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分布人们对家禽和其他禽类葡萄球菌病的认识已超过百年的历史。Lucent(1892)证明葡萄球菌是引起鹅关节炎的病原。Volknon(1929)从患脐炎的鸡和小火鸡中分离出葡萄球菌。早期大多数报告描述的是禽类葡萄球菌性关节炎和滑膜炎。国内林维庆、甘孟侯等首先对鸡的葡萄球菌进行研究。
葡萄球菌分布非常广泛,与家禽有关的葡萄球菌病遍布世界各养禽国家。该菌亦是皮肤和黏膜的正常菌群之一,并且是家禽孵化、饲养或加工场所环境中的常见微生物。大多数葡萄球菌属正常菌群,它们通过干扰或竞争性排除作用抑制其他可能的致病菌,但也有一些具有潜在的致病性,可以穿过皮肤或黏膜引起发病。金黄色葡萄球菌除引起家禽致病外,约有50%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产生肠毒素,可引起人类食物中毒。
病
葡萄球菌氧化酶阴性,过氧化氢酶阳性,还原硝酸盐;不产生吲哚,发酵糖类产酸不产气,多数能发酵葡萄糖和麦芽糖,致病菌株多能分解甘露醇;V-P试验阳性并能液化明胶。
流行病学
鸡、鸭、鹅和火鸡等各种龄期的禽类对葡萄球菌均易感,但以雏禽更为敏感,而鸡以30~70日龄多发,也有孵化后期鸡胚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而致死的报道。有资料报道,纯种鸡比杂种鸡易感性强,肉鸡比蛋鸡的易感性强。不同鸡场发病率、死亡率变化很大,死亡率{zg}可达75%以上。另外,地面平养、网上平养较笼养鸡发生的多。
本病发生与饲养管理水平、环境污染程度、饲养密度等因素有直接关系。当皮肤和黏膜完整性受到破坏,如带翅号、断喙、注射疫苗等都可成为本病发生的因素。刚出壳的雏鸡由于脐环开张,为病原菌提供了入侵门户,从而引发脐炎或其他类型的感染。当鸡受到应激或造成机体抵抗力下降的一切因素,如长途运输、室温或气候突然变冷、饲养方式的改变、饲料的改变、通风不良、舍内积尘、高温高湿、禽群体质衰弱,以及其他疫病的继发,如大肠杆菌病、新城疫、马立克氏病等均是本病发生的因素。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雨季、潮湿和气候多变季节多发。
症
由于病原菌侵害部位不同,临床表现有多种病型:
败血型鸡葡萄球菌病:该型病鸡临床表现不明显,多见于发病初期。可见病鸡精神不好,缩颈低头,不愿运动。病后1d~2d死亡。
葡萄球菌性皮炎:该病死亡率较高,病程多在2d~5d。病鸡精神沉郁,羽毛松乱,少食或不食,部分病鸡腹泻,胸腹部、翅、大腿内则等处羽毛脱落,皮肤外观呈紫色或紫红色,有的破溃,皮下湿润充血。
葡萄球菌性关节炎:雏禽、成禽均可发生,肉仔鸡更为常见。多发生于跗关节,常为一侧关节肿大,有热痛感。因运动、采食困难,导致衰竭或继发其他疾病而死亡。
葡萄球菌性脐炎:新生雏鸡的脐环发炎肿大,腹部膨胀(大肚脐),与大肠杆菌所致脐炎相似,可在1d~2d内死亡。
鸡胚葡萄球菌病:一般在孵化后期17~20日龄死亡,已出壳的雏鸡多数出现腹部膨大、脐部肿胀、脚软乏力等症状,个别病雏胫跗关节肿大,在出壳后24h~48h死亡。
上述常见病型可单独发生,也可几种病型同时发生。临床上还可见其他类型的疾病,如浮肿性皮炎、胸囊肿、脚垫肿、脊椎炎和化脓性骨髓炎等也时有发生。
病
防
一般性预防措施:由于葡萄球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因此,防治本病的关键是做好平时的预防工作。xx使鸡产生外伤的因素,如保持笼、网、禽舍的光滑平整,保证垫料的质量,减少鸡爪垫的损伤;合理调整饲养密度,注意控制鸡舍温度、湿度和通风;搞好环境卫生,定期用0.3%过氧乙酸喷雾xx禽舍;注意对蛋壳表面的xx及对孵化室空气、地面及孵化器的xx工作,防止孵化过程中污染;尽量避免或减轻应激因素,加强禽群的饲养管理,保证饮水和饲料的清洁。
常发地区或xxxx效果很差甚至无效的地区,可采用菌苗接种来控制本病。国内研制的鸡葡萄球菌病多价氢氧化铝灭活菌苗,可有效地预防本病发生。
xx:金黄色葡萄球菌对xx极易产生抗药性,由于抗药菌株不断增多,xx本病必须做药敏试验,选择有效xx全群给药。实践证明,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氟哌酸、恩诺沙星、新霉素等均有不同的xx效果,肌注或内服敏感xx,或者肌注、内服并用。xx中首先选择口服易吸收的xx(如驰骋舒美特、好得快等),当发病后立即全群投药,对病情严重的,可经肌肉注射给药如速可安、泰灭净等。
已投稿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