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没气”变“没气儿” - 白明- 职业日志- 价值中国网:网络就是社会 ...

 

莫让“没气”变“没气儿”

 

白 明

 

入冬以来,国内天然气供应紧张,南方地区天然气供应紧张局面更是严重。从近期看,南方部分城市用气缺口达40%,天然气批发价涨幅已超过20%。据说,重庆市出租车的加气队伍要排出1000的距离。不难看出,用“没气”一词来形容当前国内天然气供应状况并不夸张。

从整个世界石油天然气贸易来看,由于取暖需求的缘故,石油天然气价格在冬季出现季节性上涨似乎已经是惯例。不过,现在中国的天然气供应紧张却与上述“惯例”似乎沾不上边。每年,中国都要有冬季,往年也没有听说有这种“惯例”。况且,2009年还是国际金融危机之年,中国经济至少还说不上过热吧。所以说,现阶段一些地方出现的“没气”现象的确令人匪夷所思。

针对“没气”现象,两大石油巨头中石油和中石化都表示供应能力已经接近上限。我看到报道,中石油有关人士表示,气荒主要原因是极端气候导致的需求暴增,现已适当压减其他地区和工业、发电用气,以保证重点地区和居民用气。鉴于目前中石油的天然气产量、管输量已经发挥到了{zd0},增加供应量的余地已很小。与此同时,中石化表示,目前中石化正在满负荷运转,不仅按照全年计划量生产和供应,且略有超过。目前供应紧张主因是需求突然增加。言下之意,靠扩大供应来缓解供求紧张局面可能性并不大,只能够靠抑制需求的办法了,而抑制需求的潜台词就是要涨价。

说起天然气,令人不能不想起成品油。只要国际市场油价一涨,国内成品油供应就“紧张”,一些地区的加油站就“检修”。一旦油价上调,供应也就不“紧张”了,加油站也不“检修”了。目前,人们普遍认为,“没气”的根子在于天然气价格偏低。与成品油相比,天然气价格的市场机制相对之后,生产者因此也没有扩大生产能力的动力。从这个角度来看,人家石油公司的所作所为也并没有错,市场经济嘛,就应当允许人家随行就市嘛。成品油如此,天然气亦如此。

不过,千万不要忘记这一点,国内石油天然气市场并不是xx竞争市场。事实上,无论是中石油还是中石化,都在享受着国家赋予的垄断地位。也就是说,石油天然气销售只允许你们干,别人想干就不可以。的确,许多国家都只有单一的国家石油公司,但享受“单一”所带来的专营权同时,必须要承担与之相对应的义务。在这种情况下,享受垄断权的企业并不应当以企业利益{zd0}化为最终经营目标,而应当以国民福利{zd0}化为最终经营目标。在此基础上,石油公司只能够将企业利润{zd0}化作为次优目标。否则,如果动不动就以“没气”手段来追求企业利益{zd0}化,实际上就会造成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过程的“没气儿”。

“没气”与“没气儿”之间,差别仅仅在一个“儿”字,但意义却大相径庭。我记得有一段相声,讲一名年轻人不会讲话,看到老大爷扛着煤气罐下楼就对老大爷打招呼:“大爷,您家没气儿啦”。表面上看,小伙子不懂事,说话不吉利,应当讲求语言美。实际上,小伙子想说“没气”,但被人家误解为“没气儿”。诸位想一想,如果说人家“没气儿”,就是咒人家一命呜呼,人家能不生气吗?相比之下,石油公司要为国民经济发展做贡献,就要真正履行垄断性企业的义务,而不应当只享受权利。否则,您老人家动不动就“没气”,正在从金融危机中走出的中国经济也很容易“没气儿”。从这个意义上讲,中石油中石化两大巨头闹“没气”与老大爷家没有煤气来烧水做饭一样,都是缺少燃料。可是,“没气儿”这句话,对老大爷来说只不过是添堵,而对中国的国民经济来说,则意味着为“保增长”泼冷水。

现在,在天然气供应紧张的情况下,各地政府不得不采取了先生活后生产的应急之举,但背后的代价业是很大的。按照国家统计局编制的投入产出表,国民经济每增加1个单位的总产出,对石油天然气开采业的中间投入就要相应增加0.012865个单位。反过来说,在没有其他替代品的情况下,如果石油天然气开采业每减少1个单位的产出,整个国民经济就要相应减少77.73个单位的总产出。不难看出,天然气的“没气”并不是一件小事,而是关系到中国经济能否迅速走出金融危机阴影的大事。

在现阶段天然气供应紧张的情况下,要防止石油公司的“没气”变为国民经济的“没气儿”,应当想一些办法,而这些办法的核心就是要将垄断带来的负面影响降至{zd1}限度。

首先,要从机制上推动国内石油公司挖掘潜力,进一步加大石油公司的天然气供应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即使石油公司处于垄断地位,其垄断地位的利用也并不是以企业利益{zd0}化为最终目标。

其次,要逐步放开国内石油天然气行业的经营限制,允许更多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参与国内石油天然气产销。

再次,要适当加天然气进口力度,既可以缓解国内天然气供应紧张局面,也可以起到平衡国际收支的效果。

此外,要进一步改革国内天然气定价机制,强化国内外天然气市场价格之间的联动机制。对此,我支持。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即使涨价也合情合理,没有必要羞羞答答的,这是市场经济规律嘛。不过,最担心的是,这种联动机制又是单向联动机制,亦即涨联跌不联。

眼下,国际金融危机尚未结束,中国经济虽然正在好转,但基础并不牢固。此时,出台任何一项举措都要立足于轻拿轻放。固然,国际市场天然气价格近期有所回升,但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200910月,国际市场天然气价格比上年同期仍低28.8%。所以说,适当理顺天然气价格体制是必要的,但一定要考虑到对国民经济的影响。现阶段,天然气的“没气”并不是一件小事,不能够因为天然气的“没气”导致中国经济在复苏过程中遭遇“没气儿”。

 

  • 谁在xx这篇文章
  • 个人名片
  • 个人名片 吴健
  • 个人名片 王勇强
  • 个人名片 白明
郑重声明:资讯 【莫让“没气”变“没气儿” - 白明- 职业日志- 价值中国网:网络就是社会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