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食风_天下云南_百度空间
白族绝大部分居住在云南省。云南的白族约有133万多人,80%以上聚居于大理白族自治州,其余散居于昆明、元江、南华、丽江、保山等地。
一、日常食俗
白族聚居的大理自治州的气候,具备寒、湿、热气候的特点。湖盆和河谷地区,物产富饶。粮食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薯类、蚕豆和荞麦等。经济作物有甘蔗、烤烟和茶叶。河流和湖泊盛产鱼类,山区也拥有丰富的植物和动物资源。居住于湖泊和河谷地区的白族以稻米、小麦为主粮。居住在山地者以玉米、荞麦和马铃薯为主粮。白族所食蔬菜品种多样,烹调技艺较高,还善于腌制肉类和咸菜,妇女还善于制做蜜饯、雕梅和苍山雪炖甜梅等果制品。婚丧和节日,白族喜欢用糯米或小麦、大麦酿造白酒、水酒,平时嗜好酸、凉、辣口味的饭食。大理州洱海以产鱼著称,尤以弓鱼最有名。人们喜食砂锅菜。砂锅鱼的配料是将火腿片、嫩鸡块、冬菇、腊肝片、豆腐、玉兰片、肉圆等十多种鲜腊配料,各按比例与弓鱼或鲤鱼放入砂锅内,加入胡椒、八角、盐等调料,置于炭火上慢慢地炖熟。砂锅豆腐的做法与砂锅鱼相似,不同的是配料中加的不是鱼而是豆腐和少量的大卷心白菜。乳扇是大理州的名特产品。乳扇一般由羊乳制成,制作工艺并不复杂,但用料时要特别xx,否则会前功尽弃。先将羊乳放在锅中,再点酸水(可用明矾等),当羊乳呈半固态时,用竹筷往上挑起成扇状,放到簸箕内晒于。乳扇生食或煎煮都可以,煎食最为普遍。猪肝鲊 是将猪肝、猪肠洗净后切碎,拌上盐、辣椒、酒、香料(芝麻)、葵花子、八角、草果等,放入陶罐内、可存 1年。用于炒菜作调料或蒸吃都行。鹤庆的猪肝鲊在大理州享有盛名。鹤庆的火腿、干酒、巍山的蜜饯、祥云的辣子面、弥渡卷蹄都是白族喜爱的风味食品。
二、岁时食俗
春节 是白族最隆重的节日。一般冬至以后,白族就开始筹划过年,打碓、舂谷成白米,接着舂饵 米和米粉面。做豆豉、腌酸青菜、五花腌菜、制米面干酪、豌豆粉皮干酪、酿制大麦水酒。小白糖(又叫叮叮糖)是春节期间受儿童欢迎的食品。小白糖的制作方法是用玉米、小麦发酵成麦芽糖,以大锅煮制,用两个长方形的木条拉。开始呈褐色,用锅反复煮制,再用木条拉数十次,拉的时间越长颜色越白。这种糖不但香甜可口,还有xxxxxx等症的功效。除夕的晚餐是最丰盛的,吃饭前家家户户都用八大碗祭灶君、祭大门、祭祖先。晚上把从山上采集下来的青松毛铺在堂屋祖先面前的桌子下,然后端上丰盛的晚餐,阖家共宴,俗称这顿饭为三代、四代同堂阖家福。守岁到亥时喝一杯泡米花茶,祝愿新的一年如花似蜜。初——律不用铁刀,特别是主妇不能动厨房里的菜刀。初一吃的肉、蔬菜、红糖等,都要头{yt}切好,第二天下锅。初一早上还要到井边抢头水,抢到{dy}桶水者视为吉利。主妇们鸦雀无声地做早饭。这天早上一律吃素斋饭,忌吹火,灶火熄灭了用火柴点燃。还须向村镇中年逾古稀古送上热气腾腾的点心,送者多系童男子。初二早饭一般吃咸味饵 丝,盖头肉食多种多样。家庭主妇们常用瘦肉丝炒腌菜、葱花、煎鸡蛋、切片香肠和瘦肉片拼成一朵壮丹花。初二早上的早餐送给家族里的直系、旁系伯叔长辈。然后开始互相拜年,拜年的礼品过去以用“棒头”状红糖为xx,也有用荔枝干、龙眼、干柿饼、冰糖及蜜浸制品。现在除了传统的礼品外,还有送挂面或盒装点心的。招待拜年的饮食有葵花子、松子、干果、甜米花、核桃、茶和核桃茶等。正月初五,一些白族乡镇,儿童(通常是5至7岁的)组成小队伍,挨家逐户地去唱咿悟(即庆贺之歌)。在贺词唱完后,主人要送各种过年食品,如乳扇、肥肉、香肠、饵 ,有的捐献柴禾。这些儿童在拜贺后,自找合适的地点烧起柴禾,烧烤或烹煮所获取的丰盛的“慰劳品”,纵情欢闹。清明节 白族称土坟节,一般都要筹备一定的腊肉、香肠、熏猪肝、排骨、肥瘦肉、斋筵香(炸酥肉)、鲜肉、鲜鱼、公鸡、各种新鲜蔬菜、酒等。到祖坟山拜祭,然后在坟山上就餐,有的还在坟山上请几桌客。端午节 家家户户到中药店购买雄黄药,投入烧酒中,喝雄黄酒有xx消暑之效。
六月二十五日 这一传统节日受到白族特别重视。过节前乡镇都以巷或街为单位,树立高10~12米许的青松树干做火把,挂彩色升、斗纸花和方天画戟3个。斗四面书“五谷丰登”四个大字,下面扎以松柴明子,用竹篾捆成圆形,然后遍插各色彩旗,用竹签插上梨、花红、乳扇、桃等食物。到晚上大家都围在火把树旁,距火把树不远处下设酒筵,上供猪头、公鸡。邀年纪{zg}者,先在火把树下烧香、祭猪头、献酒菜、念经、庆贺、奏乐。然后把火引上,从上向下引,再把筵席移到原位,邀所有长辈进席入座。这时,当年新添男孩之家就送来一席酒菜,有 4 碟、6 碟的,多者为 8 碟,酒 0.5公斤。生女孩的家庭只能送蚕豆,挨人分送。当火把树篾片烧断一根,就有各种水果、彩旗、乳扇陆续下落,围观者争着去抢,认为孩子吃后可以健康成长,彩旗拿回家中,保当年平安。八月十五中秋节 家家必备糕点、果品,煮毛豆、玉米等。每户人家都用麦面做一个大月饼放到桌中央,月饼上的花纹用木模压制而成。晚上置席拜天地,对月磕头,名曰赏月。亲友之间相互赠送月饼、茶和葵花子等。按照白族的习惯由妇女准备尝新所需的稻谷。妇女去地前要打扮整齐,身背背箩,采选成熟的稻穗。采选回来的新谷,经过晒或烘之后,再用水碓或石臼舂成新米。尝新节的晚餐要配上佳肴,如大理的弓鱼,凤羽的泥鳅钻豆腐,邓川的乳扇,牛街的荷包豆,西山的木耳香草等独具风味的名菜。白族过去有过九月九重阳节的食俗,因为当地养羊业发达,故多吃肥羊,煮羊汤过节。人少或贫穷家庭,则买羊头羊蹄吃。冬至节 比较富裕的农家,宰一头肥猪腌下,腊月里侍客或过年吃。小康之家宰几只肥羊过节,一般人家至少也买几斤羊肉。饮酒吃肉,吃糯米舂成的糍粑。这天,鹤庆西山的白族人,各家各户单独举行祭鸟活动,因这时鸟相继南迁。早饭后,山区各户要将炒好的荞麦粒、燕麦粒抛撒在自家房前屋后,让迁徒的鸟雀啄食。人们把冬至这天的活动称为“送鸟”,并与清明的迎鸟统称为祭鸟节。
三、信仰食俗
白族在信仰佛教的同时,也崇拜本主和自然神。每逢节日吃饭前,都要给菩萨献上一碗饭、酒、肉、茶,同时也给所崇拜的本主献祭。仪式简单,用八方形木盘(内装酒、菜),由男人成到菩萨或本主牌位前,点上香即可。献毕全家才能吃饭。每年撒秧、栽秧和收割季节,都要把饭、酒、肉献给田公、地母。祭祀“鸟松博”是昆明地区白族的活动。”鸟松博”意为谷魂。每年十月二日,全村聚集在祭祀台上,杀猪、杀鸡,把鸡血淋到祭台的石头上、树林里,贴上鸡毛,结队敲锣打鼓,一路游行到田间。一边走,一边呼唤:“‘鸟松博’回来吃家中的谷子!”祭毕,各家再次持酒、饭、肉、香到自己的田中,同样呼唤一周,回家供于祖宗灵堂处,磕头,再将祭品吃光。
四、礼仪食俗
白族的生育、婚姻和丧葬都有一套礼仪。每种礼仪都有特定的食俗。
1.社交礼仪食俗
烤茶是白族敬客食俗的主要内容,茶水,色浓味醇,别具一格。烤茶的方法是架好火,煨上水壶,主人一面和客人寒暄,一面把小砂罐放在火盆上预热,到了一定的火候放入茶叶.快速抖动簸荡。茶叶呈微黄色、开始冒出清香时,立即冲入微量的沸水,只听“嚓嚓”之声,顿时茶水全部化作泡床翻上罐口,如绣球花状。客人啧啧称妙,烤茶音亦用左手拍大腿,叫“落、落!”泡沫落下后,再加适量的沸水,即可斟入茶盅。这种茶叶叫“雷响茶”,每盅只滴极少量茶水,呈琥珀色,晶莹透亮,浓香扑鼻,盅内再对少量开水即可品茗。白族烤茶一般斟三道,俗称“三道茶”。有头苦、二甜、三回味的说法。有的地方在二道茶内放入核桃仁片、红糖、蜂蜜和几粒花椒。白族饮烤茶有自己敬茶的礼节。烤茶者先将{dy}杯双手敬给客人,客人又将茶转敬给主人家中的最长者,待在座的人都敬毕后才开始啜饮。白族饮烤茶很讲究茶具,有俗语云:“酒盅要粗糙,茶盅要精巧。”献客的茶盅以洁白精致小巧的瓷杯为上品。斟茶的份量也很讲究,每杯不得一次斟满,以够品一两口为限,这就是“酒满敬人,杀满欺人”。沱茶是烤茶用的佳品。沱茶以猛库春尖茶、凤山茶、博简和景谷茶按一定的比例经过拣、蒸、揉、称等工序精制而成。形如蘑茹。有100克、200克装两种,有耐储藏、经久不变味的特点。
2.婚姻食俗
白族的婚礼分订婚和结婚两个阶段。订婚时,先由男家请媒人向女家求婚,女方同意即发“八字帖”。合过八字之后,男方要送女方鸡、酒、盐、粉丝、茶叶、现金和布匹等。送八字时,男女双方都要请客,只请{zh0}的朋友,称为订婚酒。赴宴客人不需带任何礼物。结婚时,由男方请客,请3天或4天不等。{dy}天是搭棚请迎亲客,第二天杀猪请正客,第三天请闲客,第四天拆棚。迎亲时男方送女方父母绵羊、山羊各一只、猪头一个、猪腿一条、酒 15公斤。请客时猪头、吹肝、乳扇、鱼是必不可少的。吹肝多用猪肝做成。做法是取完整的肝,用嘴对着肝管吹,吹足气后放点盐,挂阴凉处晾干。做菜时将猪肝切成片,放入油、醋、辣椒、葱、香菜、香料和麻油凉拌。猪头做成白肉。鱼要做成酸辣鱼。此外宴席上还有炒煎等菜肴。沿洱海地区的砂锅豆腐和砂锅色在婚宴上深受欢迎。烧猪肉则是剑川、兰坪等地白族婚宴上的佳品。木耳、香菇等山珍在白族婚宴上到处可见。白族支系那马人婚宴无论贫富都得准备8大碗,这是固定的莱。东坡肉、肠子、排骨、豆腐、肉炒木耳和萝青(野香椿)、洋芋(土豆)、白肉、粉丝各一大碗。结婚 7天后要回门,男方送酒、饵、肉给岳父家。岳父家要设宴招待回门的夫妻,还要请女方本家的叔伯来吃饭。炖梅、雕梅是白族人婚礼前{yt}晚上陈列的甜点心,称为摆果酒。炖梅、雕梅都是以苦梅为原料。炖梅是将苦梅放入陶罐内,加水用微火加温 1 至 2日,直至黝黑、酸香可口时取出。雕梅是将苦梅雕成一朵朵盛开的菊花,放入酒中浸泡,加入红糖,色彩金黄,清香四溢。雕梅技艺的高低也是当地衡量新娘才能的一种标志。
3.生育食俗
家中生了男孩时,做父亲的要为他摆宴席,上菜多少及质量由家庭经济情况而定。若是生了女孩,她的父亲只须请客人吃一碗红糖煮鸡蛋即可。
4.丧葬食俗
白族早期实行火葬,近代实行土葬。入死后在家停尸数日。停棺期间,凡系亲友都送猪或酒、麻布、粮食前来吊唁。死者家中也杀猪杀牛祭死者,招待吊唁者。每日祭3次,每次献3块肉,一锣锅饭。祭毕,纳入麻布袋中。葬前要祭一次。如死者是男性,则用一个盘盛米饭和玉米饭各半,盖上9 小块肉;如果死音是女性,只盖 7 块肉。这期间亲戚朋友都到死者家中吃饭。死者家属做饭时,一律清煮清炒,不能用红色的菜(如红萝卜之类),也不能做红肉和八宝饭之类的食品。


郑重声明:资讯 【白族食风_天下云南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