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人教育”应走进英语课堂_神话_新浪博客

文章来源 ;

     随着中国英语教育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人们对素质教育的密切xx,国内英语教学方法与先前相比得到了一些改善。但目前,英语课堂只xx英语知识的传授而忽视英语教学的人文性现象仍较为突出。对此,有关专家指出,应加强英语教学的人文“色彩”,使英语教育成为真正的“全人教育”。
  “全人教育”应走进英语课堂
  据了解,目前在传统的外语教学思想的影响下,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为教学目的的英语教学意识仍主导着现行的英语教学活动,这种传统的教学观在人们的潜意识中相当牢固,许多英语教育工作者仍然在沿袭、诠释着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日前举行的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与麦格劳·希尔教育测评中心 “有氧英语课堂”项目合作协议签署仪式上,专家们就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由于我国基础教育受升学率的影响,教师更xx的是英语的知识性而忽视了英语的人文性。许多人认为只要学生掌握了英语知识和技能,他们的素质和能力就会得到应有的提高,从而导致英语学习者缺乏批判性思考的能力、洞察目标文化本质的能力以及表达情感的能力。”麦格劳·希尔教育测评中心北京代表处主任王一虹认为,英语学习者在学习时,应该被作为一个全人来接受教育,要解决这一问题,教师作为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因素需要对全人教育有一个更为深刻的理解,要从培养学生掌握人类的全部文化出发,包括知识、道德、艺术、宗教、自然和生活。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社长于春迟也指出,目前我国英语教学并不缺乏好的教材、教程,而是缺乏好的英语教学方法。在英语学习中,学生不仅要学习听、说、读、写等不同机能,也应该对语言系统进行有意识的理解,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应该进行互动、合作与交流,发展处理现实社会不同情境的能力,加强人文精神的教育,教会学生做人、做事、做学问。
  “有氧英语课堂”与常规英语课堂应相辅相成
  对于目前英语教学现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社长于春迟指出,英语教学作为一门语言教学,听说读写不可以有过多的偏颇和不平衡,否则就会出现“哑巴英语”的怪现象。英语学习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近乎全英语的、健康的学习环境,教学的重点不再是语言和技能教学,而是为学生搭建语言应用和技能应用的平台。教师在课堂上,不再是简单地教授某个语法现象和句型,而应是一个语言应用和技能应用的引导者和倡导者,毕竟每位学生需要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加强学生英语学习的内化过程,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和英语思维能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潜能应是当前英语教学的任务。
  目前,“有氧英语课堂”的教学模式开始进入全国试用阶段。麦格劳·希尔教育测评中心北京代表处主任王一虹指出,常规英语课堂以教师为中心,而有氧英语课堂以教师引导辅助学生自学为主, 学生通过学习介绍东西方文化、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英语简易读本,其中不少涉及励志、科学、名人传记等优秀作品,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英语学习的兴趣,以鼓励为主,逐步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自信心。特别在语言活动设计上追求语境真实,同时xx学生情感发展,将读写结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两种教学模式应相辅相成。
  改进英语教学方法教师作用很关键
  麦格劳·希尔教育测评中心北京代表处主任王一虹指出,英语教学不意味着教学生掌握一些语言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发展学生的心理和情感,促使学生用新思维去思考事物。教师作为“人”,他的情感不应在课堂上隐藏起来,在英语教学中应灌输全人教育思想,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使学生的智慧得到提高,让学生在课堂上找到学习的乐趣,热爱上英语课。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英语教师李晓玲表示,在英语教学中,教师是全面实施人文教育的实践者和创新者,教师应通过解读语言文化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使其作为获取职业技能和敬业态度的导向。而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教师首先应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广博的人文视野和积极的人文精神,否则,就难以在教学材料中找到可运用的素材。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将自身的语言优势和人文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既能使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又能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学习语言技能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在人格气质、文学修养等方面得以提高。

 http://kid.ourstudy.com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全人教育”应走进英语课堂_神话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