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家专业体育媒体报道,为什么近年来各级国字号球队集训人员变化如此之大?因为球员要想进国足必须给教练以及领导“上供”,而且“上供”的金额已经“明码标价”了,之后接受记者采访的中国足坛的专家们也证实了“明码标价”的存在。
在中国足坛反赌风暴逐渐升级时爆出这样的新闻,我们不禁要问,中国足球还有什么是真的……
据这家专业体育媒体报道,如今的中国各级国脚早有“明码标价”。比如,国少组织一次集训,二三万元人民币即可买个名额;如果是入选球队出场参加一次国际友谊赛,则是5万元人民币;但要想最终参加正式洲际比赛,价格则攀升至10万元。到国青层面,价码更高,起价就是8万元。至于国足,参加一次集训的价格是10万元,如果是正式大赛,则为20万元人民币,xx的价码自然更高。
于是,人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近年来各级国字号队伍集训人员变化会如此之大了,甚至屡屡有“黑马”杀出。当然,那些名气较大或能力佼佼者,自然不用操这份闲心,但对那些可有可无的国脚而言,“红包”简直是家常便饭。表面看来,球员花钱“买”进国足,似乎很亏,其实不然——有了国脚的光环,回到地方与俱乐部谈待遇、谈条件,身价自是不一般。
如此恶性循环,中国足球形成了一条自上而下的“灰色资金链”:球员上贡教练,教练上贡足协领导,足协领导控制国字号主帅选派。体文
刘建宏:实质就是腐败
昨天,记者拨通了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xx主持人刘建宏的电话。对于国脚被“明码标价”一事,刘建宏表示,“虽然只是传言,但俗话说‘无风不起浪’,传言也会有一些准确的信息,这就像写小说,也会根据一些真实的素材进行加工制作。目前,公安部门对于反赌的{zx1}进展还是守口如瓶,所以媒体处于一种如饥似渴的状态,传出这样的消息也是记者‘解渴’的表现。”
刘建宏说:“花钱当国脚这事肯定有,实质就是一种腐败,就跟卖官鬻爵一样,而且各行各业都有。现在很多人都通过骂中国足球来把自己树立成道德楷模,事实上骂中国足球的人也不一定就是高尚的,不过这个现象也反映了普通民众对中国足球的愤慨。其实,球员花钱当国脚是奔着利益去的,有了‘国字号球员’的名头,他的收入、社会地位都会有很大的提高。其实这样的利益链条一直存在,不管是以前的甲A,还是后来的中超。甚至青少年的比赛都有,这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只要是关注中国足球的人 ,其实都了解。”
快报记者 沈忱 实习生 韩飞周游
郝洪军:收钱的是官员
对花钱当国脚一事,xx反黑记者郝洪军有些见怪不怪,但他坚定认为揪出这些事对足坛打假有很大的现实作用。
“几乎任何一家俱乐部,球员从二队到一队,再在一队打上球,再打上主力,都得从几万到几十万的给教练上贡。国足的效应可比俱乐部要大多了吧,进了国足,你在俱乐部的待遇能提高一大块,转会时系数也会高很多。有了利益就会有暗箱运作。”郝洪军说。不过郝洪军对具体“明码标价”的行情也不甚了解。
据郝洪军透露,国脚出现“明码标价”最早出现在2000年左右,那时中国男足在米卢的带领下冲击世界杯,男足的地位处于历史{zg}点,足球市场大,热度高,能够拥有国脚的球队都能实现利益{zd0}化。“当时不就有很多报道么,谁打主力?谁留队?这些传闻当时非常多。”郝洪军说。据了解,当时还有传闻说某位与米卢关系密切的女记者权力极大,甚至有决定球员命运的能力。
“打假打到这程度,说明中国足球几乎什么都是假的。但话说回来,有些钱不是教练收的。比如杨一民收了20万,说这孩子不错,别人敢不用吗?他也不会分给教练钱的。”郝洪军{zh1}说。
快报记者 沈忱 实习生 韩飞周游
www.renrou163.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