企改革,成立杭州出版集团和杭州文广演艺公司。开展集体土地入股、土地信托等新的土地流转形式试点。高新(滨江)区试行知识产权质押xx,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综合性政府服务平台,获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称号。
对外开放不断推进。坚持外资、外贸、外经、外包一起抓。积极举办境内外招商活动,重点实施大项目招商,引进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10个。实际利用外资40.14亿美元,增长21.2%。引进央企国企投资161.2亿元,实际利用内资560.55亿元,增长18.5%。全市进出口总额398亿美元,其中出口268亿美元。企业“走出去”发展境外投资60个项目、中方协议出资1.45亿美元。服务外包强势推进,离岸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额9.19亿美元、增长3.5倍。成功举办2009杭州国际友城市长峰会、首届杭商大会。对台交流合作取得新成效,杭台直航通航点名列全国城市{dy}。新开辟杭州—金边—胡志明市包机航线和杭州—法兰克福国际航线。
区域合作成效明显。沪杭合作进一步深化,完成40个行动项目。编制完成《杭州都市经济圈发展规划》并向省政府报批。签署杭湖嘉绍4市《推进杭州都市经济圈一体化行动纲要》,增设教育、会展、农产品、社保四个专业委员会,制定交通、环保、信息化、金融、旅游等专项合作计划,完成30个跨地区合作项目。都市圈所辖县市邮政快件实现“今日收寄次日投递”。杭州与嘉兴公交卡实现互通。青川76个对口援建项目全面开工,完成投资8亿元。继续对口支援四川南充和重庆涪陵。山海协作项目到位资金20亿元。
(五)扩大公共服务,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公共文化建设全面推进。实施“文化惠民”七大工程[16],累计建成12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广播电视“村村通”与“村村响”工程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全市5万低保户享受免交有线电视入网费与视听维护费。跨湖桥遗址公园建成开放,中国刀剪剑、伞业、扇业和西溪湿地博物馆正式开馆。以西泠印社为主要传承代表组织的“中国篆刻艺术”及包括杭罗织造技艺在内的“中国传统蚕桑丝织技艺”成功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有74人分别入选国家和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58个项目列入省非遗名录。加强文化市场管理,推进版权保护工作。获{gjj}、省级文艺、广播影视、动漫类奖131项。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市民素质进一步提高。
教育卫生体育事业持续发展。全市优质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覆盖率分别达62.9和70%,优质高中招生率达78.28%。重视素质教育,青少年学生第二课堂建设成效显著。全面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改革。解决17.46万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杭就学并取消借读费。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3%。将在杭大学生纳入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范围。杭州师范大学新设国际动漫学院,国际服务工程学院招生开学。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建成开学。杭州大学城奠基开工。推进市属8家三甲医院建设。市区以外医保联网结算定点医疗机构扩大到32家。实行免费婚检、孕前优生检测、产前筛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全力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杭州籍运动员获得全运会5金12银15铜奖牌。举办第17届市运会。城北体育公园一期工程顺利开园。
社会管理与服务得到加强。庭院改善、物业管理改善、道路修缮、截污纳管、背街小巷改善、公厕改造、古井保护、停车场建设、支小路改造、撤村建居环境整治、垃圾直运工程有效推进。数字城管及时处置率达95.11%。打造国内最清洁城市市民满意率达92.97%。实施就业援助计划,投入促进就业资金5.31亿元,重点解决高校毕业生、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和外来务工人员就业问题。加强社区公共服务站建设,建成社区服务信息统一平台和四级联动网络。新建86家社区(老年)食堂,完善居家养老服务。向困难群众发放消费券,提高低保对象救助额。
(六)着力改善民生,市民生活品质进一步提高
民生保障投入加大。以“破七难”为载体,着力提高群众的民生福利水平。市本级财政预算用于社会保障与就业、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与体育、城乡社区事务等民生支出89.93亿元,增长20.5%,占一般预算支出的69.4%。
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面完成。主城区老社区全部达到充分就业社区标准,基本xx“零就业家庭”;开展第九次“春风行动”, 募集社会捐款4086万元;全市开工建设501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危旧房改善累计达147万平方米,启动经济租赁房建设;坚持公交优先,新辟17条公交线路,完成“免费单车”布点2150处,日均服务17.2万人次;打好工业脱硫、高污染车整治、工地扬尘管理三场硬仗,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9.6%;疏堵结合,依法管理,专项督导,以小餐饮、小食品、小作坊为重点的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取得明显成效;主城区完成353个庭院和1590幢房屋、87条背街小巷改善;推进市区河道与支小路整治;完成300个村环境整治,农村饮用水改善工程受益农民13.47万人;实施全市行政村星光老年之家全覆盖。健康生活进千村万户行动成效明显(详见人代会《参阅文件汇编》中《2009年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完成情况》专题材料)。
“平安杭州”建设取得新进展。加强信访维稳工作,完善信访事项终结、违法信访行为处理和领导包案制度,着力化解矛盾纠纷。健全打防控疏工作体系,严厉打击犯罪,整治交通违章行为。实现全市刑事发案、交通事故、火灾事故“零增长”。加强应急管理,有效防范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强化对地铁等重大项目与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监管,实现安全生产事故次数、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同比下降16.7%、8.7%、16.1%。
(七)改进行政服务,政府自身建设扎实推进
推进科学民主决策。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坚持依法行政,健全政府向人大报告、向政协通报工作制度。实行开放式决策,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市民、专家代表列席市政府常务会议,并实行网络视频直播与在线互动。推进电子政务系统、民情民意调查网络与“网上政务大厅”建设,进一步构建权力阳光运行机制。“市民之家”投入使用。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1344件。
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建设,对277个重大投资项目和10大类为民办实事项目审批进行全过程实时监督,对159个政府投资项目实行全程效能监察。加强对重大投资项目和专项资金的审计,完善治理商业贿赂长效机制。继续推进行政审批、财政管理、政府投资领域改革,启动市直单位公务用车改革。严格控制行政成本,政府公务接待费、出国、用车经费下降23.5 %。
积极开展拥军优属,加强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搞好军地共建。完成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统计、外事、对台、侨务、民族、宗教、口岸、人防、档案、气象、地方志等工作进一步加强。工会、共青团、妇联、文联、科协、社联、侨联、爱卫会、红十字会工作和关心下一代、老龄、残疾人、慈善等事业健康发展。
过去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政府积极应对“大考”,奋力克难攻坚,在化危为机中发挥主导作用,着重是紧紧抓住了“四个致力于”:致力于提振信心。政府与企业共克时艰,出台与xx各项扶持政策,主动服务,为企业减负解困,全力提振企业信心,从而释放市场主体的能量,推动经济增长;致力于保稳促调。在扩内需、保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调结构、促转型,尤其是不失时机地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3+1”现代产业体系,从而增强发展后劲;致力于“两手结合”。政府动手快、出拳重,推出一系列“新政”,打好扩投资、促消费、拓市场的组合拳,同时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努力寻求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zj0}结合点,充分发挥“看不见的手”的作用;致力于民生为重。坚持民主促民生,确保了杭州人和“新杭州人”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生活品质仍有新的提高。
各位代表,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去年杭州又获得多项殊荣。成功创建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荣登中国{zj1}幸福感城市榜首,荣获中国大陆{zj0}商业城市、中国大陆{zj1}软实力城市、中国创业之城、中国xx创新城市、xxxxxx城市、中国xx活力城市、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等称号,教育状况总体满意度评价和杭州都市圈综合竞争力排名全国{dy}。上述成绩的取得极其不易,这是在市委领导下,全市人民克难攻坚,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和“新杭州人”,向全体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在杭部省单位、高等院校、驻杭xx,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杭州发展的海内外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工业增加值增幅低于目标3.5个百分点、出口同比下降20%;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民间投资增长乏力;经济回稳的基础尚不牢固,调整经济结构难度加大;节能减排压力增大、任务艰巨;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状况尚未根本改变,农村公共服务薄弱,农民增收难度加大;商品住宅价格上涨过快;就业压力加大;政府工作效能有待进一步提高等。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并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二、2010年工作的指导思想和预期目标
2010年是经济复苏的重要一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任务的关键一年。从国际环境看,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并不稳固;从国内形势看,经济趋于持续回升,但回升内在动力不足;从杭州情况看,经济运行总体呈现复苏向好特征,但仍然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当前投资驱动作用进入稳定期、产业结构调整进入加速期、资源要素制约进入瓶颈期、社会发展进入转型期。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既看到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动向和新趋势,看到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变化和有利条件,又深刻认识形势的复杂性和做好新一年工作的艰巨性,深刻认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性,深刻认识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结构调整的紧迫性,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必胜信心,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坚持调结构促发展,打好“十一五”收官之仗,为顺利迈入“十二五”奠定坚实基础。
2010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中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市委全会精神,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更加注重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深入实施“六大战略”,继续xx“七难问题”,以“一化七经济”[17]与低碳城市建设为重点,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共建共享与世界名城相媲美的生活品质之城,继续在全省发挥龙头、领跑、示范、带头作用。
建议2010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3%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农业增加值增长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14%;外贸出口增长5%;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9%;新增城镇就业人数1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节能减排指标达到“十一五”期间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20%、化学需氧量下降15.1%、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15%目标;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以内。
为完成以上目标任务,我们要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实施城市国际化战略,以城市转型促经济转型,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软实力与硬实力、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产业链上中下游之间、内生型经济和开放型经济、城区与郊区的关系,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服务经济、文创经济、民营经济、楼宇(总部)经济、开放型经济、郊区经济。把握好以下环节:
——创新为先。坚持创新导向,优化创新环境,完善创新政策,加大创新投入,建设创新载体,集聚创新要素,做强创新主体,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建立区域创新体系。坚持以改革创新的办法xx发展中的矛盾与难题,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
——转型升级。面对后危机时期的到来,要更加坚定地以转型升级为主线,坚定不移调结构,脚踏实地促转型。以低碳发展模式为倒逼机制,坚持产业xx化,淘汰落后产能,进一步构建“3+1”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项目带动。坚持增量推动,狠抓大项目带动,突出抓好大平台、大招商、大项目、大产业,面向全球配置资源,加强要素保障,以大项目推进城市化,带动产业优化升级,促城市有机更新,统筹城乡发展。
——改善民生。坚持把保障与改善民生作为政府的头等大事,以“7+x”为总载体,把保民生与扩内需、促稳定结合起来,加大投入,集中力量解决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提升市民生活品质。
——率先发展。坚持拉高标杆、争创{yl},努力在调整产业结构、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上走在前列,在提升城市品位、推进城乡和区域一体化发展上走在前列,在加强节能环保、建设生态文明上走在前列,在深化改革开放、建立科学发展体制机制上走在前列。
三、2010年的重点工作
(一)加快转型升级,转变发展方式
提升发展现代都市农业。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中心,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增加涉农补贴。加强耕地保护,抓好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确保完成省下达生产任务。大力培育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业xxxx,培育优质农产品品牌。支持农产品生产加工与物流企业规模化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和动植物疫情监测防控工作。积极发展农业服务业,创建10个风情小镇,提升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与农家乐。在农村开展充分就业活动,加强对农民创业就业的金融和财政支持。推进科技兴农,完善农技推广体系,创新农作制度,发展设施农业,培育新的农村经济增长点。加强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百千工程”[18]、农民生活品质提升工程和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创建15个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与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并举。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兴市”战略和“三位一体”方针[19]。全面实施装备制造、汽车、纺织服装、轻工、电子信息、石化、食品等产业调整振兴三年行动计划。继续加大对工业技改项目的扶持。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推进企业技术进步。新增200家xxxx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与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制定实施新兴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着力培育信息技术、物联网、生物医药、新能源、新光源、新材料、节能环保、涉海产业等新兴产业。要从产业规划到基地、园区、研发平台、企业、项目、政策,逐项抓好落实。建立新能源产业园,着重发展太阳能光电、风能、新型电池等,积极申报国家新能源产业基地。坚持网络建设、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三位一体,打造全国{lx1}的物联网城市。以企业搬迁为载体,加大投入,形成新的生产能力。大力发展汽车产业,汽车产业园要形成更大产能。加强与中电科、中石化、东风、中节能、中机械、中粮、中兵工等央企合作。加快中策橡胶、正泰太阳能薄膜电池、运达风电设备、富春江水电大型潮汐发电机组制造、新安迈图二期20万吨有机硅、中国重汽杭州发动机迁扩建、海康威视安防项目和东风裕隆、青年、众泰整车等重点产业项目建设。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培育计划和中小企业“瞪羚计划”,制定实施科技型初创企业培育“雏鹰计划”[20],扶持高成长性企业发展。
打造服务业“xx经济”。坚持服务业优先,从产业集聚区到重点项目、企业和政策,加快xx门类服务业发展。开展“休闲消费提升年”系列活动,推进商业特色街区建设,加快商品市场改造提升,进一步发挥商贸业繁荣市场、促进消费的重要作用。以钱江新城金融核心区及庆春路、延安路金融集聚带为主平台,重点引进外地金融机构,打造长三角南翼金融中心。坚持“铺天盖地抓软件”,发展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加快实施“中国电子商务之都”和“电子商务进企业”行动计划,推动“三网融合”[21]。构建全球旅游营销网络,打造“世博杭州之旅”等热点旅游产品,办好第12届中国杭州西湖国际博览会等会展,加快xx特色潜力产业发展,推进旅游综合体建设,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积极发展第三方、第四方与国际物流。调整完善“房地产新政”,增加普通商品住宅供给,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购房需求,构建“六房并举”[22]的保障性住房体系,加强市场监管,抑制投机性购房,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积极培育发展一批商务、软件、外包、金融、科技研发、中介服务、人才培训等特色楼宇,做强总部经济。
做大做强文创产业。以动漫游戏业等8大行业和之江文化创意园等“10+x”文创园区为重点,着力打造产业集聚、产业融资、项目引导、人才开发、展示交易5大工作平台。建成白马湖生态创意城动漫广场。继续办好中国国际动漫节、中国(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和创意杭州工业设计大赛。积极培育杭州设计、女装之都、动漫之都、杭州影视等产业品牌。
建设产业大平台。三次产业都要建设产业集聚区。积极推进各级各类开发区(园区)整合提升。以大江东新城为重点,坚持规划与政策引导,创新运行体制,合理布局园中园,加强基础设施配套,打造新的产业大平台。加快杭州高新开发区(滨江)、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杭州钱江经济开发区、和谐杭州示范区、余杭创新基地、临安省级科创基地等科技城建设。推进新加坡科技园建设。择机再申报一批{gjj}产业基地和试点。加快服务业重点集聚区建设。
(二)坚持大项目带动,加快城市化进程
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规划引导。基本完成地铁一二期土建工程,进入铺轨及站台施工阶段。推进沪杭、杭甬、杭宁、杭长高铁、杭黄客专以及钱江新桥与铁路东站枢纽,钱江隧道、钱江大道、萧山机场公路改造、杭新景高速延伸线(之江大桥)、杭长高速公路及延伸段,东湖通城、秋石、留石、德胜、天目艮山、机场、彩虹等快速路,九堡大桥、江东大道、九沙大道东接线、沿江大道、半山隧道和运河二通道、富春江船闸改造、临余公路、闲祝公路等大项目建设。加快绕城高速西复线、千黄高速、临金高速等大项目前期工作。完成城北体育公园二期等重点项目建设。抓好城市主次干道和支小路建设。加强重点投资项目的科学管理与要素保障。
高起点规划建设新城和城市综合体。围绕“一主三副六组团”[23]的城市发展空间格局,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钱江新城、城东新城、奥体博览中心、杭州金融城、杭州大学城等新城和城市综合体。钱江新城国际会议中心和市民中心年内交付使用,庆春路过江隧道建成通车。
坚持城市有机更新。加大西湖、西溪、运河、良渚、湘湖、南宋皇城大遗址等综保工程力度。拓展中山南路南宋御街功能。深入实施“一绕四线”[24]综合整治工程。推进市区45条河道综合整治,加强河道管理,改善河道水质。国庆前推出新中东河、第二次推出“新三河”[25]。加快撤村建居和城中村改造。启动农村历史建筑综保工程。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提高洁化、绿化、亮化、序化水平,打造国内最清洁城市。
合力推进五县市发展。坚持以城带乡、以东带西,大力发展郊区经济,加快主城区与五县市一体化进程,构筑市域网络化大都市。增强五县市承接产业与人口“双转移”的能力,引导主城区工业向县市梯度转移,实行要素资源市域内合理配置。推进特色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继续推进农村路网建设。积极发展郊区旅游业与连锁商业及房地产业,继续推进与桐庐、淳安、建德公交一体化。落实扩权强县、强镇各项举措,加强组团和中心镇建设,积极解决农民工在城镇的就业与生活问题。筹集“联乡结村”帮扶资金6000万元以上。
(三)加强节能环保,实施低碳新政
推进节能减排减碳。突出抓好重点企业、重点领域的节能减排,强化目标责任制,全面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实行严格的环境评价、节能评估等项目准入制度,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与坚决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生产能力相结合,培育壮大低碳产业集群。坚持铁腕治污,实施新“811”环境保护行动巩固、扩面、提升工程,加快推进主城区工业企业搬迁。深入实施半山、北大桥、大气、饮用水源地等环境综合整治。抓好钱塘江流域及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
加强生态与资源保护。大力保护六条生态带。启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工作。认真做好迎接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复检。推进循环经济“770工程”[26]、工业循环经济“2632”工程[27]。 抓好钱塘江引水、天然气利用、闲林水库、三堡排涝和城西、临平、富阳大源污水处理厂等重点环保与生态建设项目。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开展资源节约综合利用,扩大节能、节电、节水、节材技术的推广应用。推动清洁生产与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和清洁可再生能源利用“双十万”工程。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大力推进植树造林,市区新增绿地面积300万平方米,建设森林城市。
建设低碳城市。制定并实施低碳新政。推广绿色建筑,实施“阳光屋顶”计划[28],推进“十城万盏”试点[29]。抑制高耗能产品生产,培育吸收二氧化碳的碳汇产业[30]。建设大气复合污染物综合监测及预测预警系统,推行机动车简易工况法监测,主城区实行垃圾直运。机关带头实行绿色办公。开展低碳教育,倡导绿色出行、绿色消费,培养低碳生活方式。建设低碳科技馆。推动低碳创业,打造低碳经济、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生活、低碳环境、低碳社会“六位一体”的低碳城市。
(四)深化改革开放,推进创业创新
深入推进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围绕率先建立充满活力的创业创新体制、保障民生的社会管理体制、科学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全面推进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的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及54项重点改革项目,力求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推进滨江区先行先试。深化集体土地建设使用权、承包权流转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继续推进医疗卫生“四改联动”改革,扩大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收支两条线”综合改革覆盖面。加大地方金融改革力度,推进杭州银行上市,开展杭州联合银行股份制改革,完善小额xx公司试点,加快筹建村镇银行和资金互助社,推进农村投融资体制改革。放宽市场准入,保护民间投资合法权益,增强民营经济与小企业活力。
积极构建区域创新体系。抓住浙江作为国家技术创新工程{sg}试点省份的契机,以自主创新xx产业xx化,以商业模式创新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着力提升{gjj}、省级高新区、开发区功能,建设“天堂硅谷”。推进与浙大、中国美院等高校、在杭24家{gjj}科研院所战略合作,加快建立科技创新战略联盟。开展R&D[31]资源清查工作。加强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企业加速器[32]、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创新载体建设。鼓励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与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认定。加强知识产权工作。
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坚持科学招商,大力招引世界500强、中国企业500强、民营企业500强,推进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和新商业模式招商,加强地块招商、楼宇招商、央企招商和驻点招商,探索建立招商选资综合评价体系。提高引资质量。落实“外贸新政”,抓好外贸转型,推进大通关建设,支持出口企业加强技改与研发设计,注重自主品牌的培育推广,努力保持和扩大国际市场份额。加快发展服务外包,离岸外包合同执行额实现三年翻三番。创新企业“走出去”方式,鼓励企业境外办厂、并购重组、境外上市,构建国际营销服务网络。通过杭州保税物流中心(B型)易址建设,加快筹建空港综合保税区,争取开通新的国际航线,推动空港经济发展。进一步深化国际友城合作,办好第三届国际友城市长峰会。全面推进长三角区域合作,主动参与和服务上海世博会,办好{zj0}城市实践区“五水共导•杭州馆”。加快杭州都市圈建设,力求在交通、产业、民生保障等一体化上取得新进展。继续推进“山海协作”,对口支援南充、涪陵。全力做好援建青川工作,确保年内所有项目全面完工,提前一年完成三年援建任务。
以“人才+资本”促进创业创新。加快人才创业体系建设。加大创业教育与培训实训的扶持力度,办好赛博创业工场等大学生(留学生)创业园,发挥大学生创业联盟作用,创建国家创业型城市,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实施全球引才“512计划”[33],开展海外高层次人才招聘活动。加大对院士工作站扶持力度。继续开展专项人才房申购与“356”企业人才培训。推进金融创新,扩大创投、产投、平行、天使、债权、担保等基金[14]规模,扩大直接融资。完善创投服务中心功能,吸引更多的投资机构来杭发展。进一步办好科技银行和产权交易所,推进企业上市,为创业创新提供资本支撑。
(五)繁荣社会事业,着力改善民生
提升文化生活品质。积极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和版权保护,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基层综合文化站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九大文化惠民工程”[34]。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实施“青年文艺家发现计划”[35],繁荣文艺创作。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改革。创新文化运行机制,推进杭州大剧院与爱乐乐团联动发展,建设“音乐之城”。建设移动电视联播网。推进西湖申遗。振兴发展xxx。
加快教育卫生体育事业发展。深化名校集团化办学,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优质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覆盖率分别达65%和75%,优质高中招生比例达80%。确保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推进“国有民办”办学体制调整,完善教师绩效工资改革。完成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年度任务。引导市属高校加快转型,按社会需求办学。支持杭师大开展教育改革试点,争创{yl}综合性大学。加快市属8家三甲医院建设,推进“名院集团化”试点。推广电子病历,扩大医疗保险联网支付覆盖面,健全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增加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投入。做好“国家卫生城市复评”准备,推进健康城市建设。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协办第八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举办杭州国际马拉松等活动。组队参加十四届省运会和省首届体育大会,确保总分和奖牌{dy}。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加强和谐社区建设。进一步抓好社区公共服务站建设,构建公共服务、市场化服务、志愿服务、邻里互助“四位一体”的社区服务体系。完善社区为老助老服务功能,支持兴办社区(老年)食堂,提高居家养老服务水平。提升社区工作者素质,完善社区建设的保障,创建人民满意社区。
集中为民办好十件实事。(1)主城区{bfb}创建充分就业社区。萧山区、余杭区和五县(市)60%以上的社区达到充分就业社区标准。(2)完善医疗和养老保障制度。实行医疗保险市级统筹,扩大市域范围医保“一卡通”联网应用。完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符合条件满60周岁本市户籍城乡居民都可享受基础养老金待遇。(3)扩大保障性住房覆盖面。推进经济适用房先租后售和租售并举;继续保障廉租住房家庭6000户,新增500户,实现低保标准2.5倍(含)以下的住房困难家庭应保尽保;市区经济适用住房开工与竣工各50万平方米;开工建设廉租房5万平方米;开工建设拆迁安置房400万平方米,竣工300万平方米;建设经济租赁房(含大学毕业生与外来务工人员公寓)42万平方米;开工建设人才专项用房50万平方米。(4)下决心缓解城区交通拥堵现象。坚持公交优先,新增与更新公交车500辆,新辟公交线路12条,开通快速公交3号线丁桥至环城北路段;打通11条断头路,支小路建设开工50条、完工20条;加快大型停车场(库)和换乘中心建设;改善路面管理,部分道路实行禁左,扩大单向交通组织实施范围;实施限号、错时上下班控制车流量;用经济杠杆调节,疏解核心区停车难;鼓励绿色出行,新增免费单车15000辆;完善智能交通系统,提高管控水平。(5)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85%以上。开展灰霾天气综合治理。推进工业脱硫、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与工地扬尘治理。高污染车辆限行范围扩大到绕城公路以内,政府采购车辆全部执行国Ⅳ标准。(6)推进食品安全整治。巩固小餐饮、小食品、小作坊整治成果。抓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品牌建设。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生产加工领域食品监督抽查安全性指标合格率达95%以上。(7)提升老小区人居环境。完成市区1200幢房屋的庭院改善和100条背街小巷改善,500万平方米老小区物业管理改善、23.3万平方米危旧房改善,搞好改善工程的后续维护管理。完成300个以上截污纳管、20个垃圾中转站提升改造项目,实施老小区天然气管道进户工程。(8)丰富基层文化体育生活。组织“文化下乡”2000场以上。新增100个公共图书 “一证通”服务点,为农民放映电影2.5万场(次)以上。减免城区低保户(持证重残户)有线电视安装费及视听维护费。新建1000个村镇健身点。(9)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新建和改建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站(室)900家以上。实施公共场所控烟条例。(10)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完成300个村环境整治。推进10个整乡镇整治。完成3万户农村住房改造建设,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9.80%。新增农村无害化厕所6万座,普及率达80%以上。
(六)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打造“平安杭州”
加强公共安全管理。坚持打击、防范、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大普法宣传教育力度,改进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重视基层基础,加强基层公安派出所、司法所、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推进治安动态网络监控、区域报警、金融报警三大技防网络建设。坚持“零容忍”和“打防结合、预防为主”方针,整治突出治安问题,严厉打击严重刑事和经济犯罪,促进 “法治杭州”建设。
完善维稳体制机制。落实稳定{dy}责任,健全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和调处机制,开展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妥善处理企业搬迁、市场改造、征地拆迁中的各类矛盾。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充分发挥信访维稳作用,做好人民调解、法律援助工作,化解社会矛盾。提高应对舆情本领,预防各种公共群体性事件。
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加大对地铁等重大工程、交通运输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等重点行业的安全监管,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重拳打击道路交通与安全生产领域的违法行为。
抓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落实应急物资储备。强化预防预警和应急联动,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自然灾害、卫生防疫等公共危机的应急处置能力。
与此同时,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做好第六次人口普查和统计、外事、对台、侨务、民族、宗教、口岸、人防、档案、气象、地方志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文联、科协、社联、侨联、爱卫会、红十字会工作,促进关心下一代、老龄、残疾人、慈善等事业不断发展。
四、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
(一)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强化公共服务
推进政府自身改革。以转变职能为重点,认真组织实施市级政府机构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精简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程序,下放审批权限。抓好“两家两中心”[36]建设,完善投资项目审批代办制、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扩大公车改革试点范围。
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强税收征收与管理,优化财政收支结构,加大财政对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引导保障力度。继续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收支两条线”等改革。完善“消费券”政策,扩大政府购买服务。
促进政府工作创新创优。继续实行政府工作项目化管理和各项责任制。以综合考评为抓手,促进机关创新创优。继续实行领导联系重大项目制度。对公共服务窗口全面推行服务评价制。狠抓效能建设,提高服务质量。
科学编制“十二五”规划。编制“十二五”规划对我市下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深入调查谋划,加强前瞻性研究,集思广益,切实把“十二五”规划编制好。
(二)进一步扩大政务公开,深化开放式决策
坚持开放式决策。坚持以民主促民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完善科学民主决策。加强开放式决策制度建设,发挥民情民意调查、人民建议征集、市长专线电话、网上政府信箱、杭网议事厅等沟通平台作用。认真执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完善政府新闻发布制度,坚持政府重要行政事项和公共政策社会公示制度,探索政府部门预算公开试点,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
(三)进一步加强法制建设,推进依法行政
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积极支持市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职能。健全向人大报告、向政协通报工作制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完善信访联络员制度。
坚持依法行政。加强政府立法工作与规范性文件的审查、备案及清理工作。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制度建设,规范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自由裁量权行使。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在加强行政监督、解决行政争议、化解社会矛盾方面的重要作用。针对群众关注的重点领域加强执法检查,做到执法为民。
(四)进一步转变作风,打造廉洁政府
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加强公务员的培训教育。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更加注重服务基层,服务企业,为民解难。继续深化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推进重点部门和行业政风行风建设,解决突出问题。深入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
加大反腐倡廉力度。全面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以进一步构建权力阳光运行机制为重点,加强对行政权力运行的全过程、全方位监督。规范工程项目招投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公共资源交易、政府采购、公务消费等行为。推行政府重大任务和重大项目全过程效能监察,加强政府投资项目预算管理与审计监督,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